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华超市(00980)
icon
搜索文档
联华超市(0098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7 16: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额约人民币95.91亿元,同比下降12.0%[10] - 公司营业额同比下降12.0%至959.1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089.65亿元人民币[87] - 公司总营业额为人民币10,054,375千元,同比下降13.1%[102] - 商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591,172千元,同比下降12.0%[102] - 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63,203千元,同比下降31.5%[102] - 租赁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76,548千元,同比下降21.8%[104] - 公司分部收益总额从2024年同期的117.99亿人民币下降至102.3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3.2%[105] - 毛利额约人民币11.40亿元,同比下降8.9%[11] - 其他收益约人民币6.40亿元,同比下降29.1%[12] - 其他收入及其他利得约人民币4.11亿元,同比增长45.3%[13] - 公司税前盈利约人民币0.84亿元,同比增加约人民币0.67亿元[19] - 税前盈利从2024年同期的1752.2万人民币增至8406.6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79.8%[107] - 公司归股东盈利人民币0.42亿元,同比增加约人民币0.97亿元,净利润率0.44%同比上升0.94个百分点[21] - 公司实现净利润59.7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7.85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87] - 公司每股基本收益为3.1分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4.9分人民币[87] - 公司股东应占本期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亏损5480.9万人民币转为盈利4224.6万人民币[117] - 处置3家目标公司获得收益1.87亿人民币[107][110] - 政府补贴收入从1461.8万人民币增至2190.5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9.8%[110] - 非上市理财产品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27,424千元,同比增长38.0%[1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分銷及銷售成本约人民币16.97亿元,同比下降14.0%[14] - 行政開支约人民币3.11亿元,同比下降3.9%[16] - 其他經營開支约人民币0.13亿元[17] - 租赁负债利息费用从9401万人民币下降至8162.7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3.2%[112] - 信贷亏损拨备从9,013千元降至7,969千元,减少1,044千元(降幅11.6%)[126] - 应收账款减值损失转回1,042千元,而去年同期确认减值损失1,586千元[12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大型综合超市营业额约人民币38.44亿元同比下降18.6%,占集团营业额40.1%[24] - 大型综合超市毛利率13.98%同比上升1.32个百分点,经营利润率0.05%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25][27] - 大型综合超市分部收益从52.21亿人民币下降至41.1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1.1%[105] - 超级市场营业额约人民币50.17亿元同比下降6.6%,占集团营业额52.3%[28] - 超级市场经营利润率0.20%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29][31] - 超级市场分部收益从57.56亿人民币下降至53.6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8%[105] - 便利店营业额约人民币6.89亿元同比下降9.9%,经营利润率-1.39%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29][32][36] - 便利店分部收益从7.85亿人民币下降至7.0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0.2%[105] - 分部业绩总额从2024年同期的1.07亿人民币大幅下降至1047.5万人民币,同比下降90.2%[105] 各地区表现 - 回顾期内新开门店95家(直营26家、加盟69家),其中长三角区域新开66家,占比69.5%;关闭门店121家(直营21家、加盟100家)[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总数3,091家,其中华东地区门店占比约83.5%[42] - 浙江区域新开拓折扣业态门店13家[42] 门店和业态 - 大型综合超市门店98家(全部直营),超级市场2,265家(直营840家、加盟1,425家),便利店728家(直营288家、加盟440家)[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生鲜供应链通过源头直采和多产地备份机制保障稳定供应[44] - 深化JBP合作模式与头部品牌供应商战略合作以优化商品结构[45] - 通过提升自有品牌占比和开发属地化产品强化商品优势[45] - 公司推进门店数字化转型,通过任务精准到人、作业标准化、操作移动化及跟踪可视化提升运营效率[47] - 