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中药集团(01643) - 2021 - 年度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360.7百万元,较2020年增长16.8%;纯利约为人民币81.8百万元,较2020年增长28.6%[6] - 2021年度综合收益约3.607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5200万元,增幅16.8%[21] - 2021年东北和华南地区收益分别约为1.929亿元和6170万元,2020年分别约为1.65亿元和5230万元[15] - 2021年东北收益1.92872亿元,占比53.5%;华东2967.1万元,占比8.2%;华南6172.7万元,占比17.1%等[23] - 2021年总收益较2020年增加16.8%,主要因东北和华南分别增长约2790万元和940万元[26] - 2021年整体毛利率由2020年的约44.3%降至约43.9%,因补肾填精丸收益增加且毛利率低[26]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0年约1030万元增至2021年约2190万元,增幅约111.4%[28]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2021年较2020年增加约5.0%[28] - 财务成本2021年减少约17.3万元[29] - 除税前溢利从2020年约9050万元增至2021年约1.142亿元,增幅约26.2%[30] - 2021年末总资产约3.959亿元(2020年末约2.093亿元),总负债约5860万元(2020年末约744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约0.1%(2020年末约3.9%)[32] - 2021年末员工196名(2020年末172名),员工成本总额约1840万元(2020年约1360万元)[39] - 2021年资本开支约6240万元(2020年约50万元)[42] - 2021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入净额约5760万元(2020年约4280万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7000万元(2020年约40万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1.158亿元(2020年所用现金净额约510万元)[44] - 董事会建议按每股0.0167港元派付2021年度末期股息,合共约1000万港元[43] - 2021年度董事会建议派发现金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167港元,须待股东批准[137] 业务线产品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拥有约60种中成药产品[8] - 公司拥有约60种中成药产品,主要产品有补肾填精丸等[14] - 补肾填精丸和气血双补丸在2021年和2020年分别贡献总收益约42.6%和38.3%[21] - 2021年加味藿香正气丸和清瘟解毒丸收益下降,因疫情防控需求减少[21] 分销网络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经销商达79个,分销网络覆盖中国约40个城市[8] - 公司分销网络由79名经销商组成,覆盖约40个城市,由逾35名推广人员服务管理[15] 研发开支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增加研发开支至约人民币10.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9%[8]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141亿港元,截至2021年底已动用7440万港元,占比65.2%[18] 公司人员信息 - 张宏丽女士57岁,2019年12月1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制药行业经营及业务管理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48] - 栗景连先生42岁,2020年1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传统中医药行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拥有逾16年经验[51] - 姜振东先生39岁,2020年1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药品生产及管理行业拥有逾15年经验[53] - 刘凌女士61岁,2020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食品工程方面拥有逾31年经验[55] - 梁子荣先生38岁,2020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09年起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2016年起成为资深会员[59][61] - 张宏丽女士于1990年3月毕业于中国光明中药函授学院,2005年12月获认可为中药师[48] - 栗景连先生于1998年7月毕业于双阳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1年1月获授予医师资格[51] - 姜振东先生于2005年6月获得中国佳木斯大学药学学士学位,2008年9月获授予助理工程师,2018年9月获授制药工程师资格[54] - 刘凌女士于1982年7月在天津轻工业学院取得工程学士学位,1999年10月在东京大学农业及生物科学研究所取得哲学博士学位[55] - 梁子荣先生于香港科技大学取得工商管理(会计及金融)学士学位,持有特许财务分析师(CFA)及特许另类投资分析师(CAIA)称号[61] - 陈锦良47岁,2020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提名委员会主席等职[62] - 李文韬39岁,2020年1月加入集团出任首席财务官,2013年2月成为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公会会员等[64] - 贾艳茹38岁,2021年8月获委任为公司副总经理(财务)及董事会办公室主任,2021年6月取得大连财经学院管理学学士学位[67][68] - 梁君慧2021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在公司秘书领域拥有逾15年经验[70]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守则条文作为企业管治常规基础,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守则条文第C.2.1条自2021年12月24日起至年报日期止有偏离外,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74] - 董事会负责公司业务的发展方向及控制,负责所有重要事项,定期检讨董事贡献及职责[76][77] - 若董事在事项中有重大潜在利益冲突,须放弃表决,公司举行无重大利益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的董事会会议讨论及投票[80] - 公司为董事因公司业务面对的法律诉讼相关责任作适当投保,投保范围每年检讨[8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谢伟等执行董事和陈锦良等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2][83]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梁子荣,薪酬委员会主席为刘凌,提名委员会主席为陈锦良[8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董事会符合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占董事会三分之一的规定[85] - 公司执行董事服务合约为期三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为期一年,每届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9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董事均遵守《标准守则》进行证券交易,公司不知悉雇员有违反行为[102] - 