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鸿基公司(00086) - 2023 - 中期业绩
00086新鸿基公司(00086)2023-08-16 21:2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20.14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0.746亿港元有所下降[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365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5510万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本期亏损为1.30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007亿港元有所收窄[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14.7港仙,2022年同期分别为20.5港仙和20.4港仙[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费用为1.76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936亿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全面费用总额为3.07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943亿港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06.1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2.588亿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为207.54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6.559亿港元略有增加[5] - 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12.40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171亿港元有所增加[5]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及设备为4.1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712亿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80912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84990万港元增加18.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26634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80600万港元减少8.2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332754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06480万港元减少7.7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16742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35810万港元减少3.0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249717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55610万港元减少2.2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83037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50870万港元减少21%[6]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96.83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05.61亿港元下降4.3%[33][3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盈利为3.65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5.51亿港元[33][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28.75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40.12亿港元减少28.3%[3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4.7港仙,较2022年上半年的20.5港仙减少28.3%[33] - 2023年6月30日每股账面价值为11港元,较2022年底的11.4港元减少3.5%,较2022年6月30日的12.1港元减少9.1%[33][35] - 2023年上半年营运成本减少8.0%至6.865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7.459亿港元[35] - 2023年当期税项为9900万港元,2022年为12450万港元;递延税项2023年为6830万港元,2022年为2110万港元[22] - 2023年已确认分派的股息为27540万港元,2022年为35520万港元;中期报告日后宣布派发中期股息2023年为23600万港元,2022年为23670万港元[23] - 2023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亏损为28750万港元,2022年为40120万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216.74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3.1%;现金总额66.766亿港元,增长13.5%;借款总额147.493亿港元,减少5.8%;债务净额80.727亿港元,减少17.3%[78] - 资本净负债比率于2023年6月30日降至37.2%;利息偿付率从2022年的0.02增至1.07,增长5250%[78] - 资产回报率于2023年6月30日变动至 - 0.6%(2022年12月31日: - 2.6%);股本回报率变动至 - 2.6%(2022年12月31日: - 6.5%)[78][80] - 2023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中46.4%需于一年内偿还(2022年12月31日:35.8%);银行及其他借款占债务总额的57.5%(2022年12月31日:57.4%)[79] - 每股账面价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11.4港元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11.0港元,减少3.5%;每股股息从26港仙降至12港仙[78] 会计政策应用情况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首次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9] - 应用HKAS第12号之修正与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及负债相关的递延税项,对公司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 - 公司已提早应用HKAS第12号对与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及负债按整体处理及按净额基准评估的规定,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2] - 因公司实体于支柱二法例未颁布或实质未颁布的司法权区开展业务,本中期期间未应用暂时性例外[13] 各业务线收入及损益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项收入总计20.141亿港元,来自外部顾客的分项收入为19.683亿港元,除税前溢利为3650万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项收入总计21.15亿港元,来自外部顾客的分项收入为20.561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5510万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分项收入为16.286亿港元,分项损益为5.538亿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分项收入为17.591亿港元,分项损益为6.454亿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来自外部顾客的收入为16.824亿港元,中国内地为2.859亿港元[17] - 2022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来自外部顾客的收入为16.147亿港元,中国内地为4.414亿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服务及佣金收益为2010万港元,上市投资股息为3080万港元[18] - 2022年上半年服务及佣金收益为1030万港元,上市投资股息为2290万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回購票據的收益为2120万港元,转让收入分成权利的收益为1570万港元[19] - 2022年上半年出售投资的收益为100万港元,综合架构实体其他股东应占净资产变动为290万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628.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7.4%[3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成本为532.9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8.4%[38]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238.2百万港元,同比增加80.6%[38] - 2023年上半年减值亏损净额为293.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6.0%[3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贡献为553.8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4.2%[38][39] - 2023年上半年按揭贷款收入14620万港元,同比增加1.0%,贷款回报10.1%,经营成本3050万港元,同比减少14.3%[46][47] - 2023年上半年私募融资贷款结余净额降至20200万港元,收入1620万港元,同比下降68.8%[48] - 2023年上半年私募融资减值亏损净额2560万港元,同比增长20.8%,融资成本1250万港元,同比下降30.9%[48] - 2023年上半年私募融资除税前贡献亏损387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盈利500万港元[48] - 2023年上半年收入1.6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2亿港元下降68.8%[49] - 2023年上半年贷款回报率为3.2%,低于2022年同期的7.9%[49] - 2023年上半年贷款结余总额为20.2亿港元和100.24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1.2亿港元和114.45亿港元分别下降51.0%和12.4%[49] - 2023年上半年投资管理部门除税前亏损8.329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9.358亿港元减少11.0%[51][52] - 另类投资及房地产未兑现亏损从2022年同期的10.208亿港元大幅缩减至9950万港元,降幅为90.3%[51][52] - 2023年上半年投资管理整体回报率为 - 2.3%,公开市场及另类投资回报率分别为 - 7.4%及 - 2.5%,房地产回报率为6.7%[52] - 2023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期末价值为23.511亿港元,收益为 - 1.67亿港元,回报率为 - 7.4%[54][56] - 2023年上半年另类投资期末价值为115.898亿港元,收益为 - 3.11亿港元,回报率为 - 2.5%[54] -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期末价值为23.133亿港元,收益为1.012亿港元,回报率为6.7%[54] - 2023年上半年企业持股录得亏损8.1%[58] - 2023年6月30日另类投资组合期末价值为115.898亿港元,收益为-3.11亿港元,六个月回报率为-2.5%,其中私募股权期末价值90.429亿港元,收益为-1.436亿港元,回报率为-1.5%;对冲基金期末价值25.469亿港元,收益为-1.674亿港元,回报率为-5.7%[61] - 私募股权持仓按地区划分,大中华占32.9%,美国及加拿大占30.0%;按行业划分,科技、媒体及电信占39.3%,多元产业占17.1%[63] - 外部对冲基金持仓按策略划分,套利占52.2%,母基金占63.6%[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房地产投资组合估值为23.13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413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21.723亿港元,期内收益6.7%[67] - 2023年上半年基金管理业务期末资产管理规模为8.65亿美元,较2022年底下降11.3%[68] - 2023年上半年费用收益1.38亿港元,同比增长4.5%;总收益2.97亿港元,同比增长125.0%;经营费用1.25亿港元,同比减少39.3%[74] 贷款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亏损净额为4175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2510万港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为106.3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0.259亿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揭贷款为26.69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639亿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有期贷款为2.68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75亿港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按金及其他应收账为2.10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25亿港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8.678亿港元应收按揭贷款用于抵押证券化融资交易,2022年为10.25亿港元[27] - 2023年6月30日期末贷款结余净额为10635.0百万港元,同比减少9.4%[38] - 2023年6月30日期末贷款结余总额为11176.4百万港元,同比减少9.3%[38] - 2023年上半年撇账额年化后占平均贷款结余总额的6.2%,2022年上半年为5.6%[40] - 2023年6月30日逾期贷款总计867.8百万港元,占贷款结余净额的8.2%[42] - 202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为5726.8百万港元,新增贷款数目为98082笔[4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分行数目为16家,贷款结余总额209660万港元,新增贷款113650万港元,新增贷款数目10182笔[45]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贷款总回报22.9%,撇账率9.9%,减值亏损净额率4.5%,减值拨备率4.6%[45] - 2023年6月30日按揭贷款结余总额270570万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减少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