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投交通科技(01522)

搜索文档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7:00
目錄 | 公司資料 | 2 | | --- | --- | | 公司概覽 | 3 | | 財務摘要 | 6 | | 主席報告 | 7 | |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 10 | | 風險因素分析 | 22 | | 投資者關係 | 23 | | 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簡介 | 25 | | 董事會報告 | 32 | | 企業管治報告 | 45 | | 釋義 | 62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65 | | 綜合損益表 | 72 | | 綜合損益表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73 |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74 |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76 |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78 |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80 | 公司資料 董事會 執行董事 劉瑜先生 (行政總裁) 趙婧媛女士 非執行董事 授權代表(根據上市規則第3.05條) 劉瑜先生 吳嘉雯女士 公司秘書 吳嘉雯女士 劉野菲先生 審核委員會 羅振邦先生 (CPA)(主席) 黃立新先生 伍穎恩女士 薪酬委員會 伍穎恩女士 (主席) 任宇航先生 黃立新先生 任宇航先生 (主席) 孫方女士 曹明達先生 方志偉先生 獨立非執行董事 羅振邦先生 (CPA) 黃立新先生 伍穎恩女 ...
京投交通科技(01522)附属出售地铁科技49%股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23:19
文章核心观点 京投交通科技拟出售合营企业地铁科技49%股权,交易已确定受让方并订立合同,董事会认为出售事项公平合理且符合集团与股东整体利益 [1] 分组1:出售事项基本信息 - 京投交通科技间接持有地铁科技49%股权,独立第三方地铁公司持有51% [1] - 公开挂牌结束后,2025年3月21日北京产权交易所通知中标受让方为地铁公司 [1] - 2025年3月27日城轨投资与地铁公司订立产权交易合同,最终交易价为人民币6833.22万元(约7420.88万港元) [1] 分组2:地铁科技成立目的 - 成立地铁科技旨在改善北京地铁自动售票系统维护及维修、提高相关设备运行安全性、扩大收入来源以改善财务表现,扩大集团业务范围 [1] 分组3:出售原因 - 近年来地铁科技业务运营增长未达预期,无法为集团战略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1] - 出售事项可确保集团投资的资本收益 [1] 分组4:出售影响及董事会看法 - 董事会认为出售事项不会对集团带来重大影响 [1] - 董事会认为出售事项及产权交易合同条款公平合理,符合集团与股东整体利益 [1] 分组5:地铁科技承诺 - 地铁科技承诺不会于北京参与自动售检票和乘客信息系统的相关新业务营运 [2] - 未来不会在中国参与与自动售检票和乘客信息系统有关的业务营运 [2]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2:50
公司上市及组织架构相关 - 公司于2012年5月16日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6日转至主板上市[9] - 公司于2011年12月8日成立审核委员会[88] - 2015年12月30日,董事会采纳经修订的审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16年1月1日生效[88] - 2018年12月25日,董事会采纳进一步修订的审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同日生效[88] - 2024财年,审核委员会举行了五次会议[90] - 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0] - 截至2025年3月27日,公司执行董事为刘瑜先生及赵婧媛女士等[10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收入为1656773000港元,较2023财年的1637181000港元增长1.19%[4] - 2024财年毛利为619687000港元,较2023财年的591007000港元增长4.85%[4] - 2024财年经营溢利为201875000港元,较2023财年的185217000港元增长9.00%[4] - 2024财年除税前溢利为206282000港元,较2023财年的203893000港元增长1.17%[4] - 2024财年年内溢利为179507000港元,较2023财年的185728000港元下降3.35%[4] - 2024财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080港元,较2023财年的0.083港元下降3.61%[4] - 2024年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其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60248000港元,较2023年的6578000港元增长815.90%[6] - 2024年海外业务换算的汇兑差异为 - 65428000港元,较2023年的 - 65853000港元增长0.64%[6] - 2024年年内其他全面开支为 - 14217000港元,较2023年的 - 60262000港元减少76.41%[6] - 2024年年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71511000港元,较2023年的119245000港元增长43.83%[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599956千港元,2023年为1586428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233160千港元,2023年为2922255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575788千港元,2023年为1560588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净额为1657372千港元,2023年为1361667千港元[7] - 2024年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3257328千港元,2023年为2948095千港元[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316385千港元,2023年为69246千港元[8] - 2024年资产净额为2940943千港元,2023年为2878849千港元[8] - 2024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2775601千港元,2023年为2707818千港元[8]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165342千港元,2023年为171031千港元[8] - 2024年可申报分部收入为1670730000港元,2023年为1684131000港元;2024年可申报分部溢利为619687000港元,2023年为591007000港元[22]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06282000港元,2023年为203893000港元[23]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客户合同收入为1596171000港元,2023年为1561723000港元;2024年来自中国香港为25389000港元,2023年为24688000港元;2024年来自海外为35213000港元,2023年为50770000港元[2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9884000港元,2023年为10456000港元[23][25] - 2024年员工成本为290603000港元,2023年为296744000港元;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按雇员基本薪金16%向退休计划供款,香港附属公司按雇员有关收入5%向强积金计划供款[26][27] - 2024年存货成本为687237000港元,2023年为753714000港元,其中2024年90584000港元、2023年83636000港元与员工成本及折旧摊销开支有关[28] - 2024年所得税为26775000港元,2023年为18165000港元[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676040000港元及2097147000股普通股计算,2023年分别为1743130000港元和2097147000股[3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应收票据及其他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13447000港元,2023年为7403000港元[23][28] - 2024年研发开支为159599000港元,2023年为170762000港元[23] - 2024年履行客户合同产生的合同资产为783,893千港元,2023年为763,482千港元;扣除亏损拨备后,2024年为735,056千港元,2023年为714,262千港元[31] - 2024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范围内来自客户合同的贸易应收款项为983,954千港元,2023年为806,874千港元[31] - 预期超过一年收回的合同资产金额2024年为78,432,000港元,2023年为134,204,000港元[32] - 2024年服务合同的预收履约账款(合同负债)为38,604千港元,2023年为45,800千港元[33]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031,338千港元,2023年为843,551千港元;应收票据2024年为230,281千港元,2023年为263,771千港元[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28,262,000港元已作为集团其他借款的担保,2023年为零[36]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016,485千港元,2023年为845,980千港元;应付票据2024年为77,081千港元,2023年为70,532千港元[38] - 报告期末后建议派发的末期股息,2024年每股普通股2.4港仙,金额为50,332千港元;2023年每股普通股2.5港仙,金额为52,429千港元[41] - 法定股本方面,2024年和2023年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5,000,000,000股,金额均为5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2024年和2023年股份数目均为2,097,146,727股,金额均为20,971千港元[41]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港币16.568亿 元,同比增长约1.2%,人民币15.113亿元,同比增长约2.4%;毛利率约37.4%,同比增长约1.3个百分点;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港币1.676亿元,同比下降约3.8%,人民币15290万元,同比下降约2.7%[46] - 2024财年公司销售成本约港币10.37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港币910万元,减幅约0.9%;实现毛利约港币6.1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港币2870万元,增幅约4.9%[51] - 2024财年公司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约港币2.66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港币40万元,减幅约0.2%[52] - 