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35.1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0.61亿元增长15.0%[1] - 同期毛利20.3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7.03亿元增长19.6%[1] - 期内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15.85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25亿元增长202.1%[1] - 经调整净利润8.0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6.58亿元增长22.0%[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7.9%,2022年同期为55.6%;净利率为45.0%,2022年同期为17.1%[2] - 公司收入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061.0百万元增加15.0%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519.0百万元[34] - 销售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13.579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4.818亿元,增幅9.1%[46] - 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17.03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20.371亿元,增幅19.6%;毛利率从55.6%升至57.9%[47] - 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82.1百万元增加18.7%至2023年同期的809.3百万元,其中雇员薪酬由287.8百万元增至381.5百万元,同比增长32.5%[55]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67.3百万元增加40.7%至2023年同期的235.5百万元,主要因雇员薪酬增加22.6百万元和上市开支增加19.4百万元[57] - 公司其他收益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9.3万元增加63.8%至2023年同期的47.9百万元[59] - 公司财务费用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1.0百万元减少87.9%至2023年同期的2.5百万元,因偿还短期借款致利息开支减少[61] - 公司所得税开支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14.8百万元增加22.7%至2023年同期的263.7百万元[62] - 公司期内利润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24.7百万元增加202.1%至2023年同期的1,584.9百万元[63] -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57.6百万元增加22.0%至2023年同期的802.5百万元,经调整净利率由21.5%升至22.8%[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216.0百万元,已作非现金及非经营项目调整[6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毛利分别为2,037,148千元和1,703,043千元,毛利率分别为57.9%和55.6%[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及现金约为60.90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834亿元大幅增加[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借款约为3660万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资本开支约为5.645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6.992亿元有所减少[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11044名全职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976名有所增加[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员工成本约为5.765亿元[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5.1895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0.60981亿元增长14.96%;期内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15.8489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24674亿元增长202.07%[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42.3528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8.12989亿元有所增加;流动资产为119.6983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2.459亿元大幅增加[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41.7704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5.71985亿元有所减少;非流动负债为4475.4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3.02118亿元大幅减少[83][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额为119.8332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 38.15214亿元实现由负转正;总权益为119.8332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 38.15214亿元实现由负转正[84]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59元,较2022年的0.23元增长156.52%;摊薄每股盈利为0.26元,2022年为0.23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35.19亿元,2022年同期为30.61亿元,同比增长14.96%[96] - 2023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利润为1.85亿元,2022年同期为0.74亿元,同比增长150%[102]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5.76亿元,2022年同期为4.44亿元,同比增长29.67%[103]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为2.64亿元,2022年同期为2.15亿元,同比增长22.39%[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利润15.84899亿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6.67957亿股计算;2022年同期按应占利润5.24674亿元及加权平均数23.2986亿股计算[107][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盈利按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利润7.69984亿元及普通股(摊薄)加权平均数29.56849亿股计算;2022年同期无具摊薄作用的股份[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使用权资产增加1.21172亿元,2022年同期为1.28965亿元[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使用权资产除外)成本为4.12744亿元,2022年同期为6.04326亿元;出售项目账面净值为5万元,2022年同期为137.3万元,导致出售亏损5万元,2022年同期为58.7万元[111] - 2023年6月30日存货为55.2530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3851亿元[112]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2.0281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9782亿元[113]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0.9087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83382亿元[114]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7.682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4553亿元[115]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珍酒贡献公司约65.5%的收入,按2022年收入计,是中国第五大酱香型白酒品牌[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李渡贡献公司约13.9%的收入,按2022年收入计,是中国第五大兼香型白酒品牌[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湘窖贡献公司约12.6%的收入[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开口笑贡献公司约6.3%的收入[13] - 珍酒收入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007.3百万元增加14.9%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305.9百万元[35][36] - 李渡收入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19.1百万元增加16.7%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89.2百万元[35][37] - 湘窖收入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76.7百万元增加17.3%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42.0百万元[35][38] - 开口笑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2.076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2.21亿元,增幅6.5%[39] - 2023年上半年高端、次高端、中端及以下白酒收入分别为9.25953亿元、12.67692亿元、13.25312亿元,占比26.3%、36.0%、37.7%;2022年同期分别为7.01557亿元、12.71415亿元、10.88009亿元,占比22.9%、41.5%、35.5%[40] - 高端白酒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7.016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9.26亿元,增幅32.0%[41] - 次高端白酒2023年上半年收入12.677亿元,与2022年同期大致相若[42] - 中端及以下白酒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10.88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3.253亿元,增幅21.8%[43] - 2023年上半年经销商、直销收入分别为30.92934亿元、4.26023亿元,占比87.9%、12.1%;2022年同期分别为27.57464亿元、3.03517亿元,占比90.1%、9.9%。经销商收入增幅12.2%,直销收入增幅40.4%[44] - 2023年上半年珍酒收入23.06亿元,2022年同期为20.07亿元,同比增长14.91%[96] - 2023年上半年李渡收入4.89亿元,2022年同期为4.19亿元,同比增长16.73%[96] - 2023年上半年湘窖收入4.42亿元,2022年同期为3.77亿元,同比增长17.34%[96] - 2023年上半年开口笑收入2.21亿元,2022年同期为2.08亿元,同比增长6.47%[96]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品牌收入0.61亿元,2022年同期为0.50亿元,同比增长20.79%[96] 各业务线毛利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珍酒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11.047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3.371亿元,增幅21.0%;毛利率从55.0%升至58.0%[49] - 李渡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2.894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3.364亿元,增幅16.2%;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68.8%,与2022年同期大致相符[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高端、次高端、中端及以下产品毛利分别为651,299千元、827,549千元、558,300千元,毛利率分别为70.3%、65.3%、42.1%;2022年同期毛利分别为458,654千元、817,470千元、426,919千元,毛利率分别为65.4%、64.3%、39.2%[53] 公司业务发展相关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高端及次高端价格范围内推出三款新的光瓶酒,成为光瓶酒产品系列标志性产品[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三款新的高端及次高端光瓶白酒新品,预计下半年光瓶白酒产品系列继续贡献收入增长[2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取得约96,775平方米土地的土地证用于扩建珍酒茅台镇双龙生产设施,下半年该设施扩建预计使酱香基酒年产能增加2,400吨[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完成李渡郑家山新生产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营,设计产能为每年5,000吨基酒[28] - 公司扩张现有生产设施湘窖(江北),基酒设计产能每年增加4,400吨[28] 公司行业地位相关 - 按2022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第四大民营白酒公司[3] - 2022年底按基酒年产能计,珍酒在中国及贵州所有酱香型白酒品牌中分别排名第四及第三[18] 公司团队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产品开发团队由210名雇员组成[15] - 技术委员会由28名知名白酒专家组成,其中9名为国家级白酒鉴定师、9名持有高级酿酒证书、10名持有高级工程师资格[16] 公司渠道相关 - 2023年6月30日经销合作伙伴有2811家,2022年12月31日为2678家[22] - 2023年6月30日体验店有1071家,2022年12月31日为1074家[22] - 2023年6月30日零售商有3016家,2022年12月31日为286
珍酒李渡(06979)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