2021年董事会举行四次定期会议,定期会议每年至少召开四次[103] - 定期董事会会议通知至少提前14日送交董事,会议文件至少提前三日寄发[105] - 谢伟先生于2021年12月24日辞世,此后主席职务空缺,由其他成员分担职责[89] - 谢伟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3/3次、股东大会1/1次[107] - 张宏丽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5/5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股东大会1/1次[107] - 刘凌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5/5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提名委员会会议3/3次、股东大会1/1次[107] - 2021年12月31日前,谢伟先生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执行董事列席的会议[108] - 董事会设立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其书面职权范围刊于联交所和公司网站[111]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1年举行2次会议,分别审阅2020年度财报和2021年中期财报[112][113] - 薪酬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1年举行3次会议,讨论薪酬政策和待遇[114] - 2021年度,4名高级管理层成员年度薪酬在0港元至100万港元[116]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1年举行3次会议,检讨董事会结构等[117][122]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董事会有2名女性和4名男性董事,年龄39岁至61岁[118][119]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审阅财报、监督外聘核数师等[112]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评估执行董事表现、审批绩效薪酬等[114]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审阅董事会架构、物色董事人选等[117]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检讨公司多项政策和合规情况[123] - 公司董事负责编制2021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24]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中审众环2021年度酬金总计190万港元,其中年度审计服务150万港元,中期财务资料协定程序40万港元[133] - 刘静诗自2021年5月27日起辞任公司秘书,梁君慧同日接任,梁君慧2021年度参加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34] 股东相关政策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且有投票权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39] - 股东提名非退任董事以外人士参选董事,相关通知须至少在股东大会召开前7日送达指定地址[140] - 公司认为与股东有效沟通重要,设有网站作为沟通平台,股东可书面查询或要求[136] - 公司制定股东通信政策并定期检讨,无预定派息比率[137] 公司沟通与关注事项 - 公司与股东及投资者通过股东大会、研讨会等沟通,关注保障权益、风险管理等[149] - 公司与政府及监管机构通过政策咨询等沟通,关注企业管治、遵守法规等[151] - 公司与供应商通过招标会议等沟通,关注透明公平遴选程序、长期合作[151] - 公司与公众社区通过社区事件等沟通,关注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等[151] - 公司与客户通过客服热线等沟通,关注产品质量、隐私措施[151] ESG相关情况 - 相对更重要的ESG范畴为客户满意度、职业健康及安全、材料使用、员工薪酬福利及权利[156] - 持份者可通过电邮、网址等渠道反馈ESG意见[157] - 董事会重视可持续发展,将监控动态并加大投资[159]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访谈及问卷了解可持续发展看法并识别重大ESG事项[159] - 2021年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371.01千克,2020年为232.05千克,约93%来自气态燃料消耗,7%来自车辆使用[163][165] - 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157.9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为3219.76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1是最大组成部分[163][166] - 2021年有害废弃物(实验室废弃物)为0.42吨,2020年为0.3吨[169] - 2021年无害废弃物中建筑废物为40.9吨,2020年为6.5吨;食品废物为4.25吨,2020年为3.55吨;一般办公室废弃物为2.13吨,2020年为1.68吨[169] - 2021年所产生的废弃物总量为47.28吨,2020年为12.03吨[169] - 2021年员工总数为196名,2020年为172名[164][169] - 2021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69.59千克,2020年为230.17千克[163] - 2021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10千克,2020年为1.20千克[163] - 2021年颗粒物排放量为1.32千克[163] - 公司目标为2022年原料浪费及有害材料数额均不会明显高于2021年[171] - 2021年能源消耗总量为27,388.35兆瓦时,每名员工密度为145.68;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为17,010.66兆瓦时,每名员工密度为98.90[174] - 2021年天然气消耗26,971.17兆瓦时,每名员工密度为143.46;2020年消耗16,655.47兆瓦时,每名员工密度为96.83[174] - 2021年电力消耗296.25兆瓦时,每名员工密度为1.58;2020年消耗254.22兆瓦时,每名员工密度为1.48[174] - 2021年水消耗18,362立方米,每名员工密度为97.67;2020年消耗15,527立方米,每名员工密度为90.27[178] - 2021年包装材料中塑料使用985吨,每名员工密度为5.03;2020年使用728吨,每名员工密度为4.23[182] - 2021年包装材料中纸张使用1,402吨,每名员工密度为7.15;2020年使用1,329吨,每名员工密度为7.73[182] - 2021年包装材料中金属使用223吨,每名员工密度为1.14;2020年使用216吨,每名员工密度为1.26[182] - 2021年所用包装材料总量为2,610吨,每名员工密度为13.32;2020年总量为2,273吨,每名员工密度为13.22[182] - 公司目标2022年能源消耗数额不明显高于2021年[176] - 公司将气候相关风险分为实体及转型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应对[186][187] 员工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拥有全职员工196名[190] - 2021年男性员工63名,较2020年的56名有所增加;女性员工133名,较2020年的116名有所增加[191] - 2021年全职员工196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