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胜集团(06628)
icon
搜索文档
创胜集团-B(0662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07:20
业绩补充公告发布 - 公司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补充公告[3] 公告内容修订 - 需删除该公告(英文版)第49页首两段题为“商誉、物业、厂房及设备、尚未可供使用的无形资产及使用权资产的减值评估”内容[3] 核数师意见 - 核数师确认公告及经修订公告所载意见声明节录部分仅与持续经营问题有关[3] 董事会及核数师对修订公告的看法 - 董事会及核数师认为经修订公告明确无误,可避免不必要混淆或误解[3] 修订公告合规情况 - 公司及核数师确认经修订公告完全符合上市规则第13.50A条规定[3] 公告资料变动情况 - 除本公告披露内容外,该公告所载全部资料维持不变[4]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钱雪明博士等[5]
创胜集团-B(0662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0 18: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5380万元减少4250万元至2024年的1130万元,其他收入从3730万元减少1380万元至2350万元[3]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的收益240万元减少2260万元至2024年的亏损2020万元,研发开支从3.82亿元减少1.899亿元至1.921亿元,行政及销售开支从1.174亿元减少4690万元至7050万元,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从4.657亿元减少1.714亿元至2.943亿元[4]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研发开支(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从2023年的3.725亿元减少1.944亿元至2024年的1.781亿元,行政及销售开支(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从9860万元减少3810万元至6050万元,年内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从4.373亿元减少1.669亿元至2.704亿元[4]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1261亿元,较2023年的5.3849亿元下降79.09%;2024年销售成本为0.7258亿元,较2023年的3.9451亿元下降81.60%;2024年毛利为0.4003亿元,较2023年的1.4398亿元下降72.19%[9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3499亿元,较2023年的3.7312亿元下降37.02%;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2.0238亿元,2023年为0.2363亿元[94] - 2024年研发开支为19.2055亿元,较2023年的38.2047亿元下降49.73%;2024年行政及销售开支为7.0513亿元,较2023年的11.7397亿元下降39.93%[94]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为1.1831亿元,较2023年的0.1475亿元增长702.10%;2024年合约成本减值亏损为1.0155亿元,2023年无此项亏损[9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29.0542亿元,较2023年的46.2820亿元下降37.22%;2024年年内亏损为29.0292亿元,较2023年的46.2570亿元下降37.24%[94] - 2024年总资为12.00277亿元,较2023年的16.93299亿元下降29.12%;2024年总负债为4.48641亿元,较2023年的6.65666亿元下降32.60%[95] - 2024年CDMO服务收入为0.9024亿元,较2023年的5.3849亿元下降83.24%;2024年研发服务收入为0.2237亿元,2023年无此项收入[98] - 2024年分配至CDMO服务一年以内的余下履约责任交易价格为0,一年以上为0.0853亿元;2023年分配至CDMO服务一年以内的余下履约责任交易价格为1.9123亿元,一年以上为0.2652亿元[99]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3730万元降至2024年的2350万元,减少1380万元[100] - 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收益240万元转变为2024年的亏损2020万元[101]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3.82亿元减少50%至2024年的1.921亿元[102]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1.174亿元减少39.9%至2024年的7050万元[10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3885.6万元降至2024年的3137.6万元,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从3765.6万元降至1834.5万元[110]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9184.1万元降至2024年的8314.3万元[111] - 公司2024年收入为1126.1万元,较2023年的5384.9万元下降[112] - 公司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2.90542亿元,较2023年的4.6282亿元有所收窄[112] - 公司非流动资产从2023年的10.09256亿元降至2024年的9.20783亿元[113]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3年的5.54292亿元降至2024年的3.42507亿元[113]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106,134千元,2023年为111,374千元;2024年净资产为751,636千元,2023年为1,027,633千元[114] - 2024年长期借款为16,050千元,2023年为10,500千元;2024年租赁负债为14,926千元,2023年为17,466千元[114] - 2024年递延收入为50,300千元,2023年为58,300千元;2024年递延税项负债为24,858千元,2023年为25,108千元[114] - 2024年股本为284千元,2023年为283千元;2024年库存股份为 - 2,371千元,2023年为 - 17千元[114] - 2024年储备为753,723千元,2023年为1,027,367千元;权益总额2024年为751,636千元,2023年为1,027,633千元[114] - 2024年CDMO服务收入为9,024千元,2023年为53,849千元;2024年研发服务收入为2,237千元,2023年为0千元[122] - 2024年分配至CDMO服务一年以内履约责任交易价格为4,457千元,一年以上为853千元;2023年一年以内为19,123千元,一年以上为2,652千元[123] - 2024年客户A、B、C收入分别为2809千元、1983千元、1887千元,2023年客户A、D收入分别为9701千元、20889千元[126] - 2024年和2023年汇兑收益净额分别为3995千元、2353千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分别为25202千元、6千元,出售使用权资产收益分别为969千元、16千元[126] - 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抵免均为250千元[126] - 2024年和2023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290542千元、462820千元[129] - 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税项亏损约为2908149千元,可扣减暂时差额约为41310千元[129] - 2024年和2023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290292千元、462570千元[131]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31376千元、38856千元,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分别为18345千元、37656千元[132]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分别为83143千元、91841千元[134]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总计83,143千元,2023年为91,841千元[135] - 