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463280千港元,2022年为2305799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毛利为21968千港元,2022年为767973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年度亏损3339315千港元,2022年溢利347694千港元[2]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1803269千港元,2022年亏损229533千港元[2]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910749千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回322063千港元[4] - 2023年采矿权减值亏损1953199千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回812445千港元[4] - 2023年融资成本为387929千港元,2022年为896523千港元[4] - 2023年非流动资4519499千港元,2022年为8261323千港元[7] - 2023年流动负债净额为7171637千港元,2022年为7098587千港元[7] - 2023年资本亏绌总额为3713613千港元,2022年为465690千港元[8] - 2023年公司产生净亏损约33.39亿港元,2022年无净亏损[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约135.37亿港元,2022年约为118.06亿港元[14] - 2023年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71.72亿港元,2022年为70.99亿港元[14] - 2023年公司负债总额超出资产总值约37.14亿港元,2022年约为4.66亿港元[14] - 2023年公司总借贷约65.06亿港元,2022年约为65.82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1.18亿港元,2022年约为1.64亿港元[14] - 2023年集团向外部客户销售总收入为1463280千港元,2022年为2305799千港元[31] - 2023年集团分部亏损为3577369千港元,2022年分部溢利为1478700千港元[31] - 2023年集团未分配收入为2千港元,2022年为4728千港元[31] - 2023年集团未分配支出为10795千港元,2022年为11191千港元[31] - 2023年集团融资成本为387929千港元,2022年为896523千港元[31] - 2023年货品及服务总收入为1463280千港元,2022年为2305799千港元[34] - 2023年其他经营收益为6697千港元,2022年为7944千港元[36] - 2023年融资成本为387929千港元,2022年为896523千港元[37] - 2023年除税前亏损已扣除各项费用,2022年为溢利[39] - 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636776千港元,2022年开支为228020千港元[39]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1803269千港元,2022年为229533千港元[43]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355642千港元,2022年为260449千港元[46]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4,138千港元,2022年为21,672千港元,其中超过365天的款项从2022年的1,796千港元增至2023年的23,923千港元,181至365天的款项2023年为215千港元,2022年无此项[48] - 2023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321,450千港元,2022年为457,573千港元[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净亏损约33.39亿港元,累计亏损约135.37亿港元[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71.72亿港元,负债总额超出资产总值约37.14亿港元[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借贷约65.0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1.18亿港元[52] - 2023年度公司亏损约33.39315亿港元,2022年度盈利约3.47694亿港元[89] - 2023年度公司收入约14.6328亿港元,较2022年约23.05799亿港元减少约8.42519亿港元或36.5%[89] - 2023年度公司毛利约2196.8万港元,毛利率为1.5%,2022年毛利约7.67973亿港元,毛利率为33.3%[90] - 2023年度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4.48353亿港元,较2022年约4.29725亿港元增加约1862.8万港元[91] - 2023年度采矿权减值亏损约19.53199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9.10749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减值亏损拨回约8.12445亿港元和约3.22063亿港元[93] - 2023年度融资成本约3.87929亿港元,较2022年约8.96523亿港元减少约5.08594亿港元[94] - 2023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8.03269亿港元,2022年约2.29533亿港元[9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约52.23亿港元,2022年约89.69亿港元;负债总额约89.36亿港元,2022年约94.35亿港元;资本亏绌总额约37.14亿港元,2022年约4.66亿港元[9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1.01亿港元,2022年约1.62亿港元,两个年度均无银行借贷[10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之资本承担约为3.21亿港元,2022年约4.58亿港元[103] - 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回顾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86,979,000港元,2022年为约150,717,000港元[117] 到期未偿还债务情况 - 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余下未偿还本金金额为4000万美元(相当3.12亿港元),于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已到期及逾期偿还[18] - 