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子生物(02367)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空仓持单统计|7月1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1 18:32
未平仓空单比排名 - 药明康德(02359)未平仓空单比最高达22.57%,持仓量从8717.47万股增至8734.54万股 [1][2] - 宁德时代(03750)未平仓空单比17.76%,持仓量从2631.99万股增至2768.85万股 [1][2] - 中远海控(01919)未平仓空单比14.27%,持仓量从4.06亿股增至4.11亿股 [1][2] - 赣锋锂业(01772)未平仓空单比12.80%,持仓量从5001.51万股增至5166.20万股 [2] - 山东黄金(01787)未平仓空单比12.77%,持仓量从1.09亿股增至1.10亿股 [2] 未平仓空单比增幅最大股票 - 阿里健康(00241)空单比增幅最大达4.45%,从6.97%增至11.42%,持仓量从11.24亿股激增至18.42亿股 [1][2] - 中国联塑(02128)空单比增加2.54%,从0.61%增至3.15% [1][2] - 香港中旅(00308)空单比增加2.02%,从1.58%增至3.60% [1][2] - 巨子生物(02367)空单比增加1.57%,从3.87%增至5.44% [2] - 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空单比增加1.10%,从3.34%增至4.45% [2] 未平仓空单比降幅最大股票 - 远东宏信(03360)空单比降幅最大达1.62%,从4.43%降至2.82% [1][3] - 众安在线(06060)空单比下降1.55%,从7.43%降至5.88% [1][3] - 荣昌生物(09995)空单比下降1.32%,从5.98%降至4.66% [1][3]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空单比下降0.96%,从5.00%降至4.05% [3] - 顺丰控股(06936)空单比下降0.84%,从4.61%降至3.77% [3] 数据更新说明 - 香港证监会每7天披露一次未平仓空单数据 [4] - 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运算生成,可能存在误差 [4]
【最全】2025年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7-11 10:56
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上市公司汇总 - 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A股上市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企业包括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巨子生物等,多数涉及上游原材料供应 [1] - 山东省医美注射材料产业链企业数量较多,包括华熙生物、福瑞达、阜丰集团等原材料生产企业,威高股份等器械制造企业,以及华熙生物等产品研发与制造企业 [7] 产业链环节与企业信息 原材料生产 - 华熙生物:全球透明质酸龙头企业,2023年收购益而康生物进军胶原蛋白领域,推出重组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料,纯度达99.8%,2024年营业收入53.71亿元 [2] - 福瑞达:2024年完成医用级重组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材料主文档登记,建成山东省首个重组胶原蛋白原料量产基地,2024年营业收入39.83亿元 [2] - 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原料采用基因工程菌株发酵技术,纯度达99.56%,2024年营业收入55.39亿元 [2] - 锦波生物:全球首个实现可注射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规模化生产的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14.43亿元 [2] - 创健医疗:新三板挂牌的重组胶原蛋白龙头企业,原料销售额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市场第一,2024年营业收入2.88亿元 [2] 器械制造 - 