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3年6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联交所股份编号为980[4] - 公司中国注册地为上海真光路1258号7713楼室[4] - 公司中国办公地为上海真光路1258号5 - 14楼[4]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为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6号循道卫理大厦16楼[4] - 公司财务年结日期为12月31日[4]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372,600,000股[4] - 2022年中期业绩于2022年8月30日公布[4] - 2022年年度业绩于2023年3月28日公布[4] - 公司拟不派付中期股息和末期股息[4]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境内经营大型综合超市、超市及便利店,以“世纪联华”等四大品牌经营[128] - 公司H股于2003年6月27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32] - 2004年10月4日公司配售3450万股新股,已发行股份总数由5.875亿股增至6.22亿股,H股从1.725亿股增至2.07亿股,占总股本约33.28%[133] - 2011年公司以每10股转增8股,已发行股份总数由6.22亿股增至11.196亿股,H股从2.07亿股增至3.726亿股,占总股本约33.28%[133]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最终控股公司为百联集团[145] 门店相关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门店数目达3352家,遍布全国24个省份及直辖市[1] - 全国网点既有门店续租率达90%[64] - 集团新开门店348家,其中直营店161家,加盟店187家;关闭门店275家,其中直营店117家,加盟店158家[64] - 长三角新开门店298家,占新开门店总数的86%[64] - 大型综合超市业态新开门店2家,关闭门店5家,网点数净增3家[67] - 超级市场业态新开门店276家,关闭门店147家,网点数净增129家[68] - 便利店业态新开门店70家,关闭门店64家,网点数净增6家[6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拥有门店3352家,较2021年末净增加73家[69] - 集团约84.69%的门店位于大华东地区[69] 抗疫保供相关 - 除夕前夜公司向隔离市民提供11.31万份“新春大礼包”[5] - 3月24日公司接到政府保供订单,需24小时内提供4.1万份“安心宅家套餐”并顺利交付[5] - 联华广西公司为广西百色抗疫筹集2万多套生活必需品[6] - “百联暖春行动”进线数4839条,完成订单超2500份,完成商品件数近25000件,主流媒体曝光量达897万[11] - 上海崇明华联超市在疫情期间承接上海市崇明区35个乡镇3万多户居民保供[11] - 二季度公司抗疫生活物质保供金额达8.1亿元[14] - 联华江苏公司泰州店累计供应保障物资25,645份,共计92.85万元,参与人员达55人次[19] - 联华江苏公司丹徒店发出2,739份保供物资,总计26.3万元[19] - 上海区域在疫情防控期间累计服务居村委超5,400个,450万份市民礼包,超140万份保供物资,集团保供总额超10亿元[28] - 集团对接大小方舱30余家[72] - 公司完成防疫物资订单超100万份,年度内保供总额逾10亿元[74] 公司活动与荣誉 - 公司主题IP活动“点亮梦想晚餐第三季”总访问量208万,同比增长96%,新增会员11.1万人,同比增长160%[14] - 联华华商庆春店收银课被认定为“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17] - 公司“浦东保供团队”荣获2022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17] - 联华华商在2022年被授予浙江省“亩均效益领跑者”和“杭州市新零售示范企业”称号[18] - 联华安徽公司兴芜店荣获芜湖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和芜湖市镜湖区人社局“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A级”荣誉称号[19] - 中共联华安徽公司党支部被授予“2022年度非公企业(社会组织)3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22] - 公司“首届联华燃动节”活动曝光量1.5亿,阅读量5,312.7万,主会场单日参与人数2,000 +[19] - 2022年营销活动发布报道1188篇,曝光量达2.0亿[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营业额约为246.81亿元,同比下降约0.3%,利润总额亏损约0.24亿元,同比减少亏损约2.5亿元,归属股东年度亏损约2.12亿元,同比减亏约2.11亿元,每股亏损约0.19元[28] - 2022年营业额为24,681,396千元人民币[36] - 2022年大型综合超市营业额为12,395,766千元人民币,占比50.22%[36] - 2022年超级市场营业额为10,690,632千元人民币,占比43.32%[36] - 2022年便利店营业额为1,496,185千元人民币,占比6.06%[36] - 2022年毛利为3,382,295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3.70%[36] - 2022年经营盈利为87,954千元人民币,经营利润率为0.36%[36] - 2022年归属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211,747千元人民币,净亏损利润率为0.86%[36] - 公司营业额约246.81亿元,同比减少约0.78亿元,下降约0.3%[41] - 公司毛利额约33.82亿元,同比增加约3.21亿元,同比上升约10.5%,整体毛利率约为13.70%,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33个百分点[42] - 公司其他收益约20.59亿元,同比减少约1.97亿元,同比下降约8.7%[42] - 公司行政开支约7.89亿元,同比减少约0.85亿元,下降约9.8%,行政开支占营业额约为3.2%,同比下降约0.33个百分点[44] - 公司其他经营开支约0.42亿元,同比减少支出约0.66亿元,同比下降约61.0%[45]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损失约1.12亿元,同比减少盈利约1.54亿元[46] - 公司其他收入及其他利得约4.71亿元,同比减少约0.05亿元,下降约1.0%[47] - 公司分销及销售成本约47.15亿元,同比减少约1.26亿元,同比减少约2.6%,分销及销售成本占营业额约为19.1%,同比下降约0.45个百分点[48] - 公司税前亏损约0.24亿元,同比减少亏损约2.51亿元[50] - 公司所得税费用约1.09亿元,同比增加约0.12亿元[50] - 