2024财年公司研发费用约港币1.596亿元,较上期减少约6.6%;投资收益约港币2190万元,较上期增加约港币30万元,增幅约1.4%;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港币760万元[53][54][55] - 2024财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港币16760万元,同比下降约3.8%,相当于约人民币15290万元,同比下降约2.7%[5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2097146727股,每股面值为港币0.01元[5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港币7612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港币69710万元[5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港币3848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港币33140万元[5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港币323320万元,流动负债约港币157580万元,流动资产净值约港币165740万元,流动比率约为2.1[6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9.2%,2023年12月31日约为36.2%[60] - 2024年集团研发投入约港币15960万元,较上年同比减少约6.6%,因研发效率提升所致[80] - 2024财年员工总成本约为港币290.6百万元(2023财年:约港币297百万元)[8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收入为755,912千港元,2023年为770,937千港元;来自数据与集成服务收入为515,589千港元,2023年为577,432千港元;来自智慧基础设施收入为385,272千港元,2023年为288,812千港元[16] - 2024年一名客户(客户A)与公司交易收入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分部超公司收入10%,金额为176,619千港元,相应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不超10%[16] - 公司按业务线管理业务,有四个可报告分部: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拓展的投资[18][20] - 公司评估分部业绩和分配资源时,收入和费用按报告分部产生的收入和成本分配,衡量报告分部利润指标是毛利[18] - 2024财年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业务,收入分别约港币7.559亿元、5.156亿元、3.853亿元,分别约占总收入的45.6%、31.1%、23.3%[48]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约港币7.55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港币1500万元,减幅约1.9%[48] - 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收入约港币5.15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港币6180万元,减幅约10.7%[49] - 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收入约港币3.8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港币9650万元,增幅约33.4%[49] - 按地区划分,2024财年公司于中国内地实现收入约港币15.962亿元,增幅约2.2%;于中国香港市场实现收入约港币2540万元,增幅约2.8%;于海外市场实现收入约港币3520万元,减幅约30.7%[50] - 2024年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约港币7559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港币1500万元,降幅约1.9%,毛利约港币32510万元,同比增长约10.4%,毛利率约43.0%,同比增加约4.8个百分点[64] - 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期内收入约5.156亿港元,同比减少约6180万港元,降幅约10.7%,毛利约1.01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25.2%,毛利率约19.8%,同比减少约3.8个百分点[68] - 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期内收入约3.8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650万港元,增幅约33.4%,毛利约1.927亿港元,同比上升约20.3%,毛利率约50.0%,同比下降约5.4个百分点[70] 业务项目签约及成果相关 - 2024年公司签约北京地铁22号线PIS项目,金额约人民币5816.2万元,中标济南地铁6号线车载PIS项目,金额约人民币5084.6万元[65] - 2024年公司中标智利梅里皮亚PIS项目,金额约人民币1670.6万元,签约印度苏拉特及艾哈迈达巴德PIS项目,金额约人民币2350.0万元,在印度市场保持8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66] - 2024年公司圆满完成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样车的旅客服务系统及智能分析系统交付工作[67] - 2024年成功签约北京地铁22号线通信系统集成采购项目,金额达4.8亿元人民币;签约北京新一代AFC2.0系统项目,金额约3350.7万元人民币;签约沈阳地铁3号线一期自动售检票系统集成项目,金额约7790万元人民币[69]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44
公司业务覆盖范围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业务累计覆盖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55个城市,海外19个国家和地区、30个城市[9] 公司知识产权情况 - 公司拥有141项专利及599项软件著作权[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拥有141项专利及599项软件著作权[31] 公司在手订单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约为港币27.7亿元[15] - 上半年新签约及中标项目金额约8.3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手订单约27.7亿港元,较2023年末增长约9.5%[17]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68,982千港币,2023年上半年为473,188千港币[1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7,605千港币,2023年上半年为60千港币[1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645千港币,2023年上半年为2,632千港币[15] - 2024年上半年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9,636千港币,2023年上半年为5,081千港币[15]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0.4%,2023年上半年为39.8%[15] - 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46港仙,2023年上半年为0.24港仙[15] - 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约4.6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0.9%;毛利约1.89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7%;毛利率约40.4%,较上年同期上升约0.6个百分点;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96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89.6%[16]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468,98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73,18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0.9%[5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89,65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8,37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0.7%[5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7,60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0千港元,同比大幅增长[54]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3,6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4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5.2%[5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64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3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8.5%[54]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0046港元,2023年同期为0.0024港元,同比增长约91.7%[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963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081万港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全面开支为2149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6620万港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开支总额为1185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1539万港元[58] - 2024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收入472,129千港元,2023年为476,073千港元[68][69] - 2024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利润189,650千港元,2023年为188,375千港元[68][69]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3,627千港元,2023年为3,447千港元[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收入为1,632,975,000港元,2023年为1,538,279,000港元[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毛利为592,282,000港元,2023年为587,814,000港元[7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4,599千港元,2023年为5,293千港元[70][72] 公司各业务线收入占比情况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收入分别约1.674亿港元、1.652亿港元、1.364亿港元,分别约占总收入的35.7%、35.2%、29.1%[18] 