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与业绩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083,186.67万元,同比增长132.23%[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2,384.24万元,同比增长448.56%[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4,385.75万元,同比增长534.87%[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46,571.65万元,同比增长253.01%[18] - 总资产为2,247,241.19万元,同比增长149.65%[18]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083,186.67万元,同比增长132.23%[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2,384.24万元,同比增长448.56%[20] - 公司总资产较报告期初增长149.65%,主要由于硅料销售价格及毛利大幅上涨[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报告期初增长253.01%,主要由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到位及营业利润增长[20]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83,186.6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2,384.24万元,较上年度大幅增长[54]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4,385.75万元,同比增长534.87%,主要由于硅料行业景气,销售毛利大幅上涨[87] - 公司2021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0,470.13万元,同比增长5,015.84%,主要由于科创板IPO募集资金净额60.67亿元到位[87] - 公司2021年货币资金为458,622.72万元,占总资产的20.41%,同比增长559.19%,主要由于科创板IPO募集资金净额60.67亿元到位及硅料市场紧俏导致经营现金流入增加[88] - 公司2021年存货为212,419.09万元,占总资产的9.45%,同比增长560.82%,主要由于工业硅粉涨价和提前备货采购量增加[88] - 公司2021年在建工程为368,755.24万元,占总资产的16.41%,同比增长4,635.29%,主要由于多晶硅项目三期工程B阶段于2021年底建成[89] - 公司2021年应付账款为145,111.88万元,占总资产的6.46%,同比增长296.64%,主要由于工业硅粉价格大幅上涨及新生产线投产备货增加[89] - 公司2021年合同负债为128,991.95万元,占总资产的5.74%,同比增长446.47%,主要由于销售价格上涨及与多家客户签订销售长单并收取预收款[89] -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4,155.91万元,同比下降12.32%,主要由于研发项目实施情况变动[86] - 公司2021年财务费用为15,532.39万元,同比下降16.47%,主要由于归还银行借款后利息费用大幅减少[86] - 公司2021年管理费用为10,487.05万元,同比增长25.25%,主要由于工资上调及专业服务费增加[85] 分红与利润分配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6元(含税),总股本为1,925,000,000股,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人民币1,155,000,000.0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0.18%[5] - 公司2021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6元(含税),总股本为1,925,000,000股,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人民币1,155,000,00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0.18%[155] - 公司当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及市场份额,在研发、运营和项目建设上需要保持持续、较高的投入,因此本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低于30%[156] - 公司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情况下,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利润分配[153]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规定,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40%至80%[154] 公司治理与报告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由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了公司治理、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的相关信息[8]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包含了公司简介、主要财务指标、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公司治理、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重要事项、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优先股相关情况、公司债券相关情况、财务报告等内容[8]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了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以及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文及公告的原稿[9]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了公司常用词语释义,包括公司、本集团、大全能源、开曼大全、重庆大全、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上机数控、中环股份、天合光能、高景太阳能、天富能源等[11]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了公司2021年1-12月的报告期[11]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了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的目录,包括释义、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公司治理、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重要事项、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优先股相关情况、公司债券相关情况、财务报告等内容[8]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通过《关于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财务报告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通过《关于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通过《关于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通过《关于签订包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投资协议及投资意向书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通过《关于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实施地点、实施主体及投入金额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通过《关于对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通过《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增加募投项目投资额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通过《关于为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通过《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132]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通过《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132] 产品与生产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太阳能级多晶硅和电子级多晶硅[12] - 公司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闭路循环[12] - 公司多晶硅产量为86,586.60吨,同比增长12.03%,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7.75%[28] - 公司多晶硅产品毛利率为65.56%,同比提升32.38个百分点[28] - 公司三期B阶段3.5万吨多晶硅项目在2021年12月提前建成并产出1,111吨硅料[28] - 公司单晶料产出比例已达99%以上,N型料已实现批量供给[28] - 公司2021年多晶硅产量为8.66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7.75%[30] - 公司单晶硅片用料产量占总产量比例已达到99%以上[30] - 公司设计产能已达到10.5万吨/年,产能规模在业内处于第一梯队[30] - 公司202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48.8万吨,同比增加23.21%[34] - 公司多晶硅产品产销情况良好,产品质量享誉全球[36] - 公司已与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光伏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36] - 公司目前已经实现N型硅料批量供应,并获得下游多家客户认可[37] - 公司单晶硅片用料产量占比已达到99%以上,并实现N型高纯硅料的批量供给[49] - 公司拥有10.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产能,规模效应显著[50] - 公司产品质量长期稳定,获得下游客户高度认可,并取得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1] - 公司通过数字化项目实现生产运营系统规范、可控,并采用大数据及建模工具提升产品质量[51]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晶硅生产装置余热回收技术有效降低产品能耗[48]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晶硅破碎、筛分技术及自动包装技术提升劳动效率,节约人力成本[48] - 公司通过改良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原材料单耗,提升产品毛利率[50] - 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产量为86,586.60吨,产能利用率为122.11%[95] - 太阳能级多晶硅的销售收入为1,078,937.87万元,销售毛利率为65.56%[96] - 公司生产的多晶硅中约99%达到国标太阳能一级标准,部分产品达到电子级多晶硅标准[193] - 公司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确保产品及生产过程符合ISO 9001/GB/T 19001:2016标准要求[19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为37,454.