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业务财务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44,22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102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4,30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6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25,4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3,197千港元[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44,228千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37,102千港元[12][13] 每股亏损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3.07港仙,2022年同期为6.46港仙[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每股基本亏损金额按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的本期亏损25,270,000港元及本期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23,564,799股计算;截至2022年6月30日,每股基本亏损金额按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的本期亏损53,169,000港元及本期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23,564,799股计算[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约为3.07港仙,2022年同期约6.46港仙[36] 全面亏损总额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27,6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4,492千港元[4] 资产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312,31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1,458千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193,13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5,264千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影视相关投资及预付款项约3.43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3.749亿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5287.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7942万港元[48] 负债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863,92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97,134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669,79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1,870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亏绌)总额358,15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0,537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约8.6392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8.97134亿港元[48] 成本及费用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32,649千港元,电影及电视节目及节目版权投资的摊销为32,649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340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983千港元,汇兑差额净额为1,037千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35,007千港元,电影及电视节目及节目版权投资的摊销为35,007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3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359千港元,汇兑差额净额为1,979千港元[14] 所得税指标变化 - 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按法定税率25%计算,美国所得税按联邦税率21%及州税率7%(扣除联邦税务影响)缴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 - 美国为0千港元,递延为0千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 - 美国为(24)千港元,递延为(24)千港元[15] 股息指标情况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各期间内并无派付或宣派任何中期股息,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16]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發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45] 贸易应收款项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6个月以内为0千港元,24个月以上为11千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6个月以内为4,042千港元,24个月以上为33,650千港元[17] 会计政策情况 - 公司编制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采纳的会计政策与编制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所采用者一致,但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且无重大财务影响[10] 业务受疫情影响情况 - 公司媒体业务近年来受2019年全球爆发的COVID - 19疫情影响[18] 传媒及文化业务财务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传媒及文化业务分部资产为506,603千港元,总负债为(864,762)千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传媒及文化业务分部资产为566,722千港元,总负债为(897,259)千港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传媒及文化业务收益约442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3710万港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传媒及文化业务收入约442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3710万港元;毛利约116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10万港元[34]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2530万港元,2022年约5320万港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2527万港元,2022年同期经重列为约5316.9万港元[35] 集团净亏绌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亏绌约3.5815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3.30537亿港元[36][46] 流动比率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约0.22,2022年12月31日约0.28[48] 集团雇员数量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13名,2022年12月31日为13名[51]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5] 业绩公告及报告发布情况 - 中期业绩公告将刊于公司网站(www.starlightcul.com.hk)及联交所网站 (http://www.hkexnews.hk) [56] - 2023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于上述网站[56] 董事会人员构成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六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7] 影片票房及销售情况 - 《摘金奇缘》全球票房为2.38532921亿美元[21] - 《遗孀秘闻》国际地区总销售额预计950万美元[22] - 《中途岛》总投资预算将近1亿美元,海外预售超30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为1.26696475亿美元,在专业影片评分网站上观众评分为92%[23] - 《讲鬼故》制作成本为2500万美元,上映首周美国国内票房21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为1.04545505亿美元[24] 影片评分及获奖情况 - 《致命感应》推文已有超2461条转发及33000个点赞[26] - 《致命感应》在IMDb评分为6.3/10,在Tomatometer好评达76%[27] - 《致命感应》获得ReFrame 2022年Best Feature的ReFrame Stamp[27] - 《致命感应》获得BloodGuts UK Horror Awards 2022等多项提名[27] - 《马歇尔》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在内的18项国际知名奖项提名[28] - 《母亲》导演此前作品《徐家的房子》荣获6项大奖[29] - 《母亲》主演吴珊卓是40年来首位获金球奖的亚洲女演员[29] - 《母亲》2022年上映后荣获ReFrame Stamp电影奖[29] 公司电影业务项目情况 - 公司聘请8位电影导演开展电影制作及发行业务[31] - 公司已开发44个影片项目,其中38个项目已完成剧本[31] - 公司通过合作与一线巨星共同制作12个项目[32] 财务报表重列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简明综合损益表内其他收入及收益增加52,000港元,重列后为116,000港元(之前为64,000港元),除税前亏损重列后为53,197,000港元(之前为53,249,000港元),期内亏损重列后为53,173,000港元(之前为53,225,000港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重列后为53,169,000港元(之前为53,221,000港元)[10]
星光文化(01159)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