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子生物(02367) - 2023 - 中期业绩
02367巨子生物(02367)2023-08-28 18:1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6.0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9.85亿元增长63.0%[2] - 同期毛利为13.5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38亿元增长61.2%[2] - 税前利润为7.7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13亿元增长51.2%[2] - 净利润为6.6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37亿元增长52.3%[2] - 报告期内经调整净利润为6.7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63亿元增长46.1%[2] - 每股基本盈利为0.67元,较2022年同期的0.45元增长48.9%[2] - 每股摊薄盈利为0.66元,较2022年同期的0.41元增长60.0%[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6.06亿元,同比增长63.0%;期内利润达6.66亿元,同比增长52.3%[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16.05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9.849亿元增加63.0%[42] - 2023年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为16.05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9.849亿元上升63.0%[46][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2.54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466亿元增加73.7%[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13.5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383亿元增加61.2%,毛利率从85.1%降至84.1%[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经销开支为5.55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64亿元增加110.3%[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成本为340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880万元增加80.8%,分别占2023年和2022年收入的2.1%和1.9%[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333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890万元增加76.5%[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净额为2860万元,而2022年同期为亏损净额930万元[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475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030万元下降5.7%[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09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590万元增加44.4%[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利润为6.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372亿元增加52.3%[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0.67元,较去年同期的0.45元增长48.9%;每股摊薄盈利0.66元,较去年同期的0.41元增长61.0%[65] 资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4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00亿元有所增长[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31.3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38亿元有所增长[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5.1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37亿元有所增长[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一年以内为90,57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879千元[2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一年以内为70,84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3,072千元[27] - 2023年6月30日楼宇已签约但未拨备为369,93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2,198千元;厂房及机械分别为145,892千元和73,365千元[28] - 2023年6月30日已签约但未拨备总计515,82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5,563千元[28] - 2023年6月30日向一家联营公司出资已签约但未拨备为16,000千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金为15.57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31亿元增加17.0%[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本承担主要为厂房、机器及楼宇,金额为5.158亿元;上半年资本支出为1.87亿元,主要用于新工厂建设及生产线设备购买[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招银理财、西安银行、长安银行理财产品,公允价分别为3.86242亿元、3.16705亿元、3.16149亿元,资产比率分别为9.96%、8.17%、8.15%[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或其他借款,资本负债比率并不适用[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抵押任何资产[68] 会计准则应用影响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等修订本,预计影响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会计政策披露[10] - 公司将《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应用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的会计政策及估计变动,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1] -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单一交易相关修订本对公司财务状况或表现无财务影响[12] -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支柱二范本规则修订本,公司不在范围,对其无影响,实体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需披露相关所得税承担资料[12] 经营业务基本信息 - 公司属单一经营分部,从事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美丽与健康产品研产销[13] - 期内公司所有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客户,所有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内地[14] 各项收入及成本费用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同收入为1605698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84891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政府补助为774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522千元人民币[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23758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663千元人民币[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33304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8867千元人民币[17] - 2023年上半年存货、耗材及定制产品成本为199,527千元,2022年同期为106,435千元[18] - 2023年上半年营销及推广开支为521,705千元,2022年同期为248,628千元[18]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5,154千元,2022年同期为11,826千元[18]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中工资、薪金及津贴为51,819千元,2022年同期为33,036千元[18]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09,560千元,2022年同期为75,850千元[21] 每股盈利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用于计算基本每股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995,000,000股,2022年为685,335,118股[22][24] - 2023年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佔利润为666,940千元,2022年为311,042千元[24] 研发相关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3400万元,同比增长80.8%,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2.1%,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31]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获授权及申请中专利86项,报告期内新增6项[31] - 公司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库拥有30余种胶原分子[31] - 2023年4月28日公司牵头制定的《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团体标准正式实施[32] 品牌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可复美旗下胶原敷料在2023年618大促期间蝉联网购平台相关类目TOP1[33] - 可复美胶原棒在618大促期间全网销售超3500万支,GMV同比增长700%以上[34] - 可复美品牌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2.3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01.0%[35] - 可复美OK系列含稀有单体CK,可实现8小时长效控油,28天平衡舒缓[35] - 可丽金赋能紧致系列主打单品嘭嘭次抛在2023年618大促期间线上全渠道销售超170万只[36] - 可丽金品牌报告期内实现收入3.2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6.4%[36] - 可丽金嘭嘭次抛经第三方评测,100%使用者认同紧致饱满效果佳等,99%使用者认同改善皱纹效果好[36] 市场推广活动 - 公司承办的首届《重组胶原蛋白》宣讲会在华北、华中区域召开[37] - 2023年2月,公司旗下可复美和可丽金品牌携手多平台打造“国货新势力”宣传片[38] - 2023年6月起,可复美和可丽金品牌线下广告登录两大国际机场枢纽,触达人次超百万[38] - 可复美品牌纪录片全平台总曝光量超5亿,引发全网超2亿人热议[38] 销售渠道相关数据 - 截止报告期末,产品通过线下途径进入约1400家公立医院、约22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约500个连锁药房品牌和约4000家CS/KA门店[39] - 报告期内,直销渠道收入10.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67.5%;经销渠道收入5.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32.5%[39] - 通过DTC店舖的线上直销收入为9.772亿元,较2022年同期上升128.4%,占报告期内总收益的60.9%[46][47] - 面向电商平台的线上直销收入为6880万元,较2022年同期上升18.6%,占报告期内总收益的4.3%[46][48] 产品业务线收入占比变化 - 2023年专业皮肤护理产品 - 功效性护肤品收入11.97亿元,占比74.5%;2022年为6.137亿元,占比62.4%[44] - 2023年专业皮肤护理产品 - 医用敷料收入3.978亿元,占比24.8%;2022年为3.471亿元,占比35.2%[44] - 2023年保健食品及其他收入0.109亿元,占比0.7%;2022年为0.241亿元,占比2.4%[44] 生产线建设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2条重组胶原蛋白产线、2条化妆品产线、1条医疗器械产品产线[40] 员工相关信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023名全职员工[78] - 公司职能员工总数为1023人,其中生产制造362人占比36.7%,研发138人占比13.0%,销售及营销335人占比33.0%,一般及行政188人占比17.3%[79] 股份计划相关 - 2021年12月公司采纳RSU计划,授出的限制性股票单位相关股份最高数目为1900万股,占业绩公告日期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91%,上市前83名参与者已获授涉及1900万股相关股份[80] - 2023年8月17日公司股东大会采纳2023年购股权计划及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995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可向服务提供者参与者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199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81] 股息及证券交易情况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2]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在联交所上市的证券[82]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但与守则条文C.2.1有偏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严建亚先生[83] - 全体董事确认在报告期内及至业绩公告日期全面遵守标准守则规定[8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2022年11月4日公司股份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737亿港元[85] - 所得款项净额约11%用于研发投资,约28%用于扩展生产能力,约46%用于增强销售及经销网络和开展营销活动,约5%用于提升运营及信息系统,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85] - 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按预期用途逐步使用募集资金净额[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研发投资已使用金额6310万港元,占比11%,未使用金额5210万港元[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扩展生产能力等已使用金额1.606亿港元,占比28%,未使用金额7680万港元[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开展营销活动已使用金额2.639亿港元,占比46%,未使用金额2.046亿港元[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提升运营及信息系统已使用金额2870万港元,占比5%,未使用金额2500万港元[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已使用金额5740万港元,占比10%,未使用金额4740万港元[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