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2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569.32亿港元,经营溢利为367.43亿港元,除税前溢利为349.88亿港元,年度溢利为290.38亿港元[2]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5588港元,每股股息为1.357港元[2] - 2022年资产总额为36850.57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为303.045亿港元[2] - 2022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80%,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8.78%,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2] - 2022年贷存比率为69.39%,流动性覆盖比率第一至四季度平均值分别为159.16、149.49、149.00、178.49,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季度终结值第一至四季度分别为123.86、126.87、127.98、131.56,总资本比率为21.56%[2] - 2022年客户贷款增长3.2%至16495.10亿港元,客户存款增长2.0%至23772.07亿港元[7] - 2022年全年实现税后利润290.38亿港元,同比上升16.2%[7]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910港元,全年每股股息1.357港元,同比增长20.1%,派息比率为53.0%[7] - 2022年不良贷款率为0.53%,继续保持香港同业优良水平[7] - 截至2022年末,集团总资产为港币36,850.5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3%[13] - 2022年客户存款总额为港币23,772.07亿元,客户贷款总额为港币16,495.10亿元,分别较2021年末增长2.0%及3.2%[13] - 2022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及年度溢利分别为港币569.32亿元和港币290.38亿元,按年增长16.2%[13] - 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优于市场平均水平[14] - BoC Pay客户数目较2021年末增长20.2%,总交易量按年增长20.6%;BoC Bill结算量按年增长6.1%[14] - “私人财富”及“中银理财”客户数目较2021年末录得双位数增幅;私人银行管理资产增长12.7%[14] - “开户易”开户量较2021年末增长逾两成;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及“北向通”整体开户量及资金汇划总量居香港市场领先地位[14] - 2022年,东南亚机构提取减值准备前之经营收入按年增长(不含汇率变动)27.6%[14] - 截至2022年末,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港币646.6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55.3%[15] - 2022年年度溢利为港币290.38亿元,按年上升16.2% [20] - 2022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及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分别为8.78%及0.80%,按年分别上升1.11个百分点及0.10个百分点 [20]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2.5588元,每股股息为港币1.3570元 [20] - 2022年净息差为1.25%,调整后净息差为1.36%,按年上升27个基点 [21] - 2022年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 [22] - 2022年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 [23] - 2022年一级资本比率为19.34%,总资本比率为21.56% [24] - 2022年一个月的港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由0.16%上升至4.35% [27] - 2022年一个月的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息由0.10%上升至4.39% [27] - 2022年一个月担保隔夜融资利率由0.05%上升至4.36% [27] - 2022年香港股票市场新股上市集资市况疲弱,股市总集资额及日均成交额较2021年分别下跌67.4%及25.1%,年末恒生指数较2021年末下跌15.5%[28] - 2022年公司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569.32亿元,按年上升港币79.50亿元或16.2%,年度溢利为港币290.38亿元,按年上升港币40.39亿元或16.2%,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270.54亿元,按年上升港币40.84亿元或17.8%[29]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公司下半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上升港币24.68亿元或9.1%,除税后溢利上升港币2.04亿元或1.4%[30] - 2022年公司净利息收入为港币388.14亿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为港币423.67亿元,按年上升28.6%[31] - 2022年公司平均生息资产按年上升港币911.48亿元或3.0%[31] - 若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2022年公司净息差为1.36%,按年上升27个基点[31]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公司下半年净利息收入上升港币70.41亿元或39.9%,净息差扩阔46个基点至1.59%[32] - 2022年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为3106.37亿港元,平均收益率2.05%,较2021年的3015.22亿港元和1.34%有所提升[33] - 2022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95.12亿港元,按年下降23.60亿港元或19.9%,主要因投资市场和商业消费疲弱[34]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下降7.76亿港元或15.1%[35] - 2022年净交易性收益为132.82亿港元,按年上升81.91亿港元或160.9%,主要因市场利率变动[36]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净交易性收益下降46.34亿港元或51.7%[37] - 2022年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亏损32.43亿港元,按年上升21.07亿港元或185.5%,因港股疲弱和市场利率变动[38]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亏损上升3.01亿港元或20.5%至17.72亿港元[39] - 2022年经营支出为178.44亿港元,按年上升14.37亿港元或8.8%,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40] - 人事费用按年增长4.2%,因年度调薪、增聘员工及2021年酬金基数低[41] - 其他经营支出上升39.7%,包括防疫抗疫等一次性费用增加[41] - 与2022年上半年比,经营支出增加21.92亿港元或28.0%,主要因人事等费用增加[42] - 