威高股份:旗下山东威高普瑞医药包装是中国第一家取得预充式注射器注册证的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130.87亿元 [6] - 正川股份:主营药用玻璃管制瓶,产品包括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是国内少数具备预灌封注射器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2024年营业收入8.01亿元 [6] - 楚天科技:提供无菌预充针灌装生产线,覆盖从灌装到灯检的全流程,2024年营业收入58.34亿元 [6] 产品研发与制造 - 华熙生物:推出润致、润百颜、海魅等交联透明质酸填充剂,覆盖面部塑形、除皱等需求,2024年营业收入53.71亿元 [6] - 昊海生科:推出海薇、姣兰、海魅等玻尿酸填充剂,2024年推出全球首创有机交联玻尿酸,2024年营业收入26.98亿元 [6] - 爱美客:产品包括嗨体(唯一获批颈纹治疗玻尿酸)、濡白天使(玻尿酸+PLLA微球)、宝尼达(PMMA长效填充剂),2024年营业收入30.34亿元 [6] - 华东医药:产品包括伊妍仕(PCL微球“少女针”)、MaiLi系列玻尿酸,2025年肉毒素产品YY001上市申请获受理,2024年营业收入419.06亿元 [6] 企业业务布局与业绩 - 爱美客和巨子生物医美注射材料产品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爱美客医美注射材料销售额约29.60亿元,巨子生物约55.20亿元 [9] - 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产品销售额14.42亿元,占营业收入26.81%;昊海生科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销售额11.95亿元,占营业收入44.29%;爱美客溶液类注射产品销售额17.44亿元,占营业收入97.69% [11] - 从销量来看,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产品销量超1144.06万支,昊海生科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销量254.86万支,爱美客溶液类注射产品销量634.63万支,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销量124.28万支 [14] 企业业务规划 - 华熙生物:聚焦透明质酸与再生医学,推进再生医学等新兴业务布局,战略性投入合成生物技术 [15] - 昊海生科:构建“玻尿酸+肉毒毒素”双产品线,与美国Eirion合作开发外用型和注射型肉毒毒素 [15] - 爱美客:以再生材料为核心突破点,构建“玻尿酸+再生填充”高端产品矩阵,全球首款产业化再生填充剂“濡白天使”已上市 [15] - 巨子生物: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推动医美产品注册与行业标准制定,在研4款三类医疗器械预计2025年取得注册证 [15] - 锦波生物:突破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瓶颈,全球首发HiveCOL“蜂巢”胶原组织网凝胶 [15] - 创健医疗:加速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布局医美注射材料全链条,计划未来3-5年获取15张三类器械证 [15]
护肤行业的“功效叙事”,隐忧渐显
虎嗅· 2025-07-10 10:09
当业内每个上游企业都能拿出一个独家技术时,到底是喜是忧? 在上周的一次化妆品行业展会上,剁椒Spicy直观地见证了护肤行业上游端的技术内卷。走过紧紧挨着的几十家供应商展台,几乎每个企业都能拿出一个 号称独家的成分,以及完备的证书。 丝素蛋白肽、重组三螺旋胶原蛋白、重组贻贝粘蛋白......五花八门的成分带领着一堆形态各异的产品,招呼着路过的每一位潜在客户。为了更清晰地展示 技术,除了具体的试用产品,就连活性蛋白开发过程中的不同形态,也都分装展示。 几乎每走两步,就会被成分商"拦截"安利一种新成分,甚至还没有开口问,对方就能一眼看出你的担忧,并承诺可以从产品到证书全链路代理。 这与当前护肤市场的C端趋势完全一致,自从部分品牌搭载技术成为大爆品之后,每个品牌,甚至每个产品的包装上,都加上了多个专业名词,从成分、 技术,甚至添加浓度上,试图找到稀缺的市场占位,复制商业神话。 技术的内卷对消费者是一件好事,毕竟积极竞争、主动投入的结果是实现量产,最终会诞生高性价比产品。但这种美好,被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的一场技 术话语权争夺战打破了。 人们发现,一种被大张旗鼓宣传的成分,如何检测,是否添加,能否透皮,全都无法获得最基本 ...
