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投交通科技(01522) - 2023 - 中期业绩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73,18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73,857千港元下降17.54%[2] - 期内溢利为2,63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8,023千港元下降90.61%[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024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0.0155港元下降84.5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05,60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61,167千港元下降3.5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704,37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42,593千港元下降4.8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24,18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78,482千港元下降3.9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2,518,24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49,793千港元下降4.9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收入243,942千港元,数据与集成服务收入143,247千港元,智慧基础设施收入85,999千港元,总计473,188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41,821千港元、249,557千港元、82,479千港元,总计573,857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客户地理位置分,中国内地收入448,096千港元,中国香港收入9,802千港元,印度收入15,290千港元,总计473,188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542,396千港元、16,945千港元、14,516千港元,总计573,857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申报分部毛利188,37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6,860千港元[18][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业绩9,01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113千港元[18][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3,44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001千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5,29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248千港元[19] - 2023年银行借款利息1,810千港元,来自关联方借款利息2,594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889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858千港元、2,587千港元、1,803千港元[19] - 2023年其他收入13,995千港元,2022年为13,521千港元[19] - 2023年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110,231千港元,2022年为118,334千港元[19]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3,214千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回3,130千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17,673千港元,2022年为14,999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2023年为8,053千港元,2022年为9,030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即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拨备489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6,402千港元,股息收入预扣税515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434千港元、826千港元、0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5,081,000港元及已发行加权平均数2,097,146,727股普通股计算,2022年分别为32,552,000港元和2,097,146,727股[26] - 2023年6月30日合同资产为587,0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11,803千港元;合同负债中服务合同预收履约账款2023年为104,092千港元,2022年为39,702千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938,54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75,942千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061,64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95,345千港元[31] - 2023年上半年批准有关以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6仙,涉及金额54,526千港元;2022年为2.7仙,涉及金额56,623千港元[34] - 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4.73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7.5%;毛利率约39.8%,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51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84.4%[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在手订单相当于约23.4亿港元,较2022年末下降约8.6%[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40.2%[40] - 按地域划分,上半年公司于中国内地实现收入约4.48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74亿港元,减幅约17.4%;于香港市场实现收入约98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10万港元,减幅约42.2%;于印度市场实现收入约1530万港元,与上期基本持平[42] - 公司于期内发生销售成本约2.84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22亿港元,减幅约26.4%[43] - 公司于期内实现毛利约1.88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50万港元,增幅约0.8%[44] - 公司于期内发生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约1.10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810万港元,减幅约6.8%[45] - 集团期内研发费用约889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190万港元,增幅约15.4%[4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业绩约90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7.3%[47] - 期内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5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750万港元,减幅约84.4%[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00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087亿港元减少[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约4.23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390万港元增加[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7.044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3.242亿港元,流动比率约2.0;资产负债率约40.2%[52] - 期内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约501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出减少约1.709亿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8890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5.4%[68]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总成本(包括董事薪酬)约港币131.0百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130.0百万元[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应占京城地铁净资产账面价值约港币264.7百万元,占集团资产总额约6.3%[7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应占京城地铁溢利约港币5.3百万元,收到2020年股息约港币2.7百万元[7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轨道交通软硬件产品及服务、智慧轨道交通相关软硬件产品及服务、基础设施讯系统服务以及权益投资拓展业务[6] - 智慧乘客信息服务、数据与集成服务、智慧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业务上半年收入分别约2.439亿港元、1.433亿港元、8600万港元[4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约2.43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210万港元,增幅约0.9%,毛利同比增加约5%[5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在国内外签约项目60余个,金额约人民币32亿元[5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收入约1.43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63亿港元,毛利同比下降约0.6%[60] - 2023年上半年,数据与集成服务业务签约项目20余个,金额约1.8亿元,北京地铁28号线工程相关项目金额约1.1亿元[61] - 2023年上半年,智慧基础设施业务收入约860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50万港元,增幅约4.3%,毛利约361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9.8%[63] - 民用通信业务启动北京地铁12、30号线共30座车站的民用通信配套设施及4G传输系统建设[63] 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 - 中期财务资料根据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适用披露条文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于2023年8月29日刊发[7] - 除预期反映在2023年度财报的会计政策变动外,中期财务资料采用与2022年度相同会计政策编制[8] -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核,但已由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根据相关准则审阅,审核委员会认为其遵守适用准则及要求[82] - 本中期业绩公告刊载于公司网站(www.biitt.cn)以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www.hkexnews.hk)[85]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将稍后寄发予股东并在上述网站发布[85] 业务架构调整 - 公司将原有智慧轨道交通业务板块拆分为智慧乘客信息服务事业部和数据与集成服务事业部,升级基础设施信息板块为智慧基础设施事业部,构建“3+2”业务格局[38] 公司股权变动与合作 - 2023年8月8日,苏州轨道交通向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华启智能注资1.09亿港元,换取其经扩大权益约7.35%,公司权益由98.7%摊薄至约91.44%[34] - 2023年8月8日,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华启智能等就增资及注资订立注资协议[84] - 苏州轨道交通已有条件同意向华启智能注资人民币100百万元(相当于约109百万港元),换取华启智能经扩大股权约7.35%[84] - 2023年6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京投众甫与京智网、北明软件成立合资公司,分别注资人民币6.4百万元(约7.1百万港元)、7.6百万元(约8.4百万港元)、6百万元(约6.7百万港元),占比32%、38%、30%[76] 研发成果与行业动态 - 2023年上半年,推动25项科研项目研发[68] - 2023年上半年,9项自主研发产品落地应用[68] - 2023年上半年,新取得11项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68] - 集团《5G多网融合赋能智慧管廊》方案获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三项奖项[63] - 2023年上半年北京、深圳、长沙等地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里程超400公里,高于2022年全年近330公里[69] 股息政策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33]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75]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729名雇员,2022年6月30日为723名[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罗振邦先生、黄立新先生及李伟先生组成[81]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刘瑜先生,非执行董事为关继发先生等,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罗振邦先生等[85] 公司合规与证券交易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0] 参股公司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参股公司如易行研发的亿通行应用程序累计注册用户约358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00万人,互联网票务占日均全路网红过闸量比例约60.91%[65] 公司业务覆盖与签约情况 - 公司业务累计覆盖中国54个城市,以及海外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个城市;新签约及中标项目累计100余个,金额约55亿元,其中京内项目金额约25亿元,占比约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