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概述 - 2023年营业收入45.177881626亿元,较2022年增长18.85%[2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5.644604万元,较2022年增长3.08%[2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96.088974万元,较2022年减少71.67%[2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931648646亿元,较2022年减少6.88%[21]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953947032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93%[21] - 2023年末总资产71.324966272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1.26%[21]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较2022年增长7.14%[22]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15元/股,同比增长7.1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同比下降70.00%[23]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7%,较上一年减少0.03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8%,较上一年减少1.51个百分点[23]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7.41亿元、11.08亿元、11.90亿元、14.7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 1082.74万元、2318.50万元、2082.54万元、1497.34万元[25]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919.56万元,较2022年的1508.36万元有所增加[28]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18亿元,同比上涨18.85% [39] - 2023年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收入34.18亿元,同比上涨21.86% [39] - 2023年外贸产品收入10.01亿元,同比上升13.11% [39] - 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15.64万元,同比增长3.08% [39]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20%,主要因营业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4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03%,因业务量增加致业务经费、差旅费增加[41]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7.91%,因销售规模增长及推进精益生产增加费用[41]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17%,主要是研发中心日常费用减少[41] - 制造业营业收入44.48亿元,同比增19.17%,毛利率10.53%,同比降1.63个百分点[43] - 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34.18亿元,同比增21.86%,毛利率8.69%,同比降2.12个百分点[43] - 外贸产品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13.11%,毛利率17.21%,同比增0.96个百分点[43] - 西南地区营业收入27.78亿元,同比增21.32%,毛利率10.02%,同比增0.15个百分点[43] - 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生产量26.11亿元,同比降7.47%,销售量34.18亿元,同比增21.86%[45] - 外贸产品生产量12.22亿元,同比增57.58%,销售量10.01亿元,同比增13.11%[4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3.8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5%,其中关联方销售额29.50亿元,占65%[48]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7.90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0%,其中关联方采购额1.52亿元,占4%[50] - 管理费用2.41亿元,同比增27.91%,主要因销售规模增长及推进精益生产[51] - 财务费用4673.65万元,同比增54.54%,主要受汇率大幅波动影响[51] - 本期研发投入合计430,005,360.68元,占营业收入比例9.52%[5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4,522,888,983.48元,同比增长17.79%[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9,316,486.46元,同比下降6.88%[5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0,197,723.37元,同比增长26.87%[5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510,411.64元,上年为-219,651,148.33元[56] - 货币资金期末数617,109,806.72元,较上期增长88.16%[57] - 应收账款期末数929,635,954.78元,较上期增长33.78%[57] - 存货期末数2,921,334,734.64元,较上期增长9.25%[57] - 在建工程期末数83,287,969.07元,较上期下降58.57%[57] - 2023年应付票据为14.26亿元,较上期增长73.84%;应付账款为18.48亿元,增长8.49%;合同负债为6250.81万元,下降16.99%等多项负债数据有变动[6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余额为3,013,716,168.58元,存货跌价准备为92,381,433.94元[192] - 2023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中应收账款为964,978,219.65元,计提的坏账准备为35,342,264.87元[193] 分红与审计 - 2023年累计无可供分配的利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公积金不转增股本[6] -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审计机构认为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2023年12月31日的合并及公司财务状况以及2023年度的合并及公司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189] - 审计报告由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注册会计师为胡蕴和孟卓林[200] - 审计报告日期为2024年3月28日[200] 公司概况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航发科技,代码600391[19] - 公司主要业务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分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外贸转包产品两个业务板块[34] - 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由公司牵头生产组织,外贸产品承接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委托加工业务[34] - 公司拥有500多种、2600余台加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27万余平方米加工厂房[35] - 内贸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占国内市场三分之二以上,能满足二、三代机批产保障,具备四代机、五代机轴承研制配套能力[38] 业务发展 - 2023年公司克服困难,提前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实现内贸航空系列产品稳定交付[30] - 2023年公司夺得外贸订单约1.58亿美元,国内民机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产品范围爆发式增长,市场份额巩固[30] - 内贸军用航空发动机因国防现代化等需求潜力巨大,民用航空发动机未来需求量也将增大[32] - 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在未来具有广阔市场前景[33] - 