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人民币33.7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25.2%[2] - 创新药收入约人民币24.13亿元,占总收入的71.4%,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36.6%[2] - 神经系统领域收入约人民币10.55亿元,占总收入的31.2%,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1.5%;肿瘤领域收入约人民币7.83亿元,占总收入的23.2%,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34.8%;自身免疫领域收入约人民币6.59亿元,占总收入的19.5%,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30.0%;其他领域收入约人民币8.82亿元,占总收入的26.1%,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63.0%[2] - 研发费用约人民币7.7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19.1%,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率约23.0%(2022年同期约24.1%)[3]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利润约人民币22.7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幅明显;每股基本盈利约人民币0.87元,较2022年同期增幅明显[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25.2%,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至71.4%,达24.1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36.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创新药收入约24.13亿元,占总收入的71.4%,集团收入约33.7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25.2%[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归属权益股东利润约22.75亿元,较2022年同期0.64亿元增幅明显[5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组合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约11.49亿元收益,2022年同期为约3.31亿元亏损[54] - 2023年上半年处置附属公司,公司录得约7.89亿元一次性税前收益[5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4.46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6.58亿元[5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余额约9.10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2.92亿元[5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28.7%,2022年12月31日约为33.7%[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3.7932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6.9965亿元增长25.17%[75] - 同期毛利为25.61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1.42279亿元增长19.56%[75] - 经营利润为23.1200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111.1万元大幅增长5523.71%[75] - 税前利润为23.2518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252.3万元增长4327.06%[76] - 期内利润为22.7383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6192.1万元增长3572.14%[76] - 基本每股盈利为0.87元,较2022年同期的0.02元增长4250%[76]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3.4021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858万元增长2542.03%[77]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142785千元,无形资产为544224千元,商誉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至142474千元[79] - 2023年6月30日存货为673442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2373千元有所增加[8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2387761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37443千元略有增长[80]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46295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57600千元增加[8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银行贷款及租赁负债分别为459553千元和78125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变化[81] - 2023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338423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90056千元增加[81] - 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中非流动负债为1131115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74562千元增加[81] - 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905324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142823千元增加[81] - 2023年6月30日股本为309460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81131千元略有增加[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药品销售为3060125千元,推广服务收入为319204千元,总计3379329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436754千元、262896千元和2699650千元[8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76446千元,2022年同期为87131千元,其中政府补助为59844千元,租金收入为4517千元等[8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1953152千元,2022年同期为 - 338979千元,主要因出售附属公司权益等[90] - 2023年2 - 5月,公司出售博创园50%股权和先声(上海)全部股权,净收益分别为197222000元和592269000元[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收入净额为 - 12781千元,2022年同期为 - 11746千元[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自有物业等折旧支出为109129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6048千元,无形资产摊销为5428千元等[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税项中国企业所得税为47779千元,国外企业所得税为1928千元[94][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总额为51346千元,2022年同期为 - 9398千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普通股权益股东应占利润为22.75亿元,2022年同期为6378.4万元;每股基本盈利按26.19亿股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按26.30亿股计算[97][9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9.95亿元,应收票据为4.16亿元,共计24.1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62亿元有所增加;应收票据质押金额为1.69亿元,2022年为1.15亿元[99] - 预付款项、押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方面,2023年6月30日流动结余为3.34亿元,非流动结余为6251.3万元;2022年12月31日流动结余为1.66亿元,非流动结余为9747万元[102]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银行现金为24.4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58亿元;中国大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49亿元,2022年为14.96亿元[103] - 已抵押存款及受限制存款方面,2023年6月30日用作开立履约保函的已抵押存款为1812.6万元,2022年为56万元;受限制存款为1910.6万元,2022年为1937.8万元[104] - 2023年6月30日,定期存款即期部分为1094.3万元,2022年为9.64亿元;非即期部分2022年为1075.2万元[104] - 2023年6月30日,短期银行贷款为4.50亿元,长期银行贷款的即期部分为971.9万元,1年后但于2年内到期的为4.50亿元;2022年12月31日短期银行贷款为11.84亿元,长期银行贷款的即期部分为1.08亿元[10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3.02亿元,应付票据为1.55亿元,共计4.5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4亿元有所增加[107]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方面,2023年6月30日总计为14.6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68亿元;其中应付股息2023年为4.19亿元,2022年无此项[109]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预计分别于1年内收回和结算或按要求偿还[99][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及批准的过往财政年度股息为426,24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97,036千元人民币[111] - 2023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项下未归属股份应占的股息为7,029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5,740千元人民币[111] - 2023年扣除未归属股份应占股息后为419,21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91,296千元人民币[111] - 2023年每股股份股息为0.16元人民币,2022年为0.15元人民币[111]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中期期间支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中期股息[111] 产品市场覆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14种产品进入100多个政府机构或权威专业学会发布的指南和路径,超过40个产品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营销事业部及其他营销支持部门共有人员约4,700名,产品覆盖全国超2,800家三级医院,约17,000家其他医院及医疗机构,以及超200家大型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连锁药店[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先必新®注射液覆盖患者约56万人,覆盖超4200家医疗机构,在卒中注射液市场份额约占22%[9] - 截至公告日期,先诺欣®已覆盖全国32个省,306个市及超2500家医院[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先必新®注射液覆盖患者约56万人,覆盖超4200家医疗机构,在卒中注射液市场份额约占22%[18] 生产基地情况 - 公司已投入使用的五个药品生产基地,均符合中国GMP要求,部分生产线已通过了欧盟GMP认证或美国FDA检查[5] - 2023年6月7日,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通过欧盟GMP复认证并获证书[11] - 2023年6月30日,江苏先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原料药基地)竣工,将于2023年下半年全面投入使用[11] 人才计划 - 公司提出并实施“先声X计划”,旨在吸引来自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领军人才,探索和创造前所未有的治疗手段[5]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扩充至六款,新增一款先必新®舌下片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8]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拥有创新药研发管线超60项,新增NDA三项,PCC分子三项,新分子IND获批三项,达成FPI/FIH五项,LPI六项,临床项目入组受试者超640例[9] - 2023年7月20日,失眠症药物达利雷生获NMPA批准开展I + III期临床试验[10] - 科赛拉®地产化、常规批准及新适应症开发推进顺利,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8] - 公司创新药研发管线超60项,正就19种创新药开展临床研究,其中已上市产品5种,处于NDA/关键临床阶段候选药物3种,I/II期阶段候选药物11种,临床前候选药物约40种[14] - 2023年7月20日,与Idorsia合作的失眠症药物盐酸达利雷生片获NMPA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3] - 2023年7月27日,自主研发的IL - 2突变Fc融合蛋白SIM0278注射液获NMPA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3] - 2023年8月14日,科赛拉®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13] - 2023年8月18日,与泰州迈博太科药业有限公司就CMAB009订立合作协议,获其中国内地独家商业权益[13] - 2023年4月27日,先必新®脑出血新适应症获NMPA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7月3日II期临床试验于中山一院达成FPI[17] - 2023年5月19日,先必新®上市后TASTE II研究完成末例受试者随访,入组超1300例患者[17] - 2023年7月4日,先必新®上市后真实世界研究EXPAND研究完成4750例受试者入组[18] - 2023年6月ASCO年会发布恩度®与免疫治疗联合的两项研究,为晚期NSCLC一、二线治疗提供新选择[19] - 2023年4月恩维达®继续纳入CSCO六项重要指南,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等诊疗指南[21] - 2023年5月10日II期临床试验表明,科赛拉®使TNBC患者ADC相关多种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50%以上[23] - 2023年7月4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目录新增恩度®,适应症为NSCLC[20] - 2023年7月18日中华医学会发布指南,推荐恩度®用于非鳞状细胞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治疗[2
先声药业(02096)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