公司各业务线收入变化情况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约7660万港元,减幅约31.4%;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约2200万港元,增幅约15.4%;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040万港元,增幅约58.6%[18][19] - 按地区划分,中国内地收入约4.555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7%;中国香港市场收入约110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2.0%;印度市场收入约25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83.9%[19]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期内收入约1.67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7660万港元,减幅约31.4%,毛利约927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2%,新签及中标项目金额约4.4亿元人民币[28] - 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期内收入约1.65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2200万港元,增幅约15.4%,毛利约304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8.4%,新签及中标项目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28] - 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期内收入约1.36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040万港元,增幅约58.6%,毛利约665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84.2%,新签及中标项目金额约1.9亿元人民币[2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收入167,374千港元,2023年为243,942千港元[6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数据与集成服务收入165,240千港元,2023年为143,247千港元[6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智慧基础设施收入136,368千港元,2023年为85,999千港元[64] 公司各业务线项目签约情况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国内中标昆明12号线首期大修项目,金额3200万元人民币,海外签约埃及开罗4号线LCD显示屏项目,金额1878万元人民币,签约CAF荷兰NSDD双层车显示系统项目,金额2321万元人民币[28] - 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签约北京轨道交通AFC 2.0系统项目,签约沈阳地铁3号线一期AFC项目,金额约7790万元人民币[28] - 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推进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共30个车站民用通信配套设施及4G传输系统建设,签约3项园区专线服务项目[29] - “智慧+”业务签约大兴机场高速公路智慧管控平台升级项目,签约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气体灭火系统设备实施项目[30] 公司旗下APP用户情况 - 上半年如易行旗下亿通行APP注册用户约3970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超10%,互联网平台业务占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过闸量约63%[31] 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 研发费用约831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6.5%[21] - 上半年集团研发投入约831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6.5%[31] 公司研发课题及产品转化情况 - 集团有序推动15项课题研发,重点完成“智慧东坝出行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课题验收工作[32] - 集团推进共8项创新产品于项目中落地转化[32]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拥有624名雇员,2023年6月30日为729名[33]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总成本约1.143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约1.31亿港元[33] 公司股息宣派情况 - 董事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34] - 2024年中期不建议派付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2024年有关以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为52,429千港元,每股2.5仙,2023年为54,526千港元,每股2.6仙[90] 公司对京城地铁投资情况 - 京城地铁于2016年2月15日成立,集团与北京地铁分别持股49%和51%,注册资本5.0亿元,公司出资245.0百万元[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应占京城地铁净资产账面价值约2.54亿港元,占集团资产总额约5.8%[35]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应占京城地铁溢利约1070万港元[35]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曹明达先生透过信托持有公司244,657,815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本约11.66%[38][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京投香港和京投公司分别以实益拥有人和受控法团权益身份持有公司1,157,634,9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55.20%[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More Legend等多方分别以不同权益身份持有公司244,657,815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11.66%[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财产再保险等多方分别以不同权益身份持有公司125,721,53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5.99%[40] - 京投公司于本公司1,157,634,9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42] - More Legend、Toplight Management Limited及Trident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于本公司244,657,815股股份中拥有权益[42] - 庞女士于曹明达先生拥有权益的本公司244,657,815股股份中拥有权益[42] -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本公司125,721,534股股份中拥有权益,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1.56% [42] 公司证券交易及购股计划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未持有库存股份[44] - 报告期内,公司未实施也无存续购股计划[45] 公司人员变动情况 - 执行总裁刘瑜于2024年7月11日辞任乐码仕董事长[46] - 前非执行董事侯薇薇于2024年8月8日辞任非执行董事[46] - 赵婧媛于2024年8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方志伟于同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46] 公司审核委员会组成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7] 公司资产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507,71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3,756千港元,增长约39.6%[56] - 2024年6月30日合同负债为95,91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800千港元,增长约109.4%[56]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2,804,97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78,849千港元,下降约2.6%[57]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2,643,53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07,818千港元,下降约2.4%[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46973万港元,较2024年1月1日减少17827万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11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0052万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55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149万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16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7698万港元[59] - 2024年6月30日有关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业务的运营金额分别为490,328千港元、51,742千港元、9,82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93,846千港元、52,113千港元、9,894千港元[80] - 2024年6月30日合同资产为764,53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4,262千港元;合同负债中服务合同预收履约账款2024年6月30日为95,91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800千港元[82][8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742,760千港元,应收票据为218,2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843,551千港元和263,771千港元[84]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034,1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46,043千港元[84]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经扣除亏损拨备后,一年內为869,741千港元,超过一年为200,008千港元,总计1,069,749千港元;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10,037,000港元已被质押作借款担保[85] - 