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额增长9.8%至91.503亿元,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增长13.7%至104.975亿元[6] - 2022年毛利增长12.6%至70.358亿元,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增长14.4%至69.105亿元[6] - 2022年年度溢利增长8.3%至32.762亿元[6]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增长8.6%至1.3281元[6] - 2022年末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3.764亿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2.696亿元[6] - 2022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0.2414元,年度总股息每股0.5344元,较去年增长8.8%[6] - 2022年资产总额为177.53539亿元,负债总额为30.16462亿元,资产净额为147.37077亿元[7]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1.503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83.372亿元,同比增长9.8%;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业额增长13.7%至人民币104.975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92.302亿元[24] -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溢利为人民币32.762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30.253亿元,同比增长8.3%[24]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额增长9.8%,达91.503亿元,去年同期为83.372亿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营业额为104.97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2.302亿元增长13.7%[68]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增长12.6%,达70.358亿元,去年同期为62.469亿元;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毛利增长14.4%,达69.105亿元,去年同期为60.392亿元;报告期毛利率为76.9%,较去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毛利率为65.8%,较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69]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增长7.1%,达27.213亿元,去年同期为25.401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29.7%,较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销售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24.7%,较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70]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费用增长44.4%,达6.366亿元,去年同期为4.41亿元;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7.0%,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行政费用占营业额比率为6.1%,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71]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总额下降1.2%,达7.306亿元,去年同期为7.393亿元;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8.0%,较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报告期研发开支总额占营业额比率为7.0%,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72] - 报告期内公司资本开支下降3.1%,达6.052亿元,去年同期为6.245亿元;资本开支占营业额比率为6.6%,较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资本开支占营业额比率为5.8%,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73]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增加35.1%,至1.986亿元,去年同期为1.469亿元[75]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减少103.8%,为亏损0.042亿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115亿元[76] -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溢利增长8.3%,至32.762亿元,去年同期为30.253亿元[80]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增加1.0%,为4.77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4.726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自2021年的75天增至2022年的82天[81] - 报告期末贸易应收账款为14.42亿元,较2021年末的13.958亿元增加3.3%,平均周转天数从65天增至70天[82] - 报告期末贸易应付账款为1.78亿元,较2021年末的1.459亿元增加22.0%,平均周转天数从25天增至28天[83] - 2022年末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3.764亿元,可随时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2.696亿元;2021年末分别为33.857亿元和4.534亿元[84]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5.532亿元,较2021年的24.939亿元增加42.5%;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782亿元,较2021年的15.195亿元减少22.5%;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999亿元,较2021年的2.584亿元增加441.8%[85] - 2022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5.952273亿元,2021年末为5.298464亿元[86] - 2022年资本开支为5.24921亿元,2021年为1.84841亿元[87] - 2022年末银行借款为17.833亿元,2021年末为16.7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0.0%,较2021年末的10.6%下降0.6个百分点[88] - 2022年末公司无资产抵押[90] - 2022年末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9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给股东的可分派储备为人民币4978.2百万元[111]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414元(相当于0.274港元),预计2023年5月12日派发[112] - 2022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联交所共购回545.5万股每股面值0.005美元的普通股,总代价为5941.54万港元[115] - 2022年营业额为9150347千元,2021年为8337221千元[200] - 2022年毛利为7035847千元,2021年为6246938千元[200] - 2022年其他收入为198578千元,2021年为146947千元[200] - 2022年销售费用为2721312千元,2021年为2540147千元[200] - 2022年行政费用为636612千元,2021年为440995千元[200] - 