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银香港(02388) - 2023 - 中期财报
02388中银香港(02388)2023-08-30 16:3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308.3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53.51亿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18.1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32亿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按年上升38.7%,较2022年下半年上升27.4%[6] - 2023年上半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0.81%,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97%[3][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6077港元,每股中期股息为0.527港元[3][6] - 2023年调整后净息差为1.56%,按年上升43个基点[7] - 2023年成本对收入比率按年改善3.79个百分点至25.46%[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为308.38亿港元,按年上升54.87亿港元或21.6%[1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按年上升50.41亿港元或38.7%[11] - 2023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9.98亿港元,按年上升43.76亿港元或34.7%[11]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集团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上升19.74亿港元或6.8%[12]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集团期内溢利上升38.93亿港元或27.4%[12]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32.08亿港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为249.88亿港元,按年上升42.0%[14] - 平均生息资产按年上升877.44亿港元或2.8%,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净息差为1.56%,按年上升43个基点[14]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净利息收入上升1.2%,平均生息资产增加1539.79亿港元或5.0%,净息差回落3个基点[14] - 2023年上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49.14亿港元,按年下降5.18亿港元或9.5%[16] - 证券经纪及基金分销佣金收入按年分别下降31.4%及13.9%,基金管理佣金收入减少34.6%[16] - 信用卡业务及买卖货币佣金收入按年分别上升31.2%及113.8%[16]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上升5.46亿港元或12.5%[1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净交易性收益为40.43亿港元,按年下跌48.59亿港元或54.6%[18] - 剔除外汇掉期合约后净交易性收益为22.63亿港元,按年减少65.8%[18]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净交易性收益上升1.06亿港元或2.7%,剔除外后下跌15.1%[1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录得净收益15.11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净亏损84.13亿港元[20] - 2023年经营支出为78.52亿港元,按年增加4.37亿港元或5.9%,成本对收入比率为25.46% [22] - 人事费用按年增长10.3%,房屋及设备支出上升12.6%,折旧及摊销减少3.3%,其他经营支出增加5.8% [23]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经营支出减少16.83亿港元或17.7% [23] - 2023年上半年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12.25亿港元,按年减少5.01亿港元或29.0% [24] - 客户贷款及其他账项的年度化信贷成本为0.14%,较上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 [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贷款减值准备对客户贷款比率为0.73% [24]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增加4.06亿港元或49.6% [25] - 2023年上半年,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86.25亿港元,按年增加55.46亿港元或180.1%[39] - 2023年上半年,个人银行净利息收入上升147.9%,经营支出上升5.4%[39] - 2023年上半年,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98.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4.93亿港元增长[38] - 2023年上半年,保险业务除税前溢利为6.17亿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亏损7.3亿港元[3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除税前溢利总额为215.2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9.29亿港元增长[38] - 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98.50亿港元,按年增加43.57亿港元或79.3%[47] - 企业银行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按年上升46.1%,其中净利息收入按年上升78.9%,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下降11.3%[47] - 企业银行减值准备净拨备按年减少4.52亿港元[47]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7.85亿元,按年减少港币57.69亿元或76.4%[5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按年上升9.0%至港币10.50亿元,除税前溢利为港币6.17亿元,去年同期为除税前亏损港币7.30亿元,保险服务业绩按年上升10.9%[57] - 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572.4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19.42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净经营收入为296.6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36.47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18.1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32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30.41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1.6077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38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90.9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3.46亿港元[10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溢利为1.7694亿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1.7802亿港元[10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86.13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484亿港元[105] - 