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方长龙(30135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301357北方长龙(301357)2023-04-27 00:00

利润分配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2年利润分配预案为以68,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88元(含税)[2] - 公司2022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39,984,000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6.46%[98] - 公司2022年度每10股派息5.88元,股本基数为68,000,000股[98] - 公司拟以总股份数68,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88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998.40万元[99] - 本次利润分配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转结至下一年度[99] - 利润分配预案尚需经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存在不确定性[101]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基于公司2022年度经营与财务状况,并结合2023年发展规划而做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102] - 公司进一步完善现金分红政策,细化利润分配条款,建立科学、持续的股东回报机制[195][196][197] 年度报告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会议[2]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详细描述了未来发展的展望,包括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2]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备查文件包括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年度报告原件及其他相关文件[4]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释义部分详细解释了公司及相关术语的定义[5]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50,222,638.95元,同比下降12.95%[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20,515.55元,同比下降26.32%[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234,296.97元,同比下降6.28%[9] - 公司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713,796,812.09元,同比增长23.5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92,993,684.35元,同比增长25.79%[9] - 基本每股收益为1.57元,同比下降26.29%[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2.71%,同比下降19.46%[9]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50,222,638.95元,同比下降12.95%[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2,050元,同比下降26.32%[42] - 军车人机环系统收入为221,839,807.08元,同比下降17.01%[42] - 军车配套装备收入为28,381,943.20元,同比增长41.01%[42] - 华北地区收入为127,920,685.46元,同比下降27.43%[42] - 华东地区收入为71,755,992.93元,同比增长11.42%[42]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158,509,694.72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3.35%[44]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1,875,404.06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40.29%[45] - 直接材料成本为48,287,975.20元,同比增长26.48%[44] - 直接人工成本为13,498,459.47元,同比增长18.05%[44]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2.88%,主要系与收入相关的售后服务费下降所致[47]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7.71%,主要系政策性房租减免及薪酬结构调整所致[47] -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25.60%,主要系银行借款利息费用增加所致[47]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0.33%,达到23,773,358.77元[47]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下降8.70%,至42人[4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1年的8.24%上升至2022年的9.50%[4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6.36%,主要系新基地项目集中建设阶段投入增加所致[4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58.36%,主要系新增长期借款用于新基地建设[49]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7.74%上升至13.09%,主要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50] -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从9.82%上升至28.39%,主要系新基地建设需要新增借款[51] - 公司2022年报告期投资额为105,673,884.2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23%[53] - 军民融合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累计实际投入235,258,994.17元,项目进度为46.89%,预计总投资396,000,000.00元[54] - 公司2022年金融资产中应收款项融资期末数为16,005,000.00元,较期初数27,439,632.74元下降41.67%[52] - 公司受限资产总额为275,737,003.52元,其中货币资金受限5,724,331.67元,应收票据受限4,390,306.00元,在建工程受限234,825,365.85元,无形资产受限30,797,000.00元[52] 军工行业与复合材料 - 公司主要产品为军用车辆复合材料,应用于军用车辆的非金属复合材料[6] - 军工行业具有较高行业准入要求,企业需通过保密资格、国军标质量认证体系认证等资质[15] - 军工行业供需均具有较高稳定性,军方需求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供应商更换难度较高[15] - 2021年全球军费支出达到2.11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2%[16] - 中国军费支出在2021年达到13,787.23亿元,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13.9%[16] - 