招银国际:理性看待短期估值上升 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将长期持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5:56
行业表现与趋势 - MSCI中国医疗指数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1.4%,跑赢MSCI中国指数25.2% [1] - 创新药行业具备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特征,中国研发实力具有全球竞争力,出海趋势将长期持续 [1] - 创新药出海交易需较长时间研发积累,短期估值攀升需理性看待 [1] 政策支持与支付空间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全方位政策支持并纳入商保制度框架 [1] - 政策核心包括鼓励商保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优化续约规则稳定企业预期、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检测范围,不纳入按病种付费 [1] - 2024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增长8.2%,赔付额3,848亿元,政策助力下规模与赔付率有望大幅增长 [2] 消费类医疗与标的 - 消费类医疗领域存在估值修复机遇,核心标的包括巨子生物、固生堂、时代天使 [3] - 巨子生物销售额逐步复苏,品类与品牌扩张驱动长期增长 [3] - 固生堂作为唯一大规模中医连锁企业,轻资产模式下门店快速扩张,现金流强劲 [3] - 时代天使海外业务盈利能力快速改善,ASP和毛利率提升,国际市场或成核心驱动力 [3] - 推荐买入三生制药、巨子生物、固生堂、时代天使、百济神州、信达生物 [4]
风波中的可复美:囤货积压、达人离场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核心观点 - 可复美胶原棒2.0因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导致销量大幅下滑60%-70% [1][5][11] - 公司2024年"6·18"GMV排名近三年首次下滑且未公布销售数据 [7][19] - 控股股东计划增持不低于2亿港元以稳定股价 [29] 产品与销售 - 胶原棒2.0日均销量从200盒暴跌至每周几盒 [1][11] - 28支装液体敷料价格从115元/盒跌至80元/盒 [13] - 京东旗舰店原价379元/盒的胶原棒2.0现批发价仅150元/盒 [2][10] - 抖音"6·18"销售额2.16亿元中5月24日后仅占29.2%(0.62亿元) [18] 渠道影响 - 带货达人数量较"双十一"减少50%至400余人 [16] - 头部主播贾乃亮自5月23日起停带可复美产品 [16] - "电商货"渠道占公司线上直销渠道112.5%增幅 [28] - 批发商库存积压导致每盒亏损10元以上 [10][11] 市场表现 - 抖音美妆排名从第9跌至第13 天猫从第12降至第16 [19] - 股价较历史高点87.1港元下跌近40%至54.7港元 [24][30] - 2024年营收45.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82% [3]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52.8% 净利润43.5% [23] 公司应对 - 承认检测标准存在局限性但否认虚假宣传 [12] - 管理层称"6·18"损失可控且维持2025年目标 [8][22] - 控股股东已增持5350万港元并计划再增持2亿港元 [29] - 小红书博主透露品牌方曾组织删评 [18]
风波中的可复美:渠道商的囤货卖不出去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6:43
核心观点 - 可复美胶原棒2 0因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质疑引发市场信任危机 导致销量大幅下滑60%-70% [2][3][5] - 公司首次承认现有质量标准存在局限性 但否认虚假宣传 [6] - 风波导致618大促表现不佳 抖音销售额占比从去年85 7%降至29 2% [8][9] - 控股股东启动5350万港元增持计划 股价较历史高点下跌近四成 [13] 产品与销售 - 可复美胶原棒2 0京东官方售价379元 盒 经销商拿货价约150-160元 盒 [2][11] - 液体敷料价格从115元 盒跌至80元 盒 最低触及74元 盒 [6] - 618期间抖音销售额2 16亿元 其中风波后仅贡献0 62亿元 [8] - 天猫排名从第12降至第16 抖音热卖榜跌出前10至第13位 [9] 渠道影响 - 带货达人数量减少32% 头部主播贾乃亮5月23日后停带 [7] - 电商直销渠道2024年增长112 5% 但当前动销停滞 [12] - 批发商库存积压严重 周销量从200盒 天降至几盒 周 [5] 公司动态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45 4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82% [2]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52 8% 净利润复合增长43 5% [10] - 管理层称618损失可控 维持2025年目标不变 [4][10] - 控股股东计划未来3-6个月增持不低于2亿港元 [13] 市场反应 - 小红书博主暂停商单 部分内容被要求删评 [7][9] - 下游经销商转向其他品牌 部分尝试拓展抖音新客 [13] - 股价从历史高点87 1港元跌至54 7港元 市值蒸发314亿港元 [10][13]
