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和防务(300397) - 2023 Q2 - 季度财报
300397天和防务(300397)2023-08-29 00: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5,217,351.10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86%[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7,758,765.5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7.76%[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52,923,671.1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9.71%[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62,153,491.60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5%[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 -0.09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200.00%[20] - 稀释每股收益为 -0.09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200.00%[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64%,较上年同期减少1.77%[20]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628,519,703.46元,较上年度末增加2.74%[20] - 2023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92,625,918.71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32%[20]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95,217,351.10元,较上年同期240,586,792.50元减少18.86%[88] - 本报告期营业成本146,801,693.10元,较上年同期164,064,200.85元减少10.52%[88] -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16,821,948.44元,较上年同期16,485,065.06元增加2.04%[88] -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49,035,114.17元,较上年同期45,129,840.87元增加8.65%[88] - 本报告期财务费用 -11,199,666.39元,较上年同期 -21,386,019.61元增加47.63%,原因系汇率变动[88] - 本报告期所得税费用 -948,297.30元,较上年同期 -4,974,270.81元增加80.94%,原因系本期利润减少[88] - 电子元器件营业收入150,923,015.95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22%,营业成本119,629,277.04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96%,毛利率20.73%,较上年同期减少8.29%[90] - 投资收益2,087,732.59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3.60%,因购买理财产生收益[93] - 信用减值损失 -10,078,688.45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7.36%,因汇率变动导致应收账款原值增加计提坏账准备[93] - 其他收益4,352,588.30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7.50%,系与公司经营相关的政府补贴收入[93] - 货币资金本报告期末为286,591,083.35元,占总资产比例10.90%,较上年末减少65,824,928.16元,占比下降2.88%[95] - 在建工程本报告期末为671,631,164.06元,占总资产比例25.55%,较上年末增加148,111,765.01元,占比上升5.09%[95] - 长期借款本报告期末为283,973,796.08元,占总资产比例10.80%,较上年末增加95,543,900.03元,占比上升3.43%[95] - 租赁负债本报告期末为12,787,348.98元,占总资产比例0.49%,较上年末增加12,685,024.89元,占比上升0.49%[9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报告期末为133,500,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5.08%,较上年末减少59,694,972.29元,占比下降2.47%[96] - 截至报告期末,权限受限资产共计655,760,765.42元,其中抵押在建工程614,763,317.88元,抵押无形资产40,997,447.54元[99] - 报告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0万元,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8,353.06万元[105] - 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0万元,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比例为0.00%[105]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589,999,985.19元,净额为573,363,727.96元,截止2023年6月30日,余额为192,571,096.95元[107]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为282,209,199.04元,本期购入金额为334,900,000.00元,售出金额为394,700,000.00元,期末金额为221,399,520.23元[98][102] -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发生额31,442.40万元,未到期余额21,354.38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委托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额24,499.00万元,未到期余额14,367.00万元;募集资金委托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额6,943.40万元,未到期余额6,987.38万元[1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521.7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8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75.8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7.76%[65]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数据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7,213.05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258,434.92元,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投资收益为2,087,732.59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5,080.40元[2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33,569.88元,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78,883.43元,所得税影响额为460,545.92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778,323.04元,合计5,164,905.55元[25] -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税收返还涉及金额为15,269.95元[25] 公司业务体系与板块构成 - 公司形成“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和军工装备、5G射频、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数字海洋五大业务板块[28] - 