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2023年收益为14,49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7.6%[3] - 2023年毛利为2,436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62.6%[3] - 2023年毛利率为16.81%,同比下降15.72个百分点[3]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65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87.3%[3]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32人民币,同比下降81.5%[3] - 2023年每股末期股息为0.10港元,同比下降83.3%[3] - 2023年总权益为16,93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8.4%[3] - 2023年每股资产净值为7.71人民币,同比下降6.9%[3] - 2023年研究及开发成本为935,099千人民币,同比下降28.7%[5] - 2023年流动负债为4,559,789千人民币,同比下降18.2%[7] - 2023年高分子材料销售收入为4,552,407千元,同比下降29.8%[13] - 2023年制冷剂销售收入为2,871,580千元,同比下降34.1%[13] - 2023年有机硅销售收入为4,862,426千元,同比下降26.9%[13] - 2023年二氯甲烷、PVC及烧碱销售收入为1,176,824千元,同比下降27.6%[13] - 2023年其他业务收入为1,030,086千元,同比增长13.6%[13] - 2023年总收益为14,493,323千元,同比下降27.6%[13] - 公司2023年总收益为14,493,323千元,其中高分子材料分部收益为4,552,407千元,制冷剂分部收益为5,480,446千元[16] - 公司2023年分部业绩为650,645千元,其中高分子材料分部业绩为336,766千元,制冷剂分部业绩为310,574千元[16] - 公司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653,171千元,较2022年的5,125,055千元大幅下降[16][17] - 公司2023年高分子材料分部对外销售为4,552,407千元,较2022年的6,487,010千元下降29.8%[16][18] - 公司2023年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为2,871,580千元,较2022年的4,361,050千元下降34.1%[16][18] - 公司2023年聚偏氟乙烯(PVDF)销售为1,030,064千元,较2022年的2,431,615千元下降57.6%[20] - 公司2023年二氟一氯甲烷(HCFC–22)销售为973,467千元,较2022年的1,114,184千元下降12.6%[21] - 公司2023年四氟乙烷(R134a)销售为219,125千元,较2022年的179,516千元增长22.1%[21] - 2023年公司有机硅分部总收益为4,862,426千元,较2022年的6,648,326千元下降26.85%[22] - 2023年PVC、二氯甲烷和烧碱分部总收益为1,176,824千元,较2022年的1,624,811千元下降27.57%[24] - 2023年物业开发收益为594,774千元,较2022年的400,437千元增长48.53%[25] - 2023年中国地区收益为12,295,769千元,较2022年的16,561,081千元下降25.76%[27] - 2023年美国地区收益为212,715千元,较2022年的599,880千元下降64.53%[28] - 2023年欧洲地区收益为391,448千元,较2022年的588,580千元下降33.49%[29] - 2023年非洲地区收益为79,738千元,较2022年的77,398千元增长3.02%[29] - 2023年亚洲(除中国外)地区收益为1,354,130千元,较2022年的2,014,130千元下降32.77%[27] - 2023年美洲地区收益为361,932千元,较2022年的775,633千元下降53.34%[28] - 公司2023年净溢利为人民币611,085,000元,较2022年大幅下降[66] - 高分子材料分部2023年收益为人民币4,552,407,000元,较2022年减少29.82%[70] - 有机硅分部2023年业绩为亏损人民币330,512,000元,较2022年盈利大幅下滑[68] - 制冷剂分部2023年经营溢利率为10.82%,较2022年23.42%有所下降[68]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额为28.71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15%,占公司总对外销售的19.81%[72] - 制冷剂分部业绩为盈利3.105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59%[72]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额为48.624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86%,占公司总对外销售的33.55%[73] - 有机硅分部业绩为亏损3.305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1.31%[73]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额为11.768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57%,占公司总对外销售的8.12%[74]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业绩为盈利2.483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04%[74]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1,030,086,000元,同比增长13.60%,盈利为人民币85,458,000元,同比增加161.92%[76] - 分销及销售开支为人民币503,038,000元,同比略增0.86%[77]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647,286,000元,同比减少34.86%[78]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659,000元,同比减少89.16%[79] - 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1,918,256,000元,同比减少51.11%[80] - 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人民币2,547,297,000元,同比减少52.08%[81] - 流动比率为1.68,同比下降16%[81] - 负债比率为-15.04%,表示公司处于“现金净”正值状况[82] - 公司无借贷余额,负债比率为负值[82] - 公司年度员工成本为1,345,678千元,较去年减少534,725千元[38] - 公司年度溢利为707,793千元,较去年减少3,147,746千元[39] - 公司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707,793千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197,479千股[39] - 公司年度已派付股息为1,196,613千元,建议宣派末期股息225,369,000港元[41] - 公司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为103,174千元,较去年减少49,675千元[42] - 公司于中民投的持股比例为2.8%,截至2022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0,671,000元,并确认公允价值亏损人民币1,052,000元[43]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处置中民投2.8%股权,确认出售亏损人民币10,671,000元[43] - 公司于泰合的出资为人民币600,000,000元,占泰合注册资本总额的6%,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缴纳出资总额人民币120,000,000元[4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于泰合的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4,447,000元,确认公允价值亏损人民币12,716,000元[44] - 公司向海南固基注资人民币278,500,000元,占其股权的89.73%,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减少至人民币897,000元[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于海南固基的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958,000元,确认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9,840,000元[45] - 