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收入为416.31亿元,较2021年减少255.00亿元,降幅37.99%[1] - 2022年归属公司股东的本年度利润为23.47亿元,较2021年减少39.45亿元,降幅62.76%[1]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7.80分,较2021年减少47.98分;摊薄每股收益为27.68分,较2021年减少47.61分[1] - 2022年毛利为90.88亿元,2021年为158.51亿元[3] - 2022年经营溢利为20.82亿元,2021年为71.97亿元[3] - 2022年税前溢利为25.12亿元,2021年为73.57亿元[3] - 2022年工程机械收入409.43亿元,较2021年662.39亿元下降[14] - 2022年农业机械收入21.33亿元,较2021年29.07亿元下降[14] - 2022年金融服务收入5.02亿元,较2021年7.01亿元下降[14] - 2022年工程机械租金收入1.86亿元,较2021年1.91亿元略有下降[14] - 2021年公司权益总额从478.5亿元增至582.6亿元,2022年降至569.39亿元[8][9] - 2021年公司溢利63.03亿元,2022年为23.47亿元[8][9] - 2022年集团源自客户合同收入4.1631亿元,2021年为6.7131亿元[24] - 2022年报告分部溢利90.88亿元,2021年为158.51亿元[25] - 2022年税前溢利25.12亿元,2021年为73.57亿元[26] - 2022年来自中国境内外部客户收益316.39亿元,境外为99.92亿元;2021年境内为613.42亿元,境外为57.89亿元[26] - 2022年财务净费用3亿元,2021年为0.06亿元[26] - 2022年员工成本45.38亿元,2021年为49.68亿元[27] - 2022年已售存货成本325.43亿元,2021年为512.8亿元[28] - 2022年所得税费用8.6亿元,2021年为93.8亿元[28]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按23.47亿元溢利和84.43亿股加权平均数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按23.47亿元溢利和84.80亿股加权平均数计算[37][38] - 2022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40.11亿元,2021年为64.08亿元,其中理财产品2022年为28.06亿元,2021年为54.3亿元;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为12.05亿元,2021年为9.78亿元[44] - 2022年应收账款为447.64亿元,损失准备为52.6亿元,一年后到期的应收账款为118.29亿元;2021年应收账款为478.23亿元,损失准备为49.37亿元,一年后到期的应收账款为163.53亿元[4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一年以上到期的应收账款为119.52亿元,已撇减未实现的利息收益8.14亿元;2021年分别为163.53亿元和10.89亿元,2022年年加权平均折现率约为4.45%,2021年为4.75%[47] - 2022年应收账款损失准备变动:年初结余49.37亿元,确认减值亏损2.92亿元,重分类2.84亿元,冲销不可收回金额2.44亿元,出售核销0.09亿元,年末结余52.6亿元[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9.52亿元应收票据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2.87亿元应收票据按摊销成本计量;2021年分别为15.23亿元和3.59亿元[50][51] - 2022年12月31日,附有追索权背书银行承兑票据结算应付账款,最大亏损及未折现现金流出敞口为6.58亿元,2021年为7.4亿元[5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13.62亿元应收票据已贴现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且无追索权,2021年为7.3亿元[54] - 2022年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总额为125.87亿元,未确认融资收益为6.15亿元,损失准备为7.99亿元,一年后到期的为64.56亿元;2021年分别为133.44亿元、6.88亿元、9.54亿元和72.06亿元[55] - 2022年末最低付款额现值为119.72亿元,较2021年的126.56亿元有所下降[57] - 2022年末逾期融资租赁应收款合计11.31亿元,较2021年的13.57亿元减少[58] - 2022年融资租赁应收款损失准备年末结余7.99亿元,较2021年的9.54亿元降低[59] - 2022年末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为264.94亿元,较2021年的299.32亿元减少[60] - 2022年末应付账款为130.75亿元,较2021年的147.09亿元减少[60] - 2022年股份激励计划费用为1.70亿元,2021年为4.27亿元[71] - 2022年应付所得税为1.07亿元,2021年为0.97亿元[72] - 2022年递延税项资产总额为19.07亿元,递延税项负债总额为8.42亿元[73] - 2022年公司未对税项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4.22亿元予以确认,2021年为2.70亿元[74]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2年权益总额为569.76亿元,2021年为582.97亿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22年权益总额为569.39亿元,2021年为582.60亿元[75] - 公司收入从2021年的671.31亿元下降37.99%至2022年的416.31亿元[77]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021年的512.80亿元减少36.54%至2022年的325.43亿元[78] - 毛利从2021年的158.51亿元下降42.67%至2022年的90.88亿元,毛利率从23.61%降至21.83%[79] - 销售费用从2021年的34.73亿元降低24.13%至2022年的26.35亿元[81] - 本年度利润从2021年的64.19亿元减少62.21%至2022年的24.26亿元[84]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51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41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4.94亿元[85][86][87]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31亿元,同比下降37.9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47亿元,同比下降62.76%[91] 股利分配 - 董事会建议2022年末期股利为每股0.32元[2] - 2021年和2022年现金股息分别为27.78亿元和27.77亿元[8][9] - 