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信通信(02342)

搜索文档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17:26
股份代號 Stock Code : 香港 Hong Kong : 2342 新加坡 Singapore : STC Persistent Brilliant Focus Innovation 繼往開來 凝心聚力 創新發展 再創煇煌 ANNUAL REPORT 年 報 2024 COMPANY PROFILE 公司概況 The Comba Group was established in 1997, and Comba Telecom Systems Holdings Limited (the "Company"), a globally recognized lead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olutions renowned for its cutting-edge R&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service network, was listed on the Main Board of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in 2003, as well a ...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1: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97年成立,2003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13][15] - 公司在广州科学城设研发总部,全球申请约5900项专利[14][15] - 公司全球生产基地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约80000平方米[14][15] - 公司在中国大陆设超30家办事处,海外设超20家办事处,业务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14][1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5.3亿港元,2023年为59.8亿港元[4] - 2024年公司毛利11.7亿港元,2023年为16.6亿港元[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25.9%,2023年为27.8%[4]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5.6419亿港元,2023年为670万港元[4] - 2024年公司总财务杠杆比率11.3%,2023年为8.8%[4] - 2024年公司营运现金流量3.3944亿港元,2023年为4.9272亿港元[4] - 2024年公司收入45.28亿港元,较2023年的59.82亿港元减少14.54亿港元[24][32] - 2024年公司毛利11.71亿港元,较2023年的16.63亿港元减少4.92亿港元,毛利率从27.8%降至25.9% [32]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64亿港元,而2023年为盈利6696万港元 [26][32] - 2024年公司总资产值74.40亿港元,较2023年的90.40亿港元下降17.7% [27][33]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3.39亿港元 [44] - 2024年公司收入45.28亿港元,较2023年的59.82亿港元下降24.3%[46][51] - 2024年公司毛利降至11.71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29.6%,毛利率为25.9% [56] - 2024年研发费用降至4.09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8.2%,占收入9.0% [58] - 本年度销售及分销费用较上年度减少5.1%至5.54012亿港元,占集团收入12.2%(2023年:9.8%)[59] - 本年度行政费用较上年度减少4.0%至4.7154亿港元,占集团收入10.4%(2023年:8.2%)[60] - 本年度融资费用较上年度减少42.7%至3126.4万港元,占集团收入0.7%(2023年:0.9%),偿还银行负债8.35561亿港元(2023年:14.4361亿港元),2024年末财务杠杆比率为11.3%(2023年末:8.8%)[61] - 本年度其他费用及金融合约资产减值亏损较上年度上升80.8%至3.74726亿港元,占集团收入8.3%(2023年:3.5%)[62] - 本年度集团总税项费用1485.6万港元(2023年:3905.1万港元),包括所得税费用3062.9万港元(2023年:3312.7万港元),递延税项摊免1577.3万港元(2023年:递延税项费用592.4万港元)[63] - 本年度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64191亿港元(2023年:应占利润669.6万港元)[64] - 本年度公司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末期股息(2023年:未派发)[6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3.76444亿港元,其中存货9.34874亿港元、贸易应收账款25.50801亿港元等[76] - 本年度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44日,上年度为225日;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45日,上年度为325日;平均存货周转期为122日,上年度为117日[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财务杠杆比率为11.3%,2023年12月31日为8.8%[7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印度卢比无本金交割外汇期权合约,认购金额为1600万美元,2024年12月31日未从事管理汇率风险的对冲活动[79] - 受限银行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2581亿港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6266.4万港元[8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为2.943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9619亿港元[9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4300名,2023年12月31日为5100名;本年度总员工成本为11.30918亿港元,2023年为10.70859亿港元[94] - 2024年年度总销售收入452,826万港元,较2023年下降24.30%[176]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按业务划分,服务收入占比42.9%,基站天线及子系统占比25.3%,网络系统占比21.7%,无线传输及其他占比19.3% [29] - 按客户划分,中国联通收入占比76.1%,中国移动占比32.8%,中国铁塔占比36.2%,中国电信占比9.2%,国际客户及核心主设备商占比7.9%,其他客户占比17.8% [31] - 来自中国移动集团收入降至7.47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32.8%,占本年度收入16.5%[52] - 来自中国联通集团收入降至1.79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76.1%,占本年度收入3.9%[52] - 来自中国电信集团收入升至4.40亿港元,较上年度上升9.2%,占本年度收入9.7%[53] - 来自中国铁塔收入降至3.48亿港元,较上年度下降36.2%,占本年度收入7.7%[53] - 基站天線及子系统业务收入降至19.13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25.3%,占本年度收入42.2%[55] - 网络系统业务收入降至8.75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21.7%,占本年度收入19.3%[55] - 服务收入降至9.35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42.9%,占收入20.7%[55] 公司业务成果与创新 - 2024年京信通信第1000万副基站天线下线 [35] - 2024年公司发布ComFlex MAX小功率新产品,在多国市场订单金额显著增长 [35] - 2024年公司发布业内首款工作带宽达300MHz的高频宽带大功率RU - TDD设备 [36] - 公司推出全新一代2.0版“绿色天线解决方案”,满足运营商绿色低碳建网需求[67] - 公司联合伙伴推出面向5G - A的空地立体赋形绿色天线,覆盖区域扩展至600米内低空空域[68] - 公司共建共用室内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获广泛认可,推出高频宽频大功率室内分布覆盖系列产品和家庭级基站[69] - 集团在中国运营商业务方面,在中国移动2024 - 2025年绿色多频段基站天线产品第一批次规模集中采购中拔得头筹[72] - 集团在中国铁塔2024年微型数位直放站产品集中招标项目等多个项目中,中标份额名列前茅[72] - 集团国际营销平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出的ComFlex MAX有源室分解決方案覆盖多个大型场馆及园区[73] - 集团在“5G + 复合导航机器人”系列产品取得技术进展,推出全系列移动机器人和无人叉车产品及场景化标准方案[74] - 本年度集团发布业界首例蜂窝无源物联网端到端系统原型及蜂窝无源物联网中继组网方案[74] 公司股权变动与资金使用 - 本年度公司完成收购京信网络约10.6%权益,总代价约为人民币1.42亿元[82] - 收购后公司在京信网络的股权从约78.7%增加至约89.3%[84] - 2020年4月28日公司完成先旧后新配售事项,配售2.82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配售价为每股3.05港元[85] - 2020年5月8日公司按每股3.05港元的认购价,分别发行1.5亿股及8000万股新股份给Prime Choice Investments Limited及Wise Logic Investments Limited[85]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86235亿港元,每股净认购价约为2.98港元[86] - 2024年12月31日,5.1539亿港元用于研发5G小基站等已全部动用,1.70845亿港元用于扩充产能已动用1.70845亿港元[87]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霍东龄先生68岁,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在无线通信方面累积逾43年经验[96] - 张跃军先生66岁,为董事会副主席,拥有逾42年的无线通信经验[97] - 霍欣茹41岁,2010年加入集团,负责整体运营、管理及业务发展[99] - 张飞虎50岁,2016年加入集团,有逾27年企业融资等经验[100] - 伍绮琴67岁,2019年加入集团,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等职[103] - 