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约为人民币6.395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人民币5.552亿元增加约15.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约为人民币5.04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人民币4.416亿元增加约14.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为人民币2.20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人民币2.148亿元增加约2.5%[2]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4.9分,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5.0分[4] - 2023年上半年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4.9分,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4.8分[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1.473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2.93445亿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9.3450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3.96658亿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人民币6.3482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5.84735亿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人民币32.5642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9.21057亿元[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无)[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6395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人民币55520万元增加约人民币8430万元或约15.2%[36][40]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产生的收益占总收益约80.4%(2022年同期:约83.2%),亚洲(不包括中国内地)及欧洲分别占总收益的约8.5%及7.5%(2022年同期:分别约7.2%及6.1%)[3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国内销售额及海外销售额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加约11.3%及34.4%[3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为人民币2202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人民币540万元或约2.5%[3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5048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4.3%,毛利率约为78.9%,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0.6个百分点[4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人民币1192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0.9%[4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597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9.5%[46] - 研发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约1003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11060万元,增幅约10.3%;考虑资本化支出影响,研发成本从约14780万元增至约16190万元,增幅约9.5%[4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约25520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23790万元增加约7.3%[48] - 2023年上半年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250万元,2022年同期亏损约120万元[49] - 2023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实现汇兑收益约440万元,公平值变动亏损约670万元;2022年同期收益约80万元,亏损约350万元[50] - 融资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约430万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约400万元,减幅约7.0%;融资成本从约40万元减至约30万元,减幅约25.0%[53] - 剔除非经常性项目,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25520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24790万元增幅约2.9%;考虑非经常性项目,纯利约22020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21480万元增加约2.5%[5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为19.34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967亿元增长;流动负债总额约为6.34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5.847亿元增长[5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为41天,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贸易应付款项的周转天数增至94天,2022年12月31日为75天[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流动比率约为3.05,2022年12月31日约为2.39[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7.75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338亿元减少约7.0%[57]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为零,资产负债率为零[56][5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为32.433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9.004亿元[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开支约为1.428亿元,2022年同期约为1.531亿元[6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约但未于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中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约为8980万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6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1391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99名增加约7.08%[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82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517亿元增加约20.5%[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退休福利计划供款总成本约为158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170万元增加约35.04%[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4]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与2022年同期相同[74] 各业务线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外部销售额为639,505千元,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业务243,905千元、外周血管病业务362,702千元、起搏电生理业务32,898千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溢利为504,805千元,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业务213,689千元、外周血管病业务278,907千元、起搏电生理业务12,209千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56,421千元[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外部销售额为555,214千元,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业务194,893千元、外周血管病业务316,591千元、起搏电生理业务43,730千元[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溢利为441,575千元,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业务173,682千元、外周血管病业务250,307千元、起搏电生理业务17,586千元[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40,620千元[1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总额为1,118,858千元,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业务330,714千元、外周血管病业务695,064千元、起搏电生理业务93,080千元[1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资产为4,081,898千元[1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负债总额为219,983千元,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业务77,035千元、外周血管病业务139,846千元、起搏电生理业务3,102千元[1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负债为825,471千元[15] - 2023年上半年结构性心脏病业务贡献的营业额约为人民币2439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5.1%[41] - 2023年上半年外周血管病业务贡献的营业额约为人民币3627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4.6%[41] - 2023年上半年起搏电生理业务贡献的营业额约为人民币3290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4.7%[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主要来自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外周血管病业务及起搏电生理业务[64] 其他财务收支及资产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助8971千元,投资物业租金收入21836千元,2022年分别为7050千元和17061千元[16]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含董事薪酬)182781千元,2022年为151724千元[17] - 2023年上半年确认开支的存货成本134700千元,2022年为113639千元[17]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43770千元,2022年为29751千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2023年为42486千元,2022年为39858千元[18] - 2023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盈利为220164千元,2022年为214784千元[21] - 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448603千股,2022年为4330055千股[21] - 2023年6月30日强制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金融资产为20517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7417千元[2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15.65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3.71亿元人民币[27]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为4.53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84亿元人民币[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7854.4万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6264.8万元人民币[31]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为1.43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32] - 2018年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公平值从2022年末约1120万元降至2023年6月末约103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均约0.3%[49] - 2021年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公平值从2022年末约1040万元降至2023年6月末约101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约0.3%降至约0.2%[50] - 2022年对股权基金投资公平值从2022年末约10590万元降至2023年6月末约1048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约2.9%降至约2.6%[50] - 2023年6月末短期银行结构性存款未到期本金余额8000万元,占总资产约2.0%,预期年利率1.5% - 3.3%[50] 税务相关 - 先健深圳及元心科技2023年和2022年享有15%优惠所得税税率,中国附属公司一般税率为25%[19] - 香港利得税合资格法团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缴税[19] 投资相关 - 2022年10月24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以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认购2022年股权基金权益[24] - 2021年1月8日,公司以1000万元人民币购买混合基金份额[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2018年股权基金及2022年股权基金中分别持有9.69%及18.18%的权益[24] - 2022年9月21日,公司以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认购健世科技股份[25] 股本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为400亿股,每股面值0.00000125美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46.3亿股[33][34] 业务布局及发展 - 公司现有结构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及起搏电生理三条主要产品线,已建立稳定全球销售网络[35] - 公司布局四代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持续升级左心耳封堵器;外周血管病业务中腔静脉滤器及覆膜支架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公司是中国首家拥有国产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完整产品组合的厂家[65][66][67] - 2023年8月,公司参与设立的LifeTech - Quantum获创新型手术机器人国家药监局正式注册批准[72] - 2023年公司与健世科技订立战略合作协议[72] 配售款项相关 - 2020年公司完成2.8732亿股新普通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结转到2023年6月30日约为4.339亿港元[6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020年配售所得款项动用约470万港元[70] - 2020年配售所得款项拟定用途总计9.3亿港元,包括偿还银行借款4.06亿港元、为潜在业务发展提供资金4.65亿港元、作一般营运资金用途0.59亿港元[70]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
先健科技(01302)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