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1847[1] - 公司在香港联交所的股份代号为1847[12]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中国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昭通大道云南建投昭通发展大厦[12] - 公司中国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林溪路188号云南建投发展大厦5楼及9楼[12]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铜锣湾勿地臣街1号时代广场二座31楼[12] - 公司网站为https://www.ynhnt.com [12]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李章建先生、吕剑锋先生、张龙先生、胡珠荣女士(职工董事)[12] - 公司控股股东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9] - 公司股份为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普通股,包括H股及内资股[8] - 内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5] - H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买卖[5] - 公司H股上市日期为2019年10月31日[7] 时间相关信息 - “十四五”指2021年至2025年[3] - 公司2022年度股东周年大会预计于2023年5月30日召开[3] - 报告期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8] 宏观经济与行业数据 - 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西部地区降幅达17.6%[20] - 2022年昆明市预拌混凝土(砂浆)产量较2021年下滑近60%,公司在昆明的预拌混凝土产量与上年持平,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5%以上[21] - 2022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30.31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1.8%,西南地区降幅超20%,云南省降幅接近20%[37] - 截至2022年底,昆明市85家会员单位预拌混凝土产量约为1,100万立方米,产值约为人民币38.5亿元,较2021年同期降低60%[37] - 2023年政府计划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人民币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等[27] - 2023年云南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28] - 2023年云南省将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以上[28] - 2022年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高于2021年3.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1位[111] 公司业务经营数据 - 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达历史新高,获得并供应包括永金高速在内的多个大项目[20] - 2022年公司搭建集中采购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推行主材集中招标采购等成本管控措施[21]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21年下降约20%,利润总额较上年提高14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和营收现金比率均明显增长[21] - 2022年公司全面推进传统混凝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以绿色产品等为抓手调整结构[22] - 2022年公司商品砂浆成功迈出第一步,UHPC及预制构件具备批量生产销售条件,自有生产站固体废料制砂完成试点建设[22] - 2022年公司以经开区绿色生产基地为试点,推进绿色低碳建材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云南省首个绿色新能源低碳物流体系示范产业园[22] - 2022年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1,680.69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20.06%[34] - 2022年集团毛利约为人民币182.94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30.09%[34] - 2022年集团除所得税前利润约为人民币36.40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42.02%[35] - 2022年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830.84百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461.23百万元[36] - 2021年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761.53百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414.09百万元[36] - 2020年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600.14百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198.53百万元[36] - 2022年公司生产与销售预拌混凝土465万立方米、聚羧酸外加剂1.6万吨、砂石料53万吨、水泥及掺合料27.7万吨、商品砂浆0.67万吨[45] -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6.807亿元,同比降低20.1%;税前利润3640万元,同比上升142.7%;净利润2990万元,同比上升346.3%;归属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720万元,同比上升3785.7%[4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45座混凝土搅拌站、85条生产线,年产能为1965.6万立方米;拥有传统燃油混凝土运输车171辆、电动混凝土运输车3辆、电动装载机5台及换电站1座[46] - 2022年预拌混凝土业务收入15.41亿元,占总收入的91.7%;聚羧酸外加剂业务收入6600万元;砂石料业务收入3000万元;砂浆业务收入100万元;水泥业务收入4300万元[47] - 2022年预拌混凝土业务销售成本13.69亿元,毛利率11.2%;聚羧酸外加剂业务销售成本6000万元,毛利率9.1%;砂石料业务销售成本2700万元,毛利率10.0%;砂浆业务销售成本100万元,毛利率0.0%;水泥业务销售成本4100万元,毛利率4.7%[47] - 与2021年相比,2022年预拌混凝土业务收入变动-26.2%、销售成本变动-29.8%、毛利率变动69.7%;聚羧酸外加剂业务收入变动312.5%、销售成本变动361.5%、毛利率变动-51.6%[47] - 2022年公司经营毛利为1.83亿元,2021年为1.41亿元;2022年整体毛利率为10.9%,较2021年的6.7%上升4.2个百分点[48] - 2022年预拌混凝土生产与销售毛利率为11.2%,聚羧酸外加剂为9.1%,砂石料为10.0%,水泥销售为4.7%[4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来自独立第三方客户的收入为5.433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7.996亿元下降32.1%;占2022年收入的比例为32.3%,较2021年同期的38.0%下降5.7个百分点[50] - 2022年新签合同额为人民币45.62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12.31% [5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1,680.7百万元,同比下降20.1% [61] - 2022年集团预拌混凝土销售量较2021年减少约24.0% [61] - 预拌混凝土销售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541百万元,较上年下降人民币546百万元 [61] - 2022年集团累计发生营业开支人民币1,635百万元,比上年下降22.6% [61] - 2022年营业开支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7.3%,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61] -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产生毛利为人民币183百万元(2021年:人民币141百万元) [61] - 