王洛琳39岁,2020年加入集团,有逾12年法律咨询及商业事务经验[105] - 张智强56岁,2023年加入集团,律所创办人和执业30年[106] - 孙善球44岁,2002年加入集团,负责天馈业务运营管理[108] - 李宇雯54岁,1997年加入集团,负责中国区营销中心运营管理[108] - 张飞虎2012年9月领导中国手游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100] - 伍绮琴2005年9月 - 2007年11月任恒隆地产执行董事[103] - 伍绮琴2008年1月 - 2014年4月任碧桂园首席财务官[10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止遵守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1所有守则条文[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4] - 2024年公司共举行8次董事会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115] - 各董事在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大会议出席率高,如霍东龄先生等执行、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达8/8,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达1/1[115] - 吴铁龙先生自2024年3月22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期间公司举行3次董事会会议,无股东大会[115] - 霍欣茹女士自2024年11月18日起获委任为集团总裁[115] - 徐慧俊先生自2024年11月18日起辞任集团执行董事及总裁[115] - 审核委员会每年检讨集团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充分[112] - 公司采纳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董事自2024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止遵守相关守则[113] - 2024年霍东龄等多位董事出席公司及/或专业机构培训课程并提供培训记录[118] - 公司秘书陈少文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19]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提名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124][127] - 本年度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在200 - 300万港元有2人,300 - 400万港元有3人[125] - 2024年12月31日及年报日期,董事会女性比例约43%,高级管理人员女性比例20%,员工女性比例约29%[132] - 董事会制定目标,2033年前董事会女性比例增至约33%,员工女性比例增至35%[133] - 董事会主要可计量目标:至少四分之一董事为女性;至少两名董事有会计或其他专业资格;至少三名董事有不同行业专业知识[135] - 公司与独立非执行董事订立不多于三年固定任期委任书,须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121]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董事及高管薪酬相关事宜[123]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制订及执行提名政策[126] - 公司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书面独立性确认,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认为其均属独立[134] - 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7]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会议召开2次,王洛琳女士、伍绮琴女士、张智强先生出席次数均为2次[138] - 审核委员会由伍绮琴女士、王洛琳女士及张智强先生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伍绮琴女士[139]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会议召开2次,伍绮琴女士、王洛琳女士、张智强先生出席次数均为2次[141] - 本年度已付外聘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为351.2万港元,税务检阅及中期财务报表协定程序服务的非审核服务费用分别为45.2万港元及44.1万港元[142]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委员会负责确保其客观性和独立性[142] - 董事会负责评估和厘定集团可接受风险的性质和程度,监督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45] - 管理层协助董事会识别和评估主要业务范畴风险,集团采用基于COSO模式的ERM框架管理风险[146] - 集团内部审计部统筹检讨,识别、评估和应对本年度主要风险[146] - 董事负责编制各财政期间综合财务报表,确保资源、员工资历经验、培训课程和预算充足[143] - 任何一位或以上股东于递呈要求之日持有不少于公司股本(不包括库存股份)所附投票权的十分之一,可递呈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并在会议议程中增加决议,大会应于递呈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48] - 股东提名参选董事,需有一位有资格出席股东大会及有权投票的股东(被提名者除外)将已正式签署的提名通知,连同由被提名者正式签署表明其愿意被提名参选的通知,于寄发进行该等董事选举的股东大会通知翌日起计7天内呈交[150] - 董事会于201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7:40
公司整体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3.4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4%,主要因全球电信运营商网络资本项目建设计划放缓[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為2,343,455千港元,2023年同期為3,228,189千港元[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2343455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142672千港元,总资产为8730236千港元,总负债为5249463千港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总收入为3228189千港元,除税前利润为179869千港元[83]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总额23.4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2.28亿港元,其中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集团收入10.71亿港元,其他客户收入12.72亿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5.71亿港元及16.57亿港元[88] 主要客户收入情况 - 来自中国移动的收入4.2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1.6%,占比18.2% [20] - 来自中国联通的收入1.2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5.8%,占比5.4% [20] - 来自中国电信的收入2.9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1.1%,占比12.5% [20] - 来自中国铁塔的收入2.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2%,占比9.5% [20] - 3个主要客户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约4.26亿港元、2.94亿港元及1.27亿港元,占集团收入总额18.2%、12.5%及5.4%,2023年同期分别为6.24亿港元、5.27亿港元及2.13亿港元,占比19.3%、16.3%及6.6%[87]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基站天線及子系统业务收入9.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9.7%,占比42.5% [23] - 网络系统业务收入3.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5.5%,占比15.9% [23] - 服务业务收入5.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7%,占比25.5% [23] - 2024年上半年,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收入为2261115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120415千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收入为82340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22257千港元[82] - 2023年上半年,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收入为3144237千港元,除税前利润为215681千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收入为83952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35812千港元[83] 毛利及毛利率情况 - 毛利6.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7%,毛利率26.6%,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 [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為622,613千港元,2023年同期為848,985千港元[65] 费用情况 - 研发费用2.3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4%,占比9.8%,截至期末已申请专利5800余项 [26] - 行政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0.8%至2.07127亿港元,占集团收入8.8%(2023年为6.5%)[28] - 融资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55.1%至1350.5万港元,占集团收入0.6%(2023年为0.9%)[30] - 其他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6.7%至1.24997亿港元,占集团收入5.3%(2023年为4.6%)[3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6523.