2023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为15,537亿元,同比增长7.2%[16] - 2010年至2017年,中国国防费用复合增速为10.06%,其中装备费增速为13.44%[17] - 2015年起,装备费在中国国防费用中的占比超过40%,并持续增加[17] - 军民融合自2015年起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国防工业与国民经济深度融合[17] - 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强、各向异性、材料与结构一体化及多功能性等优势[17] - 复合材料通过复合效应克服单一材料性能缺陷,实现优异综合性能[17] - 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可分为金属复合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17] - 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可分为纤维增强材料和颗粒增强材料[17] - 2022年全球碳纤维总需求约13.50万吨,中国碳纤维需求量为7.44万吨[18] - 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合计约占整个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的90%,其中玻璃纤维约占84%,碳纤维约占6%[18] -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18] - 2022年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641万吨,同比增长9.8%[18] -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300万吨,同比下降3.2%[18] -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341万吨,同比增长24.5%[18] - 公司主要专注于非金属复合材料在军用车辆装备领域的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装甲战斗、装甲保障等轮式、履带车辆主战装备[19] - 公司年均参与超过千台/套军用装备的配套供应[20] - 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 - 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超过90%[23]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轮式和履带式装甲车辆,涵盖电子信息车辆、装甲战斗车辆和装甲保障车辆[23] - 复合材料弹药箱产品应用于装甲战斗车辆,具有轻量化和抗冲击性特点[24] - 军用车辆辅助装备包括复合材料油箱、发动机防雨罩、轮式车挡泥板和坦克隔热板等[25] - 复合材料炮塔外罩采用纯碳纤维材料,具有高弹性模量、比强度和比模量[25] - 装甲车驾驶员顶舱防弹门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防弹功能并可定制防弹等级[25] - 复合材料油箱采用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防渗漏、耐腐蚀和寿命长等优点[25] - 复合材料发动机防雨罩具有防雨、防尘和防踩踏功能[25] - 军用车辆通信装备包括复合材料天线罩和反射面,新一代耐冲击天线罩抗冲击强度为普通天线罩的3倍[25] - 公司核心盈利模式为通过技术创新参与军方科研项目,成为批产阶段配套供应商[27] - 公司采用订单驱动模式,主要物料应有不少于两家供方供货,确保物料和服务需求及时满足[28] - 公司采购物料包括原材料、工序外协、结构件及模具等,具体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环氧树脂等[28] - 公司生产所需的模具主要包括木模具、玻璃钢模具和金属模具,金属模具通常通过对外定制采购[28] - 公司供应商选择流程包括初选、考察与评价、确定合格供方,并通过样件制作和小批量采购验证[28] - 公司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评价,从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价格合理性、供货及时率和售后服务五个维度进行考核[29] - 公司采购流程包括询价、比质比价采购,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供方为订购单位[29] - 公司生产模式分为自行生产和外协生产,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29] - 公司自行生产主要服务于产品开发中的研发、试制、安装调试环节以及小批量、工艺难的订单[30] - 公司外协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成型、研配、喷漆,外协厂商按照公司提供的工艺文件及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加工[30] - 工序外协包括“包工包料”和“带料加工”两种模式,分别计入“原材料-外购半成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加工费”科目[30] - 公司严格执行外协生产质量管理制度,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道程序保障外协生产质量,报告期内未发生因外协加工质量导致的纠纷问题[31] - 公司选择外协合作方的核心标准是供应商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满足军品质量要求的外协生产能力,并重点考虑产品价格、地理位置和供方合作意向等因素[32] - 公司在外协生产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未发生技术泄密的情况[33] - 公司在外协厂商选择时充分考虑其信誉水平及保密机制的建立情况,优选具有良好保密机制的厂商[34] - 公司仅告知外协生产厂商外协加工所需完成的工序及其技术参数规格,严禁告知其他非加工参数和技术规格及其性能[34] - 公司委派质量代表对外协生产厂商进行监督,切实防范外协加工过程中的窃密行为[35] - 公司研发项目包括军方项目配套研发和自主研发两类,研发流程包括项目论证、立项、设计方案、工艺方案、试制、设计定型六大阶段[35]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军用车辆,采取直销模式进行销售,收入分为科研项目和批产项目[36] - 军方科研项目一般为定制化产品研发,公司产品在军工集团下属研究所或军品总装企业实施安装,按装备研制要求随整车进行各项实验与验证[36] - 公司作为军用装备制造的配套供应商之一,在整车的科研阶段即参与其中,提出系统的设计、工艺、生产、安装解决方案[37] - 公司产品已应用在67个陆军车型、1个火箭军车型、3个海军车型、14个外贸车型、1个警用车型,年均参与超过千台/套军用装备的配套供应[38] - 公司处于科研阶段的项目涉及车型超过30个,其中10余个项目已交付样车待军方需求批产[38] - 公司自2010年开始参与某重点坦克型号人机环系统内饰的研制,2015年陆续进入定型及批量生产阶段[38] - 公司已获取从事相关军品生产所必需的军工资质,具备较强的行业先发优势[38] - 公司产品在8×8、6×6、4×4等主流轮式以及履带装甲车市场拥有较多应用,可在主流车型的批产周期内持续获取订单[39] - 公司拥有丰富的参研型号储备,涉及车型超过30个,构成未来持续发展的保障[39] - 公司产品经过可靠性、电磁兼容性、高低温等严格试验,契合最终用户需求[39] - 公司已取得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轻量化技术、模块化集成车辆驾驶舱技术等关键技术与成果[39] - 公司受邀成为《军用车辆多功能内衬规范》国家军用标准的起草人,承担了多项核心任务[39] - 公司与中国兵器、中国电科下属的多家军工企业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40]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包括3名独立董事,确保科学决策[68]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有效监督公司财务和重大决策[70] - 