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增长 - 公司2022年收入为840.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5.6%(剔除汇率影响)[2][3] - 公司2022年来自与客户订立之合约的收入为838,417千美元,较2021年的776,308千美元增长[15] - 公司2022年销售医疗器械收入为822,484千美元,较2021年的761,699千美元增长[15] - 公司2022年其他收入为2,414千美元,较2021年的2,331千美元略有增加[15] - 公司2022年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为822,484千美元,较2021年的761,699千美元增长[15][18] - 公司2022年全球业务收入为840.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5.6%(剔除汇率影响)[56] - 国际(非中国)业务收入为435.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1%(剔除汇率影响)[56] - 公司2022年总收入为840.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8.0%(按美元计),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15.6%[89] - 非中国区销售额占总收入的51.8%,显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成效[87] 亏损与财务状况 - 公司2022年亏损588.1百万美元,较2021年亏损351.3百万美元有所扩大[2][3]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24.08美分,摊薄亏损为24.94美分[2][5] - 公司2022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539,292千美元,较2021年的1,616,280千美元有所下降[10] - 公司2022年资产净额为1,792,668千美元,较2021年的2,217,492千美元减少[10] - 公司2022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135,030千美元,较2021年的1,490,750千美元下降[11] - 公司2022年非控股权益为657,638千美元,较2021年的726,742千美元减少[11] - 公司2022年预期将来确认于报告日期现有客户订立的合约产生的收入为44,652,000美元,较2021年的51,734,000美元减少[16] - 公司2022年净亏损为588.1百万美元(归属于公司股权持有人的亏损:436.5百万美元)[56] - 公司二零二二年综合亏损为588,115千美元,较二零二一年的351,295千美元增加67.4%[22] - 公司二零二二年可呈报分部净亏损为492,213千美元,较二零二一年的244,211千美元增加101.6%[22]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436,515,000美元,较2021年的276,484,000美元增加[33] - 公司2022年每股摊薄亏损为453,474,000美元,较2021年的299,794,000美元增加[36] - 公司2022年总亏损492,213千美元,同比扩大101.6%[20] - 公司2022年总资产3,557,953千美元,同比下降2.3%[20] 业务表现 - 心脉医疗(大动脈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0%[3] - 微创脑科学(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0%[3] - 心通医疗(心脏瓣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0%[3] - 微创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04.8%[3]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3]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3] - 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3] - 2022年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为146,651千美元,同比增长5.3%[20] - 2022年骨科医疗器械业务亏损88,550千美元,同比扩大237.8%[20] - 2022年心律管理业务亏损101,121千美元,同比扩大19.2%[20] - 2022年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利润为52,425千美元,同比增长9.8%[20] - 2022年神经介入产品业务亏损4,318千美元,同比由盈转亏[20] - 2022年心脏瓣膜业务亏损66,331千美元,同比扩大132.7%[20] - 2022年手术机器人业务亏损168,748千美元,同比扩大72.7%[20] - 2022年外科医疗器械业务亏损30,356千美元,同比扩大164.5%[20] - 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04.8%(剔除汇率影响)[56]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0%(剔除汇率影响)[56] - 大动脉及外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0%(剔除汇率影响)[56] - 心脏瓣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0%(剔除汇率影响)[56]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剔除汇率影响)[56]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剔除汇率影响)[56] - 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剔除汇率影响)[56] - 心血管介入业务全球营业收入为134.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3%(剔除汇率影响)[58] - 海外市场心血管介入业务销售收入为25.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0.0%(剔除汇率影响)[58]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地区)心血管介入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43.0%(剔除汇率影响)[58] - 球囊产品全球销售收入为22.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8.1%[59]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全球营业收入为22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9.5%(剔除汇率影响)[60] - 国际(非中国)骨科业务收入为202.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3%(剔除汇率影响)[61] - EMEA地区骨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6%(剔除汇率影响)[61] - 中国骨科业务收入为21.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9%(剔除汇率影响)[61] - 心律管理业务全球收入为204.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5%(剔除汇率影响)[62] - 心律管理国际(非中国)收入为191.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3%(剔除汇率影响),其中EEMEA、拉美、澳洲地区销售分别增长292.9%、249.0%和35.3%[63] - 心律管理中国业务收入为13.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7%(剔除汇率影响),市场份额及渗透率大幅提升[64]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为133.