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87亿港元,其中银行利息收入1306.3万港元,政府补贴1656万港元,汇兑收益净额2509.5万港元等[90]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存货及所提供服务成本16.6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3.5亿港元[91] - 2024年上半年研究及开发费用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14亿港元[91]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费用5.5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5.01亿港元[91] - 2024年上半年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股权投资亏损净额2137.1万港元,2023年同期收益1698.4万港元[9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费用总额1350.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010.7万港元[94] - 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以及经营许可证摊销2024年上半年为3073.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066.2万港元及1166.1万港元[93] - 2024年上半年以权益结算之购股权费用为181.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09.6万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之亏损为400.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73.9万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350.5万港元[74] 税项情况 - 集团总税项费用为1461万港元(2023年为5652万港元)[30]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拨备,2024年上半年期内税项费用总额146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652万港元[94][95] - 中国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率为25%,部分集团实体可享优惠税率或税项减免[96] 利润情况 - 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5843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利润1.12178亿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稅前虧損142,67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利潤為179,869千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內虧損157,28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利潤為123,349千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權益持有人應佔每股虧損5.73港仙,2023年同期每股盈利4.04港仙[6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157,28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利润为123,349千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其他全面亏损,扣除税项为184,2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73,616千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60,89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30,898千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1.42672亿港元,2023年同期利润为1.79869亿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158,433千港元,2023年为盈利112,178千港元[98]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建议期内不派发中期股息(2023年每股普通股派发1.2港仙,派息比率为29.7%)[32] - 2024年上半年未宣派末期股息,2023年为30,556千港元;2024年不宣派中期股息,2023年为每股普通股1.2港仙[97] 财务杠杆及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财务杠杆比率为10.2%,2023年12月31日为8.5%[3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财务杠杆比率为10.2%,2023年12月31日为8.5%[4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2,222,99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78,197千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6,507,24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830,828千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4,734,02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67,009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1,773,21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3,819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值515,44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5,650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3,480,77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26,366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480,77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26,366千港元[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储备为30.208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27772亿港元[72] - 2024年6月30日,受限银行存款为1.1172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1.52581亿港元)[4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或然负债为2.6292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59619亿港元)[49]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值1,161,59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23,827千港元[10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扣除减值拨备后为3,177,81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04,455千港元[10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票据应付账款为3,238,59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34,150千港元[105] - 2024年6月30日,1年内或按要求的计息银行借贷为579,644千港元,第2年为312,586千港元,总计892,23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707,980千港元、87,961千港元、795,941千港元[106] - 2024年6月30日,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之贷款分别为60,000,000港元和832,23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30,000,000港元和565,941,000港元[10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将转让票据应收账款所收到之现金144,043,000港元确认为银行借贷;2023年12月31日为91,452,000港元[107] - 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年利率介乎1.2%至6.94%;2023年12月31日为1%至8.26%[107] - 2024年6月30日,就履约保函给予银行担保为26.2922亿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9619亿千港元[135] - 2024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拨备的厂房及机器资本承担为1.0095亿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718万千港元[135]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50.4万港元[7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58.5万港元,2023年同期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46.1363亿港元[76]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89461亿港元,期初为11.88457亿港元,汇率变动净影响为 - 3959.9万港元[77] - 