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6年8月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5年6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从事生物医药产品业务[13] - 公司仅一个经营分部,即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市场推广及销售[18] - 公司客户群多元化,无重大客户交易收入占报告期内总收入10%或以上[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加6.893亿元或22.3%,至37.838亿元[2] - 毛利较2022年同期增加6.364亿元或24.8%,至32.016亿元,毛利率从82.9%增至84.6%[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较2022年同期增加1370万元或1.4%,至9.806亿元,正常化纯利增加1.993亿元或20.1%,至11.915亿元[2] - EBITDA较2022年同期增加3750万元或2.9%,至13.305亿元,正常化EBITDA增加2.284亿元或17.7%,至15.181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37.83833亿元,2022年同期为30.9446亿元[5]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32.01554亿元,2022年同期为25.65175亿元[5]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80577亿元,2022年同期为9.66893亿元[5]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9.1860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2.58433亿元[1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02.5131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7.50529亿元[10]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59.64423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3.63581亿元[1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12,925,805增至13,520,757,权益总额从15,363,581增至15,964,423[12] - 2023年客户合同收入总额为3783833千元,2022年为3094460千元[21]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63253千元,2022年为84100千元;收益为 - 170454千元,2022年为264892千元[2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的已售存货成本为493292千元,2022年为478201千元;已提供服务成本为88987千元,2022年为51084千元[23] - 2023年融资成本为88878千元,2022年为36516千元[25] - 2023年上半年即期税项为224224千元,2022年为189842千元;递延税项为 - 16623千元,2022年为 - 25870千元;期内税项开支总额为207601千元,2022年为163972千元[28] - 2023年拟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涉及金额224883千元,2022年派付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20港仙,涉及金额417140千元[29]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980577000元,2022年为966893000元[30] - 2023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438919579股,2022年为2448991145股[30]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980,577千元,2022年为966,893千元[31]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4,294,79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13,675千元[3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1,314,848千元和78,947千元,2022年分别为1,284,667千元和92,560千元[37]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71,52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51,746千元[3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273,87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9,521千元[42]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4,937,48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78,742千元[43] - 2023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报告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883,352[33] - 2023年6月30日正在申请账面价值约11,112,000元楼宇的业权证,2022年12月31日为13,076,000元[35] - 2023年6月30日若干在建工程、永久业权土地及楼宇账面价值分别约为1,135,347,000元、2,754,000元和93,055,000元已作抵押,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071,168,000元、2,595,000元和91,668,000元[36]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款总计3725665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315007千元人民币,其中人民币、美元、港元、欧元借款分别为630933千元、889420千元、892994千元、1312318千元(2022年分别为546260千元、857756千元、859031千元、51960千元)[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借款固定年利率为2.30%至6.54%,2022年12月31日为1.48%至6.27%[44] - 2023年6月30日,根据有追索权保理协议转让的贸易应收款项为333333000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5556000元人民币[45] - 2023年6月26日,公司发行总额为1200000000元人民币的无抵押非上市债券,按固定年利率4.20%计息,2025年6月26日到期[46]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2438920412股,2022年12月31日为2438870412股,股本均为149千元人民币[47]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37.8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6.89亿元或约22.3%[80] - 报告期内销售成本增至约5.82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约15.4%[82] - 报告期内毛利增至约32.0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6.36亿元或约24.8%,毛利率由82.9%增至84.6%[83]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及收益减至约 - 0.72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3.56亿元或约102.1%[84] - 报告期销售及分销开支约13.74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245亿元或19.5%,占收入百分比降至36.3%[85] - 报告期行政开支约2.14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163亿元或8.2%,占收入比率降至5.7%[86] - 报告期研发成本约3.06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123亿元或4.2%,占收入降至8.1%[87] - 报告期其他开支及亏损约0.51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亿元或95.1%[88] - 报告期融资成本约0.88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524亿元或143.6%,不计非现金利息开支增加729.1%[89] - 报告期所得税开支约2.07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436亿元或26.6%,实际税率升至17.4%[90] - 报告期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9.80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137亿元或1.4%,正常化纯利增加20.1%[91] - 报告期EBITDA约13.30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375亿元或2.9%,正常化EBITDA增加17.7%[91] - 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11.84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569亿元或15.3%[93]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37.257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4.107亿元,杠杆比率增至30.9%[95][96] - 报告期集团出口约为人民币2880万元,占集团收入约0.8%[9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外币银行存款包括约59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82亿元)、约122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130万元)、约91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180万元)[9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指定按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股权投资约人民币5.675亿元、多家独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约人民币46.018亿元、无抵押定期存款约人民币5.566亿元[99] - 集团估计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介于人民币12亿元至13亿元[10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共5311名,2022年12月31日为5213名;报告期员工成本约人民币6.044亿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5.964亿元[102]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入为3,684,591千元,其他地区为99,242千元,2022年分别为3,019,862千元和74,598千元[1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国内地为10,115,195千元,其他地区为1,936,098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9,218,841千元和2,180,669千元[1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客户合同收入中销售生物药品为3,688,923千元,合同开发与生产运营业务为94,910千元,2022年分别为3,039,146千元和55,314千元[20] - 2023年上半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销售额份额为64.6%[5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两种rhEPO产品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总份额为42.9%[51] - 2023年上半年,蔓迪在中国内地米诺地尔酊市场销售额份额为70.3%[51] - 2023年上半年,益赛普在中国内地TNFα市场份额为23.7%[51] - 特比澳于2023年上半年以销量计占据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国内地市场份额的33.1%,以销售额计市场份额为64.6%,其在CIT和ITP适应症在中国内地的渗透率约25%至35%[56] - 益比奥连同赛博尔占据中国内地rhEPO市场10,000 IU剂量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已获24个国家批准[57][58] - 益赛普于2023年上半年占中国内地TNFα抑制剂市场份额为23.7%,已获16个国家批准[59] - 2023年上半年赛普汀在中国内地销售渠道扩展至超1300家医院,人均治疗持续时间增加[60] - 2023年上半年蔓迪占中国内地70.3%的市场份额,销售额同比增长35.3%[62] - 报告期内蔓迪电商收入同比增长约64%[62] - 截至2023年7月末,Winlevi®在美国市场处方量超67万张,超1.5万名医生开具该药品处方[68] - 报告期内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20.1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4.44亿元或约28.2%,占收入总额约53.4%[80] - 报告期内益比奥及赛博尔销售额减少至约4.63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0.70亿元或约13.1%,占收入总额约12.2%[80] - 报告期内脱发领域销售额增至约5.0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33亿元或约35.6%,占收入总额约13.4%[80] - 报告期内益赛普销售额(国内外)增至约3.04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约25.0%[80] - 报告期内CDMO业务收入增至约0.9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0.40亿元或约71.6%[81] - 报告期内其他销售额增至约4.1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0.78亿元或约23.2%[81] 产品医保及临床试验进展 - 特比澳自2017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2023年1月通过医保谈判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56] - 益比奥自2000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治疗肾性贫血,2019年增加用于治疗非骨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贫血,2018年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7] - 益赛普自2017年
三生制药(01530)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