公司重点推进四大数字化专项任务协同落地,包括提升门店精细化管理水平、EAM系统升级实现业财一体化、AI技术与数字化硬件实现精准触达、重构数据广告牌优化作业平台[47] - 公司聚焦降租减租、营运控费及人工成本优化,通过完善租金测算模型推动高成本门店租金重议[50] - 公司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推行多岗合一与智能排班提升人员效能[50] - 公司建立门店损耗监控日报机制,针对鲜食、冷链、生鲜等高损耗品类实施精细控损[50] - 公司以ROI为考核基准管理营促销资源投放,确保资源向高效率场景集中倾斜[50] - 公司超级市场业态围绕热门主题策划营销活动,重点打造CNY、春季踏青季、三十四周年庆等三档S级档期活动[46] - 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以国货V当潮活动为抓手,成功点燃消费者对国货的热情[46] - 公司发行不超过360,000,000股新内资股,认购价每股人民币1.00元[66] - 内资股认购价较H股2024年5月10日收市价0.315港元溢价249.37%[68] - 每股新内资股净认购价为人民币0.99元(相当于1.09港元)[68] - 募集资金净额约85%用于业务生态转型,其中39.2%用于超市门店转型[68] - 募集资金35%用于大型综合超市门店转型,10.8%用于推进数字化转型[68] - 募集资金约15%用于增加集团一般营运资金[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70]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72] 其他财务数据 - 整体毛利率为11.89%,同比上升0.40个百分点[11]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61.48亿元[22] - 公司股东权益由约人民币-2.87亿元增加至约人民币1.12亿元[33] - 资本负债比率为0.0%[23] - 公司总资产为1758.0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966.24亿元人民币下降10.6%[88][9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7.04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60.26亿元人民币下降45.7%[88] - 公司总负债为1710.28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959.44亿元人民币下降12.7%[90] - 公司股东权益为47.8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6.79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603.8%[90] - 公司发行普通股获得35.69亿元人民币,股本增至147.96亿元人民币[91] - 公司向非控制性权益股东分配股息6214万元人民币[91] - 公司购买非控制性权益支出196万元人民币[91] - 公司向百联集团发行360,000,000股新股,认购价每股人民币1元,净筹资额人民币356,921,000元[92]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804,946千元,同比由净流入719,733千元转为净流出[95]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人民币159,548千元,同比由净流出494,481千元转为净流入[95] - 公司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86,790千元,同比净流出299,395千元有所收窄[9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人民币732,188千元,期末余额为人民币870,425千元[95] - 公司净流动负债达人民币6,406,252千元,但持有可随时提取的定期存款人民币2,520,100千元[9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值下降至人民币2,838,353千元,较期初减少4.0%[118] - 使用权资产期末账面值下降至人民币3,960,942千元,较期初减少9.2%[118] - 受限制定期存款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520,058千元,较年初增长162,800%[122] - 非流动未受限制定期存款增加至人民币2,520,100千元,较年初增长49.1%[122] - 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改善至人民币(38,794)千元,较年初减少50.2%[124] - 未动用税务亏损为人民币2,609,469千元,较年初减少19.0%[124] - 定期存款应收利息下降至人民币49,204千元,较年初减少67.4%[125]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权益证券投资增加至人民币74,885千元,较年初增长10.8%[120] - 商誉账面值微降至人民币143,214千元,主要因递延税项负债调整[118] - 应收账款净额从262,893千元降至260,864千元,减少2,029千元(降幅0.8%)[126] - 逾期90天以上应收账款大幅减少,从9,094千元降至1,731千元(降幅81.0%)[128] - 应付账款从2,765,969千元降至2,200,063千元,减少565,906千元(降幅20.5%)[133] - 应付票据从1,104,924千元降至1,075,878千元,减少29,046千元(降幅2.6%)[133] - 90天以上应付账款从1,074,156千元降至806,462千元,减少267,694千元(降幅24.9%)[133] - 收取加盟店和第三方预付款从703,508千元降至399,251千元,减少304,257千元(降幅43.3%)[136] - 应付非控制性权益股息从64,434千元降至0千元,完全清零[136] - 票券负债及预收款总额从87.30亿人民币下降至82.19亿人民币,降幅5.9%[137] - 集团自身发行票券负债余额为68.97亿人民币,较期初71.68亿人民币下降3.8%[137] - 待缴纳增值税额从7.34亿人民币降至7.03亿人民币,减少3100万人民币[137] - 资本承诺开支从3816.5万人民币降至2461.8万人民币,降幅35.5%[138] - 