2024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3831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5.64275亿港元[77] 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周转期情况 - 期内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60日,去年同期为218日;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64日,去年同期为305日;平均存货周转期为132日,去年同期为99日[40] 外汇期权合约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订立印度卢比无本金交割外汇期权合约,认购金额为1600万美元,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41] 股份发行及回购情况 - 2020年4月28日,公司完成先旧后新配售事项,配售2.82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配售价为每股3.05港元[43] - 2020年5月8日,公司按每股3.05港元的认购价,分别发行及配发1.5亿股和8000万股新股份[43] - 2020年4月24日公司股份市价为每股3.17港元,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86235亿港元,每股净认购价约为2.98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058.3万港元仍未动用,扩充产能较原定计划延迟[44] - 期内公司以总额约177.1万港元于香港联交所购回314万股公司股份,297.6万股已注销,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7.62776668亿股[5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2,762,776,668股;2023年12月31日为2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2 18:21
财务表现 - 收入减少27.4%至2,343百万港元[3] - 毛利率增加0.3%至26.6%[3] - 股东应佔虧損158百万港元[3,10] - 營運現金流量157百萬港元[3] 成本费用 - 研發費用增加7.4%至229.6百萬港元[8] - 銷售及分銷費用增加0.7%至255.8百萬港元[8] - 行政費用減少0.8%至207.1百萬港元[8] - 其他費用減少16.8%至125.0百萬港元[8] - 融資費用減少55.1%至13.5百萬港元[8] - 所得稅費用減少74.1%至14.6百萬港元[9]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相关工程服务和运营商电信服务[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收入为22.61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收入为8234万港元[52,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分部亏损12.04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分部亏损2.23亿港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分部利润为21.57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分部亏损3.58亿港元[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分部资产为88.08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分部资产为10.63亿港元[5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分部负债为53.90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分部负债为6.55亿港元[59] - 公司总资产为87.30亿港元,总负债为52.49亿港元[5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2年5月17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35] - 公司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新界白石角香港科学园[35] - 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编制2023年年度财务报表时一致[39] 收入构成 - 公司收入总额为23.43亿港元和32.28亿港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7.5%和97.4%[71][74] - 中国国内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67.4%和65.5%[61][65] - 三大主要客户分别占总收入的18.2%、12.5%和5.4%[67] 其他收支 - 政府补贴收入为1.66亿港元和2.93亿港元[79] - 匹配汇兑收益为2.51亿港元和11.01亿港元[79] - 研发费用为2.30亿港元和2.14亿港元,占总收入的9.8%和6.6%[84] - 员工福利费用为5.56亿港元和5.01亿港元,占总收入的23.7%和15.5%[86] - 存货减值为4.04亿港元和1.75亿港元[87] - 应收账款减值为4.88亿港元和8.50亿港元[87] - 融资费用总计为13,505千港元,其中银行借贷利息为10,715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2,790千港元[92] - 集团于香港的应课税利润按16.5%税率计提所得税,其他地区的应课税利润按当地税率计提[93] - 即期所得税费用为20,809千港元,其中香港为2,48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7,655千港元,其他地区为286千港元[95] 财务状况 - 集团未经审核的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58,433千港元[105]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存货总额为1,161,598千港元,其中包括原材料260,374千港元、在制品60,118千港元、制成品418,992千港元、施工现场存货394,190千港元[111,112]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账款总额为3,964,551千港元,已计提减值撥備786,740千港元[116] - 集团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算贸易应收账款的减值,3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65%,1-2年的为20.18%,2年以上的为81.22%[118]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00] - 集团每股基本亏损为0.0573港元[105,107] 主要客户及业务板块 - 来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31.6%至4.26亿港元[135] - 来自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75.8%至1.27亿港元[136] - 来自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41.1%至2.94亿港元[137] - 来自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5.2%至2.24亿港元[138] - 来自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24.4%至9.74亿港元[140] - 来自基站天线及子系统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39.7%至9.96亿港元[142] - 来自网络系统(包括无线优化及无线接入)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25.5%至3.73亿港元[143] - 来自服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15.7%至5.98亿港元[144] - 来自非全资附属公司ETL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1.9%至8,234万港元[141] - 其他(包括无线传输)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4.2%至294,917,000港元,占集团收入的12.6%[145] 毛利及其他收支 - 毛利较去年同期减少26.7%至622,613,000港元,毛利率为26.6%[146] - 其他收入及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65.1%至65,232,000港元,
京信通信(0234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17:38
公司概况 - 京信通信系統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线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自己的研发设施、制造基地和销售服务团队[2]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约5800项专利,总部设在中国广州科学城[3] - 公司在中国内地设有30多家分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多个海外办事处,为全球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5] 财务状况 - 公司的收入在2023年达到了116.7亿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为6.7亿港元,资产总值为115.1亿港元[9] - 二零二三年度京信通信收入为5,981,974,000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82,703,000港元[10] - 京信通信經營利潤下降至108,572,000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为6,696,000港元[10] - 京信通信淨利潤率下降至0.1%,每股基本盈利下降至0.24港仙[10] - 京信通信總資產值为9,409,025,000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11.0%[10] - 京信通信淨現金增至853,389,000港元,存貨周轉日增至117日[10] - 京信通信應收賬款周轉日下降至225日,應付賬款周轉日下降至325日[10] - 京信通信平均權益回報下降至0.2%,總資產負債比率下降至8.5%[10] - 京信通信經營活動現金流为淨流入,约4.93億港元[11] 业务发展 - 