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22 - 年度财报
03613同仁堂国药(03613)2023-04-13 17:19

公司历史与文化 - 公司创建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为皇室专供中药,历时188年,历经八代皇帝[3] - 公司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秉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自律意识[3] - 公司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精神和“创造健康,全球共享”愿景,是国际知名中医药品牌[34][37] - 公司遵从“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完善供应链及产品品质管理[133] - 公司以“诚信为本,药德为魂”为质量管理核心理念,严格执行内部规程,确保产品合规优良[134][135] 公司上市情况 - 2013年5月7日公司于联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8] 公司社会责任 - 2022年公司向香港特区政府捐赠100,000盒藿香正气片,价值约600万港元用于抗疫[17] - 公司向香港相关组织和政府捐赠物资和药品,支持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活动[51] - 公司不定期举行社区活动及服务并鼓励员工支持义工服务[114] 公司业务拓展 - 2022年公司在香港九龙湾、尖沙咀、上环各增1家零售终端,在海口国际免税城开设品牌门店[13][16][18] - 2022年公司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各增1家零售终端[14][18] - 公司曾于荷兰设中医养生保健中心,在瑞典、捷克设首家零售终端,在新西兰增3家零售终端,在阿联酋和香港各增1家零售终端[8] - 公司完成收购北京同仁堂福明堂中医药中心和大宏贸易有限公司[8] - 公司旗下跨境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启动[8] - 公司立足香港、布局全球,传承制药方法与工匠精神,探索中医药现代化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35][37] 公司活动与荣誉 - 2022年公司举办「同仁关爱防中风」电车日活动及「同仁关爱防中风2022」活动[13][19] - 2022年公司参与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国际高峰论坛[14] - 2022年公司荣获第12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佳上市公司」奖,主席丁永玲获「2022年度卓越企业家」奖[15] - 公司荣获多个品牌奖项,包括连续八年获新加坡“亚洲区最具影响力品牌大奖:中医药类最值得信赖品牌”等[52][53] - 公司获得多个奖项,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品牌价值奖、第12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等[79] 公司财务状况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731095千港元,毛利为1150140千港元,年度利润为691293千港元[23] - 2022年毛利率为66.4%,纯利率为39.9%,股本回报率为18.5%,资产回报率为16.4%[23] - 2022年每股盈利为0.77港元,末期每股股息为0.33港元,特别中期每股股息为0.25港元[23]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42208千港元,流动资产为3683071千港元,总资产为4225279千港元[23]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67912千港元,流动负债为418574千港元,总负债为486486千港元[23] -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7.311亿港元,同比增长11.2%;净利润6.913亿港元,同比增长6.1%;拥有人应占利润6.459亿港元,同比增长6.3%;每股盈利0.77港元,同比增加0.04港元;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33港元[36][37] - 2022年公司员工成本为2.191亿港元,较2021年的2.167亿港元增长1.1%[54][62]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7.311亿港元,较2021年的15.562亿港元增长11.2%,其中香港市场收入增长20.0%,海外市场增长6.9%,中国内地市场增长1.7%[55][63] - 2022年公司毛利为11.501亿港元,较2021年的11.196亿港元增长2.7%,毛利率从71.9%降至66.4%[56][64] - 2022年公司净其他利得为960万港元,较2021年的800万港元增加160万港元[57][65] - 2022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为1.872亿港元,较2021年的1.864亿港元略增0.4%,占收入百分比从12.0%降至10.8%[58][66] - 2022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545亿港元,较2021年的1.553亿港元减少0.5%,占收入百分比从10.0%降至8.9%[59][67] - 2022年公司净财务收入为1590万港元,2021年为净财务成本33万港元,财务收入增加1620万港元[60] - 2022年公司所得税费用为1.347亿港元,较2021年的1.268亿港元增长6.2%,有效税率维持在16.3%[61] - 集团年度利润增加6.1%至69130万港元,纯利率为39.9%[70][7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64590万港元,较去年上升6.3%[70][73] - 本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77港元,董事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0.33港元[70][73] - 集团净财务收益为1590万港元,财务收益达2060万港元[68] - 集团所得税开支为13470万港元,较去年增加6.2%,有效税率为16.3%[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2.44亿港元[72][74]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5.47444亿港元,投资活动为3.35412亿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35416亿港元[76] - 集团资本开支为3850万港元,主要用于零售终端装修等[7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物业净值950万港元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76] - 集团本年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无重大或然负债,未进行衍生投资活动及外汇对冲[76] 公司市场表现 - 公司在香港有25家本地零售店,香港市场收入达8.26亿港元,同比增长20.0%,同店收入下降9.9%[40][41] - 公司海外业务网络覆盖亚、澳、北美和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共有48家零售店,海外市场收入4.716亿港元,同比增长6.9%,同店收入增长10.8%[42] - 2022年中国大陆市场收入稳定在4.335亿港元,同比微增1.7%,公司计划在海口国际免税城设立品牌店[43] - 公司香港本地零售终端有25家,覆盖香港(除离岛)各区域;境外零售终端达48家[44][45] - 公司香港市场收入达826.