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额增长20.0%至人民币83.372亿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增长24.8%至人民币92.302亿元[9] - 2021年毛利增长21.7%至人民币62.469亿元,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增长24.7%至人民币60.392亿元[9] - 2021年年度溢利增长18.4%至人民币30.253亿元[9]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增长19.4%至人民币1.2228元[9]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33.857亿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人民币4.534亿元[9] - 2021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269元,年度总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4910元,较去年增长18.7%[9] - 2021年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58.07879亿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9.60892亿元,资产净额为人民币128.46987亿元[10] - 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为人民币83.372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69.46亿元,同比增长20.0%;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增长24.8%至人民币92.302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73.952亿元[24] - 2021年公司年度溢利为人民币30.253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25.557亿元,同比增长18.4%[24]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额增长20.0%,达8337.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6946.0百万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增长24.8%,达9230.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7395.2百万元[63]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增长21.7%,达6246.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5134.2百万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毛利增长24.7%,达6039.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4842.7百万元[64]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增长23.7%,达2540.1百万元,去年同期为2053.2百万元;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30.5%,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65]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费用增长75.6%,达441.0百万元,去年同期为251.2百万元;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5.3%,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66]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总额增加40.2%,达739.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527.3百万元;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8.9%,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67]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增加36.1%,至146.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108.0百万元[69]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增加161.5%,为收益111.5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81.4百万元[70] - 报告期内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减少51.0%,至75.4百万元,去年同期为153.8百万元[71] -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溢利增长18.4%,至3025.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2555.7百万元[73]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增加24.0%,为472.6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381.2百万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自2020年的79天降至2021年的75天[73]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4.939亿元,较2020年的26.92亿元减少7.4%[77]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5.195亿元,较2020年的3.538亿元增加329.5%[78] - 2021年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2.584亿元,较2020年的10.346亿元减少75.0%[79] - 2021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52.98464亿元,2020年末为40.6657亿元[80] - 2021年资本开支为1.84841亿元,2020年为3.41421亿元[81] - 2021年末银行借款为16.776亿元,2020年末为5.873亿元[82] - 2021年末资产负债率为10.6%,较2020年末的4.6%增加6.0个百分点[8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给股东的可分派储备为人民币442890万元[100]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1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269元(相当于0.279港元),预计2022年5月6日派发[101] - 2021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联交所共购回1331.7万股每股面值0.005美元的普通股,总代价为1.8359866亿港元[103] - 2021年8月购回219万股,最高每股价格15.62港元,最低14.60港元,已付总代价3274.842万港元[104] - 2021年9月购回443.5万股,最高每股价格15.10港元,最低14.04港元,已付总代价6537.818万港元[104] - 2021年11月购回669.2万股,最高每股价格13.18港元,最低12.48港元,已付总代价8547.206万港元[104] 业务战略与布局 - 公司开启对中国Biotech产业化投资新模型,股权投资泰诺麦博并与其成立合营公司开发4款全人源抗体新药[12] - 公司开启自主定制创新产品模式,委托CRO公司定制开发4款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12] - 公司收购皮肤医美专业公司卢凯、聚焦超声技术平台公司康乃馨、医学美容专业公司旭俐医疗,拓展皮肤医美业务[14] - 2021年公司开启两项创新研究新模型,就8款创新药达成战略合作,创新管线扩容至近30款产品,3款产品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2款产品中国桥接试验取得积极结果,3款产品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批[18] - 2021年公司将皮肤线业务分拆,收购卢凯丰富皮肤线产品并进军医美领域[19] - 公司有选择性地布局市场潜力大、竞争格局良好的仿制药以参与集采带来额外业绩贡献[45] - 公司皮肤医美业务将丰富产品结构,打造“康哲美丽”品牌[61] - 公司眼科业务将借助专科线分拆发展,强化商业化能力[61] - 公司大健康业务将聚焦电商爆款,注重品牌与口碑运营[61] - 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采政策,扩大产品品牌力建设与零售布局,加码创新管线布局[60] - 2021年公司收购了两间附属公司卢凯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康乃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85] 