处置三家子公司获得现金对价1.46亿人民币,产生处置收益1.87亿人民币[139][143] - 关联公司销售金额从2.29亿人民币大幅降至7373.5万人民币,降幅67.8%[144] - 存放于同系附属公司现金及定期存款从12.00亿人民币增至16.17亿人民币,增幅34.8%[146] - 与同系附属公司投资理财合作金额从13.33亿人民币降至12.87亿人民币,减少3.5%[146] - 应付关联公司租赁负债从8036.2万人民币降至7417.6万人民币,降幅7.7%[146] - 向同系附属公司支付票券负债结算佣金从583.1万人民币降至364.8万人民币,降幅37.5%[144] - 非上市金融产品投资(第二层级)公允价值为12.86843亿人民币,较2024年末13.32593亿人民币下降3.4%[151] - 上市权益股份投资(第一层级)公允价值为7483.6万人民币,较2024年末6762.9万人民币增长10.6%[151] - 无报价权益投资(第三层级)公允价值维持79.7万人民币不变[151] 公司股本和股东结构 - 公司总股本为1,479,600,000股,其中内资股占72.68%(1,075,397,400股),非上市外资股占2.14%(31,602,600股),H股占25.18%(372,600,000股)[37] - 公司向百联集团发行360,000,000股内资股,认购价每股人民币1.00元,占发行前总股本约32.15%,占发行后总股本约24.33%[37] - 百联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约59.06%,合计873,869,400股[55] - 百联集团直接持股649,661,400股,占公司总股本43.91%[54][57] - 阿里巴巴通过多家实体间接持有公司股份201,528,000股,占比13.62%[54][57] - 百联股份持有公司224,208,000股股份,占比15.15%[54][55] - 百联集团于2025年2月完成认购360,000,000股新内资股,认购价每股人民币1.00元[57] - 许自作持有H股53,357,000股,占H股总数14.32%[54] - China Galaxy International持有H股51,988,000股,占H股总数13.95%[54][57] - Coronation Global持有H股37,130,454股,占H股总数9.97%[54] - Julius Baer持有H股12,191,558股,占H股总数3.27%[54] -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有阿里巴巴集团57.59%股权[57] - 内资股发行完成,总股本由11.196亿股增至14.796亿股,增幅32.1%[69] - 内资股及非上市外资股由7.47亿股增至11.07亿股,增幅48.2%[69] - 公司发行3.6亿股新股,总股本从11.196亿股增至14.796亿股,增幅32.2%[132] 投资和资产管理 - 公司委托上海证券管理的委托资产总额增加至人民币135,000万元[63] - 截至2023年9月15日托管账户计划净资产余额为人民币69,862.36万元[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产管理投资公允价值约人民币128,684.3万元,占集团总资产7.3%[64] - 资产管理投资成本约人民币125,941.9万元,未变现损益约人民币2,742.4万元[64] - 公司绝大部分存款及银行借款存放于及预支自政府关联实体银行[147]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采用三层级分类:第一层级基于活跃市场报价,第二层级采用折现现金流法,第三层级采用收入法[149][151] - 第一层级与第二层级金融资产期间内无转移[153] - 首席财务官负责确定估值技术并每期末向董事会报告公允价值波动原因[154] - 非上市金融产品投资估值采用预期回报和市场利率作为输入值[151] - 无报价权益投资采用长期收益增长率及行业市况作为重大不可观察输入值[151] 人力资源 - 公司共有20,900名员工[48] - 人工总开支约为人民币86,704万元[48]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599.8万人民币,其中工资及短期福利520.9万人民币,退休后福利36.6万人民币,其他长期福利42.3万人民币[148]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38] - 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3] - 审核委员会对会计原则及方法无异议[74] - 董事曹海伦、李国明缺席2025年6月19日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大会[79] - 董事王德雄于2025年1月7日辞任非执行董事[80] - 朱定平于2025年1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0] - 李国明于2025年3月17日辞任堡狮龙独立非执行董事[80]
联华超市(00980) - 月报表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7 18:05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H股法定/注册股本372,600,000元[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内资股法定/注册股本1,075,397,400元[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非上市外资股法定/注册股本31,602,600元[2] - 2025年8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479,600,000元[2]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8月31日,H股已发行股份372,600,000股[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内资股已发行股份1,075,397,400股[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非上市外资股已发行股份31,602,600股[3] 其他 - 股份期权不适用[4] - 香港预托证券资料不适用[5] - 呈交者王晓琰为执行董事[6]