未来展望:全球5G行业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公司将继续聚焦新业务开拓和产品创新,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31] - 公司在基站天线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获得国内外通信网络运营商和主设备商认可[35] - 公司推出绿色天线解决方案,提升基站天线能量转化效率约20%[37] - 公司在Open RAN领域推出增强软件升级,扩展O-RU产品组合以支持TDD制式[38] - 公司在5G垂直行业方面已打造全连接智慧算力平台FLeX5,应用于多个行业[38] - 公司在国际市场推出Comflex-MAX有源室分解决方案,得到客户高度认可[42] - 公司将继续与国际移动运营商合作,提供领先的5G应用解决方案,巩固全球市场地位[42] 公司治理 -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治理,遵守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3的标准守则[76] - 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五名为执行董事,一名为非执行董事,三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9] - 公司秘书陈少文先生接受了不少于15小时的专业培训[82] 可持续发展 - 公司在2023年营收为598,197万港元,较上一年下降6.01%[149] - 公司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1.26吨,温室气体排放密度持续下降[148] - 公司在網絡部署低碳化方面,结合5G网络建设思路,支撑5G网络的低碳化部署[153] - 公司在構建綠色產業鏈方面,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设备集成度和采用高效率电源等措施,降低设备能耗[154]
京信通信(0234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19:21
财务数据 - 2023年度收入为59.8亿港元,较2022年的63.6亿港元有所下降[1] - 2023年度毛利为16.6亿港元,毛利率为27.8%,较2022年的18.7亿港元和29.4%有所下降[1] - 2023年度股东应占利润为6.7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190.24百万港元大幅下降[1] - 2023年度财务杠杆比率为8.5%,较2022年的12.7%有所下降[1] - 2023年度營運現金流量为492.72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499.47百万港元略有下降[1] 资产负债 - 二零二三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578,19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了380,570千港元[5] - 二零二三年流动资产总值为6,830,82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了786,267千港元[5] - 二零二三年流动负债总值为5,267,009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了249,884千港元[5] - 二零二三年非流动负债总值为315,65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了778,593千港元[6] 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销售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提供工程服务以及运营商电信服务及增值服务[8] 财务报表 - 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除非另有说明,报表以港元呈报[9] - 綜合财务报表包括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附属公司指直接或间接受控制的实体[10] 税务和会计准则 - 香港利得税按16.5%的税率计提,其他地区按当地法律计算,二零二三年即期年内税额为39,05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153,558千港元下降[37]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对单一交易中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税项进行了调整,需要确认暂时性差异并确认递延税项资产和负债[19] 未来展望 - 二零二四年,全球5G行业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本集团将加强新业务开拓能力,持续保持新产品创新,聚焦投放资源在有效益的项目,挖掘并拓展客户,以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之一[84]
京信通信(0234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5 17:30
京信网络发展情况 - 京信网络是行业小基站先行者,具备4G/5G接入网全协议栈软件和硬件的完全自主研发能力和丰富经验积累[40] - 5G小基站产品已在二十多个省份商用落地,快速高效建网方案获客户高度认可[40] - 京信网络推出标准化、平台化的大功率射频拉远单元(Open RAN RRU)产品系列,具备领先技术优势[41] - 京信网络已打造「5G网络+泛在物联+MEP+AI」引擎的全连接智慧算力平台FLeX5,推动5G在垂直行业应用落地[42] - 本集团回应国家低碳环保战略和运营商低成本建网思路,创新提出低损高效低碳绿色天线和一体化大功率基站拉远覆盖解决方案[44] - 本集团在5G+垂直行业应用领域积极探索,促进5G技术与智能制造的高效融合,未来将继续拓展相关创新业务[48] 公司财务状况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利润为179,869千港元[93] - 二零二三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687,588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71,179千港元[111] - 公司主要客户贡献了收入的19.3%,16.3%和6.6%,分别来自3个主要客户,总收入为623,651,000港元,526,620,000港元和212,713,000港元[112]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制造及销售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提供相关安装服务,以及提供运营商电信服务,分别为3,144,237千港元和83,952千港元[114] - 客户合约收入中,来自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集团的收入为1,571,168千港元,其他客户收入为1,657,021千港元,总客户合约收入为3,228,189千港元[115]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主要包括银行利息收入、政府补贴、汇兑收益、退回增值税等,总额为186,821千港元[116] - 公司除税前利润中,主要扣除了已售存货及所提供服务成本、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等,总计213,916千港元[118] - 公司融资费用主要包括银行借贷利息和租赁负债利息,总计30,107千港元[123] - 公司所得税中,香港的即期-期内费用为1,566千港元,中国大陆为37,657千港元,其他地区为3,366千港元,总即期-期内税项费用为56,520千港元[123] 公司股权情况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2,777,894,668股,每股面值为0.10港元[141] - 公司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内,已行使1,278,00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股份,总现金代价约为1,523,000港元[143][144]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内,以总额约54,545,000港元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购回合共36,170,000股股份[145] - 公司于二零一三年六月三日设立了一项购股权计划,旨在鼓励和奖励对公司业务成功有贡献或潜在贡献的合格人士[146][147] - 根据公司的购股权计划,已授出的购股权行使期为授出日期后十年内届满,行使价格为公司股份面值、香港联交所收市价或平均收市价中的较高者[152][153]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根据二零一三年购股权计划,公司有124,800,500份购股权尚未行使[160] - 未行使购股权将导致额外发行124,800,500股普通股和产生12,480,050港元股本及227,192,000港元股份溢价[160]
京信通信(0234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7:5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增加6.1%,从2022年的30.43亿港元增至2023年的32.28亿港元[1] - 毛利增加0.2%,从2022年的8.47亿港元增至2023年的8.49亿港元[1] - 股东应占利润增加24.1%,从2022年的0.9亿港元增至2023年的1.12亿港元[1] - 每股基本盈利增加24.3%,从2022年的3.25港仙增至2023年的4.04港仙[1] - 财务杠杆比率减少4.6个百分点,从2022年的14.3%降至2023年的9.7%[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1.7986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0.82056亿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0.565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0.23331亿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6.8758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58767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73.0111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6.17095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8.6758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64726亿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322818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42518千港元[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货及所提供服务成本为234992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87776千港元[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7349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5910千港元[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借贷之利息为27062千港元,租赁负债之利息为3045千港元,总计30107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0617千港元、1036千港元,总计21653千港元[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税项费用总额为565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3331千港元[60] - 