市值蒸发300亿后,陕西女首富“认输”了,但市场仍在追问真相
凤凰网财经· 2025-07-02 21:50
核心观点 - 巨子生物因"大嘴博士"质疑其重组胶原蛋白含量问题而陷入舆论风波,最终发布声明承认公司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2][4] - 事件导致巨子生物市值蒸发超330亿港元,创始人范代娣持股价值缩水约169.2亿元人民币[10] - 618期间可复美品牌排名下滑,从去年双11美妆热销榜第4跌至今年618天猫榜单第16名[10] - 事件背后是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两大医美护肤巨头的成分之争,涉及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市场竞争[14][15] - 行业缺乏统一的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标准,暴露了监管滞后与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17][19] - 华熙生物借机推动行业标准建立,提出"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新时代[21][22] 事件经过 - 5月24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发视频质疑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标注值0.1%,导致巨子生物市值当日蒸发近120亿港元[9] -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回应称产品胶原蛋白含量高于0.1%,质疑检测方法权威性[9] - 6月1日:巨子生物公布检测机构道歉声明,但被指内容篡改[9] - 6月1日深夜:华熙生物公开发声支持"大嘴博士"[9] - 6月2日:"大嘴博士"指出巨子生物误导公众,重申HPLC氨基酸定量法的科学性[9] - 6月4日:巨子生物再次公布检测结果坚持产品合规[9] - 6月11日:"大嘴博士"复测结果仍显示含量仅0.02%[9] - 6月13日:"大嘴博士"相关内容被平台下架[9] - 6月23日晚:巨子生物发布声明承认体系存在局限性[9] 市场影响 - 巨子生物股价从87.1港元跌至53.9港元,市值蒸发超330亿港元[10] - 创始人范代娣持股价值缩水约169.2亿元人民币[10] - 可复美618表现不佳,未进入短视频平台美妆品牌榜前十,天猫排名从去年第12下滑至第16[10] - 事件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核心用户群体产生质疑[12] 行业竞争 - 华熙生物是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龙头,占据44%市场份额[14] - 巨子生物自诩"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2009年实现量产[14] - 两者业务结构差异:华熙生物覆盖原料、药品、医疗器械等多板块;巨子生物主要依赖可复美和可丽金两大护肤品牌[14] - 券商研报曾将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对立,称后者更具前景[15] - 华熙生物指出"重组胶原蛋白优于玻尿酸"说法缺乏科学依据[15] 研发与标准问题 - 巨子生物2024年销售费用20.08亿元,研发投入仅1.07亿元,占比不足2%,显著低于同行[17]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缺乏统一检测标准,不同机构检测技术差异大[17] - 行业存在将成分功效放大或模糊化宣传的现象[17]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级机构进行检测方法学验证,推动行业标准建立[21] 行业趋势 - 消费者认知从"为概念买单"向"查成分、看数据"转变[23] - 事件可能加速行业监管补课,引发行业洗牌[22] - 缺乏核心研发能力、依赖概念营销的企业将面临淘汰[22] - 具备技术积累与质控体系的企业将在新竞争中占据优势[23]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7-02 11:44
产业概况 - 医美注射类产品主要包括玻尿酸类、胶原蛋白类、再生材料类和肉毒素类,其中玻尿酸、胶原蛋白和再生材料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的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而肉毒素属于医疗用毒性药品范畴 [1] 产业链剖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透明质酸、重组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等原材料及预灌封注射器等器械制造 - 中游为产品研发与制造环节,包括玻尿酸填充剂、胶原蛋白填充剂等 - 下游销售渠道包括公立医院和私立连锁机构 [2] - 上游代表企业有华熙生物、福瑞达、阜丰集团等 - 中游代表企业包括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等 [5] 产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市场依赖进口产品,2008年首个进口玻尿酸填充剂获批,2009年首款国产玻尿酸逸美上市 - 2015年国产玻尿酸市场份额超30%,形成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三巨头格局 - 