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6036,買賣單位為5,000股股份[5,6,11] - 公司香港主要營業地點為香港九龍長順街1號新昌工業大廈1樓2–3室,中國主要營業地點為中國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6011號NEO綠景紀元大廈A座26K[6] - 公司主要往來銀行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和恒生銀行有限公司[13] - 公司獨立核數師為陳浩賢會計師事務所[13] - 公司註冊辦事處位於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 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 - 1111, Cayman Islands[13] - 公司執行董事為李秉光先生、盧元堅先生和盧元麗女士,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張小駒先生、嚴國文先生和鄒重璂醫生[13] - 曾若詩女士於2022年2月1日辭任公司秘書,鄧婉貞女士同日獲委任[13] - 公司於2012年7月4日根据开曼群岛公司法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一间获豁免有限公司[173] - 公司直接及最终控股公司为佳泽有限公司,于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173] - 公司于2018年3月16日在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171] 行业市场数据 - 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達1817億美元,同比增長19%,預計2023年達1466億美元,同比下降19%[21] -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預期未來5年年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10] - 預計2024年高性能計算市場規模將增長至470.14億美元[18]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预计未来五年产销年均增长超40%[43] - 预计2024年高性能运算市场规模将增至470.14亿美元[44] - 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支出为1817亿美元,同比增长19%;预计2023年为1466亿美元,同比下降19%[49] - 中国国资委要求“五大四小”发电央企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0%,其2025年合计新增装机容量可达450GW[86]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李秉光68岁,2012年7月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980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科学学士学位,1987年成立奋胜投资,1992年成立艾维特,活跃半导体行业超30年[27] - 卢元坚60岁,2014年2月2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988年获美国纽约柯柏高等科学艺术联盟学院工程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学)硕士学位[27] - 卢元丽68岁,2019年3月2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04年3月起为天科电子有限公司董事[30] - 张小驹73岁,2018年2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75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科学学士学位,2008年退休[31] - 严国文54岁,2018年2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相关金融领域有逾20年经验[33] - 邹重璂医生60岁,2018年2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学士学位[33] - 刘慧仪女士57岁,2018年8月加入集团,获委任为区域总经理,在电子销售及营销领域有逾20年管理经验[34] 行业发展环境 - 2022年中国政府首次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半导体产业将持续受益政策支持[23] - 2022年全球经济放缓,制约半导体行业发展,国内半导体行业受美国压制[37] - 2022年下半年起,消费市场需求疲软致芯片供应商削减订单,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37] - 汽车电子、高功率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工业自动化领域芯片需求在去库存周期中仍高,带来新机遇[37] - 中国对5G、AI等技术大量投资,“新基建”将带动智能制造业和物联网领域半导体产业高速增长[8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香港基地的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分销商,从事数码存储产品和通用电子元件供应[38]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实现收益26.891亿港元,较2021年微幅增加;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240万港元,2021年为溢利670万港元[41] - 2022年公司实现收益2689.1百万港元,较2021年微幅上升;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240万港元,2021年为盈利670万港元[63] - 2022年确认贸易应收账减值亏损拨回约760万港元,2021年减值亏损为4040万港元[67][7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逾期一年以上的贸易应收账约为6860万港元,其中约870万港元已在2022年度清偿[68][72] - 2022年公司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8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除目标物业收购和支付人寿保单按金外,公司无重大投资,且截至报告日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86] - 2022年公司收益为268910万港元,较2021年的264010万港元增加1.9%[96] - 2022年公司毛利为11490万港元,较2021年的22610万港元减少49.2%,毛利率为4.3%,2021年为8.6%[96] - 2022年公司确认一项投资物业公平值增加20万港元,2021年为零,其他收入由2021年的970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530万港元[9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逾期超过一年的贸易应收账为605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860万港元,并已就其全额计提减值拨备,2021年12月31日为6290万港元[98][100] - 2022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约为5450万港元,2021年为7560万港元,主要因佣金开支减少[103] - 2022年行政开支降至798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490万港元,因公司实施成本控制措施[103] - 2022年融资成本约为2000万港元,2021年为960万港元,因贷款使用增加和市场利率上升[103] - 2022年净亏损3300万港元,2021年为净利润1660万港元[103]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3240万港元,2021年为净利润670万港元[103]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资源约为996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37亿港元[103] - 