2023年已宣派及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1港仙,金额为30556千港元,2022年无[60] - 2023年6月30日存货总计11204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47911千港元[6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减值后为383852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62632千港元[65] - 2023年6月30日逾期贸易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即期少于1年1.66%、1 - 2年6.86%、2年以上20.85%、合计75.17%;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即期少于1年1.42%、1 - 2年6.44%、2年以上16.62%、合计68.78%[67]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贷1年内或按要求为96802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51993千港元;2022年第2年为590000千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利率介于1.65% - 7.66%,2022年12月31日介于1.45% - 7.09%[71]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86821千港元,2022年为81611千港元[81]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29305千港元,2022年为17244千港元[81] - 2023年政府补贴为110059千港元,2022年为37712千港元[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费用为501,492千港元,2022年为527,185千港元[82] - 2023年6月30日,产品保用拨备为7,499千港元,存货撇减至可变现净值为17,531千港元,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减值为84,980千港元[82] - 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30,662,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55,905,000港元;经营许可证摊销为11,661,000港元,与2022年同期持平[82]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作出拨备,与2022年相同[84] - 2023年8月24日,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2港仙,合共约33,335,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每股1港仙,合共27,795,000港元[86] - 每股基本盈利计算基于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779,029,000股,2022年为2,779,232,000股[8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票据应付账款3个月内为1,589,868千港元,4至6个月为655,604千港元,7至12个月为877,811千港元,1年以上为776,321千港元[93] - 2023年6月30日,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之贷款分别为420,000,000港元和548,025,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085,002,000港元和256,991,000港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将转让票据应收账款收到之现金170,663,000港元确认为银行借贷,2022年12月31日无此情况[97] - 期内集团中期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6.1%至3,228,189,000港元,2022年为3,042,518,000港元[104] - 销售及分销费用同比减少4.2%至2.54003亿港元,占集团收入7.9%[111] - 行政费用同比减少2.8%至2.08762亿港元,占集团收入6.5%[112] - 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12178亿港元,2022年为9038.4万港元[115] - 公司毛利较去年同期上升0.2%至8.48985亿港元,毛利率为26.3%,较去年同期减少1.5个百分点[136] - 其他收入及收益较去年同期上升128.9%至1.86821亿港元,占比从2.7%升至5.8%[137] - 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7.6%至2.13916亿港元,占比从8.5%降至6.6%[137] - 融资费用较去年同期上升39.0%至3010.7万港元,占比从0.7%升至0.9%[14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财务杠杆比率为9.7%,2022年12月31日为12.7%[141] - 其他费用较去年同期上升71.4%至1.50102亿港元,占比从2.9%升至4.6%[141] - 集团总税项费用为5652万港元,2022年为2333.1万港元;所得税费用为4396.8万港元,2022年为2489.5万港元;递延税项费用为1255.2万港元,2022年为递延税项抵免156.4万港元[142] - 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2港仙,2022年为1.0港仙;按每股基本盈利计算之总派息比率为29.7%,2022年为30.8%[145] - 期内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18日,去年同期为248日;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05日,去年同期为371日;平均存货周转期为99日,去年同期为114日[15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或然负债为2.8497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346亿港元有所下降[16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约5200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5300名有所减少;期内总员工成本为5.01492亿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5.27185亿港元有所下降[165] - 公司期内以约5454.5万港元于香港联交所购回3617万股股份,2745万股已注销,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7.77894668亿股[16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6.74518亿港元,流动资产包括存货11.20471亿港元、贸易应收账款38.38525亿港元等,流动负债包括贸易及票据应付账款38.99604亿港元、其他应付账款及预提款项5.94902亿港元等[177] - 2023年6月30日,人民币及印度卢比无本金交割外汇期权合约认购金额分别为人民币2.5亿元及1200万美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人民币2.5亿元及1600万美元[1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财务杠杆比率为9.7%,2022年12月31日为12.7%[180] - 2023年6月30日,存款结余为9449.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8134亿港元[185] - 2023年3 - 6月,公司股份交易最高价格在1.48 - 1.65港元之间,最低价格在1.34 - 1.45港元之间,已付总额为5.4545亿港元,股份总数为3617万股[189] 运营商电信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运营商电信服务总收入为322818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42518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运营商电信服务除税前利润为17986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2056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运营商电信服务总资产为9988707千港元,总负债为612112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0575862千港元,总负债为6611136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提供运营商电信服务收入为8395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5533千港元[28] 不同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212560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59485千港元[25] - 2023年上半年,亚太区其他国家/地区非流动资产为4755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49593千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来自中国大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收入分别为1610702千港元、1015092千港元及6179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806171千港元、1092152千港元及60444千港元[53] - 