集团归属股东亏损约2.12亿元,同比减少亏损约2.11亿元,减亏约49.9%,净亏损率约0.86%,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5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0.0%,2021年12月31日为47.8%[51] - 集团股东权益由约10.30亿元减少至约8.18亿元,主要为期间亏损约2.12亿元所致[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11.20亿股,其中内资股7.15亿股,占比63.90%;非上市外资股0.32亿股,占比2.82%;H股3.73亿股,占比33.28%[63] - 2022年最大供货商采购占比1.88%,2021年为2.21%;2022年五大供货商采购占比6.69%,2021年为7.81%[131] - 2022年最大客户销售占比0.10%,2021年为0.11%;2022年五大客户销售占比0.40%,2021年为0.46%[131] - 2022年H股最高交易价0.890港元,最低交易价0.350港元,交易股份总额0.361亿股,收盘价0.445港元[133] - 2022年12月31日,内资股715,397.4千股,占比63.90%;非上市外資股31,602.6千股,占比2.82%;H股372,600.0千股,占比33.28%[135][136] - 2022年12月31日,股东总人数31人,其中内资股股东3人,非上市外資股股东1人,H股股东27人[136] - 2022年销售予同系附属公司金额为568,994千元,2021年为736,057千元[15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上海青浦租赁协议项下应付年度租金实际交易金额约为160.8万元[16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商品供应框架协议下实际交易金额约为人民币0元[16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上海证券每日最高投资余额(含投资收益)约为人民币86,517万元[17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营销服务协议实际交易金额约为209.1万元[18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软件服务框架协议项下实际交易金额约为2815.2万元[18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商品供应框架协议项下实际交易金额约为3686.30万元[19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物流配送服务框架协议项下实际交易金额约为458.5万元[1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大型综合超市业态营业额约123.96亿元,同比减少约11.85亿元,同比下降约8.7%,经营利润约1.43亿元,同比增加盈利约2.90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上升1.15个百分点至约2.23%[52] - 大型综合超市业态毛利额约17.59亿元,同比增加约0.92亿元,毛利率同比上升约1.91个百分点至14.19%,综合收益约33.10亿元,同比减少约1.13亿元,综合收益率同比上升1.49个百分点[54] - 超级市场业态营业额约106.91亿元,同比增加约12.84亿元,同比上升约13.6%,毛利额约14.47亿元,同比增加约2.44亿元,毛利率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至13.54%,经营利润约1.64亿元,同比增加约1.13亿元,经营利润率上升0.99个百分点至约1.54%[56][57] - 便利店业态营业额约14.96亿元,同比减少约0.05亿元,同比下降约0.3%,毛利额约1.70亿元,同比减少约0.06亿元,同比下降约3.6%,经营亏损约0.25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亏损约0.22亿元,经营利润率下降1.47个百分点至 -1.69%[58] 公司运营与管理 - 2022年常温商品聚焦品类优化,生鲜直采/联采基地同比净增加16家[30] - 截至2022年底,合伙人门店已达553家[33] - 截至2022年底,生鲜直采、联采基地达165家,净增16家[7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28,701名员工,回顾期内增加921名[77] - 回顾期内,公司人工总开支约为234,731.7万元[77] - 2022年公司制度流程再造项目推进[77] - 公司推出千万元级消费券,叠加政府消费券促进消费[78]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加强费用管控[79] - 公司建立补货模型,优化物流作业模式,增加商品进仓率[80] - 公司立足长三角,以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力业态,整合供应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网络[82] - 既有网点面临沿街商铺租金上涨、新店营运绩效不佳、续租租金大幅上涨等问题,压缩利润空间且增加续租不确定性[83] - 公司将关注大型居住社区等区域,推进上海地区新城、临港新片区、崇明地区发展,优化战略布局[84] - 公司在既有门店续约方面将采取续租前置、深化降租、拉长续租年限等措施,提高经营稳定性,降低关闭率[85] - 公司招商面临商户撤铺、空铺率提升、租金溢价能力下降等问题,将优化招商业务流程,降低空铺率[86] - 公司员工管理存在总部与业态管理定位不清、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薪酬激励不足等问题,将推进组织整合,优化绩效考评[87] - 公司数字化转型面临硬件设备不足、新旧系统共存、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问题[89] - 2023年公司将以业态转型、品类优化、系统升级、人才发展与激励为战略工作重点[91] - 2023年公司将以发展与招商、内部供应链优化、全域营销力提升、全面预算管理与管理效率提升、总部能力与强执行保证为支持保障体系推进工作[92][93] 公司人员信息 - 执行董事种晓兵58岁,非执行董事濮韶华52岁[101] - 种晓兵于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21年4月23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102] - 非执行董事史小龍46岁[102] - 非执行董事徐宏49岁,于2018年8月28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2022年3月28日辞任[104] - 非执行董事徐潘华45岁,2022年3月28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104] - 非执行董事张申羽50岁,董小春58岁[105] - 董小春于2011年9月至
联华超市(00980)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