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2181.2百万元,同比下降28.2%[2]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1487.6百万元,同比下降38.8%[3] - 年内由溢利转为亏损2283.3百万元[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914.9百万元[5] -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5百万元[5] - 公司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亏损为2,319,572千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242,894千元人民币盈利大幅下降[34] - 2022年公司总亏损为2,283,276千元人民币,而2021年实现盈利232,770千元人民币[34]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20.52分,相比2021年的每股盈利4.42分显著恶化[35] - 公司2022年全年亏损为人民币1,914,918千元,较2021年盈利人民币416,509千元大幅下滑[39]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6,493千元,较2021年的665,293千元大幅下降[40] - 公司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661,121千元,较2021年的337,569千元大幅增加[40] - 公司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38,934千元,而2021年为产生现金流量净额750,660千元[41] - 公司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人民币3,828,863千元,较2021年末的5,682,425千元减少32.6%[41] - 公司2022年非控股股东出资为人民币980,000千元,较2021年的788,215千元增加24.3%[41] - 公司2022年员工股份奖励计划支出为人民币89,666千元,较2021年的59,350千元增加51.1%[39] - 公司2022年支付股息总额为人民币1,315,530千元,较2021年的123,054千元大幅增加968.9%[39] - 公司2022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人民币402,459千元,较2021年的601,017千元减少33.0%[40] - 公司2022年总收益为2,181,189千元,同比下降28.2%[51][52] - 公司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税前亏损为2,122,778千元,较2021年税前盈利496,013千元大幅下降[51][52] - 公司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2,086,341千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溢利486,049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71] - 公司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为2,122,778千元人民币,而2021年为溢利496,013千元人民币[71] - 公司2022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溢利为36,437千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亏损9,964千元人民币有所改善[71] - 公司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196,935千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253,279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1] - 公司2022年派付股息为1,315,530千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123,054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78] - 公司2022年建议末期现金股息为298,560千元人民币,每股普通股3.2分,相比2021年的121,290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80]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914,918千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每股基本溢利416,509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80] - 公司2022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38分,相比2021年的每股基本亏损0.07分有所改善[77] - 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914,918千元,相比去年盈利416,509千元,亏损显著增加[82] - 每股基本亏损为20.52分,相比去年每股盈利4.42分,业绩大幅下滑[84] - 公司2022年保留盈利为1,306,48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4,546,223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117] - 公司2022年年度亏损为1,914,918千元人民币[117] - 公司2022年附屬公司股份之贖回負債为2,804,26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662,783千元人民币增加68.7%[119] - 公司2022年贸易应付账款为205,78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18,906千元人民币增加73.1%[121] - 公司2022年银行借款总额为1,135,45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013,216千元人民币增加12.1%[123] - 公司2022年有抵押银行借款为808,383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813,216千元人民币略有下降[123] - 公司2022年递延政府补助为142,06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80,052千元人民币增加77.5%[118] - 公司2022年售后租回负债为42,200千元人民币,2021年无此项负债[119] - 公司2022年研究及开发开支应付账款为71,377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9,295千元人民币增加269.9%[121] - 