公司治理状况与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无重大差异[71] - 公司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机器设备、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资产独立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72] - 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财务部门,配备了专门的财务人员,建立了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并在银行开设了独立账户[74] - 公司主要从事以非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为核心的军用车辆配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76]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拟申请银行授信暨接受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议案》[77]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的议案》[78]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跃持有50,218,000股股份,未发生增减变动[78]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相华持有224,400股股份,未发生增减变动[78] - 公司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孟海峰持有331,500股股份,未发生增减变动[78] - 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尊宇持有209,100股股份,未发生增减变动[79] - 公司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未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中兼职或领薪[73] - 2022年度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473.42万元[86] - 公司独立董事从公司领取独立董事津贴,非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按各自岗位薪酬制度领取薪酬[86]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定,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后实施[86] - 公司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近三年未受到证券监管机构处罚[85]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程艾琳女士自2015年12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84] - 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尊宇先生自2019年10月起担任公司工艺总工程师[81] - 公司独立董事赵彤先生自1997年8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务[85] - 公司独立董事郭澳先生自2015年1月起担任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85] - 公司独立董事吴韬先生自2003年11月起在中央财经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85] - 公司职工监事吴斌先生自2019年7月起担任公司生产经理[8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为473.42万元[87] -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跃税前报酬为99.03万元[87]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相华税前报酬为74.07万元[87]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孟海峰税前报酬为88.7万元[87] - 公司独立董事赵彤、郭澳、吴韬税前报酬均为10万元[87] - 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尊宇税前报酬为40.63万元[87] - 公司监事苏美丽税前报酬为20.32万元[87] - 公司职工监事吴斌税前报酬为21.5万元[87] - 公司副总经理程艾琳税前报酬为75.51万元[87] - 公司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的议案》[88] - 公司2022年度审计委员会严格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92][93] - 公司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分析与评价,有效防范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促进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105]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0.00%[106]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00%[106]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13]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13] - 公司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报告期内未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114]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治理机构和内控制度,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和收益权[114] - 公司严格把控原辅料采购环节,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准,得到客户和供应商的积极认可[115][116] - 公司重视员工权益,定期组织员工文化活动和健康体检,完善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117] 股东承诺与股票减持 - 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119][120] - 公司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股票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24] - 公司持股平台的有限合伙人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财产份额[128] - 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25%[128] - 公司股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数量不超过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股份的25%[133] - 公司股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数量不超过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股份的50%[140] - 减持价格不得低于发行价,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