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1.0%(剔除汇率影响),主要得益于创新性产品收入的快速提升[65]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海外销售覆盖2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收入为7.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74.9%[65]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为79.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3.0%(剔除汇率影响),其中国际(非中国)业务收入为3.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492.0%[66] - 神经介入业务在中国新进入约500家医院,累计覆盖全国约2,600家医院,基层市场份额不断巩固[66] - 心脏瓣膜业务报告期内收入为36.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5.0%,毛利率提升至64.6%[69] - 心脏瓣膜业务在国际市场全年营收达1.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26%[70] - 手术机器人业务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3.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904.8%[72] - VitaFlow®和VitaFlow Liberty™产品已累计覆盖近440家医院[69] - 心脏瓣膜业务在阿根廷的手术量大幅提升,VitaFlow Liberty™在哥伦比亚成功注册并实现商业化植入[70] -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并实现首台销售及多台中标[71] - 鸿鵠®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得NMPA、FDA、CE认证,并实现首台国内中标[71] - 图迈®累计完成人体临床手术超六百台,鸿鵠®全膝置换人体临床手术量突破四百台[72] -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布局了超四十家临床应用和培训中心[72] - 外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为450万美元,产品已进入16个海外市场[73] - 公司自主研发的Vitasprings®集成膜式氧合器获NMPA批准上市,是国内首个进入创新通道的集成膜式氧合器[73] - MOBYBOX体外膜式氧合系统获得欧盟CE认证,并在深圳产线完成首套产品制作并通过测试[73] - 阿格斯™血管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及“免冲洗”一次性成像导管商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74] - 公司与西门子共同开发的国产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成功签约3家医院[74] - 公司自主开发的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及配套一次性导管开始型式检验[74] - 公司共有22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款产品获得FDA核准,7款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77] - Firehawk Pro™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及Firebird Pro+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77] - Firesorb®火鹮®生物可吸收雷帕霉素靶向洗脱冠脉支架系统完成关键注册临床终点随访,并将递交注册申请[77] - Firehawk®支架在高风险复杂患者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证明,作为全球最低载药量心脏支架[78] - 冠脉雷帕霉素药物球囊导管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上市前临床研究(PROMISE-BIF研究)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78] - 冠脉旋磨系统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上市前临床研究(CORECT研究)稳步推进,并于2023年1月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78]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中,铰链型膝关节系统已完成全部注册前验证工作,即将递交FDA注册申请[78] - 新一代3T全身MRI兼容起搏器系统ENO™及Vega起搏电极导线已递交国家药监局注册申请[79] - Platinium™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Platinium™ ICD)于四月成功获批上市[80] - 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于年初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80] - 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上市后临床研究IMPACT结果显示,12M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9.1%[81] - Diveer®颅内球囊扩张导管于报告期内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81] - Neurohwak®取栓支架获批上市并实现商业化,其上市前CAPTURE临床研究发表于权威刊物[81] - Neurohaw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2] - 第三代TAVI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进入动物试验阶段[82] -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产品完成首例人体植入并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82] -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多例高难度机器人辅助临床验证手术[83] - 鸿鵠®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美国、欧盟三地获批上市[83] - Vitasprings®螺旋导流集成式膜式氧合器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并实现首批上市后临床应用[84] - 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134.1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2.3%[90] - 骨科医疗设备业务收入223.6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9.5%,其中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增长32.6%[91]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204.2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3.5%,主要得益于新一代心脏起搏器和家用监护仪的推出[92]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133.2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31.0%,创新产品如Castor®和Minos®支架系统推动增长[93]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79.9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43.0%,海外收入首次突破3百万美元[94] - 