从“公益牌”到“品质选”:沪喀消费协作以“上海标准”助力喀什优品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9-06 14:21
核心观点 - 上海市发布《上海对口地区山海生态食品准入指南》行业推荐性标准 建立高于国家通用标准的上海渠道标准 推动消费协作从传统输血迈向造血模式 [1][2][3] - 联华超市推出全国首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市场化消费协作专区昆仑臻选 以场景化陈列和统一视觉设计替代传统公益标签 强化品质背书 [5] - 喀什四县特色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和文创赋能实现品牌升级 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入上海高端市场 [7][9] - 展会首日达成2100万元合作协议 采用精准匹配机制邀约12家重点渠道商进行一对一深度洽谈 [11] 标准建设 - 准入指南从提升效率、保障品质、塑造品牌和协同发展四个维度 为15家重点渠道企业采购对口产品提供统一高标准 [2] - 标准旨在将对口地区农产品打造为市场认可的品质优选 推动帮扶逻辑从公益转向品质选择 [2][3] 渠道创新 - 昆仑臻选专区强调昆仑臻选·山海优品|上海渠道标准的品质背书 使消费者聚焦产品优质属性而非帮扶符号 [5] - 专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消费协作新格局 [1][5] 产品升级 - 莎车县推出与迪士尼联名的西梅干 展示深加工和文创赋能成果 [7] - 泽普县瑞雪苹果甜度达18° 已进入Ole'等高端渠道 并发布标准化流通指南限定未来两年仅授权8家重点渠道销售 [7] - 泽普灰枣和骏枣通过新国标升级和包装优化加速进入上海高端市场 [9] - 巴楚县罗布麻茶获得蓝帽子认证并进入华氏大药房渠道 巴尔楚克羊形成现代化养殖与深加工产业链 [9] 产业协作 - 非遗时尚产品艾德莱丝回力鞋、碳索芯材培育钻石及巴楚红麻综合加工利用产业园项目 展示文化创新和高科技产业跨界协作 [9] - 新疆金亿裳服饰与上海熙玥供应链达成600万元服装合作 上海消费帮扶联盟与泽普县润泽农业、喀什疆鲜达农业签订1500万元协议 [11] 对接机制 - 创新采用精准匹配机制 根据商品品类和渠道特性邀约联华、大润发、本来生活等12家高匹配度渠道商 [11] - 通过一对一深度洽谈确保合作实效 并将持续举行县推介会和第二场产销对接活动 [11]
联华超市(00980.HK):上半年股东应占盈利为0.42亿元
格隆汇· 2025-08-28 18:39
财务表现 - 营业额达人民币95.91亿元 同比下降12.0% [1] - 毛利额约为人民币11.40亿元 同比下降8.9% [1] - 毛利率约11.89% 同比增加0.40个百分点 [1] - 归属于公司股东应占盈利约为人民币0.42亿元 同比增加盈利0.97亿元 [1] - 每股基本收益达人民币0.03元 [1] 同店销售 - 同店销售同比下降8.20% [1] - 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下降9.85% [1] - 超级市场业态下降6.16% [1] - 便利店业态下降11.67% [1]
联华超市(00980)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盈利4224.6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8:35
财务表现 - 公司取得营业额95.91亿元,同比减少11.98% [1] - 公司股东应占盈利4224.6万元,去年同期亏损5480.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收益3.1分 [1] 同店销售表现 - 同店销售同比下降8.20% [1] - 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同店销售下降9.85% [1] - 超级市场业态同店销售下降6.16% [1] - 便利店业态同店销售下降11.67% [1] 门店网络发展 - 公司拥有门店总数3091家 [1] - 新开门店95家,其中大型综合超市业态新开0家 [1] - 超级市场业态新开83家,包括直营门店21家和加盟门店62家 [1] - 便利店业态新开12家,包括直营门店5家和加盟门店7家 [1]
联华超市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盈利4224.6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8 18:34
财务表现 - 营业额95.91亿元,同比下降11.98% [1] - 公司股东应占盈利4224.6万元,去年同期亏损5480.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收益3.1分 [1] 门店运营 - 总门店数量达3,091家 [1] - 新开门店95家,其中超级市场业态83家(直营21家、加盟62家),便利店业态12家(直营5家、加盟7家) [1] - 大型综合超市业态无新开门店 [1] 销售情况 - 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8.20% [1] - 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同店销售下降9.85%,超级市场业态下降6.16%,便利店业态下降11.67% [1]
联华超市(0098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8:0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额为人民币95.91亿元,同比下降12.0%[2] - 公司总营业额及其他收益为102.3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17.99亿元下降13.3%[15] - 商品销售收入为95.9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08.97亿元下降12.0%[12] - 服务收入为4.6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6.77亿元下降31.6%[12] - 公司营业额同比下降12.0%至95.91亿元人民币,减少13.05亿元[49] - 公司总营业额同比下降12.0%至95.9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08.97亿元人民币[70] - 