公司通过附属公司东岳氟硅科技和东岳硅材向淄博润信基金出资人民币60,000,000元,占其股权的33.66%[46] - 公司向淄博润信注资总额达人民币82,148,000元,持股比例为36.44%[47] - 公司对淄博润信的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5,769,000元,确认公允价值亏损约人民币12,573,000元[4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1,564,508,000元,较2022年减少人民币568,810,000元[48]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2,159,485,000元,较2022年减少人民币452,293,000元[51] - 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为人民币717,997,000元,其中包括中国附属公司雇员社保基金拨备人民币56,840,000元[51] - 公司2023年收益为人民币14,493,323,000元,较2022年减少27.63%[66] - 2023年毛利率降至16.81%,经营溢利率为4.49%[66] 研发与创新 - 2023年研究及开发成本为935,099千人民币,同比下降28.7%[5] - 公司年内新增牌号产品101个,新增授权专利81项,目前授权专利共620项[56] - 公司研发支出约为人民币935,099,000元,占收入比例为6.45%[56] - 公司未来将加大技术开发、高端深加工以及产品应用拓展[61]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高端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形象[64] 市场与销售 - 公司部分主要产品销量在2023年实现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54] - 公司开发新市场、新用户达上百家,部分产品销量创造历史新高[55] - R142b产品价格下滑导致制冷剂业务分部业绩下滑[72] - 有机硅市场需求较弱,产品价格下行,跌破行业成本线[73]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产品市场需求较弱,产品价格有所降低[74] 环保与安全 - 公司旗下多家主要生产企业年内通过当地环保A级标准审查[57] - 公司将继续以“零伤害、零事故、零泄漏”为目标,全面推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和智能数字化行动[63] 投资与股权 - 公司于中民投的持股比例为2.8%,截至2022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0,671,000元,并确认公允价值亏损人民币1,052,000元[43]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处置中民投2.8%股权,确认出售亏损人民币10,671,000元[43] - 公司于泰合的出资为人民币600,000,000元,占泰合注册资本总额的6%,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缴纳出资总额人民币120,000,000元[4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于泰合的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4,447,000元,确认公允价值亏损人民币12,716,000元[44] - 公司向海南固基注资人民币278,500,000元,占其股权的89.73%,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减少至人民币897,000元[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于海南固基的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958,000元,确认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9,840,000元[45] - 公司通过附属公司东岳氟硅科技和东岳硅材向淄博润信基金出资人民币60,000,000元,占其股权的33.66%[46] - 公司向淄博润信注资总额达人民币82,148,000元,持股比例为36.44%[47] - 公司对淄博润信的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5,769,000元,确认公允价值亏损约人民币12,573,000元[47]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东岳氟硅科技与新华联控股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总对价为人民币3,456,729,576元,涉及东岳高分子、东岳硅材和东岳未来氢能的股权[91] - 股份回购及售股交易已于2023年12月18日通过股东特别大会表决,并于2024年3月5日完成[92] - 公司自雇员购股计划设立以来,已合共出资998,187,000港元从市场购买现有股份[90] - 公司于2023年10月23日回购520,977,818股,占总股本的23.12%,总对价为3,698,700,646港元,每股回购价约7.1港元[91] 税务与补贴 - 公司在中国附属公司的企业所得税为170,939千元,土地增值税为40,645千元[36] - 香港附属公司根据利得税两级制缴税,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税[37] - 2023年公司政府补贴收入为124,52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55,520千元大幅增加[32] - 2023年公司确认政府补助79,87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6,936千元显著增加[33] 员工与薪酬 - 公司年度员工成本为1,345,678千元,较去年减少534,725千元[38] - 公司聘用6,977名雇员,同比减少1.24%[87] - 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为人民币717,997,000元,其中包括中国附属公司雇员社保基金拨备人民币56,840,000元[51] 股息与股份 - 2023年每股末期股息为0.10港元,同比下降83.3%[3] - 公司年度已派付股息为1,196,613千元,建议宣派末期股息225,369,000港元[41]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10港元,较2022年的0.60港元有所减少[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雇员购股计划持有76,707,000股,价值731,013,000港元,其中33,923,000股价值200,365,000港元为年内购买[90]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3日至6月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01]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13日至6月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02] - 末期股息预期将于2024年7月12日派发[102] 其他 - 公司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对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1]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预计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2] - 公司超过95%的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30] - 2023年公司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总额为1,185,879千元人民币[31] - 2023年公司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89,509千元人民币[32] - 2023年公司其他利息收入为5,420千元人民币[33] - 2023年公司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为1,659千元人民币[35] - 公司已完成各类新改扩建、节能减排、自动化提升、质量提升项目148项[56] - 公司计划优化采购标准,建立更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标准,并加大厂家直供比例[65] - 全年业绩公告及年报将于2024年4月在公司及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100]
东岳集团(00189)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