2024年6月30日手头及银行现金为546,973千港元,受限制银行存款为128,020千港元,现金及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21:2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68,98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73,188千港元[2] - 期内毛利为189,65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8,375千港元[2] - 期内经营溢利为7,60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0千港元[2] - 期内除税前溢利为3,6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47千港元[2] - 期内溢利为3,64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32千港元[2] - 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0046港元,2023年同期为0.0024港元[2] - 于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70,26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6,428千港元[4] - 于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981,62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22,255千港元[4] - 于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681,1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0,588千港元[4] - 于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2,804,97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78,849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申报分部收入为4.7212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76073亿港元[13][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申报分部利润为1.896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88375亿港元[13][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上述分部收入为16.3297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5.38279亿港元;毛利为5.9228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5.87814亿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362.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44.7万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459.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29.3万港元[15][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企业所得税期间拨备为608.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40.2万港元;股息收入的预扣税为3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15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利得税期间拨备为80.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8.9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递延税项产生及拨回暂时性差异为 - 694.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 - 659.1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9,636,000港元及2,097,146,727股普通股计算,2023年同期分别为5,081,000港元和2,097,146,727股[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同资产为764,53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4,262千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同负债(服务合同 - 预收履约账款)为95,91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800千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034,1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46,043千港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208,46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39,474千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10,037,000港元已被质押作为集团借款的担保,2023年12月31日无[26]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29] - 2024年上半年已批准有关以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5仙,金额52,42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仙,金额54,526千港元[29] - 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约港币469.0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0.9%[32][33] - 公司上半年毛利约港币189.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7%,毛利率约40.4%,较上年同期上升约0.6个百分点[32]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港币9.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89.6%[32] - 公司上半年新签约及中标项目金额约人民币8.3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手订单约港币27.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约9.5%[32] - 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约1.06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410万港元,减幅约3.7%[36] - 研发费用约831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570万港元,降幅约6.5%[37] - 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96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89.6%[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7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6.971亿港元减少[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贷款约3.41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3.314亿港元增加[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约29.816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6.812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13.005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8[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38.4%,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36.2%上升[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45] - 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约831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6.5%[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624名(2023年6月30日:729名),2024年上半年员工总成本约港币114.3百万元(2023年上半年:约港币131.0百万元)[59] - 董事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零)[61] - 集团持有京城地铁49%股权,出资人民币245.0百万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占京城地铁净资产账面价值约港币254.0百万元,占集团资产总额约5.8%,2024年上半年应占溢利约港币10.7百万元[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无库存股份[6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轨道交通软硬件产品及服务、基础设施资讯系统服务和权益投资拓展业务[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收入为167,37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3,942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数据与集成服务收入为165,24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3,247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智慧基础设施收入为136,3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5,999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收入为455,54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48,096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香港收入为10,97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802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为2,46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5,290千港元[10]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约港币167.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1.4%[33] - 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收入约港币165.