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国数据-SW(09698) - 2021 - 年度财报
09698万国数据-SW(09698)2022-04-29 06:18

VIE及其子公司收入占比情况 - 2019 - 2021年,VIE及其子公司贡献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7.4%、95.0%及96.1%[5] -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净收入分别有97.4%、95.0%及96.1%来自VIE及其子公司[134] 受限制净资产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受限制的净资产为人民币20,939.9百万元(3,285.9百万美元),包括VIE及其子公司受限制净资产人民币210.1百万元(33.0百万美元)和子公司受限制净资产人民币20,729.8百万元(3,252.9百万美元)[9] 向非VIE子公司注资或提供贷款情况 -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通过中间控股公司向非VIE子公司注资或提供公司间贷款分别为人民币4,473.7百万元、人民币4,940.0百万元及人民币9,935.4百万元(1,559.1百万美元)[9] VIE及其子公司公司间贷款情况 -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子公司未向VIE或其子公司提供额外公司间贷款,VIE及其子公司也未偿还现有公司间贷款[10] 美国相关法案对公司影响 - 2020年12月美国颁布《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若公司核数师连续三年未经PCAOB检查,证券可能被禁止于纳斯达克或其他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最终可能导致美国存托股退市[11] - 2021年6月2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加速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若生效,核数师连续两个“非检查”年度未经PCAOB检查,美国证交会将禁止发行人证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11] - 2021年12月2日,美国证交会宣布将最终修订纳入实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规则[11] - 2021年12月16日,PCAOB发布报告,无法彻底检查或调查总部位于中国内地或香港的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公司的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11] 公司牌照及许可证情况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中国子公司、并表VIE及其子公司已取得必要牌照及许可证,包括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及节能审查意见[12] 公司境外发行及外商投资相关情况 - 就先前向外国投资者发行的证券,截至年报日期,公司、中国子公司、并表可变利益实体及其子公司无需取得中国证监会许可、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未被中国当局要求取得有关许可[12] - 中国政府有意加强对境外发行及外商对立足中国的发行人投资的监督和管控[12] 数据中心运营面积及签约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运营中的总净机房面积为487,883平方米,其中93.8%已获客户签约[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总在建净机房面积为161,515平方米,其中61.3%已获客户预签约[14] - 201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面积签约率分别为92.1%、94.6%、93.8%;计费率分别为67.9%、70.3%、65.5%[17] - 截至2019 - 2021年12月31日,待完成订单分别为120,521平方米、203,369平方米及237,347平方米[23] - 2019 - 2021年12月31日,运营面积签约率分别为92.1%、94.6%及93.8%[23] - 2019 - 2021年12月31日,运营面积计费率分别为67.9%、70.3%及65.5%[23] - 201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预签约率分别为66.5%、77.4%、61.3%[2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建总净机房面积161,515平方米,其中61.3%已预签约[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运营中总净机房面积487,883平方米,签约率93.8%,计费率65.5%[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总已签约面积556,822平方米,运营和在建面积分别为457,838平方米和98,983平方米[26] 公司客户服务情况 - 公司拥有21年运营历史,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760名客户提供服务[14][16] - 与超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互联网客户订立的协议一般为期3至10年[16] - 与金融机构及企业客户订立的协议通常为期1至5年[16] - 主要客户签约后12 - 24个月迁入,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客户3 - 6个月迁入[22] - 2019 - 2021年平均季度客户流失率分别为0.5%、0.8%及0.4%[23] - 2021年客户满意度调查收集282名商业用户反馈,平均客户满意度得分9.585分(满分10分),净推广者得分83.4%[62] -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平均季度客户流失率分别为0.5%、0.8%及0.4%[60] 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 2021年启动在新加坡及其周边战略位置建设东南亚战略开发数据中心[15] - 公司数据中心主要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香港、成都和重庆等地开发和运营[15] - 2021年开始建设14个新自主开发数据中心等,总净机房面积121,872平方米[25] - 2021年完成18个新自主开发数据中心建设,总净机房面积116,477平方米[25] 公司业务及能力情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开发商及运营商,中立于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14] - 公司提供托管和管理服务,包括与领先公有云直接私有连接等[14] - 公司建立了内部数据中心设计能力,能作出服务水准承诺[16]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规划、开发数据中心,获取客户签约,提供托管和管理服务,保持客户满意度[18] - 公司获取新数据中心资源的方式有收购或租赁物业开发、从第三方租赁、从其他公司收购[19] - 公司提供托管服务、管理服务(包括管理托管服务和管理云服务)及咨询服务等[46] - 公司数据中心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高电力密度及高电力效率特性,其IT基础设施平台战略性位于一线市场及其附近[48] - 公司管理托管服务涵盖数据中心IT价值链各层,包括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等多种解决方案[49] - 