2024年其他全面收入为4.0百万元,2023年为3.1百万元[137] - 2024年年内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270,391千元,2023年为437,342千元[139] - 2024年研发、一般及行政、生产雇员分别为91人、44人、49人,占比分别为49.46%、23.91%、26.63%[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等为227.4百万元,2023年为596.3百万元[142]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为42,000,000元,以50,000,000元定期/已抵押银行存款作抵押,2023年情况相同[146] - 2024年12月31日附带固定利率的透支总额为166,290,000元[1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亏损净额为290,292,000元,营运现金流出净额为213,828,000元[1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约为63,013,000元,资本承担约为6,217,000元[151] - 集团2024年度亏损净额为2.90292亿元,营运现金流出净额为2.13828亿元[1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6301.3万元,包括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69423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约3110.7万元、短期借款约2.1709亿元以及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1.13929亿元[154] - 集团于2024年12月31日的资本承担约为621.7万元[154] 主要肿瘤资产osemitamab (TST001)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肿瘤资产osemitamab (TST001)在治疗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方面达成关键里程碑,获美、中、韩监管批准,ESMO 2024年年会上展示的数据显示CLDN18.2中/高度表达及已知PD - L1状态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4.2个月,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68%[6] - 三聯療法治療Claudin18.2中/高度表達且已知腫瘤PDL1狀態的胃癌或胃食管連接部癌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12.6個月[11] - CLDN18.2中/高度表達腫瘤及已知PD-L1狀態的患者中,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到14.2個月,確認客觀緩解率為68%[11] - TranStar102研究G隊列中整體人群(82名患者)的12個月生存率為73.8%[11] - 公司于2024年4月展示TranStar101研究的安全性和PK數據,osemitamab (TST001)在美國患者中特徵與中國患者一致[11] - 公司于2024年6月展示TranStar102研究中G隊列的初始療效和安全性數據[11] - 公司于2024年9月展示TranStar102研究G隊列的更新數據[11] - 公司主要生物制剂osemitamab (TST001)获美国FDA、中国药审中心及韩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部批准启动全球III期试验,还开发了专有伴随诊断支持患者筛选[25] - 公司为支持osemitamab (TST001)后期开发及注册备案,举行FDA C型会议并就可比性策略及计划达成协议,开发高浓度药剂实现皮下给药[21] - 公司就osemitamab (TST001)全球开发及商业化与潜在合作伙伴积极接洽并取得多份条款清单,还从研发合作伙伴收取里程碑付款[22] - Osemitamab (TST001)联合检查点抑制剂及化疗作为Claudin18.2表达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的一线治疗获美国FDA、中国药审中心及韩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部批准[32] - 竞争分子使约38%的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受益,osemitamab (TST001)有使约55%患者受益的潜力[34] - 2024年4月公司在2024年AACR年会上展示TranStar101研究的安全性及PK数据,美国患者与中国患者特征一致[35] - 2024年6月公司在ASCO年会上展示TranStar102研究中G队列初始疗效和安全性数据,高/中度Claudin18.2表达患者中位PFS为12.6个月[35] - osemitamab (TST001)联合疗法G队列中CLDN18.2中/高度表达肿瘤及已知PDL1状态患者中位PFS达14.2个月,确认客观缓解率为68%[39] - osemitamab (TST001)联合疗法G队列总体人群(82名患者)12个月生存率为73.8%[39] - 公司计划推进osemitamab (TST001)的全球关键性试验,向EMA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提交关键性试验申请[87] - 公司成功举行FDA C型会议,就osemitamab (TST001)可比性策略及计划达成协议[72] - 公司开发用于皮下给药的高浓度制剂[72] - 2022年公司与百时美施贵宝建立全球临床试验合作评估osemitamab (TST001)联合疗法疗效[59] - 公司推进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特异性CDx检测试剂盒用于全球III期研究[60] - 公司重新分配约166百万港元及30.0百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于osemitamab (TST001)开发[176] - 2025年3月28日,公司将50.8百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重新分配至osemitamab (TST001)及其他项目开发[177] - 2022年年度业绩公告披露,为osemitamab (TST001)相关活动拨资所得款项净额占比50%,金额276.7百万港元[178] - 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披露,为osemitamab (TST001)相关活动拨资余下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占比26%,金额30.0百万港元[178] -
创胜集团-B:即将步入收获期的生物医药新星-20250224
软库中华金融· 2025-02-24 10: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建议强烈买入,目标价4.40港元,现价0.60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胜集团是全球布局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核心产品数据鼓舞、研发管线丰富,预计TST001上市后首年收入1.04亿元,中国胃癌适应症销售峰值达12亿元,TST002有望28年上市,年销售额峰值15亿元,通过DCF模型测算目标价4.40港元,给予强烈买入评级 [3] 公司概况和主要产品 公司简介 - 创胜集团是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有综合能力团队,采用多区域开发战略,推进药物创新并提供CDMO服务,前身为迈博斯生物医药,2021年在港交所上市,有14种创新分子产品管线,TST001研发进度领先 [4] 公司股权结构 - LAV Fund为第一大股东,占比16.87%,钱雪明博士为第三大股东,占比8.58%,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Temasek Holdings占比分别为8.85%、6.31% [6] 公司主要管理层背景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CEO钱雪明博士专业背景强、经验丰富,Caroline Germa博士有超20年药物开发经验 [9] 公司的主要业务概况 - 公司建立多领域研发管线,有14种治疗用抗体新药分子在研,主要候选药物包括TST001、TST003、TST005、TST002等 [10] 公司研发 - 公司有综合生物制药平台,利用抗体发现平台开发候选药物,中美有全球临床研发能力,与安捷伦合作开发伴随诊断试剂 [11] 行业主要概况 Claudin18.2理想的成药靶点 - Claudins蛋白家族有27个成员,Claudin18.2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相关,在正常组织中不暴露,赋予靶向治疗特异性 [13][14] 瞄准胃癌市场,空间广阔 -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2028年中国胃癌药物市场将达1486亿元,获批治疗药物少,Zolbetuximab获批验证Claudin18.2成药性 [17][18] 群雄逐鹿,谁将率先突围? - Claudin18.2市场规模将上升,预计2030年美中市场规模分别达18亿美元和17亿美元,2035年达40亿美元和37亿美元,国内企业争先入局,多个产品进入Ⅲ期 [19] 公司核心产品 TST001(靶点:Claudin18.2) - TST001是国内首个获Ⅲ期批件且中美同步开发的Claudin18.2单抗,ADCC活性强,临床数据显示疗效好,在多个领域研究有进展,有望率先落地放量,预计中国胃癌适应症销售峰值12亿元 [24][33][35] TST002 (靶点:硬骨抑素) - TST002针对严重骨质疏松,有双重作用,中国抗硬骨素药物市场增长快,TST002疗效和安全性好,预计获批后销售峰值15亿元 [37][38][44] TST003(靶点:Gremlin-1) - TST003是同类首创靶向Gremlin1抗体,在实体瘤模型中展现抗肿瘤活性,2023年美国I期临床首例给药,2024年研究成果展出 [46][47] 其他研发品种 - 公司研发管线还有MSB2311、TST005等多种药物,两款ADC药物在TNBC肿瘤模型中活性高 [49][51]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测公司24 - 2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3、11.41、13.70、120.44和355.8百万元人民币,TST001 27 - 28年贡献营收,通过DCF模型测算目标价4.40港元,给予强烈买入评级 [54]
创胜集团-B(0662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3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公司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361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60万元,主要因CDMO服务减少[5]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其他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1760万元减少800万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960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5]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其他收益及亏损由2023年上半年的930万元收益减少830万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100万元收益,主要因汇兑收益净额差额所致[5]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研发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的2.079亿元减少1.049亿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1.03亿元,主要因主要管线开发及资源重新优化配置[5]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行政及销售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的5800万元减少2660万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3140万元,主要因人工成本及专业服务减少[5]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由2023年上半年的2.453亿元减少1.101亿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1.352亿元,主要因主要管线相关研发投资重新优化配置以及人工成本及专业服务减少[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公司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361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60万元,主要因CDMO服务减少[6] -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其他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1760万元减少800万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960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6] -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研发开支(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的2.039亿元减少1.084亿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9550万元,主要因主要管线开发及资源重新优化配置[6] -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期内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剔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的影响)由2023年上半年的2.32亿元减少1.096亿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1.224亿元,主要因主要管线相关研发投资重新优化配置以及人工成本及专业服务减少[6] 业务线临床数据表现 - 接受osemitamab (TST001)+检查点抑制剂+CAPOX三者联用治疗伴有已知PD - L1表达状态且Claudin18.2中/高度表达的患者的中位PFS为12.6个月[7][9] - 接受一剂高达1,200 mg的blosozumab (TST002)单次给药后,所有剂量组第85天腰椎BMD平均增加3.52%至6.20%,总髋BMD平均增加1.30%至2.24%,腰椎BMD增幅超2.77% [7][11] - Claudin18.2中/高度表达的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接受osemitamab (TST001)联合治疗的中位PFS为12.6个月[23] - Blosozumab (TST002)美国及日本II期试验中,最高剂量组经12个月治疗脊柱平均BMD升高17.7%,全髋关节平均BMD增加6.2%[32] - 32名接受单剂量blosozumab (TST002)治疗患者随访85天,所有剂量组第85天腰椎BMD平均增加3.52%至6.20%,总髋BMD平均增加1.30%至2.24%[32] 业务线项目进展 - 公司完成同类型首创抗GREMLIN - 1抗体TST003首次人体试验剂量递增部分的患者入组[8] - 公司完成ADC候选药物TST013的ADC先导分子选择的体内药理学研究并启动IND筹备研究[13] - 公司获得人源化抗体TST808的先导分子并启动IND筹备研究[14] - 公司完成中国TranStar102和美国TranStar101中接受osemitamab (TST001)、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联用治疗的患者入组[15] - 公司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特异性免疫组化CDx检测试剂盒,支持TranStar301全球III期关键性实验[10][15] - 公司与一家专业从事siRNA原料药合成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提供CDMO服务[16] - 公司内部细胞培养基ExcelPro CHO正接受几个外部合作伙伴评估[16] - 公司成功举行FDA C型会议,就可比性策略及计划达成协议,支持osemitamab (TST001)生产的一体化混合连续下游工艺[17] - 公司建立涵盖14种用于肿瘤、骨病变及肾病的多元化及差异化分子管线[20] - 公司已就启动osemitamab (TST001)联合疗法的全球III期试验获美国FDA、中国药审中心及韩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部批准[19] - 公司开发了一种专有的Claudin18.2伴随诊断以支持关键性试验的患者筛选[19] - 公司持续升级内部的细胞系表达系统,有望将其授权予CDMO客户以及用于内部项目[18] - 2024年公司继续致力于改进及完善灌流培养基及分批补料培养基的开发,新一代相关培养基可随时进行商业化生产[18] - 公司扩大siRNA药品开发的服务范围,并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曝光率[18] - 公司实施多区域开发战略,旨在为产品打造全球化的商业通道[19] - 公司利用全面的CMC能力提供一流的CDMO服务以创造收入维持经营[19] - 公司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与国内外生物制药公司以及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伙伴关系[19] - 