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5.4%[34] - 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收入约港币136.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8.6%[34] - 公司于中国内地实现收入约港币455.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7%[34] - 公司于中国香港市场实现收入约港币11.0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2.0%[34] - 公司于印度市场实现收入约港币2.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83.9%[34]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约1.67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7660万港元,减幅约31.4%,新签及中标项目金额约4.4亿元人民币[47] - 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收入约1.65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2200万港元,增幅约15.4%,新签及中标项目金额约2亿元人民币[48] - 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期内收入约1.36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040万港元,增幅约58.6%;毛利约665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84.2%;新签及中标项目金额约1.9亿元人民币[50] - 如易行旗下亿通行APP注册用户约3970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超10%,互联网平台业务占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过闸量约63%[52] 会计政策相关 - 中期财务资料于2024年8月27日获授权刊发,按与2023年相同会计政策编制,除预期反映在2024年年报的会计政策变动外[7] - 公司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8] 可申报分部相关 - 公司确定四个可申报分部,衡量报告分部利润指标是毛利,未提供独立营运部门资产和负债信息[11][12] 税收政策相关 - 公司在中国成立的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25%税率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部分企业享优惠税率;对在中国设立企业向外国企业分配的股息收入征收10%预扣税[19][20] - 香港注册附属公司2024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税率16.5%,一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征税,其余按16.5%征税[21] - 印度注册附属公司2024年上半年印度企业所得税税率25%[22] 业务季节性相关 - 公司主营业务受行业季节性波动影响,下半年收入及分部利润通常高于上半年[16] 研发相关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41项专利及599项软件著作权[55] - 公司有序推动15项课题研发,完成“智慧东坝出行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课题验收工作[55] 业务项目签约相关 - 公司签约沈阳地铁3号线一期AFC项目,金额约7790万元人民币,首次进入沈阳市市场[49] - 公司推进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共计30个车站民用通信配套设施及4G传输系统建设[50] - 公司成功签约3项园区专线服务项目[50] - 公司成功签约大兴机场高速公路智慧管控平台升级项目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气体灭火系统设备实施项目[51] 基金投资相关 - 两支基金上半年按计划实现部分项目有序退出,获得合理投资回报[54] 业务创新相关 - 集团聚焦三大业务板块,推进8项创新产品落地转化[56] 行业环境相关 - 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约5.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约7.2% [57] - 国内上半年研讨、上报和已上报地铁规划的城市约30个,城轨项目及市域/城际铁路获批13条,较上年同期增加2条,总里程约612.2公里,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79.1公里[57] - 2023年中国国内城轨车载PIS细分市场更新改造需求占比相较“十四五”初期提升约9.3个百分点[57]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根据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其书面职权范围参照企业管治守则相关条文采纳[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5]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报告,认为其遵守适用准则及要求并作出适当披露[67] - 董事会认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68] 财务报告相关 - 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核,但由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根据相关准则审阅[66] 公告相关 - 公告日期,期后无其他重大事项发生[68] - 本中期业绩公告刊于公司网站及港交所网站,2024年中期报告将稍后发布[68] 公司人员构成相关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刘瑜先生、赵婧媛女士[69] - 公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关继发先生、孙方女士、曹明达先生及方志伟先生[69]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罗振邦先生、黄立新先生及李伟先生[69]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8:48
公司概况 - 公司于2012年5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6日转为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1522.HK[4] - 公司定位为集投融资、技术研发、智慧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维护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5]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54个城市,海外拓展至16个国家和地区、26个城市[9] - 公司拥有120项专利、568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手订单约为253亿港元[10]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约港币1,637.5百万元,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港币171.0百万元[17] - 公司连续第七年宣派现金股息,切实履行了股息派发政策的承诺,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成果[17] - 公司在2023年实现研发投入约港币170.8百万元,同比增长约7.0%[71] - 公司新取得20项专利(累计120项)、56项软件著作权(累计568项),共参与8项国家、地方、团体等标准的制定[71] 业务拓展 - 公司在国内市场深耕业务领地,拓展新市场,海外市场拓展实现同比翻番[54] - 公司完成了17号线北段民用通信配套设施及传输系统建设,与三大运营商就5G民用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签订了服务协议[60] - 公司深入参与PPP+TOD轨道交通项目,为重庆市郊铁路壁铜线提供LTE子系统以及综合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智慧化服务[61] 财务状况 - 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97.1百万港币[42] - 公司贷款约331.4百万港币,其中255百万港币为向子公司的贷款[44] - 公司流动比率为1.9,资产负债率为36.2%[46][47] 公司治理 - 公司已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关于其在2023财年独立性的确认书,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仍被视为独立[doc id='145'] - 2023财年董事及公司五名最高薪人士的薪酬详细信息已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8和9中列出[doc id='148'] - 2023财年应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范围为:500,001-1,000,000港币的1人,1,000,001-2,000,000港币的5人[doc id='152']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2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全年收入为1,637,181千元,较2022年略有下降,研发开支增加,每股盈利略低于去年,溢利略有增加[3] - 公司资产净额增加,非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资产总额略有增加,流动负债总额增加,本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權益總額增加[5][6] - 公司来自客户合同收入分拆为不同类别,预期未来确认的收入较高[20][21] - 公司可申报分部收入和利润增长,除税前溢利下降,中国内地客户合同收入最大[29][30]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增长,贸易应付款项略有增长,报告期末建议派发股息[41][43][45]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服务,智慧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等业务,通过权益投资拓展轨道交通和基础建设领域[19] - 公司市场和经营环境中,中国内地铁路交通投资增长,軌道交通客流量提升,市场竞争激烈[47][48] - 公司业务覆盖范围扩大,手头订单稳定,不同业务收入表现不同[50][51][52] - 公司在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方面取得增长,毛利率上升,研发费用增加[53][70][81] 公司治理及股东事务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审阅财务报表并提出建议,年度业绩已获审阅并推荐批准[88][89] - 天職香港會計師事務所确认财务数据与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相符,公司遵守企业治理守则[90][92] - 公司将派发末期股息,暂停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将举行股东大会[93][94][96] - 公司已发布2023年度业绩公告,稍后将发布年度报告[97]
京投交通科技(01522)预计2023年度人民币口径收入及年内溢利不会低于去年同期
智通财经· 2024-01-31 18:33