公司已形成军工装备、5G射频、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及数字海洋五大业务板块互通融合的战略布局[126] 行业市场数据 - 2017年至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总额增长率约7%,2023年中国国防费预算总额约15,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40] - 2022年全球军费开支达21,481亿美元(以2021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加3.79%[40] - 截至2023年5月,我国建成5G基站264.6万个,占全球比例超60%,全球5G用户11.5亿,我国占比58%,全球5G人口覆盖率约30.6%[42] - 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735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3.2%,预计2018 - 2023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6.00%,2023年接近313.10亿美元[45] - 到2025年,国内雷达感知芯片市场总需要规模将达到80亿[4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下降18.5%,从2796亿个降至2277亿个,前五个月降幅为19.6%;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进口量2156.3亿个,下降34.4%,价值784.1亿元,下降14.2%;集成电路进口量2277.7亿个,下降18.5%,价值1.12万亿元,下降17.0%[47] - 2023年前五个月,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量增长0.1%,达到1401亿个[47] - 预计全球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营收从2019年的176亿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20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4%,2022年总体规模约261亿美元,到2027年有望达300亿美元[49] - 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2] - 2022年初我国数据中心规模约为500万标准机架,未来算力年增速超20%,每年带动约1000亿元投资,至2025年总体投资规模约为6000亿元,预计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柜总数将接近1500万架[54][5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是目前市场的3倍[56] - 目前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中国人均健康支出不足美国的5%,仅为全球人均健康支出的1/5[56] - 到2023年底,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2023年全球万物互联的数字新经济GDP有望实现25%以上的增长,物联网市场2030年有望超过300万亿美元[60] - 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345亿元、34,565亿元、55,718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6.5%和58.9%[63] 各业务线平台情况 - 公司军工装备业务以子公司天伟电子为平台,拥有百余项核心和专利技术[41] - 公司5G射频器件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平台,在旋磁铁氧体材料与隔离器、环行器细分市场份额稳定[43] - 公司在射频芯片领域以子公司成都通量为平台,产品涵盖三大类,部分产品已形成批量交付或供货能力[46] - 公司子公司天和嘉膜业务包括多种封装树脂膜,产品在多方面具有竞争力[49] - 公司数字海洋业务以子公司天和海防为平台,涉及海洋环境探测等军民两用产品领域,承担多项国家海洋项目,取得各类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50余项[64] 公司业务战略规划 - 公司形成以全域空天地水人栅格化立体感知体系和军民两用大数据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天融工程(天融大数据)”战略规划[53] - 公司与北京正气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天和生命,推出“天融大数据”的“十分平安”系统解决方案[57] - 公司与新译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天译信息,布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情报分析系列关键技术,提供语言服务和多语种情报分析服务[59] - 公司围绕5G行业应用推动灯联网落地实践,拓展物联感知产品谱系;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61] - 公司推出针对国防动员、应急指挥的“基层武装智慧动员管理服务平台”,优化“应急飞行服务站”,推动“全域栅格化立体感知和军民两用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62] - 公司将坚持“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发展战略,推动军民两用5G通信技术融合创新发展[66] - 公司将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管理效能,保持核心业务地位,建立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力[67] 各业务线经营进展 - 军工装备业务子公司天伟电子《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合同完成升级产品研制,军贸某国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完成交付验收、二期合同已签署,某国军援项目军方订购计划批复已下达[68] - 5G射频业务受基站建设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各子公司通过产品和供应链优化降本提效,华扬通信取得NEC合格供方资质[70] - “天融工程”业务多点示范效应显著,商业模式优化,天和云脉向公安系统推介,多个业务方向取得新进展[73] - 军工装备业务多个重点研发项目取得突破,如机动式综合近程/末端防空系统完成应用场景分析报告等[74] - 通信电子业务华扬通信完成4G、5G环行器等成本优化方案设计,南京彼奥微带基片磁控溅射项目产品品种增至四种[74] - 成都通量上半年定型9款产品、新增需求17款,申请专利12项、授权3项,获“瞪羚企业”等资质[74] - 天融工程业务体系新增知识产权23项、软件著作权70项,天译语言大模型新增知识产权8项、软件著作权66项[74]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荣获全国工商联“四个最具”企业等称号,1项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获批、2个项目纳入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名录[75] - 公司荣获“2022年度最具社会责任企业”[155] 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 - 公司持续完善治理体系,梳理并补充修订相关治理制度,提升规范运作水平[76]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衍生品投资、委托贷款、出售重大资产和重大股权情况[111][114][115][116][117] 子公司经营数据 - 西安天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00,000元,总资产756,613,914.25元,净资产611,516,665.64元,营业收入27,011,291.18元,营业利润 - 8,949,495.69元,净利润 - 6,696,937.02元[118] - 西安天和海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0,000元,总资产25,218,943.62元,净资产6,587,613.92元,营业收入2,036,134.56元,营业利润 - 3,436,046.19元,净利润 - 3,448,691.79元[118] - 深圳市华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0,000元,总资产833,619,315.16元,净资产480,827,629.57元,营业收入127,310,352.91元,营业利润12,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