来自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收入约208184000港元,占集团期内收入6.4%,去年同期为208370000港元,占6.8%[78] - 来自中国联通及其附属公司收入同比上升31.3%至5.2662亿港元,占集团收入16.3%[105] - 来自中国内地其他客户收入同比减少9.2%至2.84946亿港元,占集团收入8.9%[106] - 来自老挝中小电信运营商ETL收入同比减少12.1%至8395.2万港元,占集团收入2.6%[107] - 来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26.3%至6.23651亿港元,占比从27.8%降至19.3%[130] - 来自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31.4%至2.12713亿港元,占比从5.3%升至6.6%[131] - 来自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6.8%至12.88123亿港元,占比从33.4%升至39.9%[132] 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制造及销售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提供相关安装服务收入为314423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46985千港元[28] - 基站天线及子系统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3%至1652227000港元,占集团期内收入51.2%,去年同期为1615546000港元,占53.1%[80] - 网络系统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7%至5.00383亿港元,占集团收入15.5%[108]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12.7%至2.82905亿港元,占集团收入8.8%[109] - 来自服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0.3%至7.08722亿港元,占比从23.2%降至22.1%[134] 客户合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合约收入为1571
京信通信(0234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17:3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63.65亿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1.90億港元,資產總值120億港元[14] - 2021年公司收入58.70億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5.93億港元,資產總值115.13億港元[14] - 2020年公司收入57.80億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1.94億港元,資產總值113.25億港元[14] - 2019年公司收入56.63億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1.52億港元,資產總值117.71億港元[14] - 2018年公司收入60.00億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1.71億港元,資產總值113.03億港元[14] - 2022年公司收入63.64677亿港元,较上年度上升8.4%;股东应占溢利1.90237亿港元,上年度亏损5.92567亿港元[34][37] - 2022年公司毛利18.73531亿港元,较上年度上升31.7%;毛利率29.4%,较上年度上升5.2个百分点[34][43] - 本年度融资费用较上年度增加37.6%至6019.8万港元,占集团收入0.9%(2021年:0.7%)[45] - 本年度集团总税项费用1.53558亿港元(2021年:1610万港元),包括所得税费用585万港元(2021年:1991.2万港元)及递延所得税费用1.47708亿港元(2021年:递延税项抵免381.2万港元)[4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财务杠杆比率为12.7%,2021年12月31日为12.5%[45] - 本年度其他费用较上年度大幅减少57.2%至1.83504亿港元,占集团收入2.9%(2021年:7.3%)[45] - 本年度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90237亿港元(2021年亏损:5.92567亿港元)[45] - 本年度ETL(集团占51%股权子公司)税息折旧及摊销前获利为12.2万港元,上年度为3462.7万港元[45] - 2022年总资产值为10,575,862千港元,较2021年的11,512,579千港元下降8.1%[66] - 2022年资产净值(扣除非控股权益前)为3,728,305千港元,较2021年的3,774,716千港元下降1.2%[66] - 2022年每股资产净值为1.34港元,较2021年的1.36港元下降1.5%[66] - 2022年净现金为781,852千港元,较2021年的844,137千港元下降7.4%[66] - 2022年存货周转日为114日,较2021年增加6日;应收账款周转日为229日,较2021年减少28日;应付账款周转日为349日,较2021年减少3日[66] - 2022年平均权益回报为12.7%,较2021年的 - 15.0%提升27.7个百分点;总资产负债比率为5.1%,较2021年的12.5%下降7.4个百分点[66] - 2022年总营运费用较上年度减少近520,399,000港元,降幅达25.5%[70] - 2022年公司收入为63.64677亿港元,较2021年的58.69666亿港元上升8.4%[72] - 2022年来自非全资附属公司ETL的收入减少24.0%至1.60649亿港元,占集团收入2.5%(2021年:3.6%)[74] - 2022年网络系统业务收入较上年度减少15.9%至10.50111亿港元,占集团收入16.5%(2021年:21.3%)[75] - 2022年研发费用较上年度减少15.3%至5.15798亿港元,占集团收入8.1%(2021年:10.4%)[75] - 2022年12月31日存款结余为1.2813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1.34095亿港元)[85] - 公司2022年总收入为63.64677亿港元,同比增长8.4%[154] - 2022年服务收入为17.56437亿港元,较上年度上升3.1%,占集团收入27.7%[156] - 2022年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收入合共为21.83885亿港元,上升9.3%,占本年度收入34.3%[178] - 2022年行政费用为4.93411亿港元,较上年度大幅减少17.9%,占集团收入7.8%[181] - 新业务收入为15.31669亿港元[18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包括贸易及票据应付账款40.51703亿港元、其他应付账款及预提款项5.71506亿港元、计息银行借贷7.51993亿港元、应缴税款7140.7万港元及产品保用拨备7028.4万港元[186] - 本年度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29日,上年度为257日;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49日,上年度为352日;平均存货周转期为114日,上年度为108日[18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21.00202亿港元,流动资产包括存货14.47911亿港元、贸易应收账款38.62632亿港元、应收票据1.12574亿港元等[18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财务杠杆比率为12.7%,2021年12月31日为12.5%[187] 基站天线及子系统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基站天線及子系統業務收入較上年度上升25.8%,達30.39億港元,佔本年度收入47.8%[4] - 2021年基站天線及子系統業務收入為24.16億港元,佔上年度收入41.2%[4] 配售所得款项相关 - 配售所得款項淨額約6.86億港元,每股股份淨認購價約2.98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05404亿港元仍未动用[52] 公司业务技术成果 - 京信網絡自主研發拉遠單元等射頻產品超過20年,自主研發小基站超過15年[5] - 京信網絡5G小基站產品已在中國國內十多個省份試商用[5] - 京信网络入选5G AIA「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名录」,入围领域涵盖18个行业[36] - 公司「高異頻隔離寬帶雙頻基站天線陣列」专利荣获第23届中国专利银奖,小基站集采首战告捷,京信网络第一名中标中国移动5G扩展型小基站集中采购项目[18] - 新一代“绿色天线解决方案”预计每年每万个基站可为运营商节约用电约2300 - 3400万度,等效减少碳排放1.3 - 2.0万吨[46] - 集团对5G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充的投资较原定计划有所延迟[52] - 公司联合中国移动等发布业界首个5G云化工基站[152] - 公司在中国联通2022年基站天线集中采购专案中第一名中标,刷新中标金额最高纪录[153] - 一项专利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银奖,两项专利分获第九届广东专利金奖及优秀奖,一个项目获2022年广东省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一等奖[155] - 京信智能科技推出智能重载叉车AGV,扩大行业应用场景[171] 公司人员相关 - 2022年底公司雇员约5300名,2021年底为5500名;2022年总员工成本(不含资本化开发成本)为11.09052亿港元,2021年为12.21813亿港元[22] - 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6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4] - 公司秘书陈少文2022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25] - 卜斌龙60岁,为公司执行董事,2003年加入集团,有逾37年技术研究经验[89] - 吴铁龙59岁,为公司非执行董事,2003年加入集团,有逾19年通信市场运营及管理经验[90] - 伍绮琴65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3年加入恒隆地产等多家公司任职[92] - 孙善球42岁,拥有逾20年移动通信天线行业经验,2002年加入集团[112] - 李学锋50岁,有逾多年国内外财务、内审、法务及知识产权经验,2010年加入集团[112] - 周海涛51岁,拥有逾23年通信行业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经验,2019年加入集团[112] - 