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报告审议与分红 - 2021年4月28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年度报告及摘要,会议应到董事16人,实到15人,有效表决票16票,10名监事列席[2] - 以2020年末普通股总股本15,387,223,983股为基数,每10股现金分红3.01元(含税)[2] 四年关键财务指标变化 - 全行资产规模、贷款总额、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比四年前分别增长44.29%、73.34%、48.89%和68.51%[4] - 2020年在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51位,按资产规模排名全球第65位,分别较四年前提升了28位和7位[4] - 四年来通过多种方式累计补充资本1,517.78亿元[4] 社会责任履行 - 2020年出台5类32项工作措施助力企业战“疫”复工复产[5] - 吸收北京市扶贫协作对口地区就业人口超过1万人[5] 2020年关键财务指标变化 - 截至2020年末资产规模较上年增长12.55%,不良贷款率下降0.03个百分点,年度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2.48%、16.59%[6] - 2020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656.39亿元,为北京地区提供投融资服务2606.90亿元[6] - 报告期内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增长50.77%,主要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达98.21%[13] - 成本收入比降至27.93%,集团净息差2.59%同比上升8个BP,净利差2.48%同比提升11个BP,存款付息率1.88%[13] - 集团个人贷款余额占比提升至28.19%[14] - 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比上年增长69.28%[14] - 2020年公司圆满完成《华夏银行2017 - 2020年发展规划》各项任务[16] - 规划期内建成大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等企业级技术平台[16] - 推出手机银行5.0,推进数字化银行转型[16] - 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创新项目孵化机制和金融科技创新风险准备金[16] - 完成国内首创、全球领先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在世行的审批并实现首笔投放[15] - 公司首批入选国家发改委“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计划”[13] - 公司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4242.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07%;个人存款余额3508.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2%;首只“固收+”定制公募基金单日销量超170亿元[17] - 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达1173.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4%[17] - 全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656.39亿元,北京分行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05.64亿元,增幅18.03%[18] - 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1800.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10%,绿色贷款占比9.04%,位列股份制银行同业前列;成功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18] - 公司推出10余类特色化产品与服务,完成48项线下业务线上化迁移任务[17] - 公司落地零售转型机制改革,下发多项零售转型制度,成立财私部门,建立零售业务与信息科技融合内嵌开发机制[17] - 公司设立投资银行部,建立业务闭环,提供“商行+投行”一站式综合化金融服务[17] - 公司改建形成小微企业服务机构,完成改建普惠金融部,荣获多项普惠金融相关奖项[18] - 公司绿色金融业务获国内外各类有较大影响力的奖项16项,成为唯一获国际金融论坛“2020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18] - 2020年公司获得“中国最佳财富管理银行”奖、“2019年度绿色银行总体评价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20] - 2020年营业收入953.09亿元,较2019年增长12.48%[24] - 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75亿元,较2019年下降2.88%[24] - 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7.59亿元,较2019年下降56.05%[24] - 2020年末资产总额33998.16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2.55%[24] - 2020年末贷款总额21089.93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2.62%[24] - 2020年末存款总额18183.30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9.77%[24] - 2020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64%,较2019年下降1.97个百分点[24] - 2020年不良贷款率1.80%,较2019年下降0.03个百分点[24] - 2020年拨备覆盖率147.22%,较2019年提高5.30个百分点[24] - 2020年公司获得多个奖项,如“2020年度品牌建设银行”奖、“卓越理财师培育奖”等[21][22][23] - 2020年3月公司向优先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8.40亿元,6月向永续债持有人支付利息19.40亿元[25] - 2020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3,594、23,987、23,078、24,650 [26] - 2020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840、4,497、4,783、7,155 [26] - 2020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9%,监管值≥7.5% [27] - 2020年末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7%,监管值≥8.5% [27] - 2020年末资本充足率为13.08%,监管值≥10.5% [27] - 2020年末杠杆率为7.25%,监管值≥4 [27] - 2020年末流动性覆盖率为133.07%,监管值≥100 [27] - 2020年末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05.10%,监管值≥100 [27] - 2020年末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3.58%,监管值≤10 [27] - 报告期末集团总资产规模33998.