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相关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预付款项为6,407千元,租赁按金为850千元,总计7,257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7,037千元、565千元、27,602千元[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第三方)为415,362千元,应收票据减值后总计407,405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47,610千元、445,969千元[7] - 2023年其他应收款项(出口退税、非控股股东注资等)总计26,381千元,预付款项等总计76,540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1,162千元、85,333千元[10]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632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678569千元人民币[16]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40740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445969千元人民币[31]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2081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5124千元人民币[3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20.309亿元人民币,流动负债约为15.342亿元人民币,未动用银行信贷额度为15.449亿元人民币[161] - 202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分别约2.071亿元、1.155亿元、1.96亿元、0.071亿元及1.617亿元的楼宇等资产作抵押[16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商誉约21.56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无变动[166] 负债相关 - 2023年银行贷款总计949,512千元,2022年为405,292千元,且各类型贷款实际利率和到期日有差异[12]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24575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26130千元人民币[22] - 2023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计25981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26570千元人民币[23] - 2023年计息银行借款总计187152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286251千元人民币[39] - 2023年应偿还银行贷款及透支1年内或按要求为949512千元人民币,第2年为493777千元人民币[39] - 2023年应偿还银行贷款及透支第3至6年(包括首尾两年)为428235千元人民币[39]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约为50.5%,2022年约为54.5%[14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抵押银行借款约为15.32亿元及无抵押银行借款约3.395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5.852亿元[142] 盈利与亏损相关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所用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940,474,000,2022年为1,915,437,000[13] - 2023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除可转债影响前)为29043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528475千元人民币[26] - 2023年公司收入21.556亿元,较2022年的23.796亿元下降9.4%;毛利7.385亿元,较2022年的8.157亿元下降9.5%[44] - 2023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每股亏损0.06元,摊薄每股亏损0.14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每股利润0.10元,摊薄每股利润0.09元[44] - 2023年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2.088亿元,而2022年为亏损1.339亿元[44] - 2023年集团净亏损9980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5.042亿元大幅提升;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由去年同期1.339亿元提升至净利润2.088亿元,由负大幅转正[62] - 报告期内集团累计服务客户数量增加至2278家,收入由去年同期23.796亿元降至21.556亿元,降幅约9.4%,毛利由8.157亿元降至7.385亿元,降幅约9.5%[62] - 报告期内,集团毛利约7.385亿元,较2022年减少9.5%,毛利率达34.3%与去年持平[90] - 朗华制药2023年全年收入13.10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1.7%,经调整毛利3.88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0.1%[92]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及收益约87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8%,销售及分销费用约1.325亿元,增加1.3%[113] - 报告期内行政费用约2.771亿元,增加1.3%,研发费用约1.28亿元,减少5.7%[114] - 报告期内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亏损约1170万元,去年同期约3.642亿元[116] - 报告期内减值亏损约810万元,去年同期约940万元,其他开支约3.217亿元,去年同期约2.54亿元[117][118] - 报告期内财务成本约1.766亿元,减少4.4%,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负债公平值收益约1.743亿元,去年同期约1010万元[118] - 报告期内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约2.088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1.339亿元[121]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约为21.556亿元,较2022年的23.796亿元减少9.4%[129] - 报告期内,销售成本约为14.171亿元,较2022年的15.64亿元减少9.4%[131] - 报告期内,集团净亏损约为9980万元,2022年净亏损约为5.042亿元[140]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99,790元人民币,摊薄后为0.14元人民币[188] 业务经营相关 - 2023年公司CRO业务收入8.44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951亿元下降约5.6%;对应毛利3.63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973亿元下降约8.5%[52] - 报告期内,公司引入淡馬錫、弘暉、淡明及迪拜投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完成累计近2.25亿美金的融资[49] - 报告期内,同步辐射光源使用情况达2059小时,公司与全球13家同步辐射光源中心保持长期合作,分布在十个国家及地区[53] - 