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公司拟以2023年12月31日总股本882,973,077股为基数,每10股派0.26元(含税),派发现金股利22,957,301.00元,未分配利润1,966,779,712.33元转以后年度分配,本年度不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2,331,709,626.54元,较2022年的2,254,543,709.36元增长3.42%[2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15,922.66元,较2022年的163,838,922.91元下降55.13%[2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769,808.11元,较2022年的150,087,111.17元下降58.18%[2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9,089,937.77元,较2022年的595,054,791.55元下降6.04%[23]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676,434,391.23元,较2022年末的4,652,364,961.13元增长0.52%[23] - 2023年末总资产21,124,520,001.43元,较2022年末的19,328,814,932.74元增长9.29%[24]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0833元/股,同比下降55.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0711元/股,同比下降58.18%[25][26]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8%,较2022年减少1.97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5%,较2022年减少1.91个百分点[25]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1.59万元,同比下降5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8.18%[25][33]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74.61万元,2022年为1375.18万元,2021年为1385.80万元[30]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同比增长3.42%[33] - 2023年公司总资产211.25亿元,较期初增长9.29%;净资产46.76亿元,较期初增长0.52%[33] - 营业收入2,331,709,626.54元,同比增长3.42%;营业成本1,534,917,333.30元,同比增长7.09%[60] - 销售费用58,191,966.88元,同比下降4.39%;管理费用114,689,595.90元,同比下降0.37%;财务费用470,024,150.73元,同比增长8.97%[60] - 研发费用6,550,564.51元,同比增长72.3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59,089,937.77元,同比下降6.04%[6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589,461,608.09元,同比增长21.00%;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44,946,611.02元,同比下降29.66%[60] - 主营业务收入230,793.13万元,同比增长3.36%;其他业务收入2,377.83万元,同比增长9.62%[62] - 销售费用58,191,966.8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9%;管理费用114,689,595.9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37%;财务费用470,024,150.7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7%[69] - 本期研发投入6,550,564.5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28%[7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9,089,937.7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0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89,461,608.0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0%;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44,946,611.0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66%[76] - 应收账款1,744,756,985.95元,占总资产8.26%,较上期期末增长60.67%[77] - 存货31,220,343.31元,占总资产0.15%,较上期期末下降56.71%[77] - 长期股权投资8,064,769.00元,占总资产0.04%,较上期期末增长33.71%[77] - 应付债券2,339,324,833.38元,占总资产11.07%,较上期期末增长42.75%[78] - 租赁负债1,663,358.30元,占总资产0.01%,较上期期末下降50.39%[78] 分季度财务数据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05亿元、5.92亿元、6.34亿元、6.0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064.40万元、493.96万元、1.01亿元、 - 6266.69万元[27] 业务运营数据 - 2023年公司完成售水量50640.75万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90.27%,同比增长0.17%[33] - 2023年公司完成污水处理量56308.02万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2.36%,同比增长4.52%[33] - 完成约19公里污水管清淤修复,推进南宁市周边水务资源整合,完成对六景等水厂及污水处理厂受托管理[34][35] - 新建49公里供水管道,仙葫水质净化厂一期等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日,2024年1月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竣工投产新增2.5万立方米/日[36] - 完成江南水质净化厂二期等部分工艺和设备改造,改造老旧管网32公里以控制产销差[37] - 承接自治区、南宁市各1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内部项目5个,完成两个中试基地搭建[38] - 完成二次供水管理平台14个泵房数据接入,6个系统取得软件著作权证书[38] - 完成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各10亿元注册,发行中期票据募集11亿元,落实28个项目贷款40.88亿元[39] - 公司通过8个自来水生产单位和15个污水处理单位在南宁市提供服务,业务在南宁市占绝对市场地位[43] - 公司设计供水能力为207万立方米/日,下属8个自来水生产单位[47] - 2023年宾阳县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竣工投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日;2024年1月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竣工投产,新增2.5万立方米/日,公司设计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84万立方米/日[48] - 公司在南宁市城区及武鸣区实行一体化运营,按政府核准价格向用水户收取供水费和代征污水处理费,代征费用上缴财政局;在其他地区通过向当地政府收取污水处理服务费实现收入[50] - 公司拥有南宁市中心城区供水特许经营权,以及中心城区及下辖多地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是南宁区域最大的供排水一体化经营企业[51] - 公司在南宁市中心城区和武鸣区实行供水与污水处理一体化、厂网一体化经营,可发挥协同效应、节约成本、优化生产运营[53] - 公司自2015年3月起采用当地政府采购污水处理服务的结算模式,顺应市场化改革方向,收益更有保障[55] - 公司依据运营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管理架构,以邕江为取水水源制水成本低,通过优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56] - 