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46%[28]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为37,454.67万元,同比增长690.17%[41][4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6%,较上年增加2.44个百分点[41]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5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39] - 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58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实用新型专利189项[39] - 多晶硅装置能量综合回收与利用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70,000万元,本期投入23,903.52万元[44] - 多晶硅物耗控制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4,000万元,本期投入2,576.56万元[44] - 降低多晶硅料的金属、非金属杂质含量的工艺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24,000万元,本期投入10,417.36万元[44]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晶硅生产装置余热回收技术有效降低产品能耗[38]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晶硅还原炉参数配方及控制技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38]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晶硅生产废气深度回收技术提高了废气中可回收组分的回收率[38]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1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2.97%[4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520.91万元,平均薪酬为11.36万元[46]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数258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实用新型专利189项,境外专利2项[49] - 公司将继续围绕N型单晶硅片用料和半导体级多晶硅进行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以满足N型单晶电池及半导体产业需求[107] - 公司计划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多晶硅的内在品质,并改善破碎包装方式以提高外在品质[107] - 公司持续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尤其是在核心技术研发、商业秘密保护、侵权行为打击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198]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2021年收到长单预付款约12亿元[29] - 公司2021年最大客户销售占比为31.70%,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为80.63%,客户集中度较高[56] - 公司2021年向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额占原材料总采购额的比重为94.65%,向天富能源的采购额占能源总采购额的比重为98.44%[56]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873,323.13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80.63%,其中关联方销售额为145,750.7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3.46%[81][8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436,770.58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94.68%,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0万元[83] - 公司已与合盛硅业、新疆索科斯等知名硅粉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品质稳定和供应保障[108] - 公司销售重点将转向N型单晶硅片客户、大尺寸单晶硅片客户和半导体级多晶硅客户[109] - 公司计划通过优化技术标准、变革采购模式、就近设厂和国产化等方法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108] - 公司已开始批量生产N型单晶硅片,并持续推进N型单晶硅片用料客户的开发[109] - 公司将继续推进与多家企业的共同降本计划,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108] 环境与社会责任 - 公司深入优化了以董事会、财务总监、ESG工作小组为核心的三级ESG治理架构,未来将持续推进董事会深度参与ESG风险评估和管理流程[163] - 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推行各项环保技改项目,有效降低了生产能耗,并将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提升[163] - 公司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并建立健全完善的上市公司治理构架,保障股东利益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163] - 公司2021年用水总量为5622.30千吨,相比2020年的4905.45千吨有所增加[175] - 公司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45.88吨二氧化碳当量/吨多晶硅产量,相比2020年的49.37吨下降了7.1%[177] - 公司2021年综合能耗密度为9.33吨标准煤/吨多晶硅产量,相比2020年的10.03吨下降了7%[179] - 公司2021年循环水总量为66,576.00万吨,再利用水总量为206.90万吨[175] - 公司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972,169.73吨二氧化碳当量,相比2020年的3,815,327.98吨有所增加[177] - 公司2021年直接能源消耗为69.18吨标准煤,间接能源消耗为807,546.29吨标准煤[179] - 公司2021年综合能源消耗为807,615.47吨标准煤[179] - 公司2021年废水排放中COD排放总量为32.91吨,氨氮排放总量为0.85吨[165] - 公司2021年废水排放中悬浮物排放总量为23.89吨,氟化物排放总量为2.98吨[165] - 公司2021年废水排放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总量为9.23吨[165] - 2021年公司排放废水79.59万立方米,化学需氧量32.91吨,氟化物2.98吨,氨氮0.85吨,均未超排污许可总量[180] - 2021年公司排放氯化氢0.13吨,颗粒物6.67吨,氮氧化物4.23吨,均未超排污许可总量[181] - 2021年公司产生板框压滤污泥25,740.5吨,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送至固废填埋场[181] - 2021年公司通过技改项目降低能耗,如还原水系统702A高温水闪蒸技改项目、冷氢化车间热量深度回收技改项目等[183] - 2021年公司生产86,586.6吨多晶硅,可生产约28.8GW光伏组件,每年可实现432亿度清洁电力发电,减少2,52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84] - 2021年公司对外捐赠资金101.5万元,物资折款1.3万元,包括向石河子福利院捐赠100万元[185] 员工与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1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2.97%[4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520.91万元,平均薪酬为11.36万元[46]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2,391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22人,合计2,413人[145]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占比最高,为1,853人,研发和生产技术人员为310人[145]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中,大专学历占比最高,为1,127人,硕士学历为14人[145] - 公司在报告期内对各级员工进行了三次薪酬调整,以增强内部薪酬竞争力[146] - 公司制定了“月度考核-年度考核”的考核体系,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效率[146] - 公司设立了战略性的年度培训目标,并制定了新项目员工培养方案[147] - 公司计划利用MCHR人事系统,促进人事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108] - 公司将继续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完善绩效考核以激发员工动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108] - 公司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高级管理人员考核指标,进行月度、年度考评,经营业绩指标与个人绩效挂钩[158] - 公司总经理周强民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63.85万元[116] - 公司副总经理曹伟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64.28万元[116] - 公司独立董事LIANSHENG CAO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0.00万元[116] - 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吉良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6.24万元[116] - 公司副总经理冯杰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11.32万元[11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胡平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10.77万元[119] - 周强民自2020年7月起担任大全能源董事、总经理[120] - 曹伟自2020年7月起担任大全能源副总经理[120] - LIANSHENG CAO自2020年6月起担任大全能源独立董事[120] - 姚毅自2020年6月起担任大全能源独立董事[120] - 袁渊自2020年6月起担任大全能源独立董事[120] - 张吉良自2020年6月起担任大全能源监事会主席[120] - 李衡自2015年12月起担任大全能源财务经理、
大全能源(68830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