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唯赞[25]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曹林[25] - 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路红枫科技园C1 - 2栋东段1 - 6层[25] - 公司办公地址为江苏省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路红枫科技园D2栋,邮编210033[25] - 公司网址为www.vazyme.com,电子信箱为irm@vazyme.com[25] - 董事会秘书为黄金,证券事务代表为陈曦[25]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26]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26]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26]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简称诺唯赞,代码688105[27] 分红信息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总股本40,001.00万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2,000.30万元(含税)[7] - 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17.69%[7] - 2021年度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18.69亿元,较2020年增长19.44%[33]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8亿元,较2020年下降17.46%[32][33]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44亿元,较2020年下降20.90%[32][33]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2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09.77%[32][33] - 2021年末总资产46.0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85.87%[32][33]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1.87元/股,较2020年下降19.05%[35][37]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49%,较2020年减少57.20个百分点[35]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33%,较2020年增加4.31个百分点[35]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435.51万元[41]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增长19.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78亿元,同比下降17.46%[48] - 2021年研发费用投入2.3亿元,同比增加1.05亿元、增长83.47%[5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795651317.64元,期末余额1975829335.23元,当期变动1180178017.59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31324991.69元[45] - 2021年境外销售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6.97%,占总销售收入的14.49%[63] - 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19亿元,报告期内研发费用投入2.3亿元,较2020年度同期增长约83.47%,研发费用率约12.33%[136] - 2021年费用化研发投入为23032.15万元,上年度为12553.34万元,变化幅度为83.47%[180] - 2021年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万元,上年度为0万元[180] - 2021年研发投入合计为23032.15万元,上年度为12553.34万元,变化幅度为83.47%[180] - 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33%,上年度为8.02%,增加4.31个百分点[180] - 2021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上年度为0%[180]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2.30亿元,较2020年度同比增长83.47%[181] - 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229.66万元、12553.34万元和23032.1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21%、8.02%和12.34%[1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常规业务销售收入7.19亿元,同比增长91%;新冠相关业务销售收入11.49亿元,同比下降约3.25%[48] - 2021年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原料对外提供约7.2亿人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对外提供约2760万人份,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对外提供约1890万人份[48] - 生命科学业务销售收入13.39亿元,常规业务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66%,新冠业务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21%[54] - 生命科学业务已累计开发超800种生物试剂,服务超1000家科研院所、超1400家企业及机构[54] - 生命科学业务销售人员近600名[57] - 体外诊断业务2021年度销售收入4.33亿元,常规业务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104%,新冠相关业务收入3.44亿元同比下降34%[58] - 体外诊断试剂终端客户覆盖2200多家医疗机构[58] - 诺唯赞医疗已获取10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备案,现行有效的海外销售准入约120个,自主研发生产6款仪器[58] - 生物医药业务2021年度销售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774%[59] - 生物医药业务完成10余个酶原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59] - 报告期内常规业务销售收入相对2020年度同期增长约91%[139] 公司上市及募集资金信息 - 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为2021.11.15 - 2024.12.31[31] - 2021年11月15日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发行价55元,发行股份4001万股,募集资金净额210917.02万元[49] 研发相关信息 - 截至2021年末,研发人员数量652名,同比增长56.73%,占员工总数27.39%,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54.45%[50] - 2021年申请专利62项(含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16项),获得专利授权30项(含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2项)[50] - 2021年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128个[52] - 2021年诺唯赞医疗新获7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95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备案证书[52] - 公司拥有超600人的研发团队[70] - 公司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70] - 公司拥有800多个终端产品[70] - 公司已开发出超800种生物试剂[71] - 公司是研发驱动型企业,研发工作分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研发和下游产品应用研发两部分[85] - 公司提供mRNA疫苗临床前/临床试验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评测等技术服务[82] - 公司研发模式中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研发由基础科学研究院负责,下游产品应用研发由各事业部研发中心负责[87][88] - 基础科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开发出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87] - 累计上线新产品数量200多个,涵盖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体外诊断等业务领域[136] - 