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益为226797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516680千元人民币[2][3] - 2022年公司毛利为108142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516680千元人民币同比变动49.5%[2] - 2022年公司年内溢利为107320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73567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0%[2] - 2022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1074257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55641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9%[2] - 2022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资产净值为818370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713621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2]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01元人民币,摊薄每股盈利为2.00元人民币,2021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08元人民币,摊薄每股盈利为1.07元人民币[4]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443581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722593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流动资产为592840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5814484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流动负债为184426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14242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净资产为819086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7144436千元人民币[6] - 2022年可报告分部收益为27.03608亿元,2021年为16.07663亿元[16][18] - 2022年可报告分部毛利为10.74938亿元,2021年为7.49555亿元[16][18] - 2022年综合毛利为10.81428亿元,2021年为7.35678亿元[19] - 2022年来自中国外部客户的收益为18.85205亿元,美国为3.56892亿元,其他国家/地区为0.25874亿元;2021年美国为12.63509亿元,其他国家/地区为0.243291亿元[21] - 2022年员工成本为5.58665亿元,2021年为4.27838亿元[23] - 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2.27639亿元,2021年为1.13441亿元[24] - 2022年计息借款利息和租赁负债利息共0.03582亿元,2021年为0.03962亿元[25] - 2022年无形资产摊销为0.15608亿元,2021年为0.12242亿元[26] - 2022年即期税项年内拨备为1.61925亿元,2021年为0.79412亿元[26]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0.74257亿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33609723亿股计算[27][28] - 2022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0.74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5.57亿元[29] - 2022年12月31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经摊薄)为5.37亿股,2021年为5.20亿股[30] - 2022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40元,对应金额为人民币2.14亿元,2021年每股人民币0.36元,对应金额为人民币1.37亿元[31] - 2022年上一财政年度并于年内批准及派付的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36元,对应金额为人民币1.37亿元,2021年每股人民币0.35元,对应金额为人民币0.95亿元[32] - 2022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8.94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6.81亿元[33]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人民币1.99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1.08亿元;应收票据2022年为人民币0.12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0.08亿元[35]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27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0.54亿元[37]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一年以内账龄金额为人民币1.74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0.90亿元[36]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一年以内账龄金额为人民币1.27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0.53亿元[37] - 2022年末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数目为535,678,676股,金额为人民币535,679千元;2021年末股份数目为381,246,492股,金额为人民币381,246千元[38] - 2022年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为人民币22.68亿元,较2021年的15.167亿元增加49.5%[55] - 2022年服务成本为11.865亿元,较2021年的7.81亿元增加51.9%[57] - 2022年毛利及毛利率分别为10.814亿元及47.7%,2021年分别为7.357亿元及48.5%[58] - 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2.276亿元,较2021年的1.134亿元增加100.7%[59] - 2022年生物资产公平值变动产生的收益为3.331亿元,较2021年的1.253亿元增加165.8%[60] - 2022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0.18亿元,较2021年的0.16亿元增加12.7%[61] - 2022年研发开支为0.78亿元,较2021年的0.478亿元增加63.3%[63]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1.668亿元,较2021年的0.856亿元增加94.9%,实际税率为13.5%[65] - 2022年年内溢利为10.732亿元,较2021年的5.564亿元增加92.9%,净利率由36.7%增至47.3%[66]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168亿元,较2021年的41.541亿元减少29.8%[68] - 2022年权益负债比率为21.0%,2021年为16.3%[69] - 2022年集团资本开支涉及人民币29300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30630万元[9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2788名雇员,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55870万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42780万元[88] - 