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全球领先的无线解决方案供应商[1][2] - 公司在中国广州科学城设有总部研发基地,已申请国内外专利约5400项,全球生产基地厂房面积约80000平方米[3] - 公司在中国内地设有超30家分公司,海外设有10余个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4][5] - 公司已获纳入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恒生综合指数等多项指数[5][6] 财务数据 - 2021年公司收入为55.637亿港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926亿港元,资产总值为115.126亿港元[10] - 2021年公司收入58.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16.1%[12][19] - 2021年公司毛利14.2亿港元,毛利率24.2%,较2020年下降4.4个百分点[12] - 2021年公司经营亏损6.2亿港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9亿港元,净亏损率10.1%,较2020年下降6.3个百分点[1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值115.1亿港元,较2020年增长1.7%;资产净值37.7亿港元,较2020年下降8.1%[13] - 2021年公司净现金8.4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3.5亿港元[13] - 2021年公司存货周转日108天,较2020年减少17天;应收账款周转日257天,较2020年减少36天;应付账款周转日352天,较2020年减少55天[13] - 2021年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92567亿港元,主要受疫情、存货拨备和研发支出增加影响[22] - 2021年公司收入58.69666亿港元,较上一年度上升16.1%,得益于国内集采招标和海外业务拓展[23] - 来自中国移动集团收入15.2075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上升43.6%,占本年度收入25.9% [24] - 2021年公司毛利14.22831亿港元,较上一年度下跌1.5%,毛利率为24.2%,较上一年度下跌4.4个百分点[28] - 2021年研发费用6.089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29.3%,占公司收入10.4% [29] - 2021年销售及分销费用5.97546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10.2%,占公司收入10.2% [30] - 2021年行政费用6.0107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5.2%,占公司收入10.2% [31] - 2021年融资费用4376.1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大幅减少36.9%,占公司收入0.7% [3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杠杆比率为12.5%,2020年12月31日为12.2% [34] - 2021年其他费用4.28256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75.8%,占公司收入7.3% [35] - 本年度公司经营亏损为6.19664亿港元,2020年为1.99813亿港元[36] - 本年度公司总税项费用1610万港元,2020年为2301.1万港元[36] - 本年度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92567亿港元,2020年为1.94104亿港元[37] - 本年度ETL净亏损为1.92905亿港元,上年度为2.30391亿港元[37]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2021年末期股息,2020年也未派发[38] - 2021年底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22.56324亿港元,存货13.56335亿港元、贸易应收账款41.29136亿港元等[45] - 2021年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57日,上年度为293日[45] - 2021年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52日,上年度为407日[45] - 2021年平均存货周转期为108日,上年度为125日[45] - 应收账款余额含每个项目合约总金额约10%至20%之保证金,一般销售后6至12个月收取[4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财务杠杆比率为12.5%,2020年12月31日为12.2%[46]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订立泰国铢、印度卢比及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外汇期权合约,认购金额分别为4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及1.75亿人民币[46] - 2020年4月28日,公司完成先旧后新配售事项,配售2.82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配售价为每股3.05港元[46] - 2020年5月8日,公司分别发行及配发1.5亿股及8000万股新普通股股份,认购价为每股3.05港元[46] - 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86235亿港元,每股股份净认购价约为2.98港元[4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发5G小基站等项目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4.80964亿港元,扩充产能项目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04826亿港元[47] - 2021年12月31日,有限制银行存款为1.34095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60068亿港元[48]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为2.76836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3.81819亿港元[49]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5500名,2020年12月31日为6000名[50] - 本年度总员工成本(不包括已资本化之开发成本)为12.21813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1.56843亿港元[50] - 2021年公司收入为58.69666亿港元,2020年为50.5724亿港元[191] - 2021年公司年度亏损为6.72557亿港元,2020年为2.91123亿港元[191] - 2021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1.43港仙,2020年为7.36港仙[191] - 2021年公司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4.9245亿港元,2020年为1.54708亿港元[192] - 2021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2.94627亿港元,2020年为30.9655亿港元[193] - 2021年流动资产总值为82.17952亿港元,2020年为82.28611亿港元[193] - 