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2012年5月16日在联交所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6日转为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522[11] 公司业务覆盖范围 - 截至2021年底,公司专注轨道交通17年,业务覆盖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49个城市,海外13个国家和地区、22个城市[16][17] - 2021年末公司业务已遍布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覆盖49座城市,在已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覆盖率约为72%,并覆盖海外13个国家、22座城市[33] - 截至2021年底,公司业务累计覆盖中国49座城市及海外13个国家、22座城市,在手订单约为22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8%[54]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实现收入约港币1,749.2百万元,较2020年增幅约12.9%[18] - 2021年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港币187.5百万元,较2020年增幅约11.3%[18] - 2021财年公司收入约1749.2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约199.2百万港元,增幅约12.9%[29] - 2021财年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187.5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约19.1百万港元,增幅约11.3%,连续四年实现增长[29] - 董事会建议宣派2021财年股息0.027港元/股,股息合计约56,622,961.63港元,股息派付率达30.19%[30] - 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17.492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2.9%,毛利率约为37.02%,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1.875亿港元,同比增长11.3%,每股股息提升至2.7港仙[54] - 2021财年收入约17.492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1.992亿港元,增幅约12.9%,智慧轨道交通服务业务、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业务分别约占总收入的约86.7%及13.3%[92] - 2021财年销售成本约11.017亿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约1.67亿港元,增幅约17.9%[93] - 2021财年毛利约6.475亿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约0.323亿港元,增幅约5.2%[93] - 2021财年投资收益约0.567亿港元[94] - 2021财年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约2.88亿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约0.301亿港元,增幅约11.7%[95] - 2021财年商誉减值约0.647亿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0.647亿港元,增幅约100%[96] - 2021财年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1.875亿港元,同比上升约11.3%,每股盈利为0.089港元,同比上升11.3%[100] - 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8.934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9.838亿港元)[103] - 2021年12月31日,贷款约3.488亿港元(2020年:约5.714亿港元)[104]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8.337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2.459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15.878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2.3;2020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约28.289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6.545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11.744亿港元,流动比率约1.7[10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37.2%;2020年12月31日为40.6%[10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739名雇员;2020年12月31日为892名。2021财年员工总成本约3.48亿港元;2020财年约3.04亿港元[113] - 董事会建议宣派2021财年末期股息每股0.027港元;2020财年为每股0.025港元[114] - 2019 - 2021财年末期普通股股息分别为每股0.02、0.025、0.027港元[128] - 2021年12月31日,市盈率5.03,市净率0.34,净利润率11.41%,股本回报率7.49%,股息率6.00%[13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17.18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7.712亿港元[174] - 最大供货商占采购总额的10.42%,五大供货商(合并)占采购总额的33.09%[180] - 最大客户占销售总额的16.10%,五大客户(合并)占销售总额的35.00%[181] - 2021财年应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介于1000001港元至3000000港元[193] 公司核心业务及战略 - 公司两大核心业务为智慧轨道交通业务和基础设施信息业务[12] - 公司使命是用智慧科技为轨道交通赋能,定位是成为中国领先的轨道交通智慧系统服务商[13] - 公司战略包括创新升级构建智慧产品标准体系、做强做优主体业务、协同发展打造战略投控平台[13] - 公司秉承“立足京港,深耕全国,探索国际”的市场策略[17] - 公司将构建“一院、两业、多组团,科技协同发展”格局,维持高标准研发投入[86] - 公司将聚焦智慧轨道交通线网级指挥中心系统及线路级核心系统发展,提升信息化系统集成能力[87] 公司业务成果及项目进展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取得111项专利、436项软件著作权[16][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在手订单约为港币22亿元[16][18] - 2021年公司北京业务涉及地铁、市郊铁路等多领域,全国业务斩获多地轨道交通项目,海外业务在印度市场占有率提升并开拓新市场[33] - 2021财年公司科技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维持较高标准[34] - 2021年公司构建智慧城市轨道标准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多种智慧城市轨道产品并落地实施或计划应用[36] - 2021年公司完成对智联友道、基石慧盈的投资,完善投资产业布局[37] - 2021年公司优化已投资参控股企业管控,实施“差异化、赋能式”管控模式[37] - 2021年中国内地累计5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192.62公里,较去年新增约15%,新增39条(段),长度新增约1200公里[49] - 2021年末全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5万公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489亿元[49] - 2021年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总客运量约30.7亿人次,日均客运量约841万人次[49] - 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783公里,运营线路27条,运营车站459座[49] - 