董事会建议2022年溢利分派计划,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0.40元,2021年为人民币0.36元,建议末期股息总计金额约为人民币21425.8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13724.8万元[9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非临床研究服务收益为2213598千元,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收益为49568千元,销售实验模型收益为4805千元,总收益2267971千元;2021年总收益为1516680千元[12] - 2022年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收益较2021年的1482615千元减少,销售实验模型收益从2021年的3551千元增加[12] - 2022年非临床研究服务收益为22.13598亿元,占总收益97.6%[56] - 2022年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收益为4956.8万元,占总收益2.2%[56] - 2022年销售实验模型收益为480.5万元,占总收益0.2%[56] - 2021年非临床研究服务收益为14.82615亿元,占总收益97.8%[56] 公司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A股于2017年8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H股于2021年2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7] - 公司H股于2021年2月26日在联交所上市,超額配股權于2021年3月19日部分行使,涉及40,800股H股,2021年3月24日按每股151.00港元发行及配发[81] - 公司进行全球发售及行使超額配股權获得所得款項淨額约6,373.6百万港元,相当于约人民币5,285.2百万元[81] - 董事会决议将约人民币787.9百万元的部分全球发售所得款項淨額重新分配用于潜在收购[81] 公司业务运营及发展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2700余人专业服务团队,较2021年底增加近650人[40] - 苏州昭衍8000多平米设施已全面投入运营,约20,000平米设施建设完成并通过主体竣工验收[41] - 广州昭衍安评基地报告期末已完成基建工作[41] - 无锡放射性药物评价中心报告期内正在进行实验室内装修工作[42] - 全资子公司昭衍易创实验室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入使用[42] - 公司在儿科用药转化医学和精准用药、模拟人体及动物类器官及类器官芯片模型等多方面开展研究[43] - 公司针对CGT不同类型创新产品提供全面非临床评价服务,在国内承担CGT产品非临床评价项目实验室中保持行业领先[43] - 2022年公司承接的CGT订单同比实现50%以上增长[43] - 公司参与国家课题“新型DNA疫苗平台体系研究”,于2022年上半年获科技部批复[45]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全面上线质量管理系统、企业内容管理、电子表格系统等计算机化系统[46] - 2022年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46] - 昭衍临床服务板块全年新签合同额和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服务涵盖注册申报等全方位临床运营服务[47] - 昭衍临床样本检测板块全年新签合同额和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合同涵盖多种创新药物临床样本分析及药物代谢研究[47] - 2022年8月昭衍(北京)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NAS - CL01 (ISO/IEC 17025)认可证书[47] - 2022年底昭衍(北京)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两项国家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能力验证项目[47] - 2022年底公司顺利进口多批新西兰临床试验样品,助力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47] - 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昭衍药物检定研究有限公司,开展细胞检定业务,于2023年初完成CNAS实验室预认证[49] - 2022年子公司苏州启辰生物上半年累计创建基因编辑细胞及小鼠模型40多种[50]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整体在手订单金额约人民币44亿元[51] - 2022年集团整体签署订单约人民币38亿元,同比增长约35%[52] - 2022年海外子公司BIOMERE承接订单约人民币3.5亿元,同比增长约25%[53] - 2022年昭衍国内公司承接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过60%[53] - 公司在已有非临床评价综合平台基础上,建立新兴热点研发领域产品管线评价能力,完善多方面体系和能力[44]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是以药物非临床药理毒理学评价业务为核心,拓展上下游业务,打造黄金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71] - 2023年公司将完善药理及毒理学研究和评价能力,保证新实验设施投产,完善GLP体系[72] - 公司将基于现有药物评价平台,拓展医疗器械评价、兽药及食品动物用品评价等非药领域服务[73] - 2023年公司将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招聘人才,完善绩效考核、培训和薪酬福利体系,推出股权激励[73] - 苏州昭衍已完成2万平方米设施建设,2023年将逐步投入使用;昭衍易创(苏州)已完成约9000平方米实验室租赁,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入使用[73] - 无锡昭衍的放射性药物评价基地预计2023年中期投入运营[74] - 2023年继续推动广州昭衍新药评价中心、重庆昭衍新药评价中心的建设工作[74] - 临床业务将壮大注册团队,完善中美双注册能力,满足海外申报需求[75] - 扩大临床运营队伍,保障运营交付能力,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运营质量[75] - 扩大临床检测的实验室和团队规模,拓宽业务范围,增加医学检验实验室能力与资质[75] - 梧州昭衍实验模型基地计划在2023年申请相关资质[76] 公司资金使用及分配情况 - 自上市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将23.037亿元用作指定用途[82] - 提高苏州设施非临床研究产能原有分配8.456亿元,占总金额约57.7%[82] - 增强美国业务原有分配5.285亿元,占总金额约10%,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部分工作[82] - 扩大中国设施网络及服务能力原有分配20.613亿元,占总金额约39%,部分项目预计2023或2026年底前完成[83] - 拓展及深化综合合同研究组织服务原有分配2.643亿元,占总金额约5%,部分项目预计2024年完成[83] - 采购用于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的新设备等原有分配2.114亿元,占总金额约4%,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85] - 为潜在收购提供资金原有分配10.57亿元,新分配18.449亿元,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85] - 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原有分配5.285亿元,占总金额约10%[85] 公司收购情况 - 2022年5月15日,公司收购广西玮美100%股权,现金代价9.74658亿元[87] - 2022年5月15日,公司收购云南英茂100%股权,现金代价8.29307亿元[87]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2022年9月1日公司完成回购1
昭衍新药(06127)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