2022年以86.78亿股为基数派2021年度现金红利27.77亿元,2023年提议以截至2022年末情况派发现金红利26.94亿元[34][36] - 2022年末期股利为每股0.32元,共26.94亿元,预计2023年7月26日前支付[147] 资产负债情况 - 2022年资产总值为1235.17亿元,2021年为1219.82亿元[6] - 2022年流动负债总额为483.93亿元,2021年为496.75亿元[7] - 2022年资产净值为569.39亿元,2021年为582.60亿元[7] - 2022年特定非流动资中国境内为169.61亿元,境外为9.37亿元;2021年境内为129.51亿元,境外为9.02亿元[27] - 2022年联营公司总账面金额44.76亿元,其中盈峰环境31.32亿元[39] - 2022年其他金融资产总额22.63亿元,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21.86亿元[42] - 2022年末集团所持股票基金、上市权益证券和其他非上市权益证券公允价值分别为15.67亿元、1200万元和6.07亿元[42] - 2022年末上市权益证券投资公允价值7700万元[43] 业务板块 - 公司业务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融资租赁服务三个主要经营分部[13] - 混凝土机械长臂架泵车、车载泵、搅拌站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搅拌车升至行业第二[94] - 工程起重机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200吨及以上全地面起重机销量居首,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实现批量交付[95] - 建筑起重机销售规模居全球第一,推出极致R代塔机,实现三大核心技术突破[96] - 土方机械形成“渭南+长沙”双制造基地布局,长沙挖掘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全线投产[97] - 高空作业机械成国内型号最全厂商,国内销量领先,多款新产品研制下线[98] - 农机产业完成“双总部”建设,小麦机等国内市场份额保持前列[100] - 智慧农业初步形成“1+3”产品体系,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扩至100个,总面积达15万亩[101] - 工程机械产品在印尼等重点国家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超100%,工程起重机出口收入超30亿元[120] - 高空作业机械产品销售至海外80余国家和地区,在加拿大等国实现中国品牌市占率第一[120] - 农业机械贯彻中高端产品发展战略,聚焦核心区域等深耕目标市场[137] 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 - 公司自2022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对期初权益余额无影响[11][12] - 中国法定所得税税率为25%,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海外附属公司所得税税率在15.0%至28.4%区间[29,30] - 公司及其部分子公司2022 - 2024年享受15%所得税税率[31] - 2022年符合规定研发费用可税前加计扣除100%,Q4购入符合规定机器设备可100%税前扣除并加计扣除[32][33] 股份激励与员工持股 - 2017年11月7日首次授予股份激励计划,168760911份股份期权及168760911股受限制股份授予符合条件员工[62] - 2018年9月10日第二次授予股份激励计划,18554858份股份期权及18554858股受限制股份授予符合条件员工[63] - 2020年4月3日公司向员工持股计划授予390449924份受限制股份,并于4月29日完成过户[67] - 员工持股计划受限制股份分三个等待期解锁,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和30%[68] - 2022年末受限制股份尚未行使数量为117134977股,较2021年的234269954股减少[69]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2023年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有望加快复苏,出口有望持续增长[128][129][130]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引领农机设备创新发展[132] - 2023年将巩固发展壮大产业梯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133] - 公司加速发展海外市场,采取“一国一策”策略深耕境外重点市场[139] - 持续加强科研创新,开发行业标杆产品,攻关关键零部件[141] - 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升级,应用前沿数字技术等[142] - 加强盈利能力提升管理,控制低毛利产品销售,推进降本工作[143][144] - 加快智慧产业城建设,多个灯塔工厂将先后投产运营[146] 公司运营与管理 - 公司建成投产液压阀智能工厂,推进中高端液压油缸等零部件智能制造工厂产线建设[99] - 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的“挖掘机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全流程挖掘机智能制造,含4条无人化“黑灯”产线[108] - 高空作业机械智能工厂建成9条智能产线,混凝土泵送机械智能工厂建成4条智能产线[108] - 已投产的塔机、搅拌车、关键元器件(液压阀)等智能工厂产能持续释放,搅拌车和液压阀智能工厂入选湖南省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工厂[109] - 公司推进150余项全流程成套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113项技术在智能产线成功搭载,其中52项为行业首创[110] - 2022年公司研制下线127款重大新产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330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项目占比近77%[112] - 公司研制出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新R代塔式起重机、55吨级5桥70米泵车等多款标杆产品[113] - 公司行业率先提出智慧施工成套解决方案,首创全流程数字化闭环施工新模式,打造行业首个绿色智慧施工工地[114] -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多维度原创出新,打通三条技术链,新能源主机实现全品类覆盖[115] - 完成13项新能源核心技术样机验证,启动18项新能源零部件开发项目,新上市15款新能源产品[116] - 累计下线100多款新能源产品,电动直臂系列高空作业平台已批量销售[117] - 申请专利1017件,其中绿色化465件、数字化115件、智能化437件,主导在研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13项[118] - 完成30个重点国家本地化业务和运营体系建设
中联重科(01157)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