报告期内,公司重视与朗华制药的战略合作,加强CDMO产能布局及业务结构调整,优化及导流CMC业务[54] - CMC从成立至今已完成及正在推进的新药项目数为183个,报告期末研发人员达113人,实现收入近5670万元[55] - CMC外部BD订单数占比近63.0%,金额占比为31.0%;维亚导流订单数占比近37.0%,金额占比为69.0%[5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交付超65035例蛋白结构,2023年新增交付约16110例;研究累计超1886个独立药物靶标,2023年新增交付8个[65] - 公司累计CRO客户数量增加至1398家,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25.7%,海外地区收入占比约达87.1%,同比下降约近3.7%,中国内地客户收入占比约为12.9%,同比下降约16.6%[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朗华制药累计服务客户达880家,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51.2%,前十大客户留存率100%,目前可使用总产能为860立方米[68] - 朗华制药计划于2024 - 2025年新建400立方米产能,土建工程进入尾声,车间主体结构基本完成,预计2024年进入设备采购安装阶段[68]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V - DEL技术平台、共价化合物库、分子胶技术平台,完善多肽药物开发平台,拓展抗体大分子研发平台服务内容并初步搭建XDC平台[65] - V - DEL技术平台打造新颖建库策略等,推出高达千亿元级别的DEL库,进行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主导的下一代数据分析及预测等[74] - PROTAC/分子胶药物研发服务收入占CRO总收入接近10.42%,已累计研究E3连接酶50多个,交付PROTAC合物结构131个[78] - 报告期内实现6家孵化公司全部或部分退出,新增投资孵化1家,累计投资孵化92家,67.0%来自北美,26.0%来自中国[94] - 2023年已孵化公司中有12家完成或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约2.36亿美元[94] - 孵化公司累计在研管线近222条,185条处于临床前阶段,37条处于临床阶段[94] - 公司计划以成立投资基金方式开展投资孵化业务[95] - 报告期内CRO业务新增V - DEL技术平台、共价化合物库、分子胶技术平台,完善多肽药物开发平台,拓展抗体大分子研发平台服务内容,初步搭建XDC平台[97] - 多肽技术平台可提供多种多肽合成,未来将联合噬菌体展示平台和V - DEL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98] - 冷冻电镜技术能解析传统方法难解析的结构,可高效鉴定靶标并缩短药物发现时间[100] - 公司加大新兴技术平台布局扩张,推动CRO收入增长,打造FIC药物研发平台[101] 场地建设相关 - 公司加速建设办公和实验场地,上海法拉第路投资孵化中心可使用面积约7576平方米,杭州钱塘新区新药物孵化中心建筑面积约77500平方米,嘉兴园区建筑面积约6362平方米,朗华制药浙江台州工厂建筑面积约35168平方米等[81][82][83][84] - 上海周浦新总部约40,000平方米已全面投入使用,成都园区约64,564平方米,12,210平方米已投用,苏州园区约7,545平方米[103][104][105] 股息与股份相关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度股息(2022年:无)[27] - 报告期内公司于联交所购回8,670,500股股份,总代价约1120万港元,购回股份已注销[151] - 报告期内公司购回/赎回2.5亿美元于2025年12月到期的可转换债券,总代价为2.566亿美元[155][171] - 2019年5月9日公司股份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2.171亿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56] - 2020年12月30日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所得款项净额2.758亿美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58][159] - 2022年6月24日,1182万份2020年购股权被注销,同时授出相同数量替代购股权,公平值约1005万港元[168] - 2020年6月5日公司采纳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报告期内无奖励股份[149] - 公司建议不就2023年度派发末期股息,2023年上半年也无派息计划[177] 资金用途相关 - 可转债所得款项用于业务发展及扩张占比70%,金额87919万元人民币;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占比30%,金额37680万元人民币[174] - 扩大EFS模式占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25.5%,金额31055万元人民币[191] - 建立商业及研究制作能力及CMO能力占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30.0%,金额36513万元人民币[191] - 购置实验室设备及物料占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12.1%,金额14671万元人民币[191] - 招聘、培训及挽留生物及化学药物研发人员占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12.4%,金额15129万元人民币[191] - 扩充CMO业务占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10.0%,金额12171万元人民币[191] - 业务发展扩张(包括朗华制药80%股权的收购成本的再融资)占所得款项净额总额90%,金额162140万元人民币[193] - 其他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占所得款项净额总额10%,金额18020万元人民币[193] 其他事项相关 - 2023年6个月以下、7至12个月、12个月以上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分别为1.65%、15.11%、68.26%,账面总值分别为395,438千元、15,217千元、17,563千元,预期信贷亏损分别为6,526千元、2,299千元、11,988千元;2022年对应亏损率为2.81%、6.89%、23.96%,账面总值为440,399千元、12,853千元、7,841千元,预期信贷亏损为12,359千元、886千元、1,879千元[10]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无2023年12月31日后须披露的重大期后事件[150]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21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97] - 欲获得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资格,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于2024年6月20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197] - 公告日期,公司已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198]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标准企业管治,董事会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199] - 报告期公司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200] - 报告期及2022年分别录得外汇亏损净额约5100万元及1.464亿元[1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概无确认商誉相关减值亏损[148] - 2023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项下合共3665141份尚未行使购股权可供行使[148]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开支约为1.589亿元,2022年约为3.498亿元[144]
维亚生物(01873)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