2022年12月31日未偿还银行借贷总额约为4.83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385亿港元[105]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1年12月31日的158.6%降至2022年12月31日的148.4%[10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2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以约1.385亿港元贸易应收账款等作抵押,2021年为约3.218亿港元[129]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2022年度宣派末期股息,2021年度也无[12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有144名员工,2021年为140名[129] - 公司2018年3月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69亿港元,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556.6万港元[130] - 全球发售中偿还银行贷款3904.5万港元已按拟定使用[130] - 全球发售中建立新产品开发部门281万港元已按拟定使用[130] - 全球发售中加强销售和营销及技术支持团队1075万港元已按拟定使用[130]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2556.6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已按拟定使用[13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有5000千元相关金额(未明确具体项目)[158]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数码存储产品和通用元件两大产品分部对公司总收益的贡献分别为75.1%及24.9%[96] - 2022年数码存储产品分部收益为202000万港元,2021年为198880万港元,毛利降至4450万港元,较2021年下降69.6%,毛利率为2.2%,2021年为7.4%[96] - 2022年通用元件分部收益为66910万港元,2021年为65130万港元,毛利下降11.7%至7040万港元,毛利率稍降至10.5%,2021年为12.2%[96] 公司证券发行情况 - 可换股债券(CB)于2022年2月23日发行,期限5年,年利率0.5%,可转换为5714万股换股股份,占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的5.31%或经换股股份扩大后的5.05% [80] - 公司发行本金为1000万港元的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分派率为每年0.5%,可转换为2857万股换股股份,占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的2.66%或经换股股份扩大后的2.59% [81]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天科电子于2021年10月21日签订买卖协议,以3000万港元收购目标物业,代价通过发行1000万港元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及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支付 [81] - 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年利率0.5%,可转换为2857万股换股股份,占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2.66%[106] - 可换股债券年利率0.5%,可转换为5714万股换股股份,占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5.31%[108] - 可换股债券及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换股股份总数占公司2022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的7.97%,经换股股份扩大后为7.38%[129]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将秉持多元化策略,提升汽车电子、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业务,强化传统市场优势,开拓新兴市场[87] - 2022年公司成立新能源设计团队,为光伏太阳能和储能应用设计逆变器,同时扩大新能源领域新材料电池销售[87] - 公司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87] - 中长期半导体需求成长动力将转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望开启新一轮芯片设计创新与国产替代周期[87] - 公司将加大新能源/光伏业务研发力度,强化营销优势,把握市场机遇[87] - 公司将积极投入研发,提高产品覆盖率,增强在微电子分销行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87] 公司董事会运作情况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至少三分之一[117] - 2022年公司委任李秉光先生为主席兼行政总裁,负责监督集团企业发展及战略规划[117] - 2022年董事会召开9次会议,举行1次股东周年大会和1次股东特别大会[122] - 执行董事李秉光、卢元坚、卢元丽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股东周年大会和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均为100%[12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小驹、严国文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股东周年大会和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均为100%[12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邹重璂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为88.9%,股东周年大会和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均为100%[122] - 2022年度董事会已举行9次会议、1次股东周年大会及1次股东特别大会[138] - 董事会每年需召开4次定期会议,间隔不超4个月,提前14天通知董事[135] - 定期会议详细议程和材料至少提前3天发给所有董事[135] - 所有董事获发关于职责、法规及利益披露义务的指引材料[136] - 董事会须于一个财政年度内召开4次定期会议,每次间隔不超4个月,开会须提前14日通知董事[137]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除2022年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外,公司遵守当年生效守则所有适用条文[132] - 李先生身兼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架构有益且不损害权力平衡,会适时检讨[132] - 2022年董事会对自身及委员会表现评估,未发现需立即改善的重大问题[132] - 全体董事确认2022年全年遵守买卖公司证券标准守则规定[132] - 执行董事参与公司事务管理,独立非执行董事参与会议提供独立意见[134] - 董事会保留重大事宜决定权,日常运营管理责任授予管理层团队[134] - 2022年执行董事常与管理层交流,保持反馈机制[134] - 全体董事须参与持续专业发展,2022年度全体董事均出席相关培训及课程[141][149]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3年服务协议,各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重续3年委任函[143] - 根据章程细则,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告退,每位董事最少每三年于股东周年大会退任一次[143] - 2022年6月29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上,李先生和张先生退任并获重选董事[156] - 董事会负责制订及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监察董事及高管培训等职责[145][154] - 公司为董事安排了针对法律诉讼的适当保险[156] - 组织章程细则规定成员可在股东大会通过普通决议随时罢免董事[157] 公司会计政策 - 本年度集团首次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
光丽科技(06036)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