经营盈利为人民币0.81亿元,同比增长466.6%,经营利润率为0.84%,同比增加0.71个百分点[2] - 公司经营盈利同比大幅增长466.6%至810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400万元人民币[70]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应占盈利为人民币0.42亿元,同比增加盈利人民币0.97亿元[2] - 公司股东应占本期收益为42,246千元(2025年)和亏损54,809千元(2024年),同比扭亏为盈[27] - 公司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实现盈利420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5500万元人民币[70] - 归屬股東盈利同比增加0.97亿元至0.4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上升0.94个百分点至0.44%[5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额为人民币11.40亿元,同比下降8.9%,毛利率为11.89%,同比增加0.40个百分点[2] - 公司毛利额同比下降8.9%至11.40亿元人民币,减少1.12亿元[50] - 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0.40个百分点至11.89%[50] - 其他收益同比下降29.1%至6.40亿元人民币,减少2.63亿元[51] - 分銷及銷售成本同比下降14.0%至16.97亿元人民币,减少2.77亿元[53] - 存货成本中确认费用为8,451,077千元(2025年)和9,646,212千元(2024年),同比下降12.4%[23] - 人工成本为867,039千元(2025年)和974,992千元(2024年),同比下降11.1%[23] - 税前盈利中摊销及折旧合计为562,607千元(2025年)和631,039千元(2024年),同比下降10.8%[23] - 租赁负债利息费用为8163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9401万元下降13.2%[21] - 政府补贴收入为2191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462万元增长49.8%[19][22] - 关店费用为1133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508万元增长123.1%[2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同店销售同比下降8.20%,其中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下降9.85%,超级市场业态下降6.16%,便利店业态下降11.67%[2] - 大型综合超市分部业绩大幅下降至183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9423万元下降98.1%[16] - 超级市场分部业绩为998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978万元下降66.5%[16] - 便利店分部亏损958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亏损1843万元收窄48.0%[16] - 大型综合超市营业额同比下降18.6%至38.44亿元人民币,减少8.81亿元[62] - 大型综合超市毛利率同比上升1.32个百分点至13.98%[63] - 超级市场业态营业额同比下降6.6%至50.17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营业额52.3%[65] - 超级市场业态经营利润率下降0.35个百分点至0.20%,经营利润减少2000万元人民币至1000万元人民币[65] - 便利店业态营业额同比下降9.9%至6.89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营业额7.2%[67] - 便利店业态经营亏损收窄800万元人民币至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利润率改善1.02个百分点至-1.39%[67] 门店和区域表现 - 公司拥有门店总数3,091家,期内新开门店95家,其中超级市场业态新开83家(直营21家,加盟62家),便利店业态新开12家(直营5家,加盟7家)[2] - 公司新开门店95家(直营26家/加盟69家),关闭门店121家(直营21家/加盟100家)[77] - 公司拥有门店总数3,091家,其中华东地区门店占比83.5%[79][80] - 直营门店数量为1,226家,加盟门店数量为1,865家[80] - 超级市场业态门店数量最多,达2,265家(含直营840家及加盟1,425家)[80] - 便利店业态门店数量为728家(含直营288家及加盟440家)[80] - 大型综合超市门店数量为98家(均为直营)[80] - 浙江区域折扣业态已开设网点13家[79] - 自2025年1月起有32家门店因附属公司变动未计入统计[8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通过EAM系统升级实现业财一体化[84] - 公司推进生鲜标品化及源头直采以优化供应链[81][82] - 公司通过降租减租、营运控费及人工成本优化实现显著降本增效[88] - 公司聚焦损耗与能耗两大核心建立门店损耗监控日报机制[88] - 公司明确所有营促销活动以提升来客量和增加复购率为目标[88]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延续整体发展韧性[89] - 公司2025年下半年将围绕八大核心任务展开系统性布局[90] 其他财务数据 - 期末净流动负债为人民币64.06亿元,较期初人民币74.55亿元有所改善[7] - 非流动无限制定期存款可直接提取款项为人民币25.20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6.90亿元显著增加[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70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6.03亿元减少[4] - 