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16.18亿元,较2021年减少7.98%[8]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较2021年增长470.87%[8]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75万元,较2021年增长66.81%[8] - 2022年末总资产19.6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2.86%[8]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78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0.59%[8]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07亿、4.48亿、3.79亿、2.85亿元[11]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7982万元,2021年为5.27万元,2020年为 - 610.63万元[11]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707.52万元,2021年为671.74万元,2020年为588.10万元[11] - 2022年企业取得子公司等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2.51亿元[11]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72亿元,2021年为1384.76万元,2020年为610.63万元[12]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8亿元,同比下降7.98%[22] - 2022年公司净利润3.52亿元,比上年上升470.87%,基本每股收益为1.47元[22] - 2022年汽车功能膜销售收入近3亿人民币[23] - 2022年数码喷印材料行业收入16.1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00%,同比下降8.01%[24] - 2022年车身贴营收8.52亿元,占比52.62%,同比降3.87%[25] - 2022年数码喷墨墨水营收1.83亿元,占比11.28%,同比降55.80%[25] - 2022年境内营收8.91亿元,占比55.06%,同比降20.77%;境外营收7.27亿元,占比44.94%,同比增14.62%[25] - 2022年经销营收10.21亿元,占比63.07%,同比降12.22%;ODM营收5.98亿元,占比36.93%,同比增0.20%[25] - 2022年数码喷印材料销售量2.64亿平方米,同比降2.60%;生产量2.55亿平方米,同比降8.14%[28] - 2022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5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9.41%[30] - 2022年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5.10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42.41%[31] - 2022年销售费用3330.71万元,同比降16.77%;管理费用8068.41万元,同比增22.34%[31] - 2022年财务费用 - 2686.98万元,同比降505.21%;研发费用8682.42万元,同比增1.41%[31]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38人,较2021年的171人减少19.30%[47]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6.47%,较2021年的16.43%增加0.04%[47] - 2022年本科研发人员为37人,较2021年的46人减少19.57%[47] - 2022年硕士研发人员为3人,较2021年的5人减少40.00%[47] - 2022年30岁以下研发人员为38人,较2021年的49人减少22.45%[47] - 2022年30 - 40岁研发人员为58人,较2021年的81人减少28.40%[47]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8682.42万元,较2021年增长1.35%,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5.37%,较2021年增加0.50%[48]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0.18亿元,同比增长28.10%,现金流出18.90亿元,同比增长30.57%,现金流量净额1.28亿元,同比增长0.07%[48]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4.03亿元,同比减少56.92%,现金流出5.90亿元,同比减少43.25%,现金流量净额-1.88亿元,同比增长77.93%[48]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84亿元,同比减少49.29%,现金流出1.53亿元,同比增长22.45%,现金流量净额3145.52万元,同比减少86.81%[48]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816.09万元,同比减少107.06%[48] - 2022年投资收益3.37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79.47%;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69.56万元,占比-1.11%;资产减值-3328.78万元,占比-7.84%[49] - 2022年末货币资金4.5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3.18%,较年初比重减少6.61%;应收账款1.47亿元,占比7.48%,较年初减少4.19%;存货1.49亿元,占比7.54%,较年初减少7.64%[48][50][51][52] - 2022年末长期股权投资4.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74%,较年初比重增加19.95%;在建工程2.22亿元,占比11.29%,较年初增加7.58%[52][53] - 2022年报告期投资额8255.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46%[54] - 2022年证券投资成本2.00亿元,期末账面价值2.04亿元[55]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金额为161,831.48万元[19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从事数码喷印材料、汽车保护膜、光学及电子功能膜材料、氢能源核心零部件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6] - 公司数码喷印材料应用于户外广告和装饰美饰领域,汽车功能膜应用于汽车后市场领域[16] - 公司数码喷绘材料及汽车保护膜产品生产能力居国内领先,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且竞争优势扩大[20] - 公司产品拥有四大种类、数十个细分品种,细分产品种类已达数十种[20][21] 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以244291927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3] - 本报告期每10股送红股0股、派息3元(含税)、转增4股,股本基数244291927股[113] - 本报告期现金分红金额73287578.10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100%[113] - 本报告期可分配利润667273334.90元[113] - 公司原则上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20%[108] - 若未来12个月内有超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0%或总资产10%的单笔偿债等计划、资产负债率超75%等情况可不现金分红[109]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比例最低80%;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最低40%;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最低20%[110] - 