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发布与会议情况 - 浙商银行发布2023年中期未经审计业绩公告,报告于8月29日由第六届董事会2023年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2][4] - 公司实有董事14名,12名亲自出席会议,陆建强委托张荣森、陈海强委托马红出席,8名监事列席[4] 股息与股本政策 - 公司不宣派2023年中期股息,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4] 子公司与上市信息 - 浙银金租是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占股51%[6] - A股上市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代号601916;H股上市于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2016[8] 公司注册信息 - 公司注册日期为2004年7月26日[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32.48亿元,同比增长4.63%[1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77.43亿元,同比增长11.03%[1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9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07%[1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40%[1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负债2.7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7%[1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吸收存款余额1.8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42%[1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率1.45%、拨备覆盖率182.42%[1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本充足率11.83%、一级资本充足率9.5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8%[11] - 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332.48亿元,同比增长4.63%[18][25] - 2023年1-6月公司税前利润93.78亿元,同比增长10.47%[18] - 2023年1-6月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7.43亿元,同比增长11.03%[18][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29122.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7%[19][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30.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0%[19][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27327.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7%[19][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吸收存款18229.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2%[19][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1.4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拨备覆盖率182.42%,较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2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本充足率11.83%,较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22][27] - 公司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7.43亿元,同比增长11.03%[28] - 营业收入332.48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业收入95.16亿元,同比增长26.71%[28] - 利息净收入239.69亿元,同比增长3.15%;非利息净收入92.79亿元,同比增长8.64%[28] - 营业费用96.55亿元,同比增长20.87%,成本收入比27.96%,同比上升3.87个百分点[28] -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2.15亿元,同比下降7.10%;所得税费用14.13亿元,同比增长7.37%[28] - 净息差为1.95%,同比下降13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14%,同比下降14个基点[30]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395.20亿元,同比增加24.23亿元,增长6.53%,日均余额1.61万亿,同比增长13.10%[34] - 投资利息收入121.41亿元,同比增加15.99亿元,增长15.17%,日均余额同比增长17.55%[34] - 利息收入541.17亿元,同比增加43.65亿元,增长8.77%;利息支出301.48亿元,同比增加36.33亿元,增长13.70%[30] - 税前利润93.78亿元,同比增长10.47%;净利润79.65亿元,同比增长11.04%[29] - 2023年1-6月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平均余额1611.522亿元,利息收入39.52亿元,收益率4.95%;2022年同期平均余额1424.817亿元,利息收入37.097亿元,收益率5.25%[35] - 2023年上半年吸收存款利息支出191.00亿元,同比增加22.74亿元,增幅13.51%;日均余额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4%;平均付息率2.24%,同比下降4个基点[36] - 2023年上半年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56.01亿元,同比增加13.64亿元,增长32.19%[38] - 2023年报告期内非利息净收入92.79亿元,同比增加7.38亿元,增长8.64%,占营业收入的27.91%,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39] - 2023年1-6月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52亿元,同比增加3.20亿元,增长12.16%[40] - 2023年1-6月其他非利息净收入63.27亿元,同比增加4.18亿元,增长7.07%[41] - 2023年营业费用96.55亿元,同比增加16.67亿元,增长20.87%[42] - 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142.15亿元,同比减少10.86亿元,下降7.10%[43] - 2023年所得税费用14.13亿元,同比增加0.97亿元,增长7.37%,实际税率15.07%[44]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29,122.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03.30亿元,增幅11.07%;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6,113.22亿元,增幅8.41%;金融投资9,103.13亿元,增幅21.08%[48]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占资产总额的55.33%,比上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金融投资占资产总额的31.26%,比上年末上升2.59个百分点[48] - 截至报告期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30.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80.57亿元,增幅8.40%[50]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27,327.