资产合计为人民币175.81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96.62亿元减少[4]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1.48亿元人民币[60] - 应付账款周转期为57天,存货周转期为40天[60] - 应收账款净额为260,864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262,893千元(2024年12月31日),同比下降0.8%[30] - 逾期应收账款为1,754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10,283千元(2024年12月31日),同比下降82.9%[39] -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为3,275,941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3,870,893千元(2024年12月31日),同比下降15.4%[40] - 应付账款中90日以上账龄为806,462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1,074,156千元(2024年12月31日),同比下降24.9%[42] - 处置3家目标公司获得收益1.87亿元人民币[16][19] - 公司通过增发3.6亿股内资股使股东权益由-2.87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12亿元人民币[71]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均以人民币持有,无银行借款及重大或有负债[71][76] - 员工总数20,900人,人工总开支约为人民币8.6704亿元[85] - 计算每股基本收益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370,208,000股(2025年)和1,119,600,000股(2024年),同比增长22.4%[29]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董事建议不派付中期股息[25] - 公司建议不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中期股息[94] - 公司及附属公司在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5] - 公司审核委员会对会计原则及方法无任何不同意见[96] - 公司确认期内符合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除部分偏离外[98] - 公司部分非执行董事因工作原因未出席董事会及股东大会[99]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王曉琰、張慧勤及朱定平[103]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濮韶華、沈沉、曹海倫及楊琴[10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夏大慰、李國明、陳瑋及趙歆晟[103] - 公司董事长为濮韶華[102] - 公告发布日期为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103] - 公司名称为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102] - 公司注册地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103]
中国超市百强榜洗牌:盒马领跑前三,胖东来服务佳却居19位
搜狐财经· 2025-08-22 16:27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超市百强企业销售总额达90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3% [1] - 门店总数显著下滑9.8% 减少至2.52万家 [1] - 行业面临多元化消费趋势和电商冲击的转型挑战 [1] 企业两极分化 - 仅14家企业实现销售额和门店数量双重增长 [1] - 增长企业凭借精准市场战略、创新运营模式和卓越服务品质脱颖而出 [1] 中段企业表现(第11-15名) - 集百控股年销售额120.64亿元 门店3179家 [2][4] - 利群集团销售额同比下降4.7% 门店503家 [4] - 河南大张实业销售额98.58亿元 同比增长2.6% [4] - 永旺(中国)销售额98.22亿元 同比下降3.0% 门店73家 [4] - 广州易初莲花销售额90.32亿元 同比下降23.6% 门店67家 [4] 后段企业表现(第16-20名) - 重庆百货销售额89.02亿元 同比增长0.4% 门店148家 [4] - 开市客(中国)销售额8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8.2% 门店7家 [1][4] - 天虹数科销售额84.96亿元 门店109家 [4] - 胖东来销售额80.9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6% 门店12家 [1][4] - 北国商城销售额77.65亿元 同比下降1.2% [4] 领先企业表现(前10名) - 沃尔玛中国销售额1588.45亿元 同比增长19.6% 门店334家 [4][5] - 康成投资(大润发)销售额764.15亿元 同比下降0.3% 门店505家 [4] - 盒马销售额750亿元 同比增长27.1% 门店420家 [4][5] - 永辉超市销售额732.39亿元 同比下降14.4% 门店775家 [4] - 物美科技销售额578.97亿元 同比增长2.4% 门店918家 [4] - 联华超市销售额486.44亿元 同比下降7.5% 门店3152家 [4][5] - 华润万家销售额481亿元 同比下降23.1% 门店2200家 [4] - 家家悦销售额298.96亿元 同比增长0.2% 门店902家 [4] - 中百仓储销售额179.54亿元 同比下降12.2% 门店714家 [4] - 钱大妈销售额136.32亿元 同比下降0.7% 门店2959家 [4] 创新与扩张 - 盒马计划年内新开近100家门店 进入超过50座新城市 [5] - 联华超市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5] - 胖东来以卓越服务和利他主义理念获得市场认可 [1]
中国超市排名大洗牌!盒马冲进前三,胖东来服务再好也难进前十?
