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日期为2024年3月30日[1] - 公司主要从事核电军工、新能源等领域高端重型过程装备及系统集成的设计、研发与制造[55] - 公司生产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如大型反应器类等设备,用于下游企业项目配套建设[56] - 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经营模式,采购由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向合格供应商采购[57] - 非标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设计按公司质保体系进行,国标类和ASME类施工图生效条件不同[59] - 公司生产采用订单式,营销部门订货,技术部门转化图纸,部分零部件可外协加工[60] -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销售收款结算一般为“预收款—进度款—交货款—质保金”[61] - 公司拥有A1、A2、A3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及A1、A2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等多种资质[74] - 公司产品覆盖重型压力容器、核电和核化工设备等,应用于炼油化工、核电军工等多个领域[74] - 公司主要生产重型容器、大型反应器、换热器以及塔器类等设备[62] - 公司展示了尿素四大件核心设备、反应器类设备、换热器类设备等多种产品图片[64][66] - 公司拥有2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参股公司,无单个参股公司投资收益对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情况[134] - 公司是国内高端压力容器行业关键核心设备重要提供方,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升[160] - 公司所处高端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具有资金、人员、技术密集,行业集中度低等特点[162] - 公司营销订单持续充足,产能利用率逐年提升,生产任务繁重[162] - 公司会优先挖掘提升现有生产效能,推进精益生产力,优化产品结构,再结合市场有序扩能[162] - 公司地处西部,供货西部有运输优势,但原材料采购运输及面向东部沿海客户运输大型产品成本偏高[163] - 公司运用现场项目制作和移动工厂管理经验,邻近交付控制运费成本[163] - 公司在产品种类、技术工艺、研发创新、装备及人才、客户资源等方面有竞争优势[162] - 公司所处行业向大型化、国产化、高效节能、绿色化、清洁能源领域、模块化、集成化、业务一体化方向发展[154][155][156][157][158] - 全球非标压力容器市场分散,国际竞争主要在美国、韩国、日本、印度、中国及欧洲企业间展开[159] - 中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生产厂家众多,行业集中度低、竞争充分、市场化程度高[159] - 公司总体战略是成为过程装备成套服务方案解决者,在清洁能源高端装备领域实施发展战略[165] -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业务和经营自主能力,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上独立于控股股东[189] -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战略委员会,为决策提供意见参考[191] - 公司不存在向大股东提供未公开信息、大股东干预经营等治理非规范情况[198] - 公司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依合法程序选举或聘任,无大股东越权任免情况[200]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专职在本公司工作并领报酬,未在股东单位等任职[200] - 公司建立独立人事档案、聘用任免和工资管理制度,与全体员工签劳动合同[200] - 公司设有股东大会等机构,独立行使经营管理职权[200] - 公司有完善组织结构,拥有完整采购、生产和销售系统及配套部门[200] - 公司不存在与控股股东等控制的其他企业机构混同情形[200] 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经营管理等风险[4][7][9] - 应对市场竞争风险,公司将固根基、拓主业,拓展新市场[6] - 应对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风险,公司将加强生产管控和应收账款管理[8] - 应对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将调整管理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9][10] - 公司主要生产高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下游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若增速放缓或影响公司业绩[177] - 公司生产的高端过程装备原材料主要为大型钢材等,价格波动可能增加成本[179] - 目前公司营销订单良好,但合同执行中可能出现质量和延期交货问题[180] - 高端压力容器新产品等应用推广周期长,存在应用推广失败风险[181] - 公司压力容器装备属特种设备,国家政策调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182]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73,923,271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0股[1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4.97亿元,较2022年增长39.19%[3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亿元,较2022年增长34.88%[3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1亿元,较2022年增长44.64%[3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5.50万元,较2022年下降85.25%[33]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6127元/股,较2022年增长17.06%[33] - 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23.8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1.23%[33]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23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9.75%[33]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49,682.60万元,较去年同期107,539.53万元上升39.19%[84] - 2023年公司营业利润19,497.86万元,较去年同期13,929.88万元上升39.97%[84] - 2023年公司利润总额19,125.86万元,较去年同期13,980.03万元上升36.81%[84] - 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50.97万元,较去年同期12,122.56万元上升34.88%[84] - 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141.42万元,较去年同期11,063.86万元上升45.89%[84]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42143.07万元,增长率39.19%,推动净利润增长[86] - 