公司积累多年水务运营管理经验,形成规范化模式,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团队综合素质较高[57] - 公司完成售水量50,640.7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0.17%,供水业务收入80,321.40万元,同比增长0.67%,占主营业务收入34.80%[58] - 完成污水处理量56,308.0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52%,污水处理业务收入148,587.36万元,同比增长4.94%,占主营业务收入64.38%[58] - 工程施工业务收入1,553.32万元,同比增长5.02%,占主营业务收入0.67%;检测业务收入331.05万元,同比下降22.86%,占主营业务收入0.15%[58] - 自来水生产量63,993.9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8%,销售量50,640.7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0.17%[65] - 污水处理生产量56,308.0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52%,销售量57,882.2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02%[6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46,557.98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2.85%;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7,019.6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5.19%[69] 行业数据 - 2022年我国用水总量5998.2亿立方米,较2021年增加78.0亿立方米,城市供水总量较2021年增长0.16%[42] - 2022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753.90亿立方米,较2021年增长2.59%,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较2021年增长7.36%[42] 政策相关 - 到2025年,广西基本完成县城在用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到2035年,农村基本实现供水现代化[44] - 2022年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2.89%,《“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86] - 《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3 - 5年初步形成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87] - 《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87] 未来规划 - “十四五”期末公司资产总额突破200亿元,供水生产能力突破30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34万立方米/日,总生产能力达到534万立方米/日[89][91] - 2024年公司计划完成售水量51,60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量58,781万立方米[93] - 公司将继续加大对主营业务投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市场地位[90][91] - 公司将适时加快市场扩张,整合周边水务资源,拓展业务范围[91] - 公司将推动管理提档升级,构建高效管理体系,推行“6S精益管理”模式[91] - 公司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激励性薪酬体系[91] - 公司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管理效率[92] - 公司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9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成本增长风险,包括设施建设运维、电价原材料上涨及原水价格上涨等因素[100] - 公司债务融资含中长期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影响盈利[101] - 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存在未能及时结算风险,或致应收账款增加[103] - 公司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服务费价格标准调整受限,成本上升时价格或难及时调整[104] -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债务规模可能继续攀升,偿债压力将上升[105] 公司治理会议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股东大会3次[108]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非独立董事6名、独立董事3名,报告期内召开董事会8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11次[110]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为职工监事,报告期内召开监事会6次[111] - 2023年公司发布定期报告4份,临时公告38份[112]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月30日召开,决议披露日期为1月31日,审议通过多项选举议案[115] - 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3年5月5日召开,决议披露日期为5月6日,审议通过包括财务决算、预算报告等多项议案[115] -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1月8日召开,决议披露日期为11月9日,审议通过续聘审计机构和发行公司债券等议案[115][118] - 2023年1月13日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周世芳为第五届监事会职工监事[122] - 2023年1月30日公司召开相关会议,选举产生第五届董事会董事、监事以及管理层人员[122] - 2023年7月19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聘任叶桂华女士为公司总会计师[123] - 2023年7月27日公司董事曹壮因个人工作变动辞职[123] - 2024年2月公司召开相关会议,同意魏金担任第五届董事会董事[123] - 2023年公司召开8次董事会会议,其中现场会议4次,通讯方式会议1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3次[134] - 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136] - 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23年4月23日审议通过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131] - 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3年8月11日审议通过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131]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138][139][141] 人员薪酬与持股情况 - 徐斌元作为离任总经理,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49.04万元[119] - 蒋俊海作为总经理,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45.92万元[119] - 阮静作为董事兼副总经理,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9.82万元[119] - 陈永利作为离任独立董事,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0.42万元[119] - 梁戈夫和许春明作为独立董事,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均为5.00万元[119]
绿城水务(601368)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