报告期末研发人员652名,占员工总数27.39%,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50%[136] - 公司产品每年CNS等核心期刊文献引用超过50篇[136] - 新冠相关产品已在我国及全球范围内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销售资质[136]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可实现2 - 8g/L的蛋白表达量[136]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实现30分钟内完成检测反应[136] - 公司在我国国产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排名第一[136] - 公司形成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基于单 B 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并产业化[150] - 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形成上万种酶的突变酶库,实现超 200 个酶的定制开发[150] - 基于单 B 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制取超 60 株亲和力达 pM 级的兔单克隆抗体[150]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成功表达数千种重组蛋白,保藏表达宿主 40 余种、特有质粒百余种[153]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的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可实现超 100L 高密度发酵[153]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开发上百种酶原料分离纯化工艺,单批次产能达百亿活性单位,蛋白表达量 2 - 8g/L[153] - 2021年公司基础科学研究院完成创新酶筛选与进化项目41个、质量与产能提升相关工艺开发项目18个等多项研发项目[160] - 2021年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128个,实现多个定制产品转常规品类[160] - 2021年诺唯赞医疗新获7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95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备案证书[16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共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与备案凭证105项,报告期内新增13项[164] - 公司产品取得境外准入162项,覆盖38个国家及地区,对应产品主要为新冠检测试剂盒[16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发明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37个、获得数10个,累计申请数80个、获得数33个[16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实用新型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9个、获得数7个,累计申请数31个、获得数23个[16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外观设计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0个、获得数1个,累计申请数2个、获得数2个[16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软件著作权本年新增申请数16个、获得数12个,累计申请数31个、获得数27个[164] - 至报告披露日,全资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医疗器械备案凭证 -一类新增数6项、累计数量21项[165] - 公司整体研发人员由2020年416名增加至652名,人员数量增长57%[181] - 实时荧光定量PCR高灵敏度酶原料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870万元,累计投入2776.25万元,已成功开发10款新产品,获取3项发明专利[185] - 用于宏基因组测序和肿瘤测序的酶和建库产品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3100万元,累计投入4483.36万元,已成功开发20款新产品,获取10项发明专利[185] -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案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935万元,累计投入2499.97万元,已成功开发5款新产品,获取2项发明专利[185] - POCT诊断试剂的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0998万元,累计投入7388.28万元,已取得31项试剂注册证并上市,6个项目进入注册阶段[188] -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带试管架)预计总投资规模200万元,累计投入2880.54万元,已完成4项质量改进,正在改进2项[188] - 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仪预计总投资规模375万元,累计投入659.85万元,已通过注册检,等待注册证下发,开发完成并转产[188] - 96通道核酸提取仪预计总投资规模132万元,累计投入346万元,已结项,完成一类医疗器械备案[188]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450万元,累计投入146.67万元,设备中温控模块验证完成50%[188] - 高速特定蛋白分析仪预计投资800元,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预计投资3024元,合计预计投资54936元[190] - 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65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7.39%,上期分别为416人、33.99%;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1285.43元,平均薪酬17.31元,上期分别为5817.81元、13.99元[194] - 公司拥有800多个终端产品,截至2022年3月31日,POCT诊断试剂有62种产品,其中42种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书、7种取得国际医疗器械准入证书[19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共拥有85项专利,其中33项为发明专利[199] - 2017 - 2020年公司每年推出新产品均超50种,2021年度推出新产品约200种[19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超600人的研发团队,50%以上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员工人数27.39%[200] 公司业务模式信息 - 公司采购模式由采购部负责,根据业务部门申请单选择合格供应商采购,年末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89][92] - 公司生产模式以销定产,结合市场需求设浮动安全库存,采取关键工序自动化等措施提升效率和质量[93] - 公司销售模式生物试剂和技术服务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体外诊断产品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94] - 公司业务围绕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产品包括生物试剂及体外诊断产品[95] 市场规模及增长信息 - 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从2015年的1166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51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98] - 2019年美国研究资金约729亿美元,占全球总投入48.2%;欧洲占22.1%;中国占8.3%[98] - 中国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由2015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8%[98] - 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8亿美元以8.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19年的175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246亿美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101] - 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2亿元以17.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元,预计20
诺唯赞(68810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