搜狐财经· 2025-08-21 19:30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达9000亿元 同比增长0.3% [1] - 门店总数同比下滑9.8% 降至2.52万个 [1] - 仅42家企业实现销售额正增长 25家门店数量增加 [1] - 同时实现销售额和门店数双增长的企业仅14家 [1] 头部企业表现 - 沃尔玛(中国)年销售额1588.45亿元 同比增长19.6% [5] - 门店数量334家 同比减少8.5% [5] - 盒马鲜生年销售额750亿元 同比增长27.1% [5] - 门店数量420家 同比增长16.7% [5][6] - 大润发年销售额764.15亿元 同比微降0.3% [5] - 门店数量505家 基本持平 [5] 中游企业表现 - 永辉超市年销售额732.39亿元 同比下降14.4% [5] - 门店数量775家 同比减少23.2% [5] - 物美集团年销售额578.97亿元 同比增长2.4% [5] - 门店数量918家 同比减少18.2% [5] - 联华超市年销售额486.44亿元 同比下降7.5% [3][5] - 门店数量3152家 同比减少6.1% [3][5] 特色企业案例 - 胖东来超市年销售额80.94亿元 拥有12家门店 [3] - 开市客(Costco)年销售额87亿元 同比增长58.2% [5] - 门店数量7家 同比增长40% [5] - 集百控股年销售额120.64亿元 拥有3179家门店 [3] - 钱大妈年销售额136.32亿元 门店数量2959家 [5] 企业战略分化 - 部分企业通过关闭效益不佳门店优化资源配置 [3] - 头部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保持领先 [5] - 创新经营策略企业实现逆势增长 [1][6] - 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5][6]
中国超市重新洗牌:胖东来全国仅排第19,华润第7,盒马冲进前三
搜狐财经· 2025-08-21 17:42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达9000亿元 同比增长0.3% [2] - 门店总数2.52万个 同比下滑9.8% [2] - 销售额同比增长企业42家 门店增加企业25家 双增长企业仅14家 [2]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 沃尔玛中国以1588.45亿元销售额居首 门店334家 [8] - 大润发母公司销售额764.15亿元位列第二 门店505家 [8] - 盒马以750亿元销售额跃居第三 门店420家 [8][9] - 永辉超市销售额732.39亿元排名第四 门店775家 [8] - 物美集团销售额578.97亿元位居第五 门店918家 [8] 企业分化与战略调整 - 盒马销售额同比增长27.1% 门店增长16.7% 计划新开100家门店并进入50座新城市 [8][9] - 开市客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58.2% 门店增长40% [8] - 胖东来销售额同比增长76% 以极致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4][8] - 永辉超市销售额同比下降14.4% 门店减少23.2% [8] - 华润万家销售额下降23.1% 门店减少18.3% [8] 区域与细分市场表现 - 联华超市以486.44亿元销售额排名第六 门店3152家 主打社区便民服务 [6][8] - 钱大妈销售额136.32亿元位列第十 门店2959家 [8] - 集百控股销售额120.64亿元排名第十一 门店3179家 [6][8] - 胖东来以80.94亿元销售额位列第十九 门店12家 单店产出效率突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