2023年上半年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591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200万港元[10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1.10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30万港元[105] 市场环境与指标 - 2023年6月末,一个月的港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由2022年末的4.35%上升至4.93%[9] - 2023年6月末,一个月担保隔夜融资利率由4.36%上升至5.14%[9] - 2023年6月末,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较10年期高出106个基点,较2022年末扩大51个基点[9] - 2023年上半年香港股市总集资额及日均成交额较上年同期分别下跌35.3%及16.4%[9] - 2023年6月末,恒生指数较2022年末下跌4.4%[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3,771,181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66,505百万港元 [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达港币37,711.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1,046.76亿元或2.9%[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达港币17,196.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713.68亿元或4.3%[30] - 在香港使用之贷款上升港币785.09亿元或6.7%,其中工商金融业贷款增长港币594.29亿元或9.3%,个人贷款上升港币190.80亿元或3.6%,贸易融资上升港币50.82亿元或9.8%[30] - 在香港以外使用之贷款减少港币122.23亿元或2.9%,主要是提供予在内地使用的贷款减少[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73%,较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住宅按揭贷款拖欠及经重组贷款比率为0.01%,信用卡贷款撇账比率为1.43%,按年上升0.05个百分点[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存款总额达港币24,634.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港币862.91亿元或3.6%[33] - 定期、短期及通知存款增加12.5%,储蓄存款下降4.7%,即期存款及往来存款下降4.8%[33] - 支储存款占比为47.6%,较上年末下降4.1个百分点[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3436.66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40.670亿港元[101] 资本状况 - 2023年一级资本比率为20.75%,总资本比率为22.99%[8] - 2023年第一、二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分别为189.68%、188.89%[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3079.69亿港元,较上年末上升81.81亿港元或2.7%[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及一级资本分别较上年末增长7.4%及6.4%,总资本较上年末增长5.8%[35] - 2023年首2个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及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季度终结值均满足监管要求[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为307.96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9.788亿港元[10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本总额为334.51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5.835亿港元[10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总额为33.4514亿港元,较2023年1月1日重列后增加8679万港元[103] 业务发展与创新 - 集团继续紧抓香港、大湾区、东南亚和海外重点市场的机遇,深化跨单位联动,加强全产品服务能力[29] - 集团保持港澳地区银团贷款市场安排行首位,香港私人住宅新造按揭维持市场第一[29] - 截至2023年6月末,中银香港代售ESG基金数量较上年末增长约两成[40] - 截至2023年6月末,绿色按揭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提升约2.2倍[40] - 截至6月末,使用数码平台的客户规模较2022年末稳步上升,手机银行客户数和交易量持续增长,保险及外汇买卖等交易量增长良好[41] - 2023年第一季度,寿险电子渠道交易占比稳步提升,线上新造标准保费市场排名第一[41] - 截至6月末,“置业专家”手机应用程式累计下载量逾16.7万次,2023年上半年线上按揭月均申请笔数较上年同期月均增长22.8%,占所有按揭申请宗数比率约五成[41] - 2023年上半年,“理财TrendyToo”年轻客户开户量按年上升近2倍[42] - 截至2023年6月末,私人银行管理资产总值较2022年末增加17.1%[42] - 截至2023年6月末,有14个国家及地区可提供在当地见证开立中银香港账户服务[43] - 截至6月末,大湾区“开户易”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1%,跨境寿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良好[43] - 本年上半年,“中银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及“北向通”整体开户量、资金汇划总量居香港市场领先地位,“南向通”投资产品市值居大湾区市场领先地位[43] - 本年第一季度,人民币保险业务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新造标准保费市占率排名连续11年保持市场第一[44] - 个人业务遍布东南亚8个国家,已在马来西亚中行、中银泰国、雅加达分行、金边分行推出“中银理财”品牌[45] - 2023年上半年零售签账量及收单量按年分别增长33.8%及42.4%[46] - 公司深化与中国银行大湾区内机构业务联动,推出全新跨境金融服务系列方案[49] - 公司成功以牵头行身份参与首笔印度尼西亚龙头汽车金融企业银团贷款[49] - 公司支持香港按证保险有限公司“百分百担保贷款专项计划”,协助相关行业业务复苏[50] - 公司连续16年获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中小企业最佳拍档奖”,连续2年获《经济通》“杰出创新中小企银行服务”奖[50] - 截至6月末,企业银行绿色及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7%[51] - 公司以联席全球协调人身份成功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发行150亿人民币绿色债券[51] - 截至6月末,企业及机构托管客户数较去年末增长2%,强积金资产规模较去年末增长6.3%[52] - 中银保诚信托期内被委任为15只新基金或投资组合的信托人、基金行政管理人或托管人[52] - 集团成功担任香港特区政府首笔代币化绿色债券发行的托管行[52] -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成功推出“中银香港全天候港元货币市场基金”,“中银香港大湾区气候转型ETF”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56] - 集团完成首笔绿色人民币逆回购交易,资金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55] - 集团支持“沪、深港通”及“北向互换通”互联互通项目,支持中行新加坡分行私募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