公司的HiCB制造平台技术能以极低的成本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产品[19] - 2024年4月公司在2024年AACR年会上发布TranStar101研究的安全性和PK数据[22] - 2024年6月公司在ASCO年会上展示TranStar102研究G队列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23] - 2024年4月公司扩大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伴随诊断支持TranStar301全球III期试验[24] - MSB0254的I期研究已完成,且RP2D剂量已确定[21][25] - TST003单一疗法的剂量递增已完成,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2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ADC先导分子选择的体内药理学研究并启动IND筹备研究[30] - 公司就osemitamab (TST001)临床试验与BMS建立合作,就blosozumab (TST002)大中华区授权引进与礼来合作,就TST004在中国共同开发与礼邦医药合作,就连续下游工艺与默克开展技术合作[39] - 公司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特异性CDx检测试剂盒,已准备用于全球III期研究(TranStar301)的患者筛选[40] - TST013处于临床前阶段,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显示优越抗肿瘤活性,治疗窗口明显提高[29] - TST004处于I期阶段,有望治疗IgA肾病等多种MASP2依赖性补体介导疾病[34] - TST008处于临床前阶段,是同类首创双特异性抗体[35] - TST801处于临床前阶段,是同类首创双重功能融合蛋白,准备进行IND筹备研究[36] - TST808已获得先导分子并启动IND筹备研究,有治疗多种自身免疫肾病的潜力[37] - 公司2019年与礼来就三款许可化合物订立许可协议,获大中华区开发等独家权利,已完成blosozumab (TST002)技术转让等并获中国药审中心IND批准[41] - 公司2020年与礼邦医药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合作,已完成TST004多项研究并获FDA的IND批准[42] - 公司与多家全球著名学术机构达成多项研究协作,涵盖osemitamab (TST001)、TST003及TST005 [45] - 公司为支持osemitamab (TST001)后期开发及注册备案,举行FDA C型会议并就可比性策略及计划达成协议[47] - 公司预计2024年向EMA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提交osemitamab (TST001)关键性试验申请[50] - 公司计划继续推进osemitamab (TST001)全球关键性试验(TranStar301),并在医学会议展示临床数据[50] - 公司将继续进行TST003的I期试验以获取相关数据[50] - 公司计划继续开展TST808和TST013的IND筹备研究[50] - 公司预计与潜在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动osemitamab (TST001)进入全球III期试验[51] - 公司将继续就多款临床及临床前资产进行合作探讨以最大化资产价值[51] 业务线市场潜力 - 竞争分子对约38%的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有效,osemitamab (TST001)具有治疗约55%病例的更广泛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人群的潜力[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综合统计) - 2024年上半年CDMO服务收入456.4万元,2023年同期为3608.4万元[55][5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957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758.5万元减少801.5万元[55][58]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103.8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927.9万元减少824.1万元[55][59]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10296.5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0794万元减少10497.5万元[55][59]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及销售开支3144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5795.4万元减少2651.4万元[55][60]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13384.7万元,2023年同期为23776万元[5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13372.2万元,2023年同期为23764.7万元[55]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147325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9329.9万元[56] - 2024年6月30日总负债57124.2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66566.6万元[5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146.3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765.8万元减少619.5万元[55][62] - 2024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1.35185亿元,2023年为2.45305亿元;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2024年为1.22361亿元,2023年为2.31968亿元[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研发、一般及行政、生产雇员数目分别为102、46、52人,占比分别为51%、23%、26%,雇员总数200人[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已抵押银行存款总计4.15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63亿元[67] - 2024年6月30日借款为4200万元,以已抵押银行存款5000万元作抵押;附带固定利率的透支总额为2.17亿元[7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69]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74] - 公司功能货币为人民币,部分业务面临外汇风险,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70] - 公司采用审慎的资金及库务政策,管理层及董事会定期监控评估财务状况及流动资金[75] - 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合共436,375,375股[77][79] - 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于联交所合计购回2,142,500股普通股,总代价约3,595,869.75港元,已在8月29日注销[112] - 4月购回300,500股,每股最高购回价1.7850港元,最低1.2000港元,总代价487,599.75港元[112] - 5月购回985,500股,每股最高购回价1.8905港元,最低1.6300港元,总代价1,783,994.80港元[112] - 6月购回856,500股,每股最高购回价1.7745港元,最低1.2900港元,总代价1,324,275.20港元[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诉讼或仲裁,集团无待决或面临的重大诉讼或索偿[114] - 公司股份2021年9月29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534亿港元[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管线候选产品研发已动用金额1.695亿港元,剩余未动用净额0.699亿港元[116] - 主要产品Osemitamab (TST001)截至2024年1月1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528亿港元[116] - 