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历程始于2012年,2018年整合迈博斯生物与Just Biotherapeutics Asia的能力[8] - 公司2021年9月成为联交所上市公司并提呈首份年报[8] - 公司于2010年8月20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2021年3月26日在开曼群岛存续为一家获豁免有限公司,2021年9月29日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177] 公司业务合作 - 公司宣布与百时美施贵宝开展全球临床合作评估TST001与欧狄沃联合治疗效果[11] - 公司在推进与礼来就TST002及与礼邦医药就TST004的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1] - 公司与默克合作完成业界首个自动化及一次性流体精纯连续下游GMP设备的设计及制造[54] - 公司自礼邦医药获得人民币6.0百万元的TST004合作开发协议的里程碑付款[57] - 公司与礼来就TST002订立大中华区共同开发及商业化协议[97] - 2020年12月公司与礼邦医药签订合作及许可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开展TST004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100] - 公司与全球著名学术机构达成多项研究协作,包括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101] - 2022年3月公司与百时美施贵宝建立全球临床合作开展TST001联合欧狄沃治疗相关癌症的全球临床试验[118] 公司技术进展 - 公司专有一体化连续流生物工艺平台生产率较常规流加工艺提高逾10倍[10] - 公司在一体化连续生物工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与常规流加工艺相比,生产效率提高10倍以上;通过ICB平台实现超6g/L的业内最佳日容积生产效率,与常规流加工艺相比,生产效率提高15倍以上[30][53] - 公司开发的加强连续灌注及下游工艺较I期流加工艺产量提高约10倍,已用于生产注册试验材料支持2022年下半年胃癌III期试验[68] - 公司专有一体化连续流生物工艺平台可使设施产量最大化,降低商品成本高达50%,生产率较常规流加工艺提高10倍以上[103] - 2021年公司在ICB平台实现大于6 g/L的日容积生产率,较相同细胞系的常规流加工艺提高15倍以上[107] 公司项目推进 - 公司加快重点项目TST001用于多种适应症开发并为其首个全球注册试验铺路[10] - 公司推进三项临床阶段计划,包括MSB0254、TST005及TST002[10] - 公司针对三种候选药物推进IND筹备项目,包括TST003[10] - 公司推进重点项目TST001,2021年启动多个IIa期试验,预计2022下半年开始全球注册性试验[20][21][22][23] - TST001已进入II期开发并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2021年8月启动晚期胃癌IIa期试验,9月启动晚期胰腺癌IIa期试验,12月启动联合化疗作为Claudin18.2过度表达胃癌一线治疗的IIa期试验,5月启动联合化疗作为胃癌二线治疗的I期试验,8月在中国完成实体瘤单药Ia期剂量递增试验,7月获美国FDA治疗胃癌孤儿药资格认证[36][37][38][39][40][41][42] - TST005于2021年7月在美国启动治疗实体瘤的全球I期试验,12月在中国获IND批准[44][45] - TST003和TST004预计2022年提交IND申请,TST003启动IND筹备研究及完成符合GLP规范毒性研究,TST004完成工艺开发及GMP标准材料生产并启动符合GLP规范毒性研究[29][47][51][52] - TST010于2021年12月启动IND筹备研究[48] - TST002于2021年9月在中国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I期研究获领先研究中心IRB批准[50] - 公司资助的晚期胆管癌研究于2021年11月获研究中心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43] - TST001预计2022年末进入III期临床试验,2021年在全球Claudin18.2进度最快的临床项目中排名前两名,在中国排名首位[67] - TST005于2021年进入临床开发,3月向FDA提交IND申请,4月获FDA批准在美国启动I期临床试验,7月入组首名患者,9月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IND申请,12月获中国I期研究批准[69][70][71] - TST003目前处于IND筹备阶段,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已实施灌注工艺生产GMP标准原料药及药品[75][76] - MSB0254于2021年10月厘定推荐的II期剂量,11月启动扩展队列,Ia期试验结果于2021年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上汇报[78][79] - MSB2311的I期试验结果取得良好临床活性,相关数据于2021年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上汇报,其与MSB0254联合治疗的IND申请于2021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正式受理[81][82] - TST006于2021年选定最终的临床前候选药物,该候选药物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CMC可开发性[84] - 2021年4月公司启动TST001联合化疗作为胃癌一线治疗的I期试验,12月末启动队列扩展(IIa期)[67] - 2021年5月公司启动TST001联合化疗作为胃癌二线治疗的I期试验[67] - 2021年8月公司启动TST00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IIa期研究,9月启动TST001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IIa期研究[67] - 2021年12月公司在肿瘤管线推进临床前候选药物TST010,其有Treg细胞清除作用机制,可靶向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性[85] - 2021年6月公司向国家药监局提交TST002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IND申请[88] - 2021年9月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对TST002的IND批准[89] - 2021年11月TST002 I期研究获领先研究中心IRB批准[90] - TST004目前处于IND筹备阶段,正在进行符合GLP规范毒理研究及CMC研究[92] - 2021年公司启动两个IND筹备项目,分别是肿瘤领域的TST003及针对肾病的TST004[9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17名独立第三方CDMO服务客户,2021年服务为客户获得四项IND批准,其中两项在中国,两项在美国[111] - 截至2021年11月23日,11名患者按3、6及10 mg/kg Q3W的剂量水平接受TST001治疗,9名患者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可评估,无报告DLT,未达最大耐受剂量[114] - 2022年1月TST001美国I期试验摘要在会议展示,同月TST001针对胆道癌的II期试验入组首例患者并完成给药[113] - 2022年2月TST00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胆道癌的Ib/IIa期试验入组首例患者并完成给药[114] - 