2022年税前溢利为3762850千元,2021年为3456589千元[200] - 2022年年度溢利为3276195千元,2021年为3025264千元[200] - 2022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3159731千元,2021年为2993597千元[200]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3258992千元,2021年为3017402千元[200]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3281元,2021年为1.2228元[2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心脑血管线实现收入40.446亿元,同比增长7.6%;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55.164亿元,同比增长13.6%,占比52.5%[48] - 消化线实现收入36.116亿元,同比增长11.9%,占比34.4%[48] - 眼科线实现收入4.402亿元,同比增长14.1%,占比4.2%[48] - 皮肤线实现收入3.443亿元,同比增长10.1%,占比3.3%[48] - 其他产品实现收入7.097亿元,同比增长8.9%;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为5.85亿元,同比增长30.4%,占比5.6%[48] 创新产品布局与研发进展 - 公司布局30款以FIC、BIC为主的差异化创新产品[9] - 3款创新产品即将获批上市[8] - 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甲氨蝶呤注射液(银屑病)均处于NDA审评中[9] - 公司已成功布局30款有竞争差异性优势的短、中、长期创新产品,3款即将于中国获批上市[22] - 报告期内,公司创新管线新增4款创新产品,其中1款为已在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市场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2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0款创新产品,以全球首创、同类最优为主,覆盖多专科疾病领域[26] - 2022年12月,公司与Incyte就芦可替尼乳膏的开发和商业化订立合作和许可协议,获相关独家和非独家许可权利[26] - 2022年7月芦可替尼乳膏获FDA批准用于12岁及以上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局部治疗,此前2021年9月已获批用于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27] - 2022年8月公司与ETC就EyeOP1®青光眼治疗仪签订协议并获其约36.17%股权,获该产品在多地的独家许可权利[28] - EyeOP1®青光眼治疗仪已在全球治疗超20,000名患者,术后12个月内眼压平均降低30%至35%,12至18个月内成功率为70%至80%,重复治疗后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29] - 地西泮鼻喷雾剂PK研究入组24例受试者,15mg剂量组地西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7.55%和80.13%,20mg剂量组为78.69%和86.21%[33] -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中国桥接试验入组220例受试者,治疗12周时可显著提高PASI 75患者的比例[34] - 2022年7月公司购得VEGF+ANG2四价双特异性抗体全球资产[30] - 2022年3月公司委托CRO定制开发用于代谢系统类疾病治疗的1类创新药物CMS - D005[31] - 报告期内公司3款创新产品处中国上市申请技术审评中,1款被纳入优先审评[32] - 报告期内地西泮鼻喷雾剂中国NDA处CDE审评中[33] - 2022年4月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于中国香港获批上市,报告期内其中国NDA处CDE审评中[34] -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治疗52周主要疗效评估指标PASI 75为91.3%[35] - 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试验拟入组140例受试者[37] - 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共入组1,802例受试者,试验组非息肉样结直肠病变检出率为51.0%,对照组为41.2%[38] - 德度司他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拟入组150例受试者[39] - PLENITY®用于体重指数(BMI)为25 - 40kg/m²的成人进行体重管理[40] - 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中国NDA处于CDE审评中,2022年1月获CDE授予优先审评资格[36] - 2023年2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NDA获NMPA受理[38] - 2022年12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临床结果[38] - 甲氨蝶呤注射液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试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在全国约17家中心进行[37] - 德度司他片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在全国约28家中心进行[39] - 海外已上市/上市审核中的产品有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等多种[41] - 2023年2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中国NDA获受理[41] - 在研阶段的产品有SDN - 037、PDP - 716等多种[42] - 2023年2月,靶向VEGF + ANG2四价双抗的中国IND申请获受理[43] 业务合作与收购 - 公司收购皮肤学级护肤品研发平台禾零医药60%股权[11] - 公司获得韩国A型肉毒产品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独家许可权利[11] - 公司获得创新医疗器械EyeOP1®青光眼治疗仪独家许可权利[11] - 公司购得用于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I类创新生物制品VEGF+ANG2四价双特异性抗体资产[11] - 公司与天麦生物就胰岛素系列产品订立独家许可权利[12] - 2022年8月,公司股权投资禾零医药获其60%股权,并签订禾零舒缓系列护肤品独家许可协议[52] - 2022年10月,公司与韩国BMI就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100U冻干粉针剂订立协议获独家许可[54] - 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上海旭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禾零医药(广州)有限公司[92] 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 - 2018年起公司产品策略从原研成熟产品转为创新专利产品[14] - 公司以“联合研发及投资”为核心开展创新研究战略[15] - 公司向皮肤科、眼科等专科领域纵深发展并延展关联领域[17] - 公司以“联合研发及投资”为核心形成创新研究战略,推动创新产品临床开发和商业化[22] - 公司建立合规高效、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商业化平台,核心在售产品获领先学术与市场地位[23] - 公司东南亚业务“康联达健康”依托本土化团队搭建业务运营体系,导入集团产品权利并合作开发产品[19] - 公司围绕专科纵深发展、扩张边界,分拆“康哲美丽”“康哲维盛”独立运营并实现快速发展[23] - 公司聚焦专科疾病领域,有三十载深耕沉淀经验[43] - 公司有执行力强的高素质推广团队、广泛渠道覆盖及专家资源[43] - 公司推动心脑血管和消化、皮肤医美、眼科三大业务板块规模化发展[43] - 公司通过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向业务板块提供差异化产品[43] - 公司以开放式商业化平台实现产品商业价值转化和业绩增长[43] 公司组织与人员相关 - 林刚先生58岁,2006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发展及增长策略[96] - 陈洪兵先生56岁,2006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运营工作[97] - 陈燕玲女士52岁,2
康哲药业(00867)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