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新光学(60329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603297永新光学(603297)2023-04-25 00:00

利润分配 - 2022年度公司拟以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9.6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6,058,400.00元(含税)[4] - 公司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利润分配,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20%[125] - 2022年公司实施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总股本1104775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9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99429750元[125] - 2022年现金分红金额为9942.975万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率为38.03%[127] 财务业绩 - 2022年营业收入829,073,673.15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4.27%[11]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984,393.25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70%[11]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6,469,454.02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4.64%[11]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6,081,596.60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24.74%[11]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6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2.92%[12] - 2022年末总资产为19.13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1.58%[12]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54元/股,较2021年增长6.28%[12]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7%[18] - 光学显微镜业务销售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0.83%;光学元组件业务销售收入4.48亿元,同比下降7.14%;扣非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34.64%[19] - 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NEXCOPE系列产品营收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近70%,科研用高端显微镜增长超100%,高端显微镜占整体显微镜收入比重近30%[19] - 工业检测类显微镜营收同比增长超35%,用于清洁度检测的818大变倍比体视显微镜销售超300台,增速超100%[20] - 激光雷达相关产品收入近3000万元,同比增长超100%[20] - 向蔡司、美国BD医疗器械公司供应的超声影像光学元组件同比增长超40%[21]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4.27%,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6.70%[43] - 显微镜产品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0.83%,占比43.15%;光学元件组件业务收入4.48亿元,同比下降7.14%,占比54.08%[4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6亿元,同比增长24.74%,因销售回款较好[44] - 光学产品制造毛利率40.85%,同比增加1.17个百分点[45] - 境内销售营业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22.68%,毛利率38.40%,同比增加1.99个百分点[45] - 境外销售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下降10.21%,毛利率43.23%,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45] - 光学元件系列生产量3251.25万片,同比下降18.44%;销售量3896.91万片,同比下降7.56%[46] - 显微镜系列生产量9.14万台,同比下降10.92%;销售量10.19万台,同比下降11.32%[4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5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1.14%;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6810.9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7.57%[49][50]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6081596.60元,较2021年增长24.74%[52]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505750923.36元,较2021年下降1616.05%[52] -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34698321.85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1.26%[52] - 理财产品投资收益19386368.27元,占利润总额比例6.29%[5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667084150.00元,较上期增长177.95%[53]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1654832.20元,较上期增长209.31%[53]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6045689.84元,较上期增长81.17%[53] - 境外资产48908303.82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56%[54]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初合计2.4亿元,期末合计6.6708415亿元[55] - 南京永新投资比例100%,2022年总资产30399.02万元,净资产22880.99万元,营业收入24997.70万元,净利润3446.21万元[56] - 图思灵投资比例52.05%,2022年总资产244.26万元,净资产214.95万元,营业收入151.59万元,净利润 -99.10万元[56] - 2022年期初资产总额171,446.95万元,负债总额23,684.00万元,资产负债率13.81%;期末资产总额191,302.34万元,负债总额24,513.32万元,资产负债率12.81%[192] 研发情况 - 2022年研发投入达7939万元,同比增长25.87%,占主营业务收入9.58%[16] - 2022年公司牵头的“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镜研究及应用”完成NSR950超分辨显微镜样机开发试用等[17] - 2022年公司牵头“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 - 眼科手术导航显微镜研发”[18] - 2022年研发投入7939万元,同比增长25.87%,占主营业务收入9.58%[21] - 报告期内取得授权专利31项,其中11项为发明专利[22] - 公司共主导编制1项国际标准,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02项、团体标准1项[22] - 公司多个项目合作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落地,涉及微互动系统、液体变焦镜头等[23] - 公司拥有研发场地3500多平米,建有省级重点显微科学仪器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1] - 通过自主及产学合作研发,掌握核心部件设计与制备技术,突破百纳米超分辨显微系统制造技术[4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160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41] - 