2020年可换股贷款票据包括本金为3.8亿港元的A类及1500万港元的B类,于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已到期及逾期偿还[18]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约人民币1.19709亿元(相当于约1.31836亿港元)与收购附属公司代价相关的其他应付款项已到期及逾期偿还[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仍未偿还的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约为56.21亿港元,2022年约为57.01亿港元[18] - 2023年12月31日,2017年发行的未偿还本金4000万美元(相当于3.12亿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及违约利息已到期逾期[53] - 2023年12月31日,2020年发行的本金3.8亿港元和1500万港元的可换股贷款票据已到期逾期[53] - 202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约人民币1.197亿元(相当于约1.318亿港元)的其他应付款项及违约利息已到期逾期[5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约56.21亿港元,其中38.68亿港元已到期逾期,17.53亿港元有按要求偿还条款[53] - 2022年6月17日,公司收到2017年票据持有人追索函,要求赎回未偿还本金4000万美元(相当于3.12亿港元)的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63] - 2022年7月22日,公司收到代表2017年票据持有人的法律顾问发出的法定要求偿债书,要求支付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项下的8494.373872万美元[63] - 2022年11月3日,集团收到代表其他应付款项债权人的法律顾问催缴函,要求偿还本金及违约利息,目前仍在就还款事宜协商[69] - 2022年6月17日,公司接获2017年票据持有人追索函,要求赎回未偿还本金40,000,000美元的可换股贷款票据[110] - 2022年7月22日,公司接获法定要求偿债书,需支付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项下84,943,738.72美元[111] 财务准则应用及影响 - 本年度公司已就编制综合财务报表首次应用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21] - 本年度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声明第2号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22][23]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预计未来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生效时间待确定[25][2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等多项修订自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25][26]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自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25][26] 股份相关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2000000000000股,金额均为2000000千港元[45] - 2023年和2022年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526260404股,金额均为526千港元[45]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两年度无已派或拟派股息[4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5.26亿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股份,与2022年相同[102]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4年5月31日举行,通告将在会前至少21个完整日寄发[74] - 2024年5月28日至5月31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股份过户文件须在2024年5月27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以供登记[75] - 董事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76] 公司经营策略及展望 - 董事认为公司将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未来十二个月到期财务责任,但持续经营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58][60] - 2024年度,集团将保持稳中求进策略,预期稳定现金流入将改善财政状况[71] 公司重组相关情况 - 公司与潜在要约人等就建议重组进行磋商,涉及潜在要约人认购股份等多项事宜,其中涉及出售中国能源持有的94292961股股份[62] - 2023年4月20日,董事会宣布涉及潜在要约人及其他潜在投资者的建议重组不再进行[64] - 公司正与2017年票据持有人磋商,寻求延期及/或和解可能性,但偿还时间表未落实[66] - 公司正与2020年票据持有人磋商,延长2020年可换股贷款票据到期日及/或由其认购新的可换股票据,2020年票据持有人目前无意要求偿还欠款[68] - 公司拟重组,涉及潜在要约人及其他投资者认购股份、出售94,292,961股股份等事项[109] - 2024年1月19日,山西煤炭集团完成架构重组,公司不再将其作为附属公司综合入账[113] 煤炭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五座焦煤矿许可总煤炭年产量为165万吨,煤炭产量约为99万吨,较2022年的约102.6万吨有所下降,煤炭销售量约为85万吨,较2022年的约91.9万吨有所下降[79] - 福昌矿区及辽源矿区预期生产能力各为每年60万吨,福昌矿区自2023年8月起获认可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有效期三年[79] - 2024年1月3日,铂龙矿区的试运营获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批准,预期试运营六个月后全面投入运营[83] - 2023年煤矿公平值减少,预期精煤价格为每吨人民币1541元,2022年为每吨人民币1627元[96] - 煤炭采矿业务采用的贴现率为12.50%,与2022年相同[96] - 2023年12月31日煤矿估值焦煤价格为每吨1541元,2022年为每吨1627元;回收率(精煤)为44.8% - 57.5%,2022年为48.4% - 53.7%;贴现率(税后)为12.50%,与2022年相同[97] - 铂龙矿区安全生产日期2023年预计为第三季,2024年预计为第三季;福昌矿区和辽源矿区2023年和2024年均营运中;金鑫矿区2023年预计为第三季,2024年下半年落实减量及地域性重组方案;鑫峰矿区2022年与铂龙矿区进行重组合并[97][101] - 集团估值方法采用收入法,2023年与2022年无变动,估值假设主要变动为焦煤价格及矿区商业营运时间表延迟[97] 恒伯泰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恒伯泰
绿领控股(00061)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