公司2022年应付分銷商的應計補償为527,179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968,498千元人民币下降45.6%[12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828,863千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5,682,425千元有所下降[153]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存货金额约为人民币606.7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715.3百万元减少了约人民币108.6百万元[154]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约为人民币1,118.6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234.4百万元有所下降[155]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净值为约人民币2,301.0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3,304.9百万元减少,主要由于减值拨备约人民币1,130.6百万元[156]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商誉的账面净值约为人民币1.9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4.2百万元减少,主要由于减值拨备约人民币8.8百万元[157]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净值为约人民币626.5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610.1百万元有所增加,年内有减值拨备约人民币113.1百万元[158]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账款约为人民币1,926.9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971.3百万元有所下降[159]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总额约为人民币294.9百万元,主要预留给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162] - 公司年内资本开支为人民币594.0百万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为402.5百万元,购买或自研无形资产开支为191.5百万元[166] - 公司研发投入的资本开支为318.3百万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为149.1百万元,购买及自研无形资产相关开支为169.2百万元[166] - 公司年内处置了联本科技、联本化学、吉林佳辉及北京轩升的权益[16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雇用了3,313名员工,年内薪金总额及相关成本为718.2百万元,其中包括奖金及非现金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分别为49.1百万元和89.7百万元[169] 医美业务 - 医美板块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149.8百万元,同比下降62.5%[3] - 公司医美平台渼颜空间成功推进2.0营销版本的业务升级,覆盖310个城市及超过3,500家医疗美容机构[9] - 公司医美平台渼颜空间在2022年完成三个高效率、低成本生产基地的设立,总面积为16,000平方米,共设立10条生产线[9] - 公司医美平台渼颜空间在2022年实现多个产品的注册上市,包括独家代理的韩国Hugel的玻尿酸产品铂安润®及自研的近20款Ⅱ类皮肤护理敷料类产品[9] - 公司医美平台渼颜空间通过引进韩国VIOL的黄金微针产品Sylfirm XTM及收购深圳易美部分股权,拓展光电设备领域布局[9] - 公司预计2023年医美行业将快速复苏,企业业绩实现强劲反弹[6] - 医美业务板块收入达人民币149.8百万元,同比下降62.5%,经营性利润为人民币3.6百万元[16] - 渼顏空間年內完成渠道庫存清理任务,覆盖城市数量累计310个,覆盖医疗机构数量累计超过3,500家[17] - 渼顏空間独家代理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商品名:铂安润®)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7] - 公司获得Cellbooster®系列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的独家代理权,该产品为瑞士高端透明质酸复合溶液,包括四款产品,分别用于提亮肤色、抚平皱纹、局部塑形、防止脱发和头发花白[18] - 公司与韩国VIOL达成独家代理协议,获得SYLFIRM XTM黄金微针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独家代理权,该产品为世界上第一台双波作用的射频微针仪器[18] - 公司投资深圳易美,持有其部分股份权益,借助该平台在光电设备领域进行研发及生产[19] - 公司自主研发的近20款皮肤敷料敷贴类产品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皮肤修复、疤痕修复及妇科敷料等多个领域[19] - 公司在国内设立三个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设立10条生产线,覆盖预灌充类、冻干粉针类、有源设备和敷料等产品[19] - 公司医美产品分部2022年收益为149,780千元,同比下降62.5%[51][52] - 公司2022年医美产品分部业绩为3,576千元,同比下降98.6%[51][52] 创新药及生物制药 - 创新药及其他药品板块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60.9百万元,同比上升47.5%[3] - 公司与北京蓝晶微生物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下一代再生材料PHA微球及基于生物制造的再生医学材料[9] - 公司生物制药平台轩竹生物和惠升生物在2022年分别在产品研发、独立融资及轩竹生物的上市申请方面取得积极进展[10] - 軒竹生物已完成吡羅西尼聯合氟維司群的二線治療III期臨床入組,並正在進行聯合AI的一線治療III期臨床試驗入組[11] - 軒竹生物共有近10個產品獲批進行臨床試驗,並有十餘個候選藥物處於臨床前研發階段[11] - 軒竹生物已向香港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請,並獲得批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上市[11] - 惠升生物年內共9款藥物的上市申請已獲受理,包括1類創新藥SGLT-2抑制劑加格列淨等[12] - 