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0.0%,同店收入下跌9.9%[44] - 公司海外市场收入为471.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9%,同店收入增长达10.8%[45] - 公司中国内地市场收入达433.5百万港元,同比略增1.7%[45] 公司生产研发 - 公司香港大埔生产研发基地持有香港中成药GMP认证、国际标准ISO22000认证以及HACCP认证[46][48] - 公司安宫牛黄丸、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等品种产能得到提升,启动研发的新产品清音丸获中成药注册证[46][48] - 公司与港大中医药学院联合申报安宫牛黄丸研究项目,研究显示其可提升缺血性中风疗效及存活率[47][48] - 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投入大量资金及研发人员以迎合市场需求[157] - 公司继续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重点产品联合科研[157] 公司品牌推广 - 公司开展多元化品牌推广活动,聚焦线上营销及“关爱中风预防”项目[50] - 公司推出科学视频和广告“同步”,促进当地消费和经济复苏[51] 公司员工情况 - 2022年底公司共有762名雇员,较2021年的745名增加17人[54][62] - 公司旨在为员工缔造友善、平等、多元化且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159][160] - 公司于《员工手册》明确薪酬、招聘、晋升、工作时间及假期等措施安排[159][160] - 公司根据当地薪酬水平及行业惯例提供公平且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161] - 公司为员工提供全面入职及定期体检、基本医疗及牙科保健、意外保险等保障[161] - 员工及直系家属可获公司产品购物优惠券及免费中医咨询服务[161] - 公司不定时举办工余活动,2022年举办小型趣味运动会和问答比赛[1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762名员工[162] - 全球员工中亚洲占比36%[164]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中男性占比55%,女性占比45%[169] - 2022年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员工有不同的新增和流失比率,如30岁以下男性员工流失比率为4%,新增比率为12%[167] - 公司根据当地法定假期提供额外有薪假期,包括婚假、丧假及探亲假[162] - 公司遵守“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原则,为员工和应聘者提供平等发展机会[162] - 公司禁止招聘或使用童工,严禁强制劳动,如有违规会按法规处理[162] - 公司每年按香港卫生署要求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员工需接受考核并记录结果[171] - 劳工处及卫生署会定期为大埔生产研发基地员工进行健康与安全视察及检查[171] - 过去三年公司工伤率为0%[171] - 公司为员工建立健康安全工作环境,依据《零售安全管理规程》列明工作场所及库房安全管理规定[173][174] - 公司制定内部防疫措施指南,采取弹性上班时间、在家工作及轮班制等措施降低员工染病风险[175][176] - 公司制定晋升制度,通过《员工手册》为员工提供指引,依据绩效评估为员工拟定发展方针[178][181] - 公司为不同岗位设计培训计划,重视厂房和零售终端员工培训,维护员工培训记录并收集意见完善培训[179][180][181] - 公司本年度受训员工比率为46%,男性员工平均接受8.2小时培训,女性员工平均接受6.0小时培训[180][181]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平均接受27.9小时培训,经理级平均接受19.8小时培训,普通员工平均接受5.7小时培训[180][181] - 公司工作技能培训总时长为5111小时,平均每名员工培训6.7小时,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总时长307小时,受训比率100%,平均每人27.9小时[183] - 公司男性员工健康与安全培训总时长1962小时,受训比率48%,女性员工培训总时长3149小时,受训比率44%[183] - 公司经理级新员工平均培训8.2小时,普通新员工平均培训6.0小时,经理级员工培训总时长714小时,受训比率69%,普通员工培训总时长4090小时,受训比率43%[183] 公司环境管理 - 公司制定《生產基地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規範大埔生產研發基地排放物管理[185][186] - 今年公司产生0.42吨有害废弃物,交由合格公司处理;产生656.9吨无害废弃物,交由当地政府部门处理[187][188] - 2022年有害废弃物密度为0.0002公吨/百万港元收入,2021年为0.0004公吨/百万港元收入;2022年无害废弃物密度为0.38公吨/百万港元收入,2021年为0.30公吨/百万港元收入[189] - 公司依照香港《有毒化學品管制條例》制定《實驗室廢料管理規程》及控制措施处理化学品等有害废弃物[191] - 公司依循香港相关条例编制《醫療廢物處置流程》处理医疗废弃物[191] - 今年公司回收了5.57吨纸张和0.02吨金属[191] - 公司坚持“按需购进”原则采购包装材料,鼓励员工重用资源和回收可回收废弃物[192] - 公司以专属垃圾桶收集及储存大埔生产研发基地食堂的厨余,由收集商处理[192] - 公司鼓励办公室员工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实行电子化沟通减少列印[192] - 公司计划聘请独立顾问进行评估,协助制定减排、减废、节能及节水具体指标[185][186] - 公司本年度共消耗257.2公吨包装材料,含114.5公吨纸张、135.1公吨金属及7.6公吨塑料,较上一年度下降约46.8%[194] - 公司产生的污水经政府管道排放至固定污水处理系统,以五年为周期在大埔生产研发基地抽检[196][198] - 公司生产设备等使用自制纯水和调配好的酒精清洁消毒,接触药品设备清洁不使用清洁剂,生产设备采用易分解食品级润滑剂[197][198] - 公司委托独立顾问进行碳评估,量化运营产生的碳排放,参考联交所相关指引[199][200] - 公司本年度总碳排放为1,957.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5.0%[199][200] - 公司碳排放主要来自范围2外购电力使用,占总排放量约92.8%,其次是范围1移动源化石燃料燃烧,约占3.4%[199][200]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董事会负责监督及检讨其有效性[100][101] - 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小组,每半年向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汇报并提交风险管理报告[101] - 公司遵照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框架的五项主要元素及“三道防线”模式管理风险[101] - 公司面临政策风险,若不符合法规要求,可能产生行业法规风险[104] - 公司通过收集法规政策、完善管理制度等方式防范政策风险[104] - 质量风险分为采购、生产、检测和销售四大方面,公司采取物料检测、要求供应商执行标准等措施应对[105] - 业务合作伙伴风险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和财务状况,公司对供应商审计并更新资质,严格审核新供应商[105] - 外部委托加工业务程序和产品可能因生产商因素波动,公司按相关办法监管确保流程稳定[105] - 采购价格因中药材产量、需求等因素波动,增加公司成本控制不确定性,公司挖掘新供应商等控制成本[105] -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