2019年再生材料进入临床,2021年再生医美产品获批上市 - 2025年新型材料如羟基磷灰石和琼脂糖获批,推动产品多元化 [6][8] 行业政策背景 - 2019年药监局发布《透明质酸钠类面部注射填充材料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规范玻尿酸等产品要求 - 2022年《关于医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管理类别的公告》细化玻尿酸产品管理 - 2024年《整形美容用透明质酸钠类注射填充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强化产品注册要求 [9][11][1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医美注射材料市场规模约346亿元,同比增长28.6%,2021-2024年CAGR为31.3% [14] - 玻尿酸和肉毒素市场占比最高,2024年分别占36%和29% [16][17] - 2024年玻尿酸市场规模约125亿元,同比增长21.4%,CAGR为25.0% [19] - 2024年肉毒素市场规模约99亿元,同比增长22.2%,CAGR为29.1% [20] 行业竞争格局 - 玻尿酸主要竞争企业包括华熙生物、爱美客及昊海生科 - 胶原蛋白主要竞争企业包括锦波生物、巨子生物及斐缦 - 再生材料主要竞争企业包括长春圣博玛、爱美客及华东医药 - 肉毒素国内仅兰州生物一家企业获批 [23] - 产业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其次为广东省、江苏省等地 [25]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937亿元,技术驱动、合规先行、消费分级等将成为核心特征 [28] - 技术层面:长效化与精准化趋势明显,玻尿酸维持期延长至18-24个月,肉毒素纯度提升至99.9% - 行业格局层面:药企跨界进入市场,2024年医美领域融资超11亿元,80%流向注射材料企业 - 政策监管层面:审批门槛提高,注射材料全部按III类医疗器械监管,平均审批周期延长至5-8年 [32]
重组胶原蛋白之争未休:巨子生物承认局限性,华熙生物送检润百颜
新京报· 2025-07-02 09:19
行业检测标准争议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级权威机构采用HPLC-HRMS技术和"特征肽段-基质匹配标线法"检测润百颜产品中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为0.60mg/g(0.06%),并验证该方法能有效避免复杂基质干扰、精准识别重组胶原蛋白且过程准确[2][3] - 华熙生物对六款市场热销产品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质量参差不齐,但未公布未达标品牌名称,计划进一步测试为制定统一检测标准提供参考[1][3] - 巨子生物承认现有质量标准和方法存在局限性,将联合科研机构优化检测方法,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5] 企业技术路线差异 - 华熙生物强调即便在复杂基质中微量添加也可精确定量,认为"没有标准不代表无法验证",批评以无标准为由逃避检验的行为[1][6] - 巨子生物参考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和团体标准T/ZGKSL 004-2023检测显示其可复美胶原棒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4][5] 行业规范进程 - 华熙生物主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其检测方法可为监管部门制定标准提供参考[1][3] - 巨子生物表示将加速推进检测方法优化验证,持续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以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5]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20:11
行业争议焦点 - 华熙生物公开指责部分企业以"检测方法不统一"为由逃避科学检验,认为这是"伪科学"策略 [1][7] - 巨子生物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需优化迭代 [5][6] - 行业缺乏重组胶原蛋白含量的统一检测标准,巨子生物参考YY/T 1947-2025行业标准进行检测 [6] 企业技术论证 - 华熙生物通过润百颜产品验证HPLC-HRMS技术可精准检测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并完成方法学验证 [8] - 公司强调其检测方法能避免复杂基质干扰,保证检测准确性 [8] - 华熙生物呼吁行业共同开发更精确、普适性的检测标准而非回避验证 [7] 舆论战发展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郝宇持续质疑巨子生物产品含量真实性,引发长达十几日的公开争论 [1][12] - 华熙生物公开表态支持郝宇维权,将争议推向白热化 [1] - 郝宇公众号最新文章未直接评论事件,但引用卡尔·波普尔等科学哲学观点与华熙生物立场一致 [9][12] 企业立场声明 - 华熙生物强烈谴责个别企业打压专业人士的科学讨论行为,威胁向监察部门举报 [8] - 巨子生物在争议中出示检测报告自证,但承认现行标准存在适配性问题 [5][6] - 华熙生物与郝宇存在股权投资关系(华熙占比32.4%),被质疑为利益共同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