主要产品TST005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金额260万港元,2024年报告期内已动用金额830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剩余未动用净额4440万港元[116] - 主要产品TST00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金额2970万港元,2024年报告期内已动用金额10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剩余未动用净额2550万港元[117] - 主要产品及其他管线产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金额5820万港元,2024年报告期内已动用金额830万港元[117] - 扩充管线及开发技术业务发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金额4430万港元[117] - 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及一般营运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动用金额5530万港元[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已动用金额2.697亿港元,2024年1月1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2.837亿港元,2024年报告期内已动用金额1.69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剩余未动用净额1.142亿港元[117] - 公司预计于2025年年底前逐步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564千元,2023年同期为36,084千元[127] -
创胜集团-B(0662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0: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3610万元减少至人民币460万元,主要因CDMO服务减少[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1760万元减少人民币800万元至人民币960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及亏损由2023年同期的收益人民币930万元减少人民币830万元至收益人民币100万元,主要因汇兑收益净额差额所致[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079亿元减少人民币1.049亿元至人民币1.03亿元,主要因主要管线开发及资源重新优化配置[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及销售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5800万元减少人民币2660万元至人民币3140万元,主要因人工成本及专业服务减少[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453亿元减少人民币1.101亿元至人民币1.352亿元,主要因主要管线相关研发投资重新优化配置以及人工成本及专业服务减少[2]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039亿元减少人民币1.084亿元至人民币9550万元,主要因主要管线开发及资源重新优化配置[3]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及销售开支(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4870万元减少人民币2260万元至人民币2610万元,主要因人工成本及专业服务减少[3]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剔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的影响)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32亿元减少人民币1.096亿元至人民币1.224亿元,主要因主要管线相关研发投资重新优化配置以及人工成本及专业服务减少[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456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6084千元大幅下降;毛利152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0112千元下降;期内亏损13372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37647千元有所收窄[4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98298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09256千元有所减少;流动资产49027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84043千元减少;总资产147325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93299千元减少[4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45316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4292千元减少;非流动负债11807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1374千元增加;总负债57124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65666千元减少[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较2023年同期的17.6百万元减少8.0百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较2023年同期的9.3百万元减少8.3百万元,主要因汇兑收益净额差额所致[50] - 研发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0794亿元降至报告期的1.02965亿元,减少1.04975亿元[51][52] - 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800万元降至报告期的3140万元,减少2660万元[5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456.4万元,2023年同期为3608.4万元[55]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304万元,2023年同期为2597.2万元[55] - 2024年上半年毛利152.4万元,2023年同期为1011.2万元[5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1.33847亿元,2023年同期为2.3776亿元[5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1.33722亿元,2023年同期为2.37647亿元[5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692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8623亿元[5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710.6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9751亿元[56] - 2024年6月30日净资产为9.020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27633亿元[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净额为1407千元,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03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142千元和9279千元有所下降[62]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024年上半年为133722千元,2023年同期为237647千元[63]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4年上半年为405633640股,2023年同期为407713327股[6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损失拨备)为2946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656千元[66]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扣除信贷损失拨备)为168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04千元[6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7852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1841千元[69] - 