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概述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54.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7%[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28%[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76%[10]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0.6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67%[10] - 总资产为100.8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54%[1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456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13.27%[1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79%,较上年减少1.85个百分点[10]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504.24万元[1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电量28.96亿千瓦时,售电量93.51亿千瓦时,营业收入54.85亿元,净利润3.96亿元,每股收益0.3456元[17]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97%,营业成本增长4.14%,管理费用增长7.55%,财务费用下降54.19%,研发费用下降21.3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24.76%[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计100.86亿元,较2022年末的100.32亿元增长0.54%[5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负债合计30.58亿元,较2022年末的34.44亿元下降11.19%[5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70.28亿元,较2022年末的65.87亿元增长6.69%[5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54.85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53.79亿元增长2%[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成本51.38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49.46亿元增长3.88%[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44.65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56.79万元下降21.38%[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736.11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606.89万元下降54.2%[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益664.38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893.74万元下降25.66%[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1.18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25亿元下降5.13%[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3.96亿元,2022年同期为4.56亿元[58]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3456元/股,2022年同期为0.3985元/股[59]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净利润为1.15亿元,2022年同期为1.20亿元[5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66.38亿元,2022年同期为54.00亿元[60]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61.03亿元,2022年同期为46.89亿元[60]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3.76亿元,2022年同期为50.91亿元[60] - 2023年上半年收到的税费返还为3792.61元,2022年同期为2141.10万元[60] - 2023年上半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2.96亿元,2022年同期为39.15亿元[60] - 2023年上半年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3.73亿元,2022年同期为3.61亿元[60] - 2023年上半年支付的各项税费为2.66亿元,2022年同期为3.56亿元[60]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5亿元,2022年同期为7.11亿元[6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99亿元,2022年同期为 -3.04亿元[61] - 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52亿元,2022年同期为 -2.34亿元[61]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71.67万元,2022年同期为 -356.92万元[62]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00万元,2022年同期为 -0.76万元[62]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0万元[62] - 2023年上半年合并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70.28亿元,较期初增加4.41亿元[63][64]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96亿元,少数股东权益减少65.01万元[63] - 2023年专项储备本期提取3256.26万元,本期使用242.60万元,期末余额增加3013.66万元[64] - 2023年所有者投入普通股1000万元[63]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456,225,972.68元[65]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3,680,497,337.78元,较期初增加130,000,320.66元[6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3,355,187,845.72元,较期初增加123,178,002.48元[67] 利润分配与预案 - 公司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4] - 半年度拟定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转增[31] 公司合规与风险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和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5] - 报告期内公司没有新增风险因素,但面临政策及行业、环保、价格、技术等风险[26][27][28] - 本报告期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违规担保等情况[45] 主营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火力发电和配电业务,业绩源于电力业务,发电靠自发电量增加及成本控制,配电靠成本控制、增加客户和优化电网[13][14] - 公司发电业务面向华北电网、山西省及阳泉市,供热在阳泉市占近70%市场份额;配电企业有独立供电营业区和完善输配电网络[16] - 公司发电企业机组全年无非停,配电企业形成完善电网结构,实现区域电网架构升级革新[16] - 公司属电力行业,主要经营火力发电、输配电业务[68]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3,192户[49] - 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期末持股657,313,245股,占比57.33%[49] - 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1,146,502,523股,注册资本1,146,502,523.00元[68] 关联交易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金额为351,826万元,实际发生金额为159,405.06万元[45][46] - 2023年上半年向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燃料分公司购买煤炭预计金额171,530万元,实际发生82,395.58万元[45] - 2023年上半年向关联人销售商品预计金额145,000万元,实际发生61,296.40万元[46] - 2023年上半年接受关联人提供劳务预计金额19,797万元,实际发生8,160.86万元[46]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关联交易预计金额15,499万元,实际发生7,552.22万元[46] 公司发展与战略 - 公司将坚持面向市场、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探索新运行模式和利润增长点[27][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聚焦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一步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40] 环保情况 - 2023年1 - 6月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2.17mg/m³、20.06mg/m³、34.08mg/m³,排放量分别为32.59吨、307.64吨、511.48吨,全部达标排放[33] -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为2020年6月15日至2025年6月14日,核定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许可排放总量分别为657.67吨、1644.17吨、3288.34吨[33] - 报告期内,阳光公司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投运率均为100%[34] 公司承诺事项 - 山西国际电力和资产公司承诺解决土地等产权瑕疵,期限为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公布之后的12个月内[41] - 山西国际电力承诺确定通宝能源为火力发电业务最终整合平台,长期支持其业务发展[42] - 山西国际电力承诺长期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关联交易,保证公平操作和信息披露[42] - 山西国际电力和资产公司承诺保证上市公司人员、资产、业务、财务、机构独立[43] - 山西国际电力承诺不违规占用通宝能源资金,规范对外担保行为[44] - 山西国际电力承诺重组标的山西地方电力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负债等事项,否则按持股比例赔偿损失[44]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与政策 - 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71][72] - 公司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营业周期为12个月,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77][78][79] - 本报告期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70] - 公司对报告期末起12个月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未发现重大怀疑事项[73] - 公司所编制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真实完整反映财务等信息[76] 企业合并会计政策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取得资产和负债按被合并方账面价值计量,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不足冲减调整留存收益,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80]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成本含购买方付出资产等公允价值,中介等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有对价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入合并成本[82]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确认为商誉,小于则复核后差额计入当期损益[82]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判断是否为“一揽子交易”,分别进行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82] 合并报表编制政策 -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相关要素变化时重新评估[84] - 取得子公司控制权开始纳入合并范围,丧失则停止,处置子公司按不同情况处理合并报表[84] - 编制合并报表时,调整子公司会计政策和期间,抵销重大往来余额等[84] - 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和损益在合并报表单独列示,少数股东分担亏损超份额仍冲减权益[85] - 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按规定处理[85] - 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判断是否为一揽子交易进行会计处理[85] 金融工具会计政策 -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时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93] - 公司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94] - 金融负债于初始确认时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94] - 满足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等三个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予以终止确认[95] -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现时义务解除,公司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该部分)[96] - 当公司具有抵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法定权利且计划净额结算等时,二者以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列示[96] - 金融工具存在活跃市场,公司采用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不存在则采用估值技术[96]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摊销或减值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9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9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9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除特定情况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95] -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信用减值损失[98] - 若金融资产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未显著增加则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98] - 若某项金融资产预计存续期内违约概率在资产负债表日显著高于初始确认时,表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98] - 公司对信用风险显著不同的金融资产单项评价信用风险,其余基于共同风险特征分组评估[98] - 期末计算金融资产预计信用损失,大于当前减值准备账面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小于则确认为减值利得[98] - 应收票据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组合[99] - 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99] - 其他应收款依据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采用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减值损失[99] - 债权投资依据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采用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减值损失[100] 存货会计政策 -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等,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领用和发出按加权平均法计价[105][106]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影响因素消失可在原计提金额内转回[107] -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于领用时按一次摊销法摊销[108] 合同资产与负债会计政策 - 公司将客户未支付对价但已履行履约义务且非无条件收款权利列示为合同资产,同一合同下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109] - 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确定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参见附注五、10(8)金融资产减值[110] - 合同负债指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应转让商品的义务,按规定列示[139]
通宝能源(600780)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