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23年5月8日在联交所上市[3][6] - 公司H股2023年5月8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416亿港元,预计2026年前悉數使用[55][58] - 公司全称为北京绿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19日在中国成立,H股于2023年5月8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2480[66][6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5339千元,较2022年同期6363千元减少16.1%[2][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开支280千元,较2022年同期2895千元减少90.3%[2][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16830千元,较2022年同期8643千元增加94.7%[2][4] - 2023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为0,较2022年同期551546千元减少100.0%[2][4] - 2023年上半年税前亏损79352千元,较2022年同期652080千元减少87.8%[2][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33157千元,较2022年同期55186千元减少39.9%[2][4] - 2023年上半年上市开支26459千元,较2022年同期12513千元增加111.5%[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115177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37466千元有所增加[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收入,2022年同期也无收入[11]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5339千元,2022年同期为6363千元[1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开支为280千元,2022年同期为2895千元[1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6830千元,2022年同期为8643千元[1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估计未使用税项亏损约为24212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512千元[15]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47410千元,2022年同期为79429千元[16]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7750千元,2022年同期为3887千元[1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79352千元,2022年同期为652080千元[16] - 报告期内使用权资产增加46622千元,2022年同期无增加[18] - 报告期内珠海商业生产设施在建工程增加42846千元,北京研发及商业生产设施在建工程增加77277千元[19] - 2023年6月30日递延政府补助即期为4000千元,非即期为30186千元,总计34186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9400千元、27371千元、36771千元[23]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转拨至损益的递延政府补助总计2585千元[24] - 2022年1月1日股份数目为90888千股,股本为90888千元;2023年6月30日股份数目为202450千股,股本为202450千元[25] - 2022年优先股重新分类使股本增加92481000元,股份溢价增加2034582000元;2023年首次公开发售使股本增加10386000元,股份溢价增加289797000元,扣除发行成本41255000元[26] - 2023年6月30日资本开支已订约但未拨备为2570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98千元[27] - 公司其他收入从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640万元减少16.1%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530万元[38] - 与研发活动有关的政府补助减少约360万元,银行结馀利息收入增加约160万元[38] - 公司其他开支从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290万元减少90.3%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0万元[40] - 2022年上半年产生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发行成本约250万元,2023年上半年无此成本[40]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860万元增加94.7%至2023年同期约1680万元[4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5.515亿元减少至2023年同期的零[42] - 行政开支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4460万元减少7.5%至2023年同期约4120万元[43] - 研发开支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5520万元减少39.9%至2023年同期约3320万元[44] - 融资成本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0万元增加12.5%至2023年同期约40万元[45] - 上市开支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250万元增加111.5%至2023年同期约2650万元[46] - 税前亏损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6.521亿元减少87.8%至2023年同期约7940万元[47] - 期内经调整亏损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8800万元减少39.9%至2023年同期约5290万元[50]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2年6月30日约6900万元增加约2.972亿元至2023年同期约3.662亿元[52]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12.4%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7.9%[52] 核心产品LZ901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5月公司核心产品LZ901在中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试验疫苗1级、2级和3级AE发生率分别约为23.74%、6.02%和1.00%,无4级AE及严重AE[3] - LZ901是全球首款四聚体分子结构的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临床前研究及I期临床试验表现良好[29] - 2023年5月LZ901在中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高剂量组抗体指标优于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1 - 3级AE发生率分别约为23.74%、6.02%、1.00%,三组AE发生率分别约为29.0%、23.0%、13.0%,无4级及严重AE[30] - 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启动LZ901的III期临床试验,2024年下半年提交BLA,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产品商业化[30] - 2023年2月在美国启动LZ901的I期临床试验,7月完成受试者入组,计划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I期,第二季度启动II期,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II期,第四季度开始III期,2027年第二季度完成III期[30] - LZ901于2023年Q3进入III期,2024年H2提交BLA,2025年Q4实现产品商业化[33] - 核心产品LZ901的临床开发、制造及商业化分配所得款项净额1.407亿港元,占比58.2% [56] - 为LZ901在中国及美国进行中及已计划的临床试验提供资金分配所得款项净额9700万港元,占比40.2% [56] - 核心产品为LZ901,即重组带状疱疹在研疫苗[66][67] 其他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计划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启动K3的III期临床试验,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2024年第四季度或2025年第一季度提交BLA,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商业化[31] - 公司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K193的I期临床试验,2024年第二季度启动II期临床试验,2027年第四季度完成II期临床试验[32] - 重组水痘疫苗于2024年Q2进入I期,重组狂犬病疫苗于2023年Q4提交Pre - IND申请[33] - K333和K1932预计于2024年H2提交Pre - IND申请[33] - K3为抗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类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在研产品[67] - K3的临床开发及制造分配所得款项净额5340万港元,占比22.1% [57] - 在2023年至2024年间为计划中的K3临床试验提供资金分配所得款项净额3880万港元,占比16.1% [57] 公司人员及组织架构信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生产团队有29人,品质管制团队有28人[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用了129名全职雇员[58] - 公司主席兼总经理孔先生兼任两职虽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董事会认为不影响权责平衡[60] - 横琴绿竹有限合伙于2021年1月14日在中国成立,为集团的雇员激励平台[66] - 香港绿竹于2021年12月2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为公司的直接全资附属公司[67] - 公告日期为2023年8月21日,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孔健先生、蒋先敏女士及张琰平女士等[68] 公司其他信息 - 2023年3月30日集团取得新银行借款1000万元,年利率2.35%,一年内到期,由股东孔健担保[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事项,也无重大资本开支、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具体计划[5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54] - 自上市日期起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的情况[62] - 报告期间为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67] - 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包括内资股和H股[66][67]
绿竹生物-B(02480)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