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55%;贷款总额21089.93亿元,增长12.62%;存款总额18183.30亿元,增长9.77%[31]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7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53.09亿元,同比增加105.75亿元,增长12.48%[31] - 全年成本收入比27.93%,同比下降2.66个百分点,净息差2.59%[31] - “两增”口径贷款增长26.65%[31] - 2020年营业收入95309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10575百万元,增幅12.48%;营业支出68158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10921百万元,增幅19.08%[34] - 2020年利润总额27153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410百万元,降幅1.49%;净利润21568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547百万元,降幅2.47%[34] - 报告期内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6.00%,非利息净收入占比14.00%[36] - 京津冀地区营业收入36013百万元,较上年增长10.78%;营业利润7456百万元,较上年下降9.23%[38] - 报告期内实现利息净收入819.67亿元,比上年增加95.72亿元,增长13.22%[39] - 附属机构营业收入4698百万元,较上年增长40.95%;营业利润2244百万元,较上年增长44.96%[38] - 2020年生息资产平均余额3160.821百亿元,利息1472.39亿元,平均利率4.66%;2019年平均余额2882.71百亿元,利息1362.71亿元,平均利率4.73%[40] - 2020年计息负债平均余额2992.2百亿元,利息652.72亿元,平均利率2.18%;2019年平均余额2702.48百亿元,利息638.76亿元,平均利率2.36%[40] - 2020年利息净收入819.67亿元,2019年为723.95亿元;2020年净利差2.48%,2019年为2.37%;2020年净息差2.59%,2019年为2.51%[40] - 2020年利息收入1472.39亿元,比上年增加109.68亿元,增长8.05%[42][43] - 2020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053.64亿元,比上年增加118.46亿元,增长12.67%[44] - 2020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364.61亿元,比上年增加7.80亿元,增长2.19%[47] - 2020年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26.32亿元,比上年减少0.49亿元,下降1.83%[47] - 2020年同业业务利息收入27.82亿元,比上年减少16.09亿元,下降36.64%[48] - 2020年利息支出652.72亿元,比上年增加13.96亿元,增长2.19%[49] - 2020年非利息净收入133.42百亿元,比2019年增加10.03百亿元,增幅8.13%[5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5.58亿元,比上年增加3.76亿元,增长3.69%[55] -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损益合计25.65亿元,比上年增加6.43亿元,增长33.45%[56] - 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66.22亿元,成本收入比27.93%,较上年下降2.66个百分点[57] - 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404.31亿元,比上年增加100.26亿元,增长32.97%[59] - 所得税费用合计55.85亿元,上年为54.48亿元[61] - 资产总额33998.1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90.27亿元,增长12.55%[62]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1089.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63.91亿元,增长12.62%[64] - 金融投资总额9979.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73.39亿元,增长12.05%[64] -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余额549.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5.76亿元,增长39.53%[64] - 债券投资6481.53亿元,占金融投资总额的64.94%[67] - 集团负债总额31171.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57.09亿元,增长13.29%[74] - 集团吸收存款总额18183.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18.41亿元,增长9.77%[76] - 集团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2040.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1.71亿元,增长5.79%[72] - 集团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549.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5.76亿元,增长39.53%[73] - 集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47.59亿元,比上年减少443.23亿元[79] - 集团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617.04亿元,比上年增加0.60亿元[80] - 集团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22.24亿元,比上年增加233.94亿元[80] - 拆出资金报告期末36470百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5.45%[81] - 衍生金融资产报告期末12361百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234.88%[8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报告期末123848百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7.94%[81] - 关注类贷款余额723.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98亿元,占比3.43%,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379.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39亿元,不良贷款率1.80%,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84] - 正常类贷款余额19987.07亿元,占比94.77%;次级类贷款余额162.90亿元,占比0.77%;可疑类贷款余额139.46亿元,占比0.66%;损失类贷款余额77.40亿元,占比0.37%[85] - 公司贷款余额13920.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07.30亿元,增幅13.05%;个人贷款余额5945.1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15.08亿元,增幅18.19%;票据贴现余额1224.0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8.47亿元,降幅11.46%[86] - 公司贷款不良余额281.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75亿元,不良贷款率2.03%,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余额97.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64亿元,不良贷款率1.65%,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86] -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余额合计占集团不良贷款总量的48.45%,较上年末下降5.47个百分点;制造业不良贷款率5.59%,较上年末上升0.3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5.42%,较上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88] - 贷款总额21089.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63.91亿元,增幅12.62%[90] - 长三角、京津冀和中东部地区贷款余额居前三位,分别为5800.53亿元、5375.63亿元和3360.18亿元,占比分别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