心脏瓣膜业务收入36.8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25.0%,VitaFlow®系列产品市场认可度高[95] - 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3.1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904.8%,主要由于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镜和图迈®手术机器人的成功推广[96] - 外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为450万美元,较去年基本持平(剔除汇率影响)或减少4.6%(按美元计)[97] - 其他业务收入为2140万美元,较去年上升1284.4%(剔除汇率影响)或1236.9%(按美元计),主要由于收购公司及销售收入的贡献[98] 研发与创新 - 公司二零二二年研发开支为431,291千美元,较二零二一年的323,685千美元增长33.2%[30] - 公司自主研发的Invicta™除颤导线获得欧盟CE认证,可搭配ICD和CRT-D产品使用,预计将驱动收入及盈利能力快速增长[63] - 公司首款国产MRI兼容心脏起搏器Rega®获证上市并实现量产,标志着国产产品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64] - 公司通过股权投资Optimum Medical Device Inc.,利用其在欧洲的代理商网络和销售团队,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65] - 公司神经介入业务在中国推出“神雕飞燕”计划,新开拓超过250家县级医院,覆盖200多个下沉市场的近600家医院[66] - NUMEN®弹簧圈产品已在7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实现商业化植入,包括韩国、美国、巴西、智利及欧洲多国[67] - 公司自主研发的Vitasprings®集成膜式氧合器获NMPA批准上市,是国内首个进入创新通道的集成膜式氧合器[73] - MOBYBOX体外膜式氧合系统获得欧盟CE认证,并在深圳产线完成首套产品制作并通过测试[73] - 阿格斯™血管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及“免冲洗”一次性成像导管商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74] - 公司与西门子共同开发的国产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成功签约3家医院[74] - 公司自主开发的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及配套一次性导管开始型式检验[74] - 公司共有22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款产品获得FDA核准,7款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77] - Firehawk Pro™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及Firebird Pro+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77] - Firesorb®火鹮®生物可吸收雷帕霉素靶向洗脱冠脉支架系统完成关键注册临床终点随访,并将递交注册申请[77] - Firehawk®支架在高风险复杂患者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证明,作为全球最低载药量心脏支架[78] - 冠脉雷帕霉素药物球囊导管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上市前临床研究(PROMISE-BIF研究)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78] - 冠脉旋磨系统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上市前临床研究(CORECT研究)稳步推进,并于2023年1月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78]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中,铰链型膝关节系统已完成全部注册前验证工作,即将递交FDA注册申请[78] - 新一代3T全身MRI兼容起搏器系统ENO™及Vega起搏电极导线已递交国家药监局注册申请[79] - Platinium™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Platinium™ ICD)于四月成功获批上市[80] - 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于年初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80] - 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上市后临床研究IMPACT结果显示,12M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9.1%[81] - Diveer®颅内球囊扩张导管于报告期内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81] - Neurohwak®取栓支架获批上市并实现商业化,其上市前CAPTURE临床研究发表于权威刊物[81] - Neurohaw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2] - 第三代TAVI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进入动物试验阶段[82] -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产品完成首例人体植入并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82] -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多例高难度机器人辅助临床验证手术[83] - 鸿鵠®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美国、欧盟三地获批上市[83] - Vitasprings®螺旋导流集成式膜式氧合器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并实现首批上市后临床应用[84] - 研究及开发成本为4.198亿美元,较去年增加41.0%,主要由于对持续及新展开的研发项目的投资增加[102] 地区收入 - 公司二零二二年中国地区收入为405,636千美元,较二零二一年的356,977千美元增长13.6%[24] - 公司二零二二年欧洲地区收入为246,848千美元,较二零二一年的241,799千美元增长2.1%[24] - 公司二零二二年北美洲地区收入为96,455千美元,较二零二一年的94,980千美元增长1.6%[24] - 国际(非中国)业务收入为435.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1%(剔除汇率影响)[56] - 心血管介入业务全球营业收入为134.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3%(剔除汇率影响)[58] - 海外市场心血管介入业务销售收入为25.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0.0%(剔除汇率影响)[58]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地区)心血管介入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43.0%(剔除汇率影响)[58]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全球营业收入为22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9.5%(剔除汇率影响)[60] - 国际(非中国)骨科业务收入为202.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3%(剔除汇率影响)[61] - EMEA地区骨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6
微创医疗(00853)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