公司数据中心成功吸引中国大多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将公有云平台托管于此[49] - 公司开发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客户整合和控制混合云计算环境,还提供咨询服务和云资源[50] - 公司获取数据中心资源时通常寻求能支持每栋至少5000平方米净机房面积和充足电力容量的场地[51] - 公司根据项目复杂程度在计划交付前六个月至超两年开始建造设施[51] - 公司将部分运营和服务交付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52] - 公司自行承担影响数据中心表现的技术职能和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活动[53] - 公司开发专有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平台,已通过多项认证超十年[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20个数据中心获Uptime Institute“管理和运营认可站点”奖项[53] - 公司销售活动主要通过直销团队进行,直销团队分为华北、华南、华东和西南四个地理区域[64] - 公司采用模块化方法开发、调试、装备和安装数据中心设施,还采用创新的预制技术缩短开发周期[65] - 公司使用几乎完全由内部开发的专有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平台运营数据中心设施[65] - 公司业务不会受到季节性的重大影响[67] - 公司购买了涵盖建筑与安装、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工作中断费用等多种类型的保险[67] - 公司主要与国内和国际运营商网络中立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竞争,也面临来自国有电信运营商的竞争[69] - 公司已建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相关信息可通过特定超链接获取[70] - 公司营销战略包括积极的公共关系和持续的客户沟通计划,参加各类行业会议和研讨会[64] - 公司依靠版权、商标等法律及合约禁制保护知识产权[66] - 公司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及100%使用可再生能源,2021年电力消耗超30%为可再生能源,2021 - 2030年将采购约30,000 GWh绿色电力证书[74] - 2021年公司自主开发稳定运行的数据中心平均PUE约为1.3,截至2021年12月31日,26个自主开发数据中心获可持续发展相关认证[74]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净收入从2019年的41.22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7.39亿元,增幅39.2%,2021年达78.187亿元(12.269亿美元),增幅36.2%[17] - 公司净亏损从2019年的4.42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692亿元,2021年达11.912亿元(1.869亿美元)[17] - 公司经调整EBITDA从2019年的18.2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6.806亿元,2021年达37.034亿元(5.811亿美元)[17] - 201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分别为20.572亿元、27.236亿元、39.108亿元(6.137亿美元)[17] -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呆账拨备分别为人民币0.3百万元、人民币2.0百万元及人民币10.1百万元(1.6百万美元),仅2019年核销人民币382千元[61] 公司客户收入贡献情况 - 2019年三名客户分别贡献公司总净收入的27.2%、19.1%和10.8%[54] - 2020年两名客户分别贡献公司总净收入的26.3%和20.5%[54] - 2021年两名客户分别贡献公司总净收入的23.7%和22.2%,截至该日公司为760名客户提供服务[54] 公司签约面积客户占比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云服务提供商、大型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企业客户分别占总签约面积的69.1%、19.8%及11.1%[5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最大的两名客户分别占总签约面积的40.5%和16.6%,无其他客户占比达10%或以上[5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前五大客户签约面积分别为客户1是225,777平方米(占比40.5%)、客户2是92,241平方米(占比16.6%)、客户3是26,409平方米(占比4.7%)、客户4是23,295平方米(占比4.2%)、客户5是23,011平方米(占比4.1%)[56] 公司协议服务期及迁入期情况 - 与云服务提供商及大型互联网客户协议服务期一般为三至十年,与金融机构及企业客户协议服务期一般为一至五年[57] - 与主要客户销售协议迁入期通常为12至24个月,与金融机构及大型客户销售协议迁入期通常为三至六个月[59] 公司供应商采购情况 -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三年度,五大供应商在营业开支中采购量均不超60%[6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名供应商占年度采购量介乎30%至40%之间,2019年及2020年无供应商占比超30%[63] 公司知识产权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于中国拥有151项注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8项商标注册、65项专利及60项专利申请,已注册17个域名;于中国境外拥有1项商标注册;于中国拥有10项待审商标申请[66] 公司各区域数据中心运营情况 - 京津冀地区BJ1运营面积2435平方米,签约面积2429平方米,签约率100%,计费面积2355平方米,计费率97%[32] - 京津冀地区BJ5运营面积13366平方米,签约面积13302平方米,签约率100%,计费面积12570平方米,计费率94%[32] - 京津冀地区BJ4签约率78%,计费率57%[32] - 京津冀地区BJ7签约率92%,计费率23%[32] - 京津冀地区TJ1一期签约率53%,计费率4%[32] - 长三角地区SH3运营面积7950平方米,签约面积7944平方米,签约率100%,计费面积7894平方米,计费率99%[33] - 长三角地区SH9运营面积3330平方米,签约面积3330平方米,签约率100%,计费面积3330平方米,计费率100%[33] - 长三角地区SH7签约率83%,计费率57%[33] - 长三角地区SH13签约率70%,计费率43%[33] - 长三角地区CS1一期签约率100%,计费率17%[33] - 大湾区分数据中心SZ1运营面积4286平方米,签约面积4265平方米,签约率100%,计费面积4230平方米,计费率99%[35] 公司在建数据中心情况 - 京津冀在建数据中心BJ13一期预计1H22投入运营,在建面积5465平方米,签约面积5465平方米,预签约率100%[38] 公司数据中心建筑物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自主开发运营面积中22.5%位于自有数据中心建筑物,77.5%位于租赁数据中心建筑物,平均电力密度约为2.16kW/平方米[3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自主开发的在建面积中76.5%位于自有数据中心建筑物,23.5%位于租赁数据中心建筑物,平均电力密度约为2.48kW/平方米[40] 公司可开发数据中心面积情况 - 公司持作未来发展的总可开发净机房面积估计约为475,239平方米[40] - 京津冀持作未来发展数据中心面积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