2021年流动负债总值为59.61628亿港元,2020年为60.00826亿港元[193] - 2021年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3.67134亿港元,2020年为7.74301亿港元[194] - 2021年资产净值为41.83817亿港元,2020年为45.50034亿港元[194] - 2021年权益总额为41.83817亿港元,2020年为45.50034亿港元[19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为275,060千港元,综合储备为3,854,671,000港元[19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为277,880千港元,综合储备为3,519,642,000港元[197] - 2020年度全面数据总额为 - 154,708千港元[195] - 2021年度全面数据总额为 - 482,450千港元[197] - 2020年行使购股权使权益增加45,932千港元[195] - 2021年行使购股权使权益增加35,158千港元[197] - 2020年发行股份使权益增加686,235千港元[195] - 2020年支付末期股息使权益减少32,885千港元,支付中期股息使权益减少19,224千港元[195] - 2021年以股份支付的融资成本增加24,578千港元[197] - 2021年医疗优惠使权益增加27,667千港元[197]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3.74606亿港元,2020年为-3.34512亿港元[199]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7.44145亿港元,2020年为-2.23062亿港元[199] - 2021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2.6781亿港元,2020年为3.85361亿港元[200]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01729亿港元,2020年为-1.72213亿港元[200] - 2021年除税前亏损为6.56457亿港元,2020年为2.68112亿港元[199] - 2021年利息收入为2868.5万港元,2020年为2013.4万港元[199] - 2021年融资费用为4376.1万港元,2020年为6935.2万港元[199] - 2021年新增银行贷款为23.18402亿港元,2020年为9737.3万港元[200] - 2021年偿付银行贷款为22.60786亿港元,2020年为4.95765亿港元[200] - 2021年年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52228亿港元,2020年为17.16786亿港元[200] 产品与业务 - 2021年公司发布“FLeX5 5G+行业基础网络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推出新型O - RU产品组合,发布379mm超窄超宽带多频段天线系列[14][15] - 公司扩展符合TIP标准规范的RRU产品组合,共有9种产品在TIP Exchange发布[16] - 公司拟分拆京信网络于A股独立上市,成功申报广州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17] - 公司中标2021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天线集中采购项目[18] - 公司天线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订单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41] - 公司开发多种5G时代基站天线解决方案,如有源5G Massive MIMO天线等[41] - 京信网络推出标准化、平台化的大功率射频拉远单元(RRU)产品系列[41] - 京信网络推出业界首两款Open RAN双频及三频多制式Open RAN拉远单元(RRU)[43] - 京信网络5G小基站产品已在中国内地十余个省份开展三大运营商的5G产品试商用[43] - 2021年首季为3香港成功部署ComFlex Pro解决方案[44] - 集团在“5G+移动机器人”系列产品取得技术进展,确立AGV主流车型系列并展开试点工作[45] - 集团成功中标若干中国内地主要电信运营商的天线产品项目[44] - 集团国际营销平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本年度国际业务取得不俗成绩[44] - 集团将继续拓展Open RAN生态圈,发展战略伙伴,开拓销售渠道,共同研发产品[44] 公司治理 - 张跃军63岁,为集团创办人之一、董事会副主席,有逾39年无线通信经验[52] - 徐慧俊48岁,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集团总裁,负责集团整体运营等,有逾23年电信产业管理经验[54] - 张飞虎47岁,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集团首席财务官,有逾24年企业融资等经验[55] - 卜斌龙59岁,为公司执行董事、集团高级副总裁,在天线领域有逾36年技术研究经验[56] - 霍欣茹38岁,为公司执行董事、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京信国际总裁[57] - 吴铁龙58岁,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有逾18年通信市场运营及管理经验[58] - 刘绍基63岁,2003年加入集团,在企业管治等方面有逾40年经验,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59] - 林金桐76岁,2012年加入集团,现职北邮大学教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60] - 伍绮琴64岁,2019年加入集团,为合资格会计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62] - 王洛琳36岁,2020年加入集团,为香港执业合资格律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63] - 孙善球42岁,2002年加入集团,任集团高级副总裁等职,有逾19年移动通信天线行业经验[64] - 周海涛50岁,2019年加入集团,任集团高级副总裁等职,有逾22年通信行业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经验[6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6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2021年度公司共举行8次董事会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每名董事出席率均为100%[69] - 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策略、审批业务计划、监管财务表现等,管理团队负责编制财报、执行策略等[70][71] - 2021年全体董事出席培训课程提升知识技能[72] - 公司秘书陈少文2021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73]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划分清晰,分别由霍东龄和徐慧俊担任[74] - 非执行董事按不多于三年固定任期获委任,需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75]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评估董事和高管表现及薪酬待遇等[77] - 本年度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在2000001至3000000港元的有4人[77] - 本年度
京信通信(02342)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