调整或变更现金分红政策,需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111] - 2021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171,398,377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每10股转增4股,不送红股[173][175][179] 行业环境与市场情况 - 公司主要产品数码喷印材料及汽车保护膜需求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波动较大[2] -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不确定性加大,影响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和产生汇兑损益,公司通过价格管理机制和汇率套保工具应对[2][3] - 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重较高,其价格波动影响公司销售成本和经营业绩[3] - 数码喷印材料行业国内厂商存在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问题,市场竞争激烈[3] - 中国汽车保有量近3亿辆,小轿车数量2亿多辆,汽车漆面保护膜渗透率较低,市场前景大[14] - 到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10 - 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 - 200万吨/年[15] 研发情况 - 2022年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其中氢能相关发明专利5项,新增获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其中氢能相关使用新型专利2项[19] - 截止2022年底公司累计发明专利授权数16项、累计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110项,其中氢能相关使用新型专利2项[19] - 快递柜专用车贴研发项目已完成,可提升公司产品等级[32] - 高光高遮盖车身贴、导气槽型货柜车贴、水性车身贴、耐高温离型材料等多个项目研发已完成[33][35][36] - 汽车用油性胶保护膜、非硅PET离型膜、非硅转移保护膜等多个产品研发已完成[37][39][40] - 汽车用PE保护膜、汽车用抗菌保护膜、划痕自修复车用漆面保护膜等多个产品研发已完成[41][42][44] - 太阳能背板膜制备技术、车衣用硅胶保护膜制备技术研发已完成[45][46] 公司运营与项目进展 - 2022年上海封城65天,公司员工完成“无一人感染且生产无一天停歇”任务[23] - 2022年江西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南通汽车保护膜项目建成投产[23] - 公司拥有超过200个地级代理商,产品海外销往90多个国家和地区[19] - 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了“车身贴、单透膜”2项行业标准[19] - 2022年公司荣获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称号[18][23] - 2023年江西丰城一期项目将进行人员落实、市场开拓等工作[66] - 2023年泰国工厂有望实现销量、产量突破[66] - 2023年是公司布局氢能源的第三个年头,预期取得一定突破[67] - 2023年将提升汽车保护膜业务板块竞争力和市场地位[67] - 2023年公司将在理念机制等方面升级,提升科学、规范治理水平[68] 公司治理与会议情况 - 2022年公司共接待12次调研、沟通等活动,涵盖实地调研、书面问询、线上等方式[70][71] - 2022年公司召开3次股东大会,规范召集、召开及议事程序[73] - 2022年公司召开10次董事会,有董事7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超三分之一[74] - 2022年公司召开9次监事会,监事会设监事3名[74] - 公司全体独立董事认真履职,报告期内未对董事会决议产生异议[74][75] - 公司指定《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为信息披露渠道,建立沟通渠道[75] - 公司治理实际情况基本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关要求,不存在重大差异[72][77][78]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5.62%,召开日期为2022年05月10日[81]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4.35%,召开日期为2022年06月22日[81]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1.01%,召开日期为2022年12月26日[81] - 2022年公司召开10次董事会会议,包括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八次至第二十六次会议以及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98] - 董事游爱国、陶福生、游爱军等应参加董事会次数为10次,现场出席8次,通讯参加2次,无缺席情况[98] - 第四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2年召开4次会议,审议多项议案并同意提交董事会[101][102] - 第四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2年召开1次会议,建议公司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等原则[103] - 提名委员会2022年召开1次会议,审议选举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和独立董事的议案并同意提交董事会[104] 人员变动与薪酬情况 - 2022年4月15日,杨建堂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副总经理及相关委员职务[83] - 2022年4月15日杨建堂因个人原因离任董事、副总经理职务,游爱军被选举为董事[85] - 2022年4月15日熊和乐因个人原因离任监事职务,王志青被选举为监事[85] - 2022年5月10日王峥因个人原因离任监事职务,游志新被选举为监事[85] - 2022年12月26日马继戟任期满离任董事、总经理职务,夏学武任期满离任监事会主席职务,陈然方因换届被聘任为董事[85]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采用年薪制,由基本年薪、绩效奖金组成,具体标准和金额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管理委员会综合考评确定后授权董事长执行[96] - 游爱国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1.8万元[97] - 马继戟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77.58万元[97] - 杨建堂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62万元[97] - 陶福生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3.33万元[97] - 公司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374.07万元[97] 员工构成与薪酬政策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317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521人,在职员工合计838人[105] - 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838人,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0人[105]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504人,销售人员78人,技术人员138人,财务人员20人,行政人员98人[105]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方面,博士3人,硕士12人,本科112人,专科158
纳尔股份(002825)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