2024年6月30日应计研发开支为3150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628千元[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向普通股股东派付或宣派任何中期股息,自报告期末以来亦无拟派股息(2023年:零)[71] - 其他全面开支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700千元减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500千元[72] - 期内经调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2024年为122361千元,2023年为231968千元[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已抵押银行存款及定期存款总计人民币4.15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5.963亿元[75] - 2024年6月30日,借款为人民币4200万元,以已抵押银行存款人民币5000万元作抵押[78] - 2024年6月30日,附带固定利率的透支总额为人民币2.17亿元[7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CDMO服务收入456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6084千元大幅下降[48] 产品临床研究进展 - 2024年4月,公司展示抗硬骨素抗体blosozumab (TST002)单次剂量递增研究结果,接受一剂高达1200mg的单次给药后,所有剂量组第85天腰椎BMD平均增加3.52%至6.20%,总髋BMD平均增加1.30%至2.24%,腰椎BMD增幅超最小显著差异水平(2.77%)[4] - 2024年6月ASCO年会上展示osemitamab (TST001)联合疗法TranStar102研究G队列数据,Claudin18.2中/高度表达患者三联疗法中位PFS为12.6个月[5] - 2024年4月公司扩大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伴随诊断支持TranStar301全球III期试验[5] - 2024年Blosozumab (TST002) SAD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给药1200 mg后第85天,腰椎BMD平均增加3.52% - 6.20%,总髋BMD平均增加1.30% - 2.24% [5] - TST003 - 1001研究单一疗法剂量递增完成,TST003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6] - 公司完成TST013 ADC先导分子选择的体内药理学研究并启动IND筹备研究[6] - 公司获得TST808先导分子并启动IND筹备研究[6] - 公司与BMS完成中国TranStar102和美国TranStar101中osemitamab (TST001)联合疗法患者入组[6] - 2024年公司成功举行FDA C型会议,就osemitamab (TST001)可比性策略及计划达成协议[7] - 公司osemitamab (TST001)联合疗法全球III期试验获美国FDA、中国药审中心及韩国MFDS批准[8] - 公司建立涵盖14种用于肿瘤、骨病变及肾病的多元化分子管线,多数候选抗体内部开发,1种授权引进[9] - Osemitamab (TST001)启动全球III期注册试验获美国FDA、中国药审中心及韩国MFDS批准[11] - MSB0254的I期研究已完成,且RP2D剂量已确定[11] - TST003正在全球首次人体试验中测试,已完成剂量递增研究[11] - TST012处于临床前阶段,ADC先导分子选择的体内药理学研究已完成[11] - TST013处于临床前阶段,ADC先导分子选择的体内药理学研究已完成[11] - MSB0254及TST003与osemitamab (TST001)有高度协同效用[11] - TST003及MSB0254联用可能为实体瘤提供新治疗替代方案[11] - Blosozumab (TST002)美国II期已完成[9] - 竞争分子对约38%的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有效,osemitamab (TST001)具有治疗约55%病例的更广泛患者人群潜力[12] - 2024年4月在2024年AACR年会上发布TranStar101研究的安全性和PK数据,osemitamab (TST001)在美国患者中的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与中国患者一致[12] - 2024年6月在ASCO年会上展示TranStar102研究的G队列疗效和安全性数据,Claudin18.2中/高度表达患者三联疗法中位PFS为12.6个月[13] - 2024年4月公司扩大与安捷伦合作,开发Claudin18.2伴随诊断支持TranStar301全球III期关键性试验[14] - 公司已完成MSB0254的I期剂量递增研究并确定RP2D剂量[15] - TST003 - 1001研究单一疗法剂量递增已完成,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有与剂量成比例的PK特征[16] - 截至公告日期,TST012和TST013处于临床前阶段,TST013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显示优越抗肿瘤活性[16][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ADC先导分子选择的体内药理学研究并启动IND筹备研究[18] - blosozumab (TST002)最高剂量组经12个月治疗,脊柱平均BMD升高17.7%,全髋关节平均BMD增加6.2%;单次给药后第85天腰椎BMD平均增加3.52%至6.20%,总髋BMD平均增加1.30%至2.24%[20] - Blosozumab (TST002) SAD研究结果于4月在2024年WCO - IOF - ESCEO大会和2024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CSOBMR)上展示[21] - TST004处于I期阶段,有望治疗IgA肾病等多种MASP2依赖性补体介导疾病[22] - TST008和TST801处于临床前阶段,TST808已获得先导分子并启动IND筹备研究[23][24] - 公司推进两个早期项目开发ADCC增强型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一个研发治疗SLE的项目推进至IND筹备研究阶段[26] - osemitamab (TST001)全球III期试验(TranStar301)旨在为全球监管批准提供临床证据,已准备好Claudin18.2特异性CDx检测试剂盒用于患者筛选[28] - 公司获得blosozumab (TST002)在大中华区开发等独家权利,已获中国药审中心IND批准[29] - TST004已完成多项研究并获得FDA的IND批准[30] 公司合作与战略联盟 - 公司与专业siRNA原料药合成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提供CDMO服务[7] - 公司就osemitamab (TST001)与BMS建立临床试验合作,就blosozumab (TST002)与礼来建立大中华区授权引进合作,就TST004与礼邦医药建立合作,与默克开展技术合作[27] - 公司与全球著名学术机构达成多项研究协作,涵盖osemitamab (TST001)、TST003及TST005 [33] - 公司与专业从事siRNA原料药合成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ExcelPro CHO培养基正接受外部评估并与多家公司合作营销销售[34] 公司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2024年向EMA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提交osemitamab (TST001)关键性试验申请,并在医学会议上展示临床试验数据[39] - 公司将继续进行TST003的I期试验,开展TST808和TST013的IND筹备研究[40][41][42] - 公司预计与潜在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动osemitamab (TST001)进入全球III期试验,并就多个临床和临床前资产进行合作探讨[42] - 公司计划全面开发内部细胞系表达系统,为向CDMO客户授出许可及内部项目做准备[43] 公司治理与股权相关 - 2024年6月7日赵奕宁博士辞任后,审计委员会成员人数低于规定,徐莉博士获委任后重新符合规定[79] - 公司未区分主席与首席执行官,钱雪明博士兼任该两个角色[80] - 公司
创胜集团-B:I/II期临床数据显示TST001三联疗法有望改善一线治疗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治疗