公司业绩 - 公司预期2023年度人民币口径收入及年内溢利不会低于去年同期,整体业绩保持稳定 [1] - 上半年业绩承压,下半年通过积极拓展新业务和按期保质完成项目交付,实现全年整体经营目标 [1] 业务拓展 - 公司在保障收入、年内溢利及在手订单等核心指标稳定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海外业务 [1] - 新签海外订单大幅提升,同时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1] - 整体毛利水平较去年稳中有增 [1]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6 19:19
公司上市及注册信息 - 公司于2012年5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6日转为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522.HK[4] - 公司于2011年1月7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2年5月16日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6日转至主板上市[112] 业务覆盖范围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业务累计覆盖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54个城市,海外15个国家和地区、24个城市[9] 在手订单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约为23.4亿港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相当于约2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5.3%,较2022年末下降约8.6%[17] 知识产权情况 - 公司拥有114项专利及519项软件著作权[11] - 2023年上半年新取得11项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7]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上半年营业收入473,188千港元,2022上半年为573,857千港元[11] - 2023上半年经营溢利60千港元,2022上半年为8,180千港元[11] - 2023上半年期内溢利2,632千港元,2022上半年为28,023千港元[11] - 2023上半年权益股东应占溢利5,081千港元,2022上半年为32,552千港元[11] - 2023上半年毛利率39.8%,2022上半年为32.6%[11] - 2023上半年每股盈利0.24港仙,2022上半年为1.55港仙[11] - 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4.73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7.5%,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51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84.4%[15] - 公司于期内发生销售成本约2.84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22亿港元,减幅约26.4%[25] - 公司于期内实现毛利约1.88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50万港元,增幅约0.8%[26] - 公司于期内发生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约1.10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810万港元,减幅约6.8%[27] - 公司于期内发生研发费用约889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190万港元,增幅约15.4%[28] - 公司于2023年上半年实现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之业绩约90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7.3%[29]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5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750万港元,减幅约84.4%[3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4.7318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73857亿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1.8837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8686亿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18万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44.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600.1万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263.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802.3万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508.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255.2万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 - 244.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452.9万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0024港元,2022年同期为0.0155港元[104]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6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8023千港元[106]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其他全面开支为7965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8995千港元[10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005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0964千港元[11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14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8536千港元[1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769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855千港元[111]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及可申报分部收入为473,18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73,857千港元[124] - 2023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毛利为188,37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6,860千港元[124][12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3,44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001千港元[125]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为81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022千港元[12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5,081,000港元计算,2022年同期为32,552,000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成本减少3,985,000港元,新增确认增加856,000港元[135] - 2023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7,442,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27,337,000港元[136] - 2023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1,9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37千港元;退休计划供款为36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1千港元[164] - 2023年上半年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的收入为11,2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626千港元;来自数据与集成服务的收入为72,48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0,078千港元[164] 各业务线签约项目情况 - 公司新签约及中标项目累计100余个,金额约5.5亿元,其中京内项目金额约2.5亿元,占比约45%[1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签约项目60余个,金额约3.2亿元人民币[4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签约项目20余个,金额约1.8亿元人民币[47] 各业务线收入及毛利情况 - 上半年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分别约2.439亿港元、1.433亿港元、8600万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约2.43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210万港元,增幅约0.9%,毛利约1.191亿港元,同比增加约5%[4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收入约1.43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63亿港元,毛利约332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0.6%[46] - 2023年上半年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收入约860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50万港元,增幅约4.3%,毛利约361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9.8%[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收入243,9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1,821千港元[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数据与集成服务收入143,24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9,557千港元[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智慧基础设施收入85,99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2,479千港元[119] 地域收入情况 - 