2022年及2021年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0.9%和6.7% [61] - 预拌混凝土生产与销售毛利率为11.2% [61] - 聚羧酸外加剂生产与销售毛利率为9.1% [61] - 2022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3640万元,较上年增加142.7%[63] - 2022年公司所得税费用650万元,全年实际税率17.9%[64] - 2022年公司年度利润2990万元,较上年上升346.3%,每股基本盈利0.06元[65] - 2022年公司管理及研发费用1亿元,较2021年下降21.3%[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48.31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4%;总负债34.61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4%[67][6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3.12亿元,均为银行借款,其中3.09亿元须于一年内偿还,银行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4.52%[70][71] -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1500万元,息税前盈利5100万元,盈利对利息倍数为3.4[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1.6%[7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45.53亿元,流动比率为132.4%,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75][76]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3.14亿元净流出,同比上升107.9%[7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087名雇员,较2021年的1197名减少[79] - 2022年和2021年,员工福利及劳务开支分别为人民币1.81亿元及人民币2.55亿元,开支下降[79] 公司人员变动 - 刘铸民于2022年12月30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成员、战略委员会成员、风险管理和控制委员会成员[13][14] - 何建强于2022年10月31日辞任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成员、战略委员会成员、风险管理和控制委员会成员[13][14] - 梁志杰于2022年6月14日获委任为授权代表、联席公司秘书[14] - 黄秀萍于2022年6月14日辞任授权代表、联席公司秘书[14] - 梁雨薇于2022年3月29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14] - 饶烨于2022年3月29日辞任联席公司秘书[14] 公司未来规划 - 2023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25] - 2023年公司将突出做好稳增长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5] - 2023年公司将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争做全国混凝土行业领军者[25] - 公司计划利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收购砂石料矿山资源、购置新能源设备等[51] - 公司调整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建立七大中心和五大事事业部[51] - 公司三大原材料集中采购平台运行平稳,提升成本管控工作[51] - 公司加强UHPC、商品砂浆、特种砂浆研发及推广,提高优质项目订单获取率[54] - 公司依托主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业务,逐步打开聚羧酸外加剂等产品市场[53] - 变更后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及金额为:约2000万元用于砂石料矿山资源收购等,约7057万元用于混凝土升级改造等,约1565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等,合计1.0622亿元[87][88] - 变更所得款项用途主要因混凝土技术改造未动用金额少,云南将开展基建项目,公司拟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89] - 因各地严格规范矿山资源管理,公司未找到合适砂石料矿山,计划减少相关收购及投资款项[89] - 公司已成立多个事业部推进新产品和新业务,2022年取得突破,后续将加大推进力度并增加研发投资[90] - 变更后所得款项使用计划均在2025年底前完成[88] - 变更所得款项用途是结合政策、战略进行的微调及金额重新分配[89] - 公司计划扩大产业布局,参与云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工程,资金主要来自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或流动资金[96] - 公司将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和辐射中心建设,扩大市场覆盖至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101] - 公司将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23年生产经营工作,加大科研投入,调整人才结构[103] - 公司将以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107][108] - 云南省“十四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将保持高增长,公司将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市场份额[110] - 公司将巩固与大型央企合作,跟踪省内外企业项目,拓宽信息渠道[111] - 公司将关注并参与云南及周边砂石料开采和生产加工项目,整合上游资源,降低采购成本[114] - 公司将专注开发UHPC及相关产品,加强与高校合作,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115] - 公司将加快信息化管理升级,建立集控平台,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117] - 公司将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整合相关系统,提高业务流程规范性和效率[118] - 公司推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多个平台和体系,推动行业实现双碳目标[121] 公司荣誉与技术成果 - 公司承担20余项省、市科技重点计划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多项荣誉[42] - 2022年5月,公司高层建筑绿色智能建造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2][43] - 2022年6月,公司获“科之傑杯—2021年度中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十强”荣誉称号,自2013年以来第8次获此殊荣[44] - 2022年9月,公司联合打造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砼信通”上线运营[122] - 2022年9月,公司获评为“全国预拌混凝土行业智能工厂”[123] - 2022年11月,公司在云南经开区建成首座重卡充换储综合能源站[124] - 2022年12月,公司建成云南首个绿色新能源低碳物流体系示范产业园项目[124] - 2022年10月28日,公司位于昆明自贸区的充换储综合能源站获评为“全国最美换电站”[126] - 2022年12月5日,公司荣获“最具潜力奖”,是云南同行中唯一获奖企业[126] - 2022年12月,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玉溪建材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自2022年起三年内企业所得税按15%优惠税率缴纳(原税率25%)[128] - 2022年7月,公司发明专利于“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获一等专利[130] - 2022年公司在特殊混凝土及相关制品取得新突破,提升综合竞争力[132] - 2022年4月“350米高度机制砂混凝土超高泵送技术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并推广应用[133] -
云南建投混凝土(01847)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