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亏损情况 - 2023年公司亏损272,569千港元,2022年亏损202,656千港元[7][9]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272,585千港元,2022年为199,183千港元[7] - 2023年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271,023千港元,2022年为217,395千港元[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产生净亏损2.72569亿港元,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高出2.18229亿港元[22] - 2023年集团除税前亏损272,585千港元,2022年为199,183千港元[50] - 2023年集团分部业绩亏损230,384千港元,2022年为138,411千港元[50]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268,939千港元(2022年:198,065千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805,952千股(2022年同)[67] - 2023年除税前亏损272,585千港元(2022年:199,183千港元),所得税(抵免)/开支为 - 16千港元(2022年:3,473千港元)[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净亏损约272569000港元,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高出约218229000港元[128] - 2023年度亏损约2.726亿港元,较2022年的2.027亿港元增加约34.5%[131] 金融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持作买卖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净额为894千港元,2022年为9,899千港元[7] - 2023年集团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净额894千港元,2022年为9,899千港元[50]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收益)总计99,539千港元,2022年为140,266千港元[56]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持作买卖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净额为89.4万港元,2022年为989.9万港元,同比下降91%[58]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43千港元(2022年:16,156千港元)[73]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持作买卖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约90万港元,非持作买卖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约995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990万港元和1.403亿港元)[135]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变化 - 2023年放贷业务的利息收入为1,502千港元,2022年为2,390千港元[7] - 2023年销售货品及所提供服务的收入为198,032千港元,2022年为323,334千港元[7] - 2023年毛利为55,996千港元,2022年为127,628千港元[7] - 二维码业务2023年收入70,800千港元,2022年为99,373千港元[50] - 包装产品业务2023年收入106,909千港元,2022年为211,344千港元[50] - 财务投资业务2023年收入608千港元,2022年为 - 7,509千港元[50] - 莱茵衣藻产品业务2023年收入20,323千港元,2022年为12,617千港元[50] - 2023年集团总收入198,640千港元,2022年为315,825千港元[50] - 2023年放贷业务利息收入1,502千港元,2022年为2,390千港元[50] - 2023年集团总收入为19.864亿港元,2022年为31.5825亿港元,同比下降37.1%[58] - 2023年生产及销售包装产品等收入为1.06909亿港元,2022年为2.11344亿港元,同比下降49.4%[58] - 2023年二维码解决方案收入为5179万港元,2022年为6458.8万港元,同比下降20.1%[58] - 2023年莱茵衣藻产品收入为2032.3万港元,2022年为1261.7万港元,同比增长61.1%[58]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2.6万港元,2022年为8.5万港元,同比增长48.2%[60] - 2023年租赁收入为296.2万港元,2022年为127.7万港元,同比增长131.9%[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约1.986亿港元,较2022年的3.158亿港元减少约37.1%[131] - 2023年二维码业务收入约7080万港元,较2022年的9940万港元减少约28.8%,分部亏损约2800万港元(2022年为900万港元)[133] - 2023年包装产品业务收入约1.069亿港元,较2022年的2.113亿港元减少约49.4%,分部亏损约170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1810万港元)[134] - 2023年莱茵衣藻产品业务营业额约2030万港元,较2022年的1260万港元增加,分部亏损约1.061亿港元(2022年为940万港元)[137] 资产与负债数据变化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444,856千港元,2022年为565,688千港元[18] - 2023年流动资产为162,484千港元,2022年为322,009千港元[18] - 2023年权益总额为21,073千港元,2022年为283,509千港元[20] - 2023年非流动负债中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9145亿港元,租赁负债为1410.4万港元;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91292亿港元,租赁负债为290万港元[24] - 