华兴证券· 2024-06-05 18: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ASCO年会上,创胜集团公布TST001三联疗法在CLDN18.2高/中表达患者中的临床数据,mPFS达到12.6个月,ORR为68%,显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在CLDN18.2高/中表达的患者中,包括PD-L1 CPS<5的患者 [1][2][3] - 这些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推进的全球III期试验策略,该试验已获得FDA和CDE批准 [1][3] - 与安斯泰来的Zolbetuximab相比,TST001与CLDN18.2表达水平的低相关性将使其在上市后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4] 公司财务分析 收入和毛利 - 2023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47%,主要原因在于CDMO服务减少 [8] - 我们维持2024年收入预测,因为CDMO业务增长应恢复到1亿元人民币左右 [8] - 但我们将2025年CDMO业务增长率从40%下调至15%,以反映整个行业的增长放缓 [8][9] 研发费用 - 2023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但由于优化了研发管线和资源配置,增幅有所放缓 [9] - 我们将2024/25年研发预测分别下调21%/15% [9][10] - 预计在产品商业化之前,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将在2024/25年保持在260%左右 [9] 盈利预测 - 由于收入和研发费用的调整,我们将2024/25年归属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15% [10] - 2026年我们新增了盈利预测 [10] 估值分析 - 我们采用两阶段DCF进行估值,得出新的目标价为14.07港元,较之前上调7% [12][14] - 维持买入评级,认为TST001在胃癌治疗中的最新临床数据和公司的临床推进能力为评级提供支持 [13] 风险提示 - 候选药物未能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15] - 候选药物商业化的不确定性 [16] - 知识产权相关风险 [17] - 财务前景和融资的不确定性 [18] - 候选产品临床前和临床开发的不确定性 [19]
创胜集团-B(0662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8 16:30
财务数据 - 行政及销售开支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12.4百万元增加至117.4百万元[16] - 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17.7百万元增加至465.7百万元[17] - 收入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01.9百万元减少至53.8百万元[18] - 研发开支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340.5百万元增加至372.5百万元[19] - 2023年CDMO服务收入为53,849千元,较2022年的87,949千元下降38.7%[136] - 2023年研发服务收入为0千元,较2022年的13,943千元下降100%[136] - 2023年其他收入为37.3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46.4百万人民币减少9.1百万人民币[137] - 2023年研发开支为382,047千元,较2022年的349,781千元增加9.2%[139] - 2023年行政开支为117,397千元,较2022年的112,449千元增加4.4%[141]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52,812千元,较2022年的71,330千元减少26%[142]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64,044千元,较2022年的148,381千元增加10.5%[143] - 2023年其他全面开支为3.1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10.9百万人民币减少7.8百万人民币[144] - 公司年内经调整虧損及全面开支总额为437,342千元,较2022年的400,875千元增加8.9%[1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现金、抵押银行存款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596.3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原因是營運現金流出[149] 产品研发 - 非腫瘤資產抗硬骨素抗體blosozumab (TST002)已完成中國I期研究并获得初步骨密度数据[24] - 我们的同类首创抗GREMLIN-1抗体TST003已推进至临床阶段[25] - 我们在提升连续流生物工艺平台技术HiCB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6] - 公司在2023年1月展示了osemitamab (TST001)的研究设计[28] - 公司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胰腺癌患者[29] - 公司在2023年4月完成了在中国的I/II期研究并提交了全球III期关键性研究的临床试验申请[30] - 2023年9月,公司与FDA进行了EOP2会议,准备开展osemitamab (TST001)的全球III期关键性试验[34] - 2023年10月,公司在西班牙马德里ESMO大会上展示了osemitamab (TST001)的最新疗效数据[35] - 2023年12月,[177Lu]Lu-TST001的临床前抗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发表[36] - Claudin18.2 CDx检测试剂盒已得到优化,支持全球III期试验[37] - 完成了blosozumab (TST002)的I期研究,展示了骨密度增加的临床意义[38] - blosozumab (TST002)的I期研究结果显示腰椎BMD平均增加3.52%至6.20%[39] - 公司获得中药监局批准启动blosozumab (TST002)的II期临床试验[40] - TST003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持续临床评估提供依据[41] - TST003在中国扩大临床试验,完成第三次剂量递增研究[42] - TST005在ASCO报告了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信号[43] - 公司与BMS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已完成82名患者的入组治疗[48] - TST013是一种有望同时靶向HR+╱HER2-的乳腺癌、三阴乳腺癌及其他腫瘤类型的ADC候选药物[87] - MSB2311为第二代PD-L1抑制剂,具有pH依赖性结合PD-L1的独特性[88] - Blosozumab (TST002)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人源化硬骨素单抗,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91] - 公司正在开发osemitamab (TST001)作为新的Claudin18.2表达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治疗模式的基础[102] - 与BMS合作评估osemitamab (TST001)联合BMS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治疗Claudin18.2表达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的疗效[103] - osemitamab (TST001)是第二代Claudin18.2靶向抗体,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初步临床数据显示具有治疗更广患者人群的潜力[104] - 公司与全球CDx开发合作伙伴合作,开发Claudin18.2特异性CDx检测试剂盒,以支持即将开始的III期研究(TranStar301)[105] - 公司与禮来合作开发blosozumab (TST002),已完成技术转让和制造工艺,已获得FDA的IND批准[106] - 公司与上海礼邦医药合作在大中华区开展TST004的临床前研究及臨床試驗,已获得FDA的IND批准[108] - 多家公司希望与公司合作开发TST004,合作正在进行中[109] - 公司正在与多家跨国公司讨论TST003的潜在合作关系[110] - 公司与全球著名学术机构达成多项研究合作,加强了在Claudin18.2靶向联合
创胜集团-B(0662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24