惠升生物成功完成A及A+兩輪融資,共獲得人民幣10.8億元投資,投後估值達人民幣55.8億元[12] - 公司创新药及其他业务板块的经营性亏损为人民币1,400.2百万元,其中研发开支为人民币722.7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上升21.3%[20] - 公司旗下轩竹生物在肿瘤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推进科创板分拆上市进程,已获得上海交易所受理[20] - 公司旗下惠升生物的重磅产品第四代德谷胰岛素成为首个申报NDA的国产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在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的领先地位[20] - 轩竹生物已开发20余款候选创新药产品,涵盖小分子化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22] - 吡罗西尼(Birociclib,XZP-3287 CDK4/6抑制剂)正在进行III期临床入组,联合氟维司群的二线治疗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22] - KM501(注射用重组抗HER2结构域II和结构域IV双特异性抗体-MMAE偶联物)的IND申请已获受理,是国内首个申请专利的双抗-ADC[22] - 氟维司群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治疗[22] - 安纳拉唑钠肠溶片的新适应症成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II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3] - XZB-0004胶囊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默示许可,用于晚期实体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3] - XZP-KM257(重组抗HER2结构域II和结构域IV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4] - 轩竹生物与上药新亚就两款抗感染新药产品百纳培南及Plazomicin达成独家授权许可,预付款为人民币2100万元,里程碑付款最高不超过人民币4.19亿元[25] - 轩竹生物已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拟A股上市申请,并收到受理通知[25] - 惠升生物拥有近40款产品的产品管线,涵盖二代、三代、四代胰岛素及各类口服降糖药等[26] - 惠升生物年内有五款重磅产品的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一款处于pre-NDA阶段[27] - 惠升生物研发的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的NDA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27] - 惠升生物的SGLT-2抑制剂加格列净NDA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27] - 惠升生物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及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的NDA也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27] - 惠升生物的生物一期和生物二期规划产能过亿支,产能规划位居国内前列[27] - 惠升生物年内完成A轮及A+轮两轮融资,共融资人民币10.8亿元,投后估值达人民币55.8亿元[28] - 公司创新药及其他药品分部2022年收益为60,913千元,同比增长47.5%[51][52] - 公司2022年创新药及其他药品分部亏损1,400,204千元,亏损同比扩大59.2%[51][52] 仿制药业务 - 仿制药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1970.5百万元,分部经营亏损为16.0百万元[3] - 公司逐步剥离业绩不达预期的仿制药业务及其他非核心大健康业务,提升运营效率[8] - 仿製藥分部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970.5百萬元,同比下降24.2%[14] - 公司年内资产减值亏损约人民币1,727.1百万元,主要涉及仿制药、原料药及大健康业务[15] - 公司仿制药业务作为“现金牛”,将持续带来稳健且充沛的现金流[30] - 公司计划剥离盈利能力持续走低、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传统仿制药业务,以改善整体盈利结构[30] - 公司仿制药分部2022年收益为1,970,496千元,同比下降24.2%[51][52] - 公司2022年仿制药分部亏损16,009千元,较2021年盈利1,307,001千元大幅下降[51][52] 研发投入 - 研发开支为936.6百万元,同比增加68.5百万元[3] - 公司年内研发开支为人民币936.6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上升约人民币68.5百万元[15] - 公司研发开支增加约人民币68.5百万元至人民币936.6百万元,主要由于轩竹生物及惠升生物的研发管线进入二期或三期临床试验及医美分部的开发[145] - 公司2022年研发开支为936,58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66] 资产减值 - 资产减值亏损合计为1727.1百万元[3] - 公司年内资产减值亏损约人民币1,727.1百万元,主要涉及仿制药、原料药及大健康业务[1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约人民币2,122.8百万元,其中包含非现金的减值亏损约人民币1,727.1百万元[148] - 公司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610,103千元,较去年减少131,297千元,主要由于减值损失[85] - 公司确认了正在进行的产品开发账面价值的全部减值损失,金额为3,912,000元[86] - 公司递延开发成本账面净值为32,358千元,较去年减少131,941千元,主要由于减值损失[86] - 公司商標及软件账面净值为41,786千元,较去年减少5,310千元,主要由于减值损失[86]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净值为约人民币2,301.0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3,304.9百万元减少,主要由于减值拨备约人民币1,130.6百万元[156]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商誉的账面净值约为人民币1.9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4.2百万元减少,主要由于减值拨
四环医药(00460)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