创新产品研发进展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对7家海外Biotech进行了股权投资并获得相应创新产品[3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布局近30款创新产品,其中9款已在美国/欧洲获批上市[31] - 报告期内,3款创新产品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2款中国桥接试验取得积极结果,3款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31] - 2021年7月,地西泮鼻喷雾剂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3月完成中国桥接试验,结果达预期目标[36] - 2021年10月,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3月完成中国III期桥接试验220例受试者入组,7月试验取得积极结果,治疗12周时可显著提高达到PASI 75的患者比例[37] - 2021年12月,甲氨蝶呤注射液(预充式)拟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国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2022年1月获优先审评资格[38] - 2021年8月,甲氨蝶呤注射液(预充式)拟用于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39] - 全人源抗SA Hlα抗体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解决SA感染相关问题[32] - 全人源抗HCMV抗体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填补国内外HCMV单抗空白[33] - 全人源抗新冠病毒抗体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对主要流行株均有效[34] - 全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成为不受产能限制的狂犬病毒被动免疫药物[35] - 2021年5月公司完成0.09%环孢素滴眼液中国III期桥接试验全部384例受试者入组,用时约4个月[40] - 2021年1月德度司他片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6月完成产品I期PK试验,2022年1月完成中国III期桥接试验的首例受试者给药[41] - 2021年8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用于桥接的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2022年1月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42] - 公司创新管线海外已上市/上市审核中的产品有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等多种[43] - 公司在研阶段的产品有SDN - 037、PDP - 716等多种[44] 仿制药业务情况 - 复杂仿制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34亿元[46] - 复杂仿制药帕利哌酮缓释片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4亿元,2022年3月于中国获批上市[46] - 复杂仿制药他克莫司胶囊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42亿元[46] - 复杂仿制药兰索拉唑肠溶胶囊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16亿元[46] - 有竞争力的仿制药骨化三醇软胶囊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21亿元[46] - 有竞争力的仿制药麦考酚钠肠溶片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6亿元[46] - 有竞争力的仿制药奥卡西平片2021年IQVIA数据约为人民币6亿元[46]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心脑血管线实现收入37.5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3%;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48.5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1%,占比52.6%[59] - 消化线实现收入32.2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7%,占比35.0%[59] - 眼科线实现收入3.8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7%,占比4.2%[59] - 皮肤线实现收入3.1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5%,占比3.4%[59] - 其他产品实现收入6.51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4.4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占比4.9%[59] 公司市场地位与合作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与17家欧美知名品牌商就百余种产品达成合作,112款产品在三大跨境电商平台上线销售[5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约4000名专业市场及推广人员,覆盖全国约50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超20万家终端零售药店[56] - 2021年IQVIA数据显示,黛力新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抗抑郁药物[57] - 2021年IQVIA数据显示,优思弗在中国利胆药物市场占有率居首[57] - 2021年IQVIA数据显示,莎尔福在中国治疗炎症性肠病一线用药氨基水杨酸市场占有率第一[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新活素为中国市场上唯一的重组人脑利钠肽[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施图伦滴眼液为中国市场唯一用于治疗眼底黄斑变性的滴眼液[57] 公司股权与股东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林刚先生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全部已发行普通股股份约46.29%[87] - 贷款协议规定,若林刚先生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超30%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或不再是单一最大股东,贷款行可提前30日通知取消承诺金额并宣布未偿贷款等立即到期[87] - 林刚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1,137,564,000股,占比46.29%;通过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20,038,225股,占比0.82%[113] - 陈洪兵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50,225,000股,占比2.04%[113] - 陈燕玲女士通过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公司股份7,246,250股,占比0.29%[113] - 截至本年度报告日,公司已发行股份至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129] 公司管理层情况 - 林刚先生为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总裁,负责公司发展及增长策略[89] - 陈洪兵先生为公司首席营运官、副总裁,负责公司业务运营工作[89] - 陈燕玲女士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副总裁,负责公司财经等工作,截至2021年底获多次荣誉称号[89] - 梁创顺先生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熟悉企业融资等法律业务,担任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1] - 罗莹女士56岁,拥有26年投资经验,2020年3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2] - 冯征先生53岁,拥有10年审计、会计及商业咨询经验和逾17年相关管理经验,2021年10月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3] - 彭怀政博士60岁,拥有逾16年投资经验,2010年5月4日至2013年10月9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后一直在集团任职[94] - 姜非先生45岁,拥有逾10年中国医药行业工作经验和约5年投资经验,2022年1月加入集团[94] - James Stearns先生42岁,拥有逾10年欧美医药行业投资及财务经验,2021年4月加入集团[95] - 蒋庆富先生46岁,拥有逾15年营销及市场管理经验,1999年加入集团[95] - 黄安军先生45岁,拥有逾10年营销等管理经验和约3年公立医院医生经验,2005年加入集团[95] - 王琳琅女士44岁,拥有逾10年营销等管理经验,2004年加入集团[95] - 马列一先生52岁,拥有逾15年
康哲药业(00867)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