研发费用7939.05万元,同比增长25.87%,因加大研发投入[44]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79390492.82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58%[51] - 公司研发人员33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4.57%[51] 业务布局与发展 - 公司主要业务由光学显微镜、条码机器视觉、车载激光雷达和医疗光学四部分组成[27] - 主导产品包括光学显微镜、条码扫描仪镜头等,属于光电行业中游和下游产业[27] - 公司坚持“赋能型精准突破式发展战略”,布局“2 + 2”业务市场,拓展激光雷达和医疗光学两大新兴业务[57] - 2023年聚焦“2 + 2”业务布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业务规模增长[59] - 2023年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围绕条码扫描等领域进行中高端光学元器件研发[60] - 推进“激光雷达元组件项目”实施建设,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61] - 2023年严格按计划建成“医疗光学设备及精密光学元组件生产基地项目”[63] 行业市场情况 - 预计2026年全球光学显微镜市场空间将达到61亿美金[29] - 2021年全球条码扫描仪市场价值69.4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107.7亿美元,2021 - 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6%[32] - 2022年国内机器视觉行业规模168亿元,同比增长22%左右,预计2025年达275亿元[32] - 2022年中国投影机市场总出货量505万台,同比增长7.4%,2023年有望超557万台,同比增长10.3%,到2027年五年复合增长率超18%[32] - 预计2025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达到273亿美元[33] - 预计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达135.4亿美元,中国有望成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市场[33] - 预计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增长至12295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4.5%[34] 政策环境 - 2021年5月规定政府机构采购生物显微镜、手术显微镜和数字切片扫描系统100%采购国产,荧光(生物)显微镜50%采购国产[29] - 2022年9月国务院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2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液体调焦镜头采用自动对焦技术,可实现毫秒级对焦,提高生产效率,是全球第一批实现液体镜头批量生产企业[32] - 与康耐视合作的全球首款双液体变焦镜头2023年开始量产[20] - 2018 - 2022年显微镜整体毛利率由31.29%提高到40.19%,增长8.9%[19] 经营模式 - 公司光学显微镜和光学元件组件产品主要“以销定产”[39] - 光学元组件业务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部分产品采用ODM和JDM模式[40] - 显微镜业务分为自主品牌和OEM,OEM与国际知名厂商有超10年业务往来[40]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3次临时股东大会,7次董事会,6次监事会[69][71][72]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监事1名[71][72] - 本年度公司披露定期报告4次、临时报告82篇,共提交并刊出文件137篇,获上交所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B级[75]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4项议案,第二次审议通过1项议案,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1项议案,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3项议案[76][77] - 公司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治理制度,完善治理结构[68] - 公司控股股东未超越股东大会干预公司经营决策,未发生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和资产情况[70]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能忠实勤勉履行职责[71][73][74] - 公司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75] - 公司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不存在重大缺陷[75] - 公司股东大会采取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召集、召开和决策程序合规,所审议议案均获通过[78] - 2022年2月原董事金小龙因个人原因离任,选举江建军为董事[100] - 2022年1月原董事会秘书李舟容因个人原因离任,聘任奚静鹏为董事会秘书[101] - 2022年12月原独立董事李钢届满离任,选举陈世挺为独立董事[102] - 2022年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其中通讯方式召开1次[105]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李钢(2022年12月8日辞任)、陈世挺(2022年12月8日起任)等[106] - 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召开6次会议[106] - 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2年1月27日召开,审议通过6项议案[103] - 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2年2月25日召开,审议通过2项议案[104] - 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4月22日召开,审议通过20项议案[104] - 公司2022年各委员会召开多次会议,审计委员会4次、提名委员会2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3次、战略委员会1次[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人员管理与激励 - 2022年提拔14名干部,截至目前80、90后干部共51名,占干部整体比重近60%[23] - 报告期内引进技术研发骨干十余人,实施多种人才培养计划[23] - 报告期内为91名激励对象实现股权兑现,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顺利完成全部兑现[23][24] - 公司在职员工数量合计1343人,其中母公司864人,主要子公司479人[122] - 2019年公司授予57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员工共134.5万股限制性股票,2021年5月解除限售38.85万股,2022年4月解除限售38.1万股[122][123] - 2022年公司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达1590人次,培训课时达5340小时[124] - 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57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员工共134.5万股限制性股票[136] - 2021年对符合条件的38.85万股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并于6月1日上市流通[128][131][136] - 2021年回购注销35,000股限制性股票,于5月7日注销[127][130] - 2021年决定回购注销17,500股限制性股票,于2022年2月14日注销[132][133][134] - 2022年对符合条件的38.1万股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并于6月16日上市流通[134][136]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由基础薪酬和绩效薪酬组成,薪酬依据考评结果兑现[136] - 2023年根据2022年业绩考核情况,做好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第三个限售期解禁工作[62] 社会责任与荣誉 - 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56万元[141] - 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浙江省节水型标杆企业”[142] -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