骆瑞波48岁,拥有逾25年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运作管理经验,2005年加入集团[112] - 执行董事长霍东龄、张跃军、徐慧俊、张飞虎、霍欣茹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已举行董事会会议总数之比均为9/9,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与已举行股东大会总数之比均为1/1[115] - 执行董事卜斌龙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已举行董事会会议总数之比为8/9,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与已举行股东大会总数之比为1/1[115] - 非执行董事吴铁龙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已举行董事会会议总数之比为9/9,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与已举行股东大会总数之比为1/1[11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绍基、林金桐、伍绮琴、王洛琳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已举行董事会会议总数之比均为9/9,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与已举行股东大会总数之比均为1/1[115] - 霍欣茹女士39岁,为公司执行董事、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京信国际总裁,2010年加入集团[194] - 刘绍基先生64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3年加入集团[196] - 王洛琳女士37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0年加入集团[197] 公司上市相关 - 2022年公司取得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第二上市批准,并于2023年1月4日正式挂牌上市[35] - 公司于2023年1月4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以股份代号「STC」正式挂牌上市[70] 股息派发相关 - 公司建议派发本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1港仙,连同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0港仙,本年度股息总额可能达每股普通股2.1港仙,总派息比率为30.7%(2021年:不适用)[46] - 公司建议派发每股普通股1.1港仙末期股息,连同已派发的每股普通股1.0港仙中期股息,本年度合共股息可能达每股普通股2.1港仙[70] 公司客户收入相关 - 2022年来自中国联通集团收入10.11757亿港元,较上年度上升105.2%,占本年度收入15.9%,上年度占8.4%[40] - 2022年来自中国国内其他客户收入6.71615亿港元,较上年度增加4.4%,占公司收入10.6%,2021年占11.0%[41] - 来自中国铁塔的收入较上年度减少5.0%,至4.04953亿港元,占集团本年度收入的6.4%,上年度占7.3%[123][125] 公司过往股份发行相关 - 2020年5月8日,公司按每股3.05港元的认购价,分别发行及配发1.5亿股及8000万股新股份[83] - 2020年4月28日,公司完成先旧后新配售事项,配售2.82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配售价为每股3.05港元[188] 公司合规及制度相关 - 公司自2022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有原则,并无偏离守则条文情况[113] - 本年度公司共举行九次董事会会议及一次股东周年大会[130] - 提名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举行一次会议[120][121] - 集团本年度内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及出售[127] - 公司附属公司采纳一项雇员奖励计划[138]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要求至少四分之一董事为女性[105]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旨在实现董事会多元化,委任基于优才制度[132]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提建议、物色及提名董事人选[121][142] - 审核委员会每年检讨集团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及充分[199] 公司架构及人员职责相关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为霍东龄先生,副主席为张跃军先生,集团总裁为徐慧俊先生[141] - 董事会集合管理、无线通信及电信、研发、会计、财务及法律方面专才[94] 公司业务覆盖及规模相关 - 公司在中国内地设有超30家分公司,海外设有超20个分支机构,业务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143] - 公司已申请全球专利约5600项,全球生产基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143] 集团外汇合约相关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订立人民币及印度卢比无本金交割外汇期权合约,认购金额分别为人民币2.5亿元及1600万美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人民币1.75亿元、1000万美元及400万美元[137] 应收账款减值相关 - 应收账款减值减少致相关数据减少[136]
京信通信(0234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21:19
财务表现 - 本年度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190,237,000港元,較去年虧損592,567,000港元有顯著改善[8] - 本年度收入为6,364,677,000港元,较上年度的5,869,666,000港元上升8.4%[18] - 本年度毛利上升31.7%至1,873,531,000港元,毛利率为29.4%[25] - 除税前利润为2.97亿港元,较2021年除税前亏损6.56亿港元显著改善[1] - 股东应占利润为1.90亿港元,较2021年股东应占亏损5.92亿港元显著改善[1]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6.84港仙,2021年为亏损21.43港仙[60] - 2022年年度利润为143,496千港元,2021年为亏损672,557千港元[61] 收入来源 - 来自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的收入较上年度上升105.2%至1,011,757,000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15.9%[19] - 来自基站天线及子系统业务的收入较上年度上升25.8%至3,038,957,000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47.8%[23] - 本年度来自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的收入上升9.3%至2,183,885,000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34.3%[20] - 本年度来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收入为1,525,814,000港元,较上年度上升0.3%[18] - 本年度来自服务的收入较上年度上升3.1%至1,756,437,000港元,占集团收入之27.7%[39] 成本与费用 - 融資費用較上年度增加37.6%至60,198,000港元,佔本集團收入之0.9%[3] - 其他費用較上年度大幅減少57.2%至183,504,000港元,佔本集團收入之2.9%[5] - 本年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度减少15.3%至515,798,000港元,占集团收入之8.1%[27] - 本年度销售及分销费用较上年度减少5.3%至565,904,000港元,占集团收入之8.9%[28] - 本年度行政费用较上年度大幅减少17.9%至493,411,000港元,占集团收入之7.8%[29] 资产与负债 - 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9.59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10.2%[1] - 流动资产总值为76.17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7.3%[1] - 流动负债总值为55.17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7.5%[1] - 资产净值为39.65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5.2%[1] - 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0.94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19.9%[1] 研发与创新 - 集团專注於研發新一代綠色天線解決方案,以支持低碳建網和降低運營成本[12] - 京信网络推出行业首款双频及三频多制式Open RAN RRU,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15] - 本集团国际业务在报告年度内取得不俗成绩,继续拓展Open RAN生态圈[146] 市场前景 - 预计2023年国内运营商将启动大规模建设,市场前景看好[17] - 预期全球5G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将为集团带来更多商机[11] - 5G小基站产品已在中国十多个省份试商用,预计2023年将逐步形成规模销售[32] 股息与回报 - 本年度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1港仙,连同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总股息可能达到每股2.1港仙,派息比率为30.7%[30] - 二零二二年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1.1港仙,需待股东大会批准[123] 人力资源 - 本集团于本年度内雇用约5,300名员工,较二零二一年同期的5,500名员工减少3.6%[184] - 本集团在员工表现、业绩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计划[184] - 本年度内,总员工成本为1,109,052,000港元,较二零二一年同期的1,221,813,000港元减少9.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