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38,940,06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5,716,477千港元增长10.52%[1]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为22,340,66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831,681千港元,同比增长12.65%[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7,116,83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81,117千港元,增长8.14%[2] - 期内溢利为5,693,15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68,352千港元增长10.15%[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2,527,72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64,820千港元,大幅增长443.7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產总额为71,817,95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0,834,963千港元增长1.39%[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200,930,17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451,455千港元,增长17.8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59,731,12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6,319,157千港元增长17.17%[5]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7,612,03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784,928千港元,增长19.12%[5]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90,182,333千港元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95,404,968千港元,增幅为5.7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为138,940,0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5,716,477千港元,同比增长10.52%[19][20][2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除税前溢利为7,116,83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81,117千港元,同比增长8.14%[19][2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790,27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98,660千港元,同比增长13.11%[19][20][2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不包括租赁负债利息)为1,574,13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22,556千港元,同比增长19.02%[19][20] - 2023年上半年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溢利为240,4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5,914千港元,同比增长29.34%[19][2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47214.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35816.9万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135120.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3246.1万港元,资本化利率为3.74%至4.65%[2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3058.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9149.8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42367.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41276.5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30380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02504.6万港元[24] - 2023年公司董事不宣派中期股息,2022年确认2021年末期股息94237.7万港元,2023年确认2022年末期股息100520.2万港元[2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42562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93219万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出售资产账面净值约23939万港元,出售收益净额约2534万港元;2022年同期账面净值约31516万港元,出售收益净额约6742万港元[27] - 2023年6月30日其他流动/非流动金融资产总计3838822.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83514.3万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按公允价值计为3064294.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63401.1万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94,328,10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9,529,323千港元[31]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86,996,25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652,962千港元[3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达138,940.1百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0.5%(人民币口径增长17.9%)[40] - 报告期内集团毛利为223.407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2.7%,整体毛利率为16.1%,较2022年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4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净利润为56.932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0.2%[42] - 集团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0.381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0.4%,剔除一次性项目影响同比增长12.1%,每股基本盈利为0.48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9.3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427亿港元[109] - 2023年6月30日,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的银行借款分别占集团银行借款总额约98.0%和2.0%,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99.1%和0.9%[11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3:1,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11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负债权益比率为56.2%,2022年12月31日为49.6%[11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2.873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32.435亿港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053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所用现金净额为16.278亿港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6.119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65.931亿港元[11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为678.60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6.134亿港元;其中16.86亿港元已质押,占借款总额2.5%,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3.807亿港元和3.0%[115]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12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制造分部外部销售为23,179,85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053,033千港元,同比增长15.6%[19][20] - 2023年上半年分销分部外部销售为110,562,79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559,153千港元,同比增长8.87%[19][20] - 2023年上半年零售分部外部销售为5,122,3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060,863千港元,同比增长26.14%[19][2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业务外部销售为75,05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3,428千港元,同比增长72.81%[19][20] - 2023年上半年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业务收益占比分别为16.7%、79.6%、3.7%[40] - 报告期内集团制药业务分部收益为254.519亿港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为58.8%,较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45] - 制药业务中,中药业务收益为121.655亿港元,同比增长28.7%;化学药业务收益为104.426亿港元,同比增长3.3%;生物药业务收益为12.709亿港元,同比增长6.3%;营养保健品及其他业务收益为15.729亿港元,同比增长10.8%[47] - 中药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7%,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6%[47] - 化学药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0%,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47] - 报告期内公司自我诊疗领域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约35%,感冒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50%,阿胶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40%[55] - 报告期内华润双鹤大输液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55] - 华润三九2类新药水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销售收入同比快速增长[56] - 华润双鹤疼痛领域用药普瑞巴林胶囊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56] - 华润双鹤抗肿瘤用药替尼泊苷注射液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70%[56] - 华润双鹤报告期内复产产品销售额约1.7亿元,“清利”实现销售收入约1800万元[56] - 华润博雅生物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市场份额已提升至约14%[56] - 报告期内东阿阿胶阿胶粉销售收入同比翻倍[57] - 制药板块线上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桃花姬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100%[59] -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分销业务实现分部收益港币114,136.4百万元,同比增长9.3%(人民币口径增长16.7%),毛利率为6.1%,较上年同期微降0.2个百分点[70] - 报告期内,公司对基层医疗机构客户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0%(人民币口径),院外渠道分销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9%(人民币口径)[71] - 医疗器械分销业务收益约162亿元,同比增长13%,介入业务收益高速增长超30%,下游覆盖约2万家医院,已建立40家独立医疗器械公司[73] - 分销业务新增与罗氏、强生等药企战略合作,引进28个创新药产品,第七批集采区域平均产品获取率达61%,2023年上半年引进总销总代理品规超70个,进口产品销售额约67亿元[74] - 医药零售业务收益51.224亿港元,同比增长26.1%(人民币口径增长34.6%),毛利率为7.9%,较上年同期略降0.5个百分点[79] - 2023年上半年DTP业务收益约27.6亿元,同比增长约14%,报告期末共有809家自营零售药房,DTP专业药店总数达253家[79] - C端线上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23%(人民币口径)[84] 行业环境相关 - 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35] - 2023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行业收入同比略下降2.9%[36] - 带量采购降幅仍在50%左右[38] 公司业务布局与合作 - 2023年8月华润医药商业拟收购华润博雅生物持有的广东复大医药75%股权,推动业务重组[49] - 华润医药产业基金与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在并购方面实现协同价值,并在多方面与集团实现业务协同[49] - 2023年1月公司完成收购昆药集团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51] - 2023年6月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华润三九、昆药集团、东阿阿胶、华润江中均上榜且排名前30位[51] - 2023年5月,华润医药商业增资收购安徽立方药业有限公司51%股权[72] - 2023年6月,华润医药商业与四川科伦实业集团达成投资合作,拟成为四川科伦医贸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还拟收购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75%的股权[72] - 与全国70余家医疗机构签约超110个COE,新增与山东三家医院合作运营肺癌COE,与徐州儿童医院合作落地首个数疗法项目[75] - 与熠保科技在湖南省合作推出普惠门诊险,上线首周参保人数超11.5万,此模式已在多省份推广[76] - B2B线上平台“润药商城”业务覆盖24个省份,交易额约148亿元,订单数达89万张,承接互联网医院平台处方量约46万单[76] - 在“2022 - 2023年度中国药店单店榜100强(专业药房)”中占据54席,新引进六个DTP品规,7月引进伊基奥仑赛注射液[80] - 筹建DTP药学服务管理平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81] - 会员人数已超260万,与华润万家在广东开设近400家「润德万家」店[82] 公司研发情况 - 研发总支出约港币11.739亿元,同比增长16.9%(人民币口径增长26.0%)[60] - 新产品开发在研项目超300个,新药项目超100个[60] - 拥有五个国家认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和近70个省市认证研发平台,研发人员超2400名[61] - 深圳研发中心生物创新药平台十个项目、化学创新药平台四个项目进展良好[62] - 华润双鹤两个核心化学创新药项目完成I期临床主体试验[62] - 2023年上半年十个
华润医药(03320)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