2022年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25.45亿港元,按年上升5.79亿港元或29.5%[43][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贷款减值准备对客户贷款比率为0.70%,高于2021年的0.62%[44][51] - 与2022年上半年比,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减少9.07亿港元[45] - 截至2022年末,集团资产总额达36850.57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长456.27亿港元或1.3%[47][48] - 2022年客户贷款增长504.26亿港元或3.2%至16495.10亿港元[49] - 在香港使用之贷款上升905.02亿港元或8.4%,工商金融和个人贷款分别增长594.07亿港元或10.2%、310.95亿港元或6.2%[49][50] - 贸易融资下降217.32亿港元或29.5%,香港以外使用之贷款下降183.44亿港元或4.1%[50] - 2022年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高于2021年的0.27%[51] - 2022年信用卡贷款撇账比率为1.38%,低于2021年的1.49%[51] - 截至2022年末特定分类或减值之客户贷款余额为87.24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44.03亿港元,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较2021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52] - 2022年末客户存款总额达23772.07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460.52亿港元或2.0%,定期、短期及通知存款增加41.7%,储蓄存款下降16.8%,即期及往来存款下降27.8%[53] - 截至2022年末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3030.45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50.46亿港元或1.7%,留存盈利较2021年末增长7.1%[55] - 截至2022年末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及一级资本分别较2021年末增长2.5%及2.3%,总资本增长1.6%,风险加权资产增长1.0%[56] - 2022年4个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及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季度终结值均满足监管要求[57] - 2022年除税前溢利总额为349.88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16.8%[59] - 2022年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79.40亿港元,按年增加16.09亿港元或25.4%,净利息收入上升54.2%,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下降19.7%[60] - 2022年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114.07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1.7%[59] - 2022年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149.33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45.9%[59] - 2022年保险业务除税前溢利为9.11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0.9%[59] - 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114.07亿港元,按年减少15.17亿港元或11.7%[67] - 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按年上升2.1%,净利息收入上升3.5%,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下降4.6%,净交易性收益增加10.4%,减值准备净拨备增加17.13亿港元至20.08亿港元[67]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49.33亿元,按年增加港币46.95亿元或45.9%[73] - 2022年,香港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金额达人民币384万亿元,按年上升7%[75] - 马来西亚中行、马尼拉分行人民币清算量较2021年分别增长42.1%及15.4%[75] - 2022年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按年上升32.0%至港币13.74亿元,新造标准保费为港币87.13亿元,较2021年下跌15.3%,除税前溢利按年下跌10.9%至港币9.11亿元[78] - 截至2022年末,东南亚机构客户存款余额为港币698.63亿元,客户贷款余额为港币523.87亿元,较上年末(不含汇率变动)的增长率分别为13.8%及0.4%[83] - 2022年末,东南亚机构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32.25亿元,不含汇率变动的按年增长为27.6%,不良贷款比率为2.49%,较2021年末上升0.10个百分点[83] - 截至2022年末,BoC Pay用户数较2021年末增长20.2%,2022年交易量按年增长21%,2022年BoC Bill结算量按年增长6.1%[86]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910元,股息总额约港币96.21亿元,待2023年股东会批准后,于2023年7月14日向7月10日在册股东派发[135] - 2022全年共派发股息为每股港币1.357元,包含2022年8月宣派的每股港币0.447元中期股息[13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港币183.07亿元[141] 业务发展 - 公司坚持稳中求进,贯彻落实中国银行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7] - 公司在香港核心市场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银人寿新造标准保费香港市场排名跃升[8] - 完成全球首次跨境数字货币生产验证,并在港率先推出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8] - 以跨境金融为基础发展大湾区业务,强化东南亚区域总部建设,东南亚机构盈利能力增强,对集团利润贡献度提升[8] - 加快金融科技开发应用,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完成云平台架构体系构建[9] - 连续举办“中银香港创新先驱大赛”等活动,赞助设立“中银香港科技创新奖”[9] -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加入“绿色商业银行联盟”,推出气候转型指数等[10] - 确立2030年“营运碳中和”目标,完成中银大厦绿色节能升级,获“绿建环评”铂金级认证[10] - 2022年连续第二年获MSCI ESG研究公司最高级AAA评级等荣誉[10] - 展望2023年,公司将融入国家“双循环”格局,打造区域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11] - 2022年电子渠道办理私人贷款金额按年增长逾一倍,受理“商户无付款存根计划”商户数增至1.5万户,覆盖超2万台终端机[61] - 截至2022年末,数码渠道客户规模较2021年末上升,手机银行累计交易笔数按年上升,线上按揭月均申请笔数较上年月均增长约9倍,占比提升超40个百分点,“置业专家”APP累计下载量超15万次,覆盖99%物业估价报告[62] - 截至2022年末,
中银香港(02388)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