2021年公司召开疫情防控专项工作会议11次,员工疫苗接种率高达95%,未发生员工感染情况[53] - 2021年科技研发投入约1.644亿港元,占2021财年收入约9.4%[56] - 2021财年新取得25项专利证书(累计111项)、88项软件著作权证书(累计436项)[56] - 2021年中国内地18座城市发布城市轨道交通车载PIS系统招标,涉及车辆5810辆,公司中标1894辆,占比约32.6%[61] - 公司重点参与北京地铁多个项目,保障北京地铁冬奥支线等重点工程建设[62] - 公司先后签约绍兴地铁1号线等多个项目,京外重点项目拓展屡获突破,绍兴地铁1号线弱电总集成项目合同金额达5.5亿元人民币[63] - 公司中标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改造项目,覆盖综合监控、信号及AFC三大子系统[63] - 2021年公司新中标印度班加罗尔地铁等多个海外国家项目[65] - 2021年公司轨道交通统一数据接入平台升级至2.0版本并落地应用[66]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民用通信业务覆盖北京地铁27条线(段)、237座车站,三大电信运营商4G百兆资源使用数量增加130条[68] - 2021年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的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等民用通信传输系统与线路同步开通[68] - 公司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持续升级,推进多个重点项目[71] - 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全管控平台系统升级至2.0版本[71] - 2021年公司战略投资智联友道,切入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市场[73] - 公司继续参与投资基石慧盈,围绕轨道交通相关核心产业进行股权投资[73] - 华启智能于长春投资设立子公司,加强与客户业务协同[73] - 参股公司京城地铁2021年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客运量约400万人次,与2020年基本持平[75] - 参股公司研发的亿通行应用程序注册用户突破3000万人,二维码乘车等平台业务占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过闸量上升至55%[75] 行业发展趋势及规划 - 2022年预计26座城市的69条(段)轨道交通线路新增开通运营,总里程约1442.81公里,车站约870座[77] - 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约17万公里,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约5万公里[77] - “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运营城际及市域(郊)铁路3000公里[77] - 至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成新一代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迈入城市轨道交通强国;至2035年,将全面建成新一代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强国前列并引领发展潮流[78]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中的PIS、AFC等信息化系统供应业务,其市场需求与地铁新建线路总里程正相关[81] - 北京“十四五”规划将建设丽金线、CBD线、11号线西段、19号线北延等线路[83] 公司未来重要事项安排 - 2022年3月29日公布2021年度全年业绩[128] - 2022年5月26日召开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128] - 2022年6月2日至6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有关派发股息)[128] - 派发2021年度末期股息56,622,961.63港元[128] - 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2年5月26日举行[167] - 为确定出席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及投票资格,公司于2022年5月23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未登记股份持有人须于2022年5月20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登记[168] - 为确定收取建议末期股息资格,公司于2022年6月2日至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未登记股份持有人须于2022年6月1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登记[168] 公司股权结构及股东信息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2,097,146,727,市值943.72百万港元,收市价0.45港元[128][132] - 行政总裁宣晶于年报日期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19%[134] - 曹玮通过More Legend间接持有公司约11.66%的已发行股本,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04%[138]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张燕友于2018年12月1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8年4月起担任公司最终控股公司京投公司董事长[135] - 曹玮于2009年4月加入集团,2011年1月7日获委任为董事,2011年12月7日获调任为执行董事等[138] - 关继发于2015年10月28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17年2月28日至2018年12月14日期间获调任为主席[139] - 郑毅于2017年8月25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05年11月起在公司最终控股公司京投公司任职[142] - 顾晓慧于2021年7月5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2年3月29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43] - 曹明达于2022年4月1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为曹玮先生的儿子[144] - 张燕友于2019年7月获得正高级经济师资格[135] - 关继发于2019年7月获得正高级经济师资格[139] - 郑毅于2017年获评定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42] - 白金荣71岁,2011年12月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4月11日辞任[146] - 罗振邦56岁,2012年11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21年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47] - 黄立新50岁,2014年7月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二十一年律师执业经验[150] - 李伟64岁,2022年4月11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1] - 刘瑜48岁,2013年5月加入集团,2014年7月获委任为副总裁[152] - 白金荣拥有逾31年财经及企业管理经验[146] - 罗振邦自2004年12月起担任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3年7月起担任国瑞置业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47] - 黄先生1993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学位,2001年6月获香港大学法律专业文凭[150] - 李伟1982年1月获合肥工业大学精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90年3月获北京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51] - 刘先生持有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学位,拥有工程师职称[152] - 王新江于2016年3月加入集团任副总裁,2021年3 - 5月辞去多个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