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67.95亿元,增幅11.27%[56] - 吸收存款余额18,229.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15.42亿元,增幅8.42%[57] - 从客户结构看,公司存款增加1,114.67亿元,增幅7.72%;个人存款增加297.02亿元,增幅13.91%[57] - 从期限结构看,定期存款减少20.90亿元,降幅0.21%;活期存款增加1,432.59亿元,增幅21.16%[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吸收存款合计1822.99亿元,较2022年末的1681.44亿元有所增加[58] - 截至报告期末,归属本行股东权益合计1763.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4.22亿元,增幅8.24%[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30.87亿元,正常贷款15870.67亿元,占比96.00%;关注贷款344.20亿元,占比2.08%;不良贷款238.93亿元,不良贷款率1.45%[60] - 与上年末相比,正常贷款增加1286.57亿元,关注贷款减少21.51亿元,不良贷款增加15.40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02个百分点[6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贷款和垫款10760.76亿元,占比65.09%,不良贷款171.23亿元,不良贷款率1.59%;个人贷款和垫款4527.32亿元,占比27.39%,不良贷款67.70亿元,不良贷款率1.50%[61] - 与上年末相比,公司不良贷款增加10.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04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增加5.22亿元,不良贷款率持平[61] - 按行业划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2361.88亿元,占比14.28%,不良贷款581.20亿元,不良贷款率2.46%[62] - 制造业贷款2311.59亿元,占比13.98%,不良贷款273.10亿元,不良贷款率1.18%,与上年末相比不良贷款率下降1.41个百分点[62] - 批发和零售业贷款1828.14亿元,占比11.06%,不良贷款215.60亿元,不良贷款率1.18%[62] - 房地产业贷款1730.76亿元,占比10.47%,不良贷款400.40亿元,不良贷款率2.3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3.09亿元,不良贷款23.89亿元,不良贷款率1.45%;2022年末总额1525.03亿元,不良贷款22.35亿元,不良贷款率1.47%[64][65] - 2023年6月30日,长三角地区贷款金额886.81亿元,占比53.64%,不良贷款11.38亿元,不良贷款率1.28%;2022年末贷款金额843.07亿元,占比55.29%,不良贷款11.06亿元,不良贷款率1.31%[64] - 2023年6月30日,抵押贷款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为43.78%,余额723.6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3.29亿元,不良贷款率1.84%;2022年末占比44.32%,余额675.82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0.75亿元,不良贷款率1.59%[65] - 截至报告期末,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63.99亿元,占集团资本净额的2.98%;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340.68亿元,占集团资本净额的15.86%,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06%[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逾期贷款余额292.2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7.21亿元;90天以上逾期贷款178.7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亿元[67] - 截至报告期末,重组贷款和垫款总额4.4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12亿元;逾期3个月以上的重组贷款和垫款总额2.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6亿元[68] - 截至报告期末,抵债资产(非金融工具)余额13.88亿元,扣除已计提减值准备3.22亿元,账面价值10.66亿元[69] - 贷款信用减值损失准备期初余额407.25亿元,本期计提95.92亿元,期末余额435.86亿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1.83%,一级资本充足率9.5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8%,杠杆率5.10%,均满足监管要求[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148,534百万元,一级资本净额为173,821百万元,总资本净额为214,847百万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1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7%,资本充足率为11.83%[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杠杆率为5.10%,一级资本净额为173,821百万元,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为3,407,575百万元[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1.8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15%,杠杆率为5.02%[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143,093百万元,一级资本净额为168,088百万元,总资本净额为207,624百万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1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7%,资本充足率为11.82%[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杠杆率为5.02%,一级资本净额为168,088百万元,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为3,350,669百万元[77] 业务区域与机构分布 - 公司在全国22个省及香港设323家分支机构[11] - 总行位于长三角地区,资产规模9350.05亿元,用工4503人[178] - 资金营运中心位于长三角地区,资产规模6019.91亿元,用工74人[178] - 北京分行位于环渤海地区,资产规模2250.49亿元,用工1001人[178] - 广州分行位于珠三角及海西地区,资产规模1060.3亿元,用工759人[178] 银行排名情况 - 公司在“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按一级资本计位列79位,较上年跃升20位[11] 风险偏好与管理目标 - 公司实行“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坚持“小额、分散”的授信原则,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78] - 公司董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监事会承担监督责任,高级管理层承担实施责任[78] - 公司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贷款、同业拆借、债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79] -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目标是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实现
浙商银行(02016)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