按地域划分,上半年公司于中国内地实现收入约4.48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430万港元,减幅约17.4%[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中国内地收入448,0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42,396千港元[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中国香港收入9,80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945千港元[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印度收入15,29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516千港元[119] 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00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087亿港元减少[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约4.23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390万港元增加[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7.044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3.242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13.802亿港元,流动比率约2.0,资产负债率约40.2%[35]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0560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61167千港元[10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7043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42593千港元[10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2418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78482千港元[107]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675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5485千港元[108]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274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89018千港元[111] - 2023年6月30日商誉总计546,33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63,880千港元有所下降[139] - 2023年6月30日合同资产为587,06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11,803千港元减少[140] - 2023年6月30日服务合同预收履约账款为104,09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9,702千港元大幅增加[141]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938,54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75,942千港元减少[141] - 2023年6月30日手头及银行现金为562,74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67,370千港元减少[14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061,64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95,345千港元减少[145] - 2023年6月30日无担保及无抵押的银行借款为123,64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3,930千港元增加[147]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来自关联方的借款均为300,000千港元[14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中,一年内到期的为609,571千港元,超过一年的为200,810千港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与公司权益股东及其联系人的贸易应收款项为67,88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902千港元;合同负债为47,69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320千港元[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与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贸易应收款项为4,45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2千港元;贸易应付款项为25,22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087千港元[16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支付的递延代价折合港币81,086,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港币83,689,000元[168] - 2023年6月30日,冻结存款结余折合港币102,291,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港币95,304,000元[168]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729名,2022年6月30日为723名;2023年上半年员工总成本约1.31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1.3亿港元[61]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未派发[63]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批准有关以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为港币2.6仙,金额为54,52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港币2.7仙,金额为56,623千港元[150] 公司投资及合作情况 - 公司推动华启智能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1亿元人民币[53] - 2023年6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京投众甫等成立合资公司,京投众甫注资640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1: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73,18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73,857千港元下降17.54%[2] - 期内溢利为2,63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8,023千港元下降90.61%[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024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0.0155港元下降84.5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05,60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61,167千港元下降3.5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704,37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42,593千港元下降4.8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24,18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78,482千港元下降3.9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2,518,24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49,793千港元下降4.9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收入243,942千港元,数据与集成服务收入143,247千港元,智慧基础设施收入85,999千港元,总计473,188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41,821千港元、249,557千港元、82,479千港元,总计573,857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客户地理位置分,中国内地收入448,096千港元,中国香港收入9,802千港元,印度收入15,290千港元,总计473,188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542,396千港元、16,945千港元、14,516千港元,总计573,857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申报分部毛利188,37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6,860千港元[18][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业绩9,01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113千港元[18][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3,44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001千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5,29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248千港元[19] - 2023年银行借款利息1,810千港元,来自关联方借款利息2,594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889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858千港元、2,587千港元、1,803千港元[19] - 2023年其他收入13,995千港元,2022年为13,521千港元[19] - 2023年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110,231千港元,2022年为118,334千港元[19]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3,214千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回3,130千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17,673千港元,2022年为14,999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2023年为8,053千港元,2022年为9,030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即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拨备489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6,402千港元,股息收入预扣税515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434千港元、826千港元、0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5,081,000港元及已发行加权平均数2,097,146,727股普通股计算,2022年分别为32,552,000港元和2,097,146,727股[26] - 