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CO Technologies(ESE)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公司业务板块营收占比情况 - 2021、2020和2019年A&D 业务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约44%、48%和45%[18] - 2021、2020和2019年USG业务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约28%、26%和29%[19] - 2021、2020和2019年Test业务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约28%、26%和26%[22] - 2021、2020、2019年A&D 业务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约44%、48%、45%[18] - 2021、2020、2019年USG 业务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约28%、26%、29%[19] - 2021、2020、2019年Test 业务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约28%、26%、26%[22] 客户销售额占比情况 - 2021、2020和2019年公司国际客户销售额分别占总营收约28%、27%和26%[26] - 2021、2020和2019年公司对美国政府直接和间接销售额分别占总营收约26%、28%和21%[27] - 2021、2020、2019年公司国际客户销售额分别占总营收约28%、27%、26%[26] - 2021、2020、2019年公司对美国政府直接和间接销售额分别占总营收约26%、28%、21%[27] 公司收购与出售情况 - 2019年公司收购Globe Composite Solutions, LLC并出售前技术包装业务板块[16] - 2020年10月公司收购Advanced Technology Machining, Inc.和TECC Grinding, Inc.[16] - 2021年7月公司收购I.S.A Altanova Group S.r.l.及其附属公司[16] - 2021年8月公司收购Phenix Technologies Inc.的资产[16] - 2019年公司收购Globe Composite Solutions, LLC,出售原技术包装业务板块[16] - 2020年10月公司收购Advanced Technology Machining, Inc.和TECC Grinding, Inc. [16] - 2021年7月公司收购I.S.A Altanova Group S.r.l.及其附属公司,8月收购Phenix Technologies Inc.资产[16] 公司运营设施变动情况 - 2019年Doble出售总部设施,2020年整合总部运营,2021年关闭多伦多工厂[15] 公司财政年度与业务板块划分 - 公司财政年度截止于9月30日[13] - 公司业务分为A&D、USG、Test三个运营板块及企业活动板块[13] 公司总积压订单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积压订单为5.92亿美元,较2020年9月30日的5.112亿美元增加8080万美元(15.8%)[3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国内客户约占公司总确定订单的73%,国际客户约占27%[3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积压订单中约75%预计在2022年9月30日结束的财年完成[3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积压订单为5.92亿美元,较2020年9月30日的5.112亿美元增加8080万美元(15.8%)[3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积压订单中约73%来自国内客户,约27%来自国际客户;约75%预计在2022财年完成[32] 各部门积压订单情况 - 公司A&D部门积压订单在2021年9月30日和2020年9月30日分别为3.672亿美元和3.447亿美元;USG部门分别为9160万美元和5070万美元;Test部门分别为1.332亿美元和1.159亿美元[32] - A&D部门2021年9月30日和2020年9月30日的积压订单分别为3.672亿美元和3.447亿美元[32] - USG部门2021年9月30日和2020年9月30日的积压订单分别为9160万美元和5070万美元[32] - Test部门2021年9月30日和2020年9月30日的积压订单分别为1.332亿美元和1.159亿美元[32] 公司员工规模与分布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2822人,其中全职员工2700人,15%位于14个外国国家[4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2822人,其中全职员工2700人,15%位于14个外国国家[41] 公司员工构成情况 - 公司子公司员工流动率低于行业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临时工占比不到4%[43] - 公司员工中近一半来自不同背景[43] - 公司男性员工占比75%,女性员工占比24%,未知性别占比1%[45] - 公司少数族裔员工占比49%,白人员工占比43%,未知种族占比8%[45] - 公司Z世代员工占比5%,千禧一代占比26%,X世代占比32%,婴儿潮一代占比27%,沉默一代占比小于1%,未知世代占比9%[45] - 公司子公司员工流动率低于行业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临时工占比不到4%,近一半员工来自不同背景[43] - 员工中男性占比75%,女性占比24%,未知占比1%;少数族裔占比49%,白人占比43%,未知占比8%[45] - 按代际划分,Gen Z(1996 - 2015)占比5%,千禧一代(1977 - 1995)占比26%,Gen X(1965 - 1976)占比32%,婴儿潮一代(1946 - 1964)占比27%,沉默一代(1945及以前)占比小于1%,未知占比9%[45] 公司知识产权情况 - 公司各部门认为其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具有重大价值,各部门均有相关专利获取和申请情况[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