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收入为45.564亿元,较2021年的42.697亿元增加6.7%[3] - 2022年产品收入达41.391亿元,较2021年的4.0011亿元增长3.4%[3][5] - 2022年产品销售毛利率为78.9%,较2021年的88.7%下降9.8%[3] - 2022年研发开支为26.647亿元,较2021年的21.187亿元增加5.46亿元[3] - 2022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25.784亿元,占总收入的56.6%或产品收入的62.3%,2021年为25.448亿元,占总收入的59.6%或产品收入的63.6%[3]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2022年年内亏损为24.618亿元,较2021年的20.284亿元增加4.334亿元[4]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2022年年内亏损为21.793亿元,较2021年的27.288亿元下降20.1%[4] - 2022年公司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39亿元,同比增长3.4%[18] - 2022年全年产品销售费率62.6%,较2021年同期的65.5%有所下降,下半年销售费率56.9%,环比上半年的68.5%有积极管控成效[18] - 2022年公司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4556380千元,2021年为4269729千元,同比增长6.71%[46] - 2022年公司销售成本为930990千元,2021年为505337千元,同比增长84.23%[46] - 2022年公司毛利为3625390千元,2021年为3764392千元,同比下降3.69%[46]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170469千元,2021年为2641717千元,亏损同比收窄17.84%[46]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为2179270千元,2021年为2728755千元,亏损同比收窄20.13%[46] - 2022年公司医药产品销售收入为4139084千元,2021年为4001077千元,同比增长3.45%[47] - 2022年公司授权费收入为417055千元,2021年为268652千元,同比增长55.24%[47] - 2022年公司研发服务收入为241千元,2021年无此项收入[47] - 2022年其他收入从2021年的1.969亿元增加8280万元至2.797亿元[50] - 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收益7.743亿元,2021年为亏损7280万元,主要源于外汇汇率有利影响[51] - 2022年研发开支为28.712亿元,2021年为23.225亿元,主要因临床试验及员工成本增加[52] - 2022年行政及其他开支从2021年的8.06亿元增加至8.355亿元,因聘请新人员等因素[53] - 2022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25.908亿元,2021年为26.201亿元[54] - 2022年特许权使用款项及其他相关付款为4.508亿元,2021年为7.191亿元[55]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880万元,2021年为8700万元[56] - 2022年银行结余及现金等流动资产从2021年的90.219亿元增加至91.66亿元,因配售新股筹资[60] - 2022年流动比率为3.3,2021年为3.8;速动比率2022年为2.9,2021年为3.3[61] - 2022年未动用长期银行贷款融资约22.912亿元[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薪酬成本总额为26.496亿元,2021年同期为23.854亿元[67] - 2022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45.5638亿元,2021年为42.69729亿元[82] - 2022年年内亏损2.17927亿元,2021年为2.728755亿元[82]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1.46元,2021年为1.88元[8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60.82137亿元,2021年为46.92864亿元[8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115.06708亿元,2021年为115.50849亿元[8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34.99198亿元,2021年为30.50047亿元[8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107.29949亿元,2021年为103.30397亿元[83] - 2022年医药产品销售收入为41.39084亿元,2021年为40.01077亿元;2022年授权费收入为2030.4万元,2021年为886.3万元[90] - 2022年研发服务费用收入为24.1万元,2021年无此项收入;2022年授权费收入为3.96751亿元,2021年为2.59789亿元[92]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45.5638亿元,2021年为42.69729亿元[92] - 2022年中国地区收入为41.32539亿元,2021年为39.67517亿元;2022年美国地区收入为4.11034亿元,2021年为2.61639亿元[96] - 2022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为6万元,2021年亏损709万元;2022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430万元,2021年为12.5017亿元[97]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21.7927亿元,2021年为27.28755亿元[98] - 2022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为14.90123192亿股,2021年为14.55605751亿股[98] - 2022年即期所得税为3140万元,2021年为6074.7万元;2022年过往年度超额拨备为 - 4828.8万元,2021年无此项;2022年预扣税为5394.9万元,2021年为2629.1万元[99]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575,269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968,405千元[102]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67,942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95,050千元[102] - 