2022年下半年公司计划启动Claudin18.2过度表达胃癌的TST001全球注册性试验[121] - 公司预计2022年年终前完成在美国及中国进行的TST005 Ia期剂量递增试验[124] - 公司计划2022年在骨松患者中启动TST002的I期研究[125] - 公司计划未来三至五年推出首款产品,每年有一款新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13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收益由2020年的人民币8100万元减少至人民币5020万元,主要因减少外部CDMO服务[16][18] - 2021年其他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1190万元增加人民币2100万元至人民币3290万元,因政府补助增加[16] - 2021年其他收益及亏损由2020年的收益人民币2670万元减少人民币12.267亿元至亏损人民币12亿元,因优先股相关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16] - 2021年研发开支由2020年的人民币2.003亿元增加人民币1.441亿元至人民币3.444亿元,因管线进展[17] - 2021年销售及行政开支由2020年的人民币1.579亿元减少人民币1270万元至人民币1.452亿元,因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减少[17] - 2021年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由2020年的人民币3.195亿元增加人民币13.943亿元至人民币17.138亿元,因优先股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及研发支出[17] - 2021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研发开支(不含股份付款开支)由2020年的人民币1.675亿元增加人民币1.75亿元至人民币3.425亿元,用于管线进展[18] - 2021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销售及行政开支(不含股份付款开支)由2020年的人民币7880万元增加人民币3770万元至人民币1.165亿元,因人员成本及专业费用增加[18] - 2021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由2020年的人民币2.456亿元增加人民币2.394亿元至人民币4.85亿元,因推进管线研发支出[18] - 2021年收益为50,242千元,2020年为80,980千元,同比下降37.95%[137] - 2021年销售成本为40,874千元,2020年为62,778千元,同比下降34.89%[137] - 2021年其他收入为32,906千元,2020年为11,944千元,同比增加175.50%[137] - 2021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1,199,972千元,2020年为收益26,745千元,同比由盈转亏[137] - 2021年研发开支为344,370千元,2020年为200,312千元,同比增加71.92%[137] - 2021年销售及行政开支为145,215千元,2020年为157,949千元,同比下降8.06%[137] - 2021年除税前亏损为1,715,648千元,2020年为323,010千元,同比亏损扩大431.15%[137] - 2021年年内亏损为1,715,543千元,2020年为322,900千元,同比亏损扩大431.30%[137] - 2021年总负债为579,386千元,2020年为2,907,169千元,同比下降80.07%[138]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0年12月31日的4170万元增加300万元至2021年12月31日的4470万元,主要因研发服务付款增加[15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0年12月31日的8870万元增加1330万元至2021年12月31日的1.02亿元,主要因研发服务应付款项增加[157] - 上市开支在2020年度为560万元,2021年度为4860万元[158] - 其他全面收益从2020年度的340万元减少至2021年度的180万元[159] - 2021年年内全面开支总额为17.14亿元,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4850.41万元;2020年年内全面开支总额为3195.41万元,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2455.98万元[161] - 2021年9月29日,发行4033万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的普通股,总现金代价6.45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5.36亿元)[16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2.22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8.14亿元增加,主要因发行普通股[167]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1.06亿元(2020年:1.42亿元),以账面价值为1.25亿元(2020年:1.40亿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作抵押[17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170]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174] - 报告期内,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合共占公司总收益的约87.8%(2020年:83.0%),最大客户的收益占公司同年度总收益的约34.5%(2020年:31.6%)[188] - 报告期内,来自公司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合共占同年总采购的约20.6%(2020年:39.9%),最大供应商的采购占同年公司总采购的约6.7%(2020年:17.3%)[189] 公司人员结构 - 2021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186人,占比51%;一般及行政人员62人,占比17%;生产人员115人,占比32%,雇员总数363人[164] 公司股权及相关规定 - 公司于报告期内并无发行任何债权证[199] - 报告期内,除年报“股权计划”一节所披露者外,公司并无订立或存续任何股权挂钩协议[200] - 组织章程细则或开曼群岛法律项下并无有关公司有责任按比例向现任股东发售新股的优先购买权的条文[194] - 董事不知悉股东因持有公司证券而享有任何税项减免的情况[195] 公司业务纠纷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并无涉及与客户或供应商的任何重大纠纷[190] 公司业务模式及团队情况 - 公司采用多区域临床试验方法,构建多元化及风险均衡的在研治疗抗体产品线[9] - 公司建立涵盖十种用于肿瘤、骨病变及肾病的创新分子管线,多数分子自主发现及开发,仅一种候选管线药物授权引进[61] - 公司肿瘤管线包括TST001、TST005、TST003、TST010等多种创新且差异化生物分子[63][64][65] - TST001是靶向Claudin18.2的人源化抗体,处于II期临床阶段,用于多种实体瘤适应症[63] - TST005是靶向PD1/PD - L1 - TGF - β通路的双重功能人源化抗体[64
创胜集团-B(06628)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