2023年6月30日合同资产为587,0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11,803千港元;合同负债中服务合同预收履约账款2023年为104,092千港元,2022年为39,702千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938,54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75,942千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061,64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95,345千港元[31] - 2023年上半年批准有关以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6仙,涉及金额54,526千港元;2022年为2.7仙,涉及金额56,623千港元[34] - 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4.73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7.5%;毛利率约39.8%,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51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84.4%[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在手订单相当于约23.4亿港元,较2022年末下降约8.6%[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40.2%[40] - 按地域划分,上半年公司于中国内地实现收入约4.48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74亿港元,减幅约17.4%;于香港市场实现收入约98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10万港元,减幅约42.2%;于印度市场实现收入约1530万港元,与上期基本持平[42] - 公司于期内发生销售成本约2.84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22亿港元,减幅约26.4%[43] - 公司于期内实现毛利约1.88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50万港元,增幅约0.8%[44] - 公司于期内发生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约1.10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810万港元,减幅约6.8%[45] - 集团期内研发费用约889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190万港元,增幅约15.4%[4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业绩约90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7.3%[47] - 期内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5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750万港元,减幅约84.4%[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00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087亿港元减少[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约4.23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390万港元增加[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7.044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3.242亿港元,流动比率约2.0;资产负债率约40.2%[52] - 期内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约501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出减少约1.709亿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8890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5.4%[68]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总成本(包括董事薪酬)约港币131.0百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130.0百万元[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应占京城地铁净资产账面价值约港币264.7百万元,占集团资产总额约6.3%[7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应占京城地铁溢利约港币5.3百万元,收到2020年股息约港币2.7百万元[7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轨道交通软硬件产品及服务、智慧轨道交通相关软硬件产品及服务、基础设施讯系统服务以及权益投资拓展业务[6]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业务上半年收入分别约2.439亿港元、1.433亿港元、8600万港元[4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约2.43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210万港元,增幅约0.9%,毛利同比增加约5%[5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在国内外签约项目60余个,金额约人民币32亿元[5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收入约1.43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63亿港元,毛利同比下降约0.6%[60] - 2023年上半年,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签约项目20余个,金额约1.8亿元,北京地铁28号线工程相关项目金额约1.1亿元[61] - 2023年上半年,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收入约860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50万港元,增幅约4.3%,毛利约361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9.8%[63] - 民用通信业务启动北京地铁12、30号线共30座车站的民用通信配套设施及4G传输系统建设[63] 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 - 中期财务资料根据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适用披露条文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于2023年8月29日刊发[7] - 除预期反映在2023年度财报的会计政策变动外,中期财务资料采用与2022年度相同会计政策编制[8] -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核,但已由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根据相关准则审阅,审核委员会认为其遵守适用准则及要求[82] - 本中期业绩公告刊载于公司网站(www.biitt.cn)以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www.hkexnews.hk)[85]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将稍后寄发予股东并在上述网站发布[85] 业务架构调整 - 公司将原有智慧轨道交通业务板块拆分为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事业部和数据与集成服务事业部,升级基础设施信息板块为智慧基础设施事业部,构建“3+2”业务格局[38] 公司股权变动与合作 - 2023年8月8日,苏州轨道交通向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华启智能注资1.09亿港元,换取其经扩大权益约7.35%,公司权益由98.7%摊薄至约91.44%[34] - 2023年8月8日,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华启智能等就增资及注资订立注资协议[84] - 苏州轨道交通已有条件同意向华启智能注资人民币100百万元(相当于约109百万港元),换取华启智能经扩大股权约7.35%[84] - 2023年6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京投众甫与京智网、北明软件成立合资公司,分别注资人民币6.4百万元(约7.1百万港元)、7.6百万元(约8.4百万港元)、6百万元(约6.7百万港元),占比32%、38%、30%[76] 研发成果与行业动态 - 2023年上半年,推动25项科研项目研发[68] - 2023年上半年,9项自主研发产品落地应用[68] - 2023年上半年,新取得11项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68] - 集团《5G多网融合赋能智慧管廊》方案获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三项奖项[63] - 2023年上半年北京、深圳、长沙等地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里程超400公里,高于2022年全年近330公里[69] 股息政策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33]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75]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729名雇员,2022年6月30日为723名[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罗振邦先生、黄立新先生及李伟先生组成[81]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刘瑜先生,非执行董事为关继发先生等,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罗振邦先生等[85] 公司合规与证券交易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0] 参股公司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参股公司如易行研发的亿通行应用程序累计注册用户约358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00万人,互联网票务占日均全路网红过闸量比例约60.91%[65] 公司业务覆盖与签约情况 - 公司业务累计覆盖中国54个城市,以及海外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个城市;新签约及中标项目累计100余个,金额约55亿元,其中京内项目金额约25亿元,占比约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