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209.55万元[86] - 2023年销售费用为27,092,445.54元,较2022年的17,105,963.71元同比增长58.38%[106] - 2023年管理费用为59,951,495.81元,较2022年的50,961,076.97元同比增长17.64%[106] - 2023年财务费用为 - 2,843,934.74元,较2022年的 - 198,965.40元同比下降1,329.36%[106] - 2023年研发费用为46,392,665.10元,较2022年的32,682,671.85元同比增长41.95%[106]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97,084,419.03元,同比增长8.83%;现金流出小计986,729,457.08元,同比增长16.63%;现金流量净额10,354,961.95元,同比减少85.25%[113]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112,213,598.15元,同比增长1,974.34%;现金流出小计2,669,887,483.99元,同比增长2,093.28%;现金流量净额 -557,673,885.84元,同比减少2,701.74%[113]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67,530,247.31元,同比增长100%;现金流出小计55,176,978.47元,同比增长240.35%;现金流量净额512,353,268.84元,同比增长3,260.35%[113]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4,965,264.92元,同比减少202.64%[113] - 2023年末货币资金146,550,415.70元,占总资产6.14%,较年初比重减少6.19%[116] - 2023年末应收账款337,799,494.40元,占总资产14.16%,较年初比重减少3.25%[116] - 2023年末存货614,337,784.03元,占总资产25.75%,较年初比重减少7.95%[116] - 2023年末在建工程21,197,151.54元,占总资产0.89%,较年初比重增加0.80%[117] - 2023年末合同负债564,696,355.91元,占总资产23.67%,较年初比重减少9.05%[117] - 2023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495,000,000.00元,占总资产20.75%[117] - 金融资产小计期末数为495,000,000.00元,本期购买金额为2,602,186,772.60元,本期出售金额为2,107,867,894.86元[119]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账面余额为47,071,836.36元,本期购买金额为836,902,393.50元,本期出售金额为831,483,113.14元[119] - 上述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融资合计期末数为542,071,836.36元,本期购买金额为3,439,089,166.10元,本期出售金额为2,939,351,008.00元[119] - 货币资金期末账面余额和账面价值均为41,113,315.50元,受限类型为保证,用于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保证金[120] - 应收款项融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余额合计211,990,609.53元,账面价值合计136,845,807.85元,分别用于票据池业务质押、办理银行融资[121] 公司各季度财务数据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88亿元[35] - 2023年第二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19.70万元[35] - 2023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3.07万元[36]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相关数据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176,796.35元,2022年为 - 9,359.04元,2021年为 - 263,391.29元[39]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708,960.32元,2022年为2,136,568.78元,2021年为3,040,776.97元[39] - 2023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为4,239,475.89元,2022年为143,051.57元,2021年为502,766.03元[39] - 2023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为1,615,000.00元,2022年为5,582,282.00元,2021年为324,916.05元[39] - 2023年债务重组损益为 - 491,150.45元[39] - 2023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 - 3,720,043.97元,2022年为509,028.53元,2021年为 - 173,852.87元[39] - 2023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35,165.19元,2022年为1,697,820.31元[40] - 2023年所得税影响额为468,675.53元,2022年为427,075.46元,2021年为393,080.55元[40] - 公司可比期间调整前非经常性损益为10,586,960.42元,调整后为9,631,995.15元,影响金额为 - 954,965.27元[40] 行业相关数据 - 2022年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达到497.15万台,较2010年的233.59万台,年平均增长率为6.51%[46] - 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炼油产能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超30%[54] -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压力容器行业,2022 - 2023年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带动压力容器市场需求增长[70][71] - 下游能源和化工等领域项目建设需求长期稳定增长,对压力容器设备性能品质要求不断提高[71] - 202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10台核电机组[142] - 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143] - 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143] - 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143] - 世界上80%的合成氨,90%的甲醇用天然气为原料[138] - 2022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392.61GW [145] - 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将达95%,光伏发电在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占比达60% [145] - 2022年全国硅料产量达81.1万吨,同比增长60.59% [145] -
科新机电(300092)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