公司预计受益于国防建设需求和全球航空产业链复苏,将持续呈现稳定发展机遇[67] - 预计近几年外贸转包业务发展增速放缓[69] - 公司针对业务经营策略为调结构提能力,加快外贸产品优化升级[70] - 公司将持续推进管理改革,以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业务为主线发展[71] - 2024年公司主要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47.18亿元,营业总成本预计46.00亿元[72] 市场竞争 - 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为100%,不存在行业竞争[67] - 外贸产品中航空零部件国内多家企业有生产能力,非航空衍生类产品公司面临严峻竞争格局[67] 子公司情况 - 子公司法斯特注册资本1.10亿元,持股比例100%,2023年营业收入1.75亿元等[67] - 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注册资本7.16亿元,持股比例43.31%,2023年营业收入8.10亿元等[67] 风险因素 -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部分外贸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产品需求下降,进口材料采购有延迟到货风险[73] - 汇率宽幅波动使公司外贸产品报价与实际交付结算价存在差异,影响经营收益稳定[74]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报告期内公司修订《公司章程》等管理制度,未发现高管违规买卖股票情况[77] - 董事长从春义等多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合计517.34万元[79] - 董事晏水波年末持股2900股,董事熊奕、原董事吴华年末持股均为3000股,相关人员年初与年末持股总数均为8900股[79] - 丛春义自2022年3月至今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80] - 晏水波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等职[80] - 赵岳自2021年10月至今任公司董事[80] - 熊奕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等职[80] - 梁涛自2020年5月至今任公司董事[80] - 黄勤自2018年7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80] - 杨映川在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任公司独立董事[80] - 郭昕自2016年9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80] - 林天宇自2023年12月至今任成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一部部长[80] - 刘凌川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80] - 2023年3月31日,董事吴华因到法定退休年龄,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职务[82] - 2023年4月24日,公司聘任郑玲任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任期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83] - 2023年5月16日,公司选举郑玲任董事,任期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83] - 2023年10月30日,职工代表监事王民昇因工作单位调整,辞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职务[83] - 2023年10月30日,公司选举时艳芳为职工代表监事,任期至本届监事会任期届满[83] - 2023年12月5日,独立董事杜剑因工作原因,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及相关专门委员会职务[84] - 2023年12月29日,公司选举刘志新任独立董事,任期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84] - 熊奕自2018年7月起任中国航发成发董事[86] - 时艳芳自2023年8月起任中国航发成发党委副书记[86] - 从春义自2022年4月起任中国航发成发董事长[86] - 2023年公司独立董事杨映川、黄勤、杜剑各领取独立董事津贴5.95万元(含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合计517.34万元[89] - 2023年郑玲当选董事并被聘任为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刘志新当选独立董事,时艳芳当选职工代表监事;吴华因退休离任,杜剑因个人原因辞去独立董事职务,王民昇因工作单位变动离任[90] - 2023年公司召开了8次董事会会议,分别为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七次至第二十四次会议[92] - 2023年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通过《个别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个别董事候选人任职资格》等议案并同意提交董事会审议[97] - 董事会下设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战略四个专门委员会,成员分别为刘志新、赵岳、黄勤等[96]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3年召开6次会议,审议多项报告和议案[98]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3年召开2次会议,审议高管薪酬与考核相关议案[99] -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2023年召开1次会议,审议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议案[100] 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3097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894人,合计3991人[102] - 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2122人、销售人员88人、技术人员1323人、财务人员72人、行政人员386人[102] - 员工教育程度方面博士11人、硕士198人、本科1653人、大专1121人、其他1008人[102] - 公司建立差异化薪酬激励机制,完善薪酬体系并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103] - 2023年组织7名经理层成员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1名党委副书记签订岗位履职责任书[108] - 公司落实子企业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法斯特经理层成员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108] - 2023年总经理年度发放薪酬标准为75.98万元(含税),月度预发薪酬标准为39.6万元(含税),任职副总经理(含董事会秘书)预发薪酬标准按总经理的60%-90%发放[109] 环保情况 - 2023年公司投入环保资金801.87万元[115] - 2023年公司本部大气污染物、废水排放无超标情况,厂界噪声达标,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117][118][119] - 2023年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污水排放指标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厂界噪声检测结果满足2类标准要求[120][121] - 2023年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处理一般工业固废72.26吨,合规处置率100%;处置危险废物96.586吨,合规处置率100%[121] - 2023年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土壤检测结果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二类用地建设用地标准要求,无土壤污染[121] - 2023年公司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投资费约344.20万元,环境治理设施运行投入430.02万元,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验收费用23.65万元,环保税4万元[122] - 公司本部于2023年7月27日取得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颁发的排污许可证[1
航发科技(600391) - 2023 Q4 - 年度财报