财务状况 - 2023年全年收入由101.9百万人民币减少至53.8百万人民币[3]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从2022年的506,105千元下降至2023年的129,751千元[146] - 公司通过CDMO服务和研发服务向客户提供付费服务,2023年CDMO服务收入为53,849千元[147] - 公司其他收入主要包括银行利息收入和政府补助,2023年其他收入为37,312千元[151] - 公司的其他收益及损失净额由2022年的29,729千元转变为2023年的2,363千元,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差额[152]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349,781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382,047千元,主要由于主要管线进展和资源优化配置[153] - 公司行政及销售开支从2022年的112,449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117,397千元,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和专业服务增加[154]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52,812千元,较2022年的71,330千元减少了26.0%[156]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91,841千元,较2022年的48,154千元增加了90.9%[157] - 2023年收入为53,849千元,较2022年的101,892千元减少了47.1%[158] - 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88,623千元,较2022年的418,992千元减少了7.3%[159] - 流动资产中,银行结余及现金为546,026千元,较2022年的895,450千元减少了39.1%[159] - 非流动负债中,长期透支为10,500千元,较2022年的16,000千元减少了34.4%[160] 业务发展 - 公司的主要腫瘤资产靶向Claudin18.2抗体osemitamab(TST001)已获得监管批准开展全球III期关键性试验[13] - 公司的战略是通过开发osemitamab(TST001)联合检查点抑制剂及化疗引领下一波创新浪潮[14] - 公司已建立涵盖13种用于腫瘤、骨質病变及腎病的多元化及差异化分子管线[56] - 公司计划推进多个主要管线分子项目,持续推进osemitamab (TST001)的全球注册试验和扩展其他适应症[130] - 公司计划在2024年在中国启动blosozumab (TST002)的多次剂量递增II期研究[132] - 公司预期通过推进osemitamab (TST001)的临床数据,推动与潜在合作伙伴展开全球合作,包括用于Claudin18.2表达实体瘤的合作[137]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10年8月20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2021年3月26日迁册至开曼群岛,2011年9月29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61]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涵盖从发现阶段到商业化阶段的综合生物制药平台[162] - 公司的功能货币为人民币,也是综合财务报表的呈列货币[162] - 公司首次应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第8号、第12号等新订及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64] - 公司在报告期间内未遭遇任何重大劳工纠纷或招募员工方面的困难[199]
创胜集团-B(0662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5 17:04
公司战略合作 - 公司与BMS合作进行临床试验,使82名患者完成入组TranStar102[23] - 公司与全球伴随诊断(CDx)开发合作夥伴合作,开发Claudin18.2特异性免疫组化CDx检测试剂盒[23] - 公司与多个潜在合作伙伴讨论osemitamab (TST001)治疗Claudin18.2阳性胃癌及其他实体瘤的全球合作事宜[23] 生物工艺平台投资 - 公司投资于高度强化的一体化连续流生物工艺(ICB)平台,以提高竞争优势,加快产品进入临床/市场的速度[24] - 公司进行大量投资,改进内部细胞系表达系统和细胞培养基,以支持持续的工艺强化、CDMO业务增长[24] - 公司已完成osemitamab (TST001)的商业化工艺表征,启动了工艺性能预确认批(Pre-PPQ)运行[25] CDMO服务拓展 - 公司扩大并发展CDMO服务,新增超过12名客户,扩大了培养基开发、ADC开发、冻干制剂、分析测试等服务[26] 产品管线进展 - 公司的腫瘤管線包括多種創新及差異化生物分子,主要腫瘤候選藥物包括osemitamab (TST001)、MSB0254、TST003、TST005、TST006、TST010、TST012及TST013[33] - 公司的產品組合提供通過聯用填補其他醫療缺口的機會,具有高度協同效用[35] 药物研发进展 - Osemitamab (TST001)是一種具有高親和力、特異性靶向Claudin18.2的ADCC增強型人源化抗體,目前處於II期開發階段[36] - TST003是一種同類首創高親和力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靶向GREMLIN-1,适用于多种人类癌症[44]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权激励计划向合格参与者授出13,446,889股新股份,占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约3.30%[123]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权激励计划已于2023年5月31日终止,不会再根据该计划进一步授出股份[124] 财务数据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084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5%;毛利10112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9.2%[92] - CDMO服务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36084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9%[95] - 公司研发开支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207940千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6百万元,主要由于产品管线研发活动的进展[99]
创胜集团-B(0662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2 19:54
公司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由21.8百万人民币增加至36.1百万人民币,主要来源于CDMO服务增加[3] - 研发开支由170.3百万人民币增加至207.9百万人民币,主要由于管线进展及资源优化配置[5] - 行政及销售开支由58.9百万人民币减少至58.0百万人民币,主要由于人工成本及专业服务减少[6] - 全面开支总额由210.1百万人民币增加至245.3百万人民币,主要由于管线进展相关研发开支增加[7] 临床试验进展 - 公司持续加速推进腫瘤及非腫瘤管線臨床進展[12] - 公司取得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和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監管批准,开展osemitamab的全球III期关键性试验[13] - TST002在中國I期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骨密度数据[14] - 公司与BMS合作进行osemitamab的临床试验取得重大进展[15] 技术投资 - 公司对提升连续流生物工艺平台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16] 产品管线 - 公司已建立涵盖13种用于腫瘤、骨质病变及腎病的多元化及差异化分子管线[42] - 公司的主要腫瘤候选药物包括Osemitamab (TST001)、MSB0254、TST003、TST005、TST006、TST010、TST012及TST013[44] 公司治理 - 公司是一家具备发现、研究、开发及制造综合能力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38] - 公司采用多区域开发战略,旨在为产品打造全球化的商业通道,拥有丰富经验和全面团队[39] - 公司致力于维持和推行严格的企业治理,促进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提升董事会对所有股东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