2022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为57,68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0千元[102]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0 - 30天为170,865千元,2021年为132,269千元[102]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31 - 60天为58,614千元,2021年为49,865千元[102]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60天以上为96,143千元,2021年为12,916千元[102] 业务线产品获批情况 - 2022年公司商业化产品组合由六款产品扩充至八款产品[5] - 2022年3月,希冉择®获批用于二線治疗晚期或轉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處腺癌患者[5] - 2022年9月,希冉择®获批用于治疗甲胎蛋白≥400 ng/mL且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細胞癌患者[5] - NMPA批准达伯舒两项新增适应症,使其成为国内首个用于五大高发癌种一线治疗的创新型PD - 1抑制剂[6] - 2022年1月,香港卫生署批准达伯坦用于治疗特定胆管癌;3月,NMPA批准达攸同用于治疗两种常见妇科癌症;4月,NMPA批准达伯坦用于治疗特定成人胆管癌患者;6月,印尼药监局批准达攸同五项适应症,NMPA批准苏立信用于治疗克罗恩病[6] - 2022年报告期内及公告日期,公司商业化产品扩充至8款,含2款新产品希冉择®和睿妥®获批上市[17] - 达伯舒®新增两大适应症获批,成唯一获批一线治疗五大高发瘤种的PD - 1抑制剂[17] - 达伯坦®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获批治疗二线胆管癌,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晚期胆管癌靶向药[17] - 达攸同®在印度尼西亚获批上市,成首个在东南亚商业化和本地化生产的中国抗体药[17] - 2022年6月,NMPA批准达伯舒两项新适应症,2023年1月新增两项适应症纳入2022版NRDL[27] - 2022年3月,NMPA批准达攸同两项新增适应症,6月获印尼批准五项适应症,2023年1月七项适应症纳入新版NRDL[27][28] - 2023年1月,达伯华所有获批适应症均纳入新版NRDL,含两项新增适应症[28] - 2022年6月,NMPA批准苏立信两项新增适应症,2023年1月八项适应症获批纳入新版NRDL[28] - 2022年1月,香港卫生署批准达伯坦用于特定胆管癌治疗,4月NMPA批准其用于特定胆管癌成人患者[29][30] - 2022年3月,希冉择获NMPA批准联合紫杉醇治疗特定胃癌,9月获批准单药治疗特定HCC患者[31] - 2022年9月睿妥®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NSCLC、MTC和TC[32] 业务线产品受理情况 - 2022年6月,NMPA受理IBI - 306的NDA,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受理IBI - 326的NDA并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复发和/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6][7] - 2022年7月,NMPA受理耐立克的NDA并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一代和二代TKIs耐药和/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7] - 2023年1月,NMPA受理IBI - 376的NDA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13] - 2022年6月NMPA受理IBI - 326用于治疗r/r MM的NDA并纳入优先审评,有望成国内首个获批的BCMA CAR - T细胞疗法产品[32] - 2023年1月NMPA受理IBI - 376用于治疗r/r FL的NDA并纳入优先审评[33] - 2022年6月NMPA受理IBI - 306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的NDA,有望成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重组全人源抗PCSK9单克隆抗体[36] 业务线产品临床研究进展 - IBI - 362用于治疗肥胖的3期临床研究于2022年11月启动,用于治疗T2DM的3期研究于2023年1月启动[8] - IBI - 351治疗晚期NSCLC的关键临床研究于2022年启动;IBI - 344的关键临床研究于2022年启动;IBI - 126正在开展2L NSCLC的全球3期研究[8] - 2022年ASCO年会上发布IBI - 110联合信迪利单抗和化疗治疗1L sqNSCLC及1L GC的数据,展现良好安全性和初步疗效信号;ESMO - IO年会上发布IBI - 110用于治疗1L sqNSCLC的1b期临床研究最新数据[8] - 2022年ESMO - IO大会上发布IBI - 939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1L NSCLC(PD - L1 TPS≥50.0%)的1期临床研究数据,有良好安全性及初步积极疗效[9] - 2022年6月,IBI - 362(最高至6.0mg剂量组)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的2期临床研究达主要终点;7月,在T2DM受试者中的2期临床研究达主要终点[10] - 2022年8月,IBI - 112在中国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2期研究达主要终点,其3期临床研究于2023年2月启动[10] - 2023年1月,IBI - 362多项3期临床研究有进展,如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患者3期临床研究完成受试者招募及入组等[13][14] - 两款血液瘤候选产品NDA递交获受理,两款肺癌靶向小分子药物计划于2023年底递交NDA[20] - 托莱西单抗注射液NDA递交已获受理,IBI - 362的3期注册临床研究已启动,IBI - 128将于2023年底启动3期临床研究,IBI - 311计划于2023年启动3期注册临床研究[20] - IBI - 112的3期注册临床研究于2023年初开启,IBI - 353海外2b期临床研究达积极顶线结果,2023年推进IBI - 355、IBI - 356等进入临床阶段[21] - IBI - 302处于2期临床研究,IBI324及IBI - 333进入1期临床研究[21] - 2022年6月,佩米替尼片治疗mCCA的关键性2期研究最新数据在2022年ASCO年会上发布[30] - 2022年6月,奥雷巴替尼片治疗TKI耐药的SDH - 缺乏胃肠道间质瘤的1b/2期研究数据在2022年ASCO年会上发表,7月NMPA接受其一项NDA并纳入优先审评,2023年1月
信达生物(01801)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