2023年资产净值为2107.3万港元,2022年为2.83509亿港元[24] - 2023年香港非流动资产为11,682千港元,2022年为11,094千港元;2023年中国非流动资产为298,949千港元,2022年为370,465千港元[53] - 2023年应收账款(扣除减值亏损拨备后)为2713.9万港元,2022年为4144.5万港元,同比下降34.52%[83][89] - 2023年无抵押应收贷款及利息(扣除减值拨备后)为4275万港元,2022年为6402万港元,同比下降33.22%[91] - 2023年末应付贸易账款为17,961千港元,2022年为28,319千港元[95] - 2023年有抵押银行借款为76,161千港元,2022年为59,645千港元;2023年无抵押其他借款为280,183千港元,2022年为320,468千港元[96] - 2023年需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64,894千港元,2022年为188,821千港元[98] - 2023年末有抵押银行借款以账面价值22,085,000港元的集团楼宇按揭和账面价值63,961,000港元的集团租赁土地按揭作抵押,2022年分别为164,147,000港元和76,159,000港元[9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未偿还无抵押其他借款约2.802亿港元(2022年为3.205亿港元)、有抵押银行借款约7620万港元(2022年为5960万港元)[14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结余约3450万港元(2022年为1.281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0.6(2022年为1.26)[14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于Qualid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的股权被抵押,担保循环贷款融资3000万港元,未使用该融资款项[14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分别为2210万港元及6400万港元的楼宇及租赁土地已抵押,担保约7620万港元的银行借款[144] 公司运营成本及开支数据变化 - 2023年资本开支总计17,133千港元,2022年为12,930千港元[56] - 2023年利息收入总计126千港元,2022年为85千港元[56]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18,462千港元,2022年为11,887千港元[56]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总计17,841千港元,2022年为19,995千港元[56] - 2023年政府补助总计 -610千港元,2022年为 -2,735千港元[56] - 2023年研发开支总计22,293千港元,2022年为20,280千港元[56] - 2023年财务成本为743.2万港元,2022年为2165.2万港元,同比下降65.7%[61] - 2023年所得税为 - 1.6万港元,2022年为347.3万港元,同比下降100.5%[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确认约2587000港元开支为按股份为基础的付款(2022年:6859000港元)[117] 公司股权及投资情况 - 2023年公司C持股比例摊薄至0.10%(2022年:0.55%),公司D股权摊薄至11.08%(2022年:12.12%)[74][76] - 2022年公司持有5,000,000股恒大汽车股份,投资公平值为7,521,000港元,2023年出售全部股份,确认公平值亏损1,790,000港元[77][78] - 2022年11月22日,公司附属公司以500万元人民币(约546.6万港元)认购私募基金500万股股份,该基金已在2023年售出[80] - 2023年2月28日,公司附属公司以2500万港元认购公司H的13股股份[81] - 2023年9月27日,公司附属公司以150万元人民币(约164.1万港元)认购私募基金150万股股份[87] - 2023年2月28日,公司附属公司以3000万港元认购公司I的2000股股份[88] - 2023年未上市股本投资涉及九间私人实体(2022年:七间)[7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非上市股权投资约1.34亿港元,持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约150万港元[164] - 2022年11月22日,上海透云以代价人民币500万元(相当于约546.6万港元)认购500万股私募基金股份,该基金于2023年12月31日前已售出[168] - 2023年9月27日,上海透云以代价人民币150万元(相当于约164.1万港元)认购150万股私募基金股份[169] - 2023年非上市股本投资中,公司A为22,685千港元,较2022年的35,690千港元减少;公司C为2,282千港元,较2022年的20,276千港元减少;公司D为9,719千港元,较2022年的14,371千港元减少;公司E为30,000千港元,较2022年的70,000千港元减少;公司F为14,887千港元,较2022年的22,946千港元减少;公司G为10,057千港元,较2022年的15,282千港元减少;公司H为14,896千港元,2022年为0;公司I为29,500千港元,2022年为0;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023年为0,2022年为5,564千港元[199] - 2023年非上市股本投资总额为134,026千港元,较2022年的184,129千港元减少[199] 公司购股权相关情况 - 公司2012年购股权计划于2022年5月17日届满[103] - 2022年6月2日,公司新购股计划(2022年计划)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普通决议案[104] - 2017年1月25日授予29,925,000份购股权,行使价1.34;2017年12月12日授予24,437,500份,行使价1.34;2019年2月21日授予126,000,000份,行使价0.48;2020年10月8日授予47,000,000份,行使价0.40;